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又取消了禁止中国航司飞往美国的计划?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

回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取消”禁止中国航司飞往美国的计划。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在逐步放宽对中国航司的限制,而非取消原有的禁令。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是一系列暂停或限制性的规定,并且这些规定是动态调整的。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举动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回顾:

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初):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包括美国,都采取了限制国际旅行的措施。中国政府也对国际航班实施了严格的“熔断”政策,导致许多航司的航班大幅减少。
美国政府的“暂停”或“限制”: 在此背景下,美国交通部(DOT)在2020年针对中国航司发布了命令,暂停其在美国的航班运营。起初是出于对中国暂停中美之间航班的对等回应,后来也部分是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的旅客数量下降。
2020年6月: 美国交通部曾发布一项命令,禁止中国航司运营飞往美国的客运航班,理由是中国未能允许美国航司恢复中美航线。这一命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两国在航空领域的紧张关系。
逐步放宽(2021年至今):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两国关系的演变,美国交通部开始逐步放宽这些限制。这个过程并非一次性的“取消”,而是通过发布新的命令,允许中国航司每周运营一定数量的航班。
例如,在2021年,美国交通部曾允许中国航司每周运营四班往返航班。
之后,这个数字逐渐增加。在近期(例如2023年初和年中),美国交通部已经多次发布命令,允许中国航司每周运营一定数量的航班,并且这个数量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点在于,美国交通部发布的命令通常是允许中国航司每周运营“X”个航班,而不是全面“解禁”。 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恢复和调整。

近期情况的“新”意义(并非“取消禁令”):

所以,当媒体报道“美国又取消了禁止中国航司飞往美国的计划”时,更准确的理解是:

美国交通部再次发布命令,允许更多的中国航司恢复或增加其飞往美国的航班数量。
这不是完全取消所有禁令,而是对原有暂停或限制性命令的进一步放宽。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

1. 两国航空业恢复的信号:
对中国航司而言: 允许更多航班意味着中国航司可以逐步恢复其国际航线网络,增加收入来源,并满足潜在的旅客需求。
对美国而言: 这也意味着美国机场和相关产业(如地勤服务、旅游业等)能够接收更多中国旅客,刺激经济活动。

2. 中美关系缓和的象征性表现:
航空领域的合作和准入通常是两国关系正常化和互利的标志之一。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复杂和竞争并存的背景下,航空领域的互惠性放松措施,可以被解读为两国在某些领域寻求稳定和合作的意愿。
这表明,即使在存在分歧的领域,双方也愿意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务实合作,以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

3. 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全球旅行限制的解除,中国旅客的国际旅行需求正在逐步恢复。美国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商业往来国家,对中国旅客的需求依然存在。美国政府的举动很可能是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响应。
航空公司自身的商业考量也会促使它们积极争取更多的航权,以满足旅客需求并实现盈利。

4. 外交策略和谈判筹码:
航空领域的准入和航班数量的调整,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外交策略。美国可能会通过放宽限制来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的让步或合作。
这种渐进式的放宽,也为后续的双边谈判保留了灵活性,可以根据整体关系进展进行调整。

5. 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和对等原则:
美国交通部的命令通常会强调“对等”原则。这意味着如果中国方面在航班安排、航权分配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美国也可能做出对等的回应。这次的放宽可能与中国方面最近对美方航司增加航班有所回应有关。
政策的动态调整也体现了美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如疫情状况、旅客流量、两国关系等)来调整其航空政策的灵活性。

6. 对旅客的影响:
增加航班选择: 对于有中美出行需求的旅客来说,增加的航班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更灵活的出行时间,以及可能的价格竞争。
缓解购票困难: 之前由于航班数量有限,中美机票价格高企,且一票难求。增加航班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取消禁止”不等于“全面恢复”: 目前的放宽,仍然有航班数量的上限,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如各航司的申请情况、疫情变化等)进行调整。并非所有中国航司都能立即恢复所有疫情前的航线。
非永久性政策: 美国交通部的命令通常是临时性的,会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未来的政策走向仍然取决于两国关系、疫情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互惠性仍是关键: 中美航空业的完全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政府在航空领域的合作意愿和互惠性措施。

总结来说,美国近期允许中国航司增加飞往美国的航班数量,并非“取消了禁止计划”,而是对原有限制的进一步“放宽”。这个举动可以被解读为在中美关系复杂背景下,两国在航空领域寻求务实合作、响应市场需求以及保持政策灵活性的表现。它象征着两国在某些领域恢复交流和互动的趋势,为双方旅客和相关产业带来积极影响,但其长期走向仍需密切关注两国关系及相关政策的动态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连知乎的高赞都开始支支吾吾

“这既不是中国怂了,也不是美国怂了。”

“正常的谈判和博弈。”

你就知道这次洗得是多困难了。



评论:“那你光在这唧唧歪歪,你倒是说出个所以然来撒?”

啊抱歉,

的确试着写了,

至于没留下个所以然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呢。

user avatar

我倒是认为,可以加几班。

先准备好接待能力。

机场,隔离宾馆有多少,能安排多少人。

五个一可以有选择性的开一些口子。

有的地方五个二,五个三。

美国能接待10班,就两家公司,一个5班。

能接待20班,就一家10班。

需求强烈的地方,譬如英国,接待能力上去,隔离资源够,不妨加一些。

关键是隔离资源够,能从飞机到隔离地闭环。隔离期可以考虑长点。

先集中隔离15天,然后全家居家隔离15天。没条件的集中隔离30天。

多次核酸抗体。确保安全。

user avatar

这就是一次比拼内功,高手拼内功,都是站着八丈开外,一动不动,互相眨眨眼,一会儿就订出输赢,握手言欢了。

user avatar

有些人啊,吃个饼,递到手边都不行,一定要嚼碎了喂到嘴里才吃吗?又不是上演x京热。

全日空官网7月底洛杉矶飞北京机票价格:



知乎头条化太厉害了,只知道屁股和情绪,难道没有人好好看看民航凌晨声明?

民航当然不能说因为美国“禁飞”所以自己才出台政策,更不可能只对美国一个国家放开,因为那样会让美国航空公司和中国的航空公司分享“暴利”。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了,容易让其他国家效仿美国的“禁飞”政策来逼迫中国放开“五个一”限制。

于是,民航干脆对所有国家的航空公司都开放了。

因此我们看到,表面上中美航线从一周中方飞五班,变成了中美两国航空公司飞四班,但是,不要忘记,世界其他国家航空公司有“中美航线”的都可以飞中美航线了,“五个一”政策不废而废了。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隶属于日本的全日空7月底洛杉矶飞北京机票价格降到了6000以下。

但是,请注意,相比正常中美航线机票价格,这个依旧是高价。

大家也能看出来“五个一”政策下中方航空公司机票价格有多夸张。

大家没事看看外网,美国这次“禁飞”,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为美国航空公司谋福利,也是为世界其他国家能飞“中美”航线的航空公司谋福利。

这次美国扮演的“存亡绝续”春秋五霸一样的角色。



美国依然在执行特朗普“对等”原则。

目前只允许1-2家中国航空公司飞中美航线。也就是说中国允许几家美国航空公司飞中美航线,美国就允许几家中国航空公司飞中美航线。

不管怎么说,在美国喊出六月中旬全面禁飞不到13个小时,民航马上出台新规,从“逐步考虑”直接退到“允许”,这很难让人相信,民航之前就是想逐步放开。

而且事前一直没有中美关于美国航空公司复飞中美航线的谈判消息,外媒也没有谈判的报道。

不过,外国航空公司可以飞中美航线是好事,至少目前我得到的消息是7月底全日空洛杉矶飞北京的机票已经降到6000元人民币以内了。

比起之前中国航空公司30000以上的高票价,真的便宜多了。

“禁飞事件”也给国内许多部委提了一个醒,今后再出台一些“行业政策”,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变成国际事件,因为很可能美方不会谈判沟通,直接“对等”。

user avatar

最新消息:

美国运输部于当地时间6月15日表示,将允许中国每周4架航班执飞往返美国的航线,这是月初规定航线数量的两倍。

果然,对照我国的五个一胡萝卜版本,美国也把上限翻倍了。

无脑对等跟牌可还行?

世界霸主居然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节奏玩对等了?

我先笑一会: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这事既不是中国怂了,也不是美国怂了。

这是典型的中国慢条斯理的按自己节奏出牌,美国闭着眼睛摸出一张差不多大小的牌跟了。


美国第一轮出牌是疫情初期美国单方面断航(经提醒添加:断航一词确实不妥,其实是限制14日内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入境,但效果是一样的),中国一脸懵。然后谴责两句了事,毕竟美国只是“第一个带头限制中国人入境”,又不是只有美国对中国做了限制。

第二轮中国为防止疫情输入,对全球实施完全一致的五个一。彼时美国对中国还认定为疫区,所以没有什么动作。

然后是五月,美国航空公司因为没赶上五个一的末班车(3月12日)申请复航被拒了。

美交通部威胁6月18断航。

中国从口袋里掏出至少准备了半个月的五个一严管加量大棒红枣版。

美国掰手指头一数,只有俩美国航空公司有意愿恢复中美航线,得,也给中国最多2航空公司配额,以显公平。


跟美国做比较的时候,不要只盯着两国民航公司开了几班飞机、多少留学生买不起机票、为了党争又给我们填了多少堵、添堵的同时又占了几个便宜。

要记得,美国政府的的玩法方式直接导致了:截至6月6日,确诊直奔200万、确诊死亡接近11万、股市五熔断、失业率16%、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以及带毒强行复工。

user avatar

其实啊,这就是美国出了一个小损招,中国被阴了一小下,但是也没什么影响。

从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到:

  1. 中美在5月21日就开始谈了,而且应该谈的总体上还好,问题不大了
  2. 5月29号,微博上已经有消息了,中国这边要逐步放开,不再要求按照312的标准来申报,主要是对美国其实
  3. 美国之后宣布,禁止中国航司进入
  4. 一天后,中国宣布放宽。

很明显,从美国宣布禁航才多少小时,中国就放宽了,不可能是根据美国禁航命令采取的妥协,时间太短来不及,明显是之前就谈的差不多,中国已经准备宣布了,美国鸡贼了一下,先宣布禁航,然后中国宣布放宽,美国取消。总共两天时间,事情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但很多人就会觉得是美国施压,中国妥协,美国就是要这个效果,好显示自己的强大。

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头号强国,就玩这种小孩儿的东西,玩这种鸡贼的东西,有意思吗?就像以前外交部发言人说的:从前那个自信的美国哪去了?

user avatar

意味着中又输,美又赢。

中国收紧限制,是“抛弃中国公民”;

中国放宽限制,是“对美认输投降”;

美国收紧限制,是“逼迫中国就范”;

美国放宽限制,是“成功达到目的”。

凡是不这么想的回答,一定是五毛,小粉红。

凡是给这种回答点赞的,一定是机器人。

╮( •́ω•̀ )╭

我想拿破仑一定很需要这种人才吧……

毕竟《真理报》顶多让世人不知道滑铁卢,而这些人,无论输赢,都能把滑铁卢宣传成一场伟大的胜利……

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作为贵宾,参加红场阅兵。
亚历山大率先感叹道:“我要是有苏联的坦克,我将是战无不胜的!”
“我要是有苏联的飞机,我将征服全世界!”凯撒接着说。
“我要是有《真理报》……”拿破仑呷了一口酒,”世界现在也不会知道滑铁卢!”


我真的被某些人的双标逗乐了。

武汉疫情之初,一帮人高喊着,为什么不尽早严格处置?为什么不早封城?

恨不得一个人口千万的城市,在一个未知疾病传染几百人以内就要通过各种强行手段把疫情扑灭在摇篮阶段才算合格。

完全不顾这些行为对五百余万本地流动人口返乡的限制,也不顾这些行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现在,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疫区,又有一帮人高喊着,为什么不让在美中国人回来?

完全不顾这些人回国带来的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也完全不顾美国在中国疫情爆发时的限制措施。


甚至有人将这种措施归结为航空公司想挣钱……

朋友们,动脑子想想——如果这种策略比平时开放限制的时候更赚钱,请问航空公司平时为什么不这么做?为什么不主动的“捂盘惜售”?

而且参考高铁,我估计飞机票价怎么定都不行。

高了,那叫与民争利,唯利是图;

低了,那叫赔本赚吆喝,面子工程,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你们真的没点新鲜的招儿了么(≖_≖ )


??????

这又跟我整什么活呢?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是昨晚12点左右临睡前写的,而我又现在才起床,一睁眼就被你们的热情感动。

昨晚写的不详细,评论区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一条一条回复不太现实,我在这里补充几点:

1.昨晚写回答的时候,问题下全是嬉笑怒骂,几乎都是摘取微博评论区。言谈举止间,我们又像是取得了一次伟大胜利,逼迫对方放弃禁令。

2.我是坚定的爱国者。我看到评论区有人说我是春秋笔法,矮化祖国。这压根是无稽之谈。我说我们做出让步,就是矮化了?我只不过是在阐述事实,什么时候说实话也要被扣帽子了?我们做出让步来求取利益最大化,什么时候成了没有底线的卑躬屈膝了?

3.我不希望大家用看待人的眼光去看待国家。什么怂了,怕了,这些词并不准确。两个国家之间能够达成合作,都是一次次的互相试探,互相交锋,互相谈判得出来的。打个比方,我们和对方就像是在打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而近期的交锋,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战斗,甚至连战斗都不算。两天的战斗,对于这场漫长的战争来说,没那么重要。

4.我再次申明观点:没有谁怂,没有谁输。这是一场谈判,这个结果是双方都认可的。可以理解为,在这种处理结果下,双方都达到了暂时的利益最大化。至于以后变不变,怎么变?那不是本回答应该讨论的内容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不是简单的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也不是什么美国被我们吓到了


就是一个很正常很普遍的的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博弈

美国禁止中国航司飞往美国,是因为那时我国民航局规定,领空禁止对美开放,只能有中国的航空公司承担中美的客流运输。而美国当然不干啊,他们也想让自己的航空公司承接业务,给美国的航空业增加收入



在美方发布禁令后的13小时内,中国民航局就发布了新的措施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有条件地适度放宽外国航空公司国际客运航线航班限制


从6月8日起,所有未列入“第5期”航班计划的外国航空公司,可选择一个具备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每周运营一班国际客运航线航班。


这意味着美国的航空公司都可以结束目前与中国之间零航班的状态。

于是我们看到,就在刚才,上一次事件发生后的48小时内,美国政府取消了禁令。双方暂时达成一致。你还认为,这是他们糊涂了,或者是朝令夕改么?



没有什么阴谋论,不是什么变脸说,就是一次没有上谈判桌的谈判。我们适当做一些退让,让对方也有利可图,在竞争中合作而已。

我不希望大家总觉得我们的对手十分愚蠢,就像抗日神剧里的鬼子兵。更不要用戏谑的态度来看待对方的首脑和高层。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认为对手迟早会被打败。但是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这一次美国的行为为他们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我们的对手十分强大,就算他们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内部混乱,我们也不能简单认为他们做不出正确的决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张图片记录了历史


新赌约,新起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