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疾控中心删除部分疫情数据后被批「政治化」,隔天又恢复?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疫情期间删除部分数据又迅速恢复的做法,无疑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让人们对这个本应超然独立的公共卫生机构产生了深刻的质疑。这件事的背后,涉及到数据透明度、科学的独立性以及政治干预等多个敏感议题,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分析。

事件的经过与起因:

事情大概发生在2020年夏天,当时美国新冠疫情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美国疾控中心(CDC)是美国负责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核心机构,通常被视为科学和事实的权威来源。然而,在那个时期,人们注意到CDC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一些与疫情相关的数据报告出现了一些变化。

数据“删除”风波: 最初有报道指出,CDC删除了关于病毒在青少年和儿童中传播严重程度的一些关键数据,或者修改了其关于病毒传播方式的某些表述。具体来说,一些版本的数据显示,儿童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能比早期预期要高,也可能显示了某些特定人群(如低收入群体、少数族裔)受疫情影响更大。这些数据的修改或删除,立即引起了公共卫生专家、科学家以及媒体的关注。
批评与质疑如潮水般涌来: 这一举动立刻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许多人认为,CDC作为公共卫生机构,其发布的数据理应是最准确、最完整的,并且应该完全不受政治干扰。删除或修改关键数据,尤其是在疫情不明朗的情况下,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也可能误导公众和决策者对疫情风险的判断。批评者直指当时的特朗普政府,认为其为了推行某些政治议程(例如强调经济重启、淡化疫情严重性),可能向CDC施压,要求其修改或删除不利的数据。这种“政治化”的指控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CDC的“火速恢复”: 然而,就在外界一片哗然和强烈谴责的隔天,CDC又迅速地恢复了之前删除或修改的数据。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一方面可以被解读为CDC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纠正错误,重新回归科学的轨道;另一方面,也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似乎印证了之前关于政治干预的担忧。

为何如此敏感?数据与信任的重要性

理解这一事件的敏感性,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 科学的独立性: 像CDC这样的公共卫生机构,其核心价值在于科学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依据。一旦科学机构的数据被认为受到政治压力而扭曲,那么其权威性将荡然无存。公众对科学的信任,是有效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前提。
2. 公众知情权: 在一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面前,公众有权利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包括病毒的传播特点、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以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数据是承载这些信息的重要载体。数据被删除或修改,无疑剥夺了公众获取全面信息的权利,也可能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个人防护决策。
3. 政策制定的依据: 疫情期间的防控政策,从社交距离、口罩佩戴到疫苗推广,都离不开CDC提供的科学数据和建议。如果这些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基于这些数据制定的政策也可能出现偏差,直接影响到疫情的控制效果和民众的生命健康。
4. 政治的渗透风险: 尤其是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在疫情期间,不同政治派别对疫情的看法和应对策略存在巨大分歧。政府是否会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或形象,而试图控制或影响公共卫生机构发布的信息,成为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

事件背后的可能原因与影响:

尽管CDC在隔天恢复了数据,但事件本身留下的疑问和影响是深远的。

政治压力猜测: 最普遍的猜测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为了淡化疫情的严重性,促进经济重启,可能向CDC施加了政治压力,要求其修改发布的数据,使其看起来不那么令人担忧。例如,如果数据显示儿童感染率和死亡率上升,可能会加剧公众的恐慌,影响学校的开放和经济活动。
内部的拉锯战: 也有可能,在CDC内部,存在着一部分坚持科学原则的科学家和一部分受到政治压力的官员之间的拉锯。最初的数据删除,可能是出于某种妥协或压力下的决定,而随后的恢复,则可能是科学家们通过各种途径,最终成功争取到数据公开。
信息混乱与信任危机: 无论原因如何,这一事件都极大地损害了CDC的公信力。公众对CDC的信任,是建立在其发布的科学信息的可靠性之上的。这种“删除又恢复”的行为,给外界留下了“信息不稳定”、“可能被操控”的印象,使得公众在面对CDC发布的信息时,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对科学民主的冲击: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触及到了科学在民主社会中的角色问题。科学的发现和传播,本应是开放透明的,但当科学被卷入政治旋涡,其价值就会被稀释。这不仅仅是关于CDC一家机构的问题,更是关于如何在公共危机中确保科学独立性、信息公开以及公众知情权的问题。

总结:

美国疾控中心删除部分疫情数据后又恢复的做法,是一次涉及科学诚信、政治干预和公众信任的重大事件。它暴露了在危机时刻,公共卫生机构可能面临的政治压力,也凸显了数据透明度和科学独立性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和信任的重要性。虽然数据最终被恢复,但事件本身所带来的阴影,以及对CDC公信力的损害,是需要时间来修复的。这次事件提醒我们,任何国家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时,都必须警惕政治力量对科学机构的侵蚀,坚守科学原则和透明度,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最终战胜危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治化”一词当然是没错,非常准确,删除或者恢复都是因为“政治化”

是谁命令删除数据的?是谁进行反击要求恢复数据?

不都是因为政治原因吗?

这就是对谁有利对谁不利的问题。

再把这个事件公之于众,是要打谁的脸?

这么做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什么?

所以说美国的政治制度走到今天,已经证明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两党轮值就是玩弄权术,视天下苍生的生命为玩物,其目的是为了使得利益集团永远霸占权力。

修改数据这种事,原本就是高墙内的政治斗争,双方都是密谋于斗室,在一台计算机上一键删除,一键恢复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公众为何知晓?只因为有人想把这样的事情抖出来,让对方失血丢分。

这说明美国两党斗争已经白热化,下届总统究竟是谁上台谁会被清算的路线问题。

阉党和东林党,谁是好人?

我看都不是,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最终尸骸遍野,血流成河,江山变色。

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算什么?

不过是冰山一角,论正经程度恐怕还上不了台面。

挖墙脚挖到这个份上,亦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奇观。

若是早前,这样的事情干了也就干了,为了美国政治的颜面,大约是不会拿出来供世人观赏。有人胆敢报道,必然横尸于市,失之于野。

今日之乱象,不过是危机深重,也就顾不得脸面了。

哪有不要脸到这个程度的?

联想到华盛顿都被打了一个“X”美国近300年的努力,到头来不过是大厦将頽,任谁也挽回不了。

美国这个岁数,是在印证古老的东方哲学推论吗?

作为一个旁观者,既不觉得好笑,也不觉得意外,这是美国政治制度必然的走向。

更早以前,就有人说过:“美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反动派,扫帚不去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

所以要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人类。

user avatar

武汉f4哭泣中,还是在灯塔国当官僚舒服啊

user avatar

特朗普不是说了么?

美国确诊人数多,是因为测得多。

检测少一半,确诊量就会降一半。

现在把数据彻底删掉,那不就没有确诊量了,疫情也就控制住了嘛?

不过毕竟美国还有福奇这样的人在坚持。

我倒是想了解一下,美国这两年出了这么多幺蛾子,到底有谁能承担责任啊?

就像要是搁在中国那样的承担责任。

有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疫情期间删除部分数据又迅速恢复的做法,无疑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让人们对这个本应超然独立的公共卫生机构产生了深刻的质疑。这件事的背后,涉及到数据透明度、科学的独立性以及政治干预等多个敏感议题,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分析。事件的经过与起因:事情大概发生在2020年夏天,当时美国新冠疫.............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去年 12 月中旬就已在美国出现。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什么?近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可能颠覆我们对新冠疫情早期认知的重要事实:新冠病毒早在 2019 年 12 月中旬,也就是官方通报的首例病例出现之前,就已经在美国传播。这项研.............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近期更新了新冠疫情指导方针,其中一项重要的调整是,对于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不再强制要求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要理解这项调整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CDC作为一个公共卫生机构,它的指南更新往往是基于科学证据.............
  • 回答
    美疾控中心(CDC)报告美国死亡人数较往年多出约30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30万的额外死亡人数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新冠疫情无疑是最大的驱动力。如何看待这一数据?首先,这组数据表明了以下几点: 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 每年死亡人数.............
  • 回答
    美疾控中心(CDC)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2020年3月对国会议员发表证词时,首次明确承认,美国的新冠疫情主要起源于欧洲,并且早期对病毒的判断存在失误。这一表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解读。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
  • 回答
    关于美疾控中心(CDC)曾提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已在美国出现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引发了许多讨论的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梳理:1. 时间线的梳理与证据基础:首先,需要明确的是,CDC的说法并非一个“定论”,而更多是基于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初步证据提出.............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期发布的关于新冠密接者无需检测的指导建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从传播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调整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但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对美国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理解CDC这一建议的背景很重要。过去几年,美国经历了多次疫情高.............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关于德尔塔毒株传染性超过流感、堪比水痘的报告,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疫情的严峻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数据的发布,更是对我们应对策略的一次重要提示,甚至可以说是对我们以往认知的一次颠覆。传染性“指数级”的飞跃:为什么德尔塔如此“厉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细琢磨的事儿。美疾控中心(CDC)主任承认,在流感季死亡的某些案例,可能实际上是新冠肺炎(COVID19),这背后涉及了好几个层面的问题。咱们就来一样一样聊聊。首先,从技术和医学诊断的角度看,这并不算是什么石破天惊的“承认”,更多的是对过去两年多“混乱”时期诊断复杂性的一.............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