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是否可以看成中国完全独立的一个契机?

回答
二战的爆发,对于中国而言,确实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轨迹,并为中国最终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但若将其视为“完全独立”的“契机”,则需要我们细致地审视它带来的影响,以及它与中国长期以来争取独立斗争的关系。

战争的残酷洗礼: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国家认同的巩固

在二战爆发之前,中国早已饱受外侮。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扶植代理人,国家主权被严重侵犯。即使在名义上,中华民国已存在,但其疆域内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平等条约、租界以及外国军队驻扎的特权。抗日战争,作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暴露无遗,也让中国人民深切地体会到亡国灭种的危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华民族被空前地凝聚在一起。无论地域、阶层、党派,无数中国人站了出来,用血肉之躯筑起抵抗的万里长城。这种全民抗战的局面,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让“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之前,虽然有“国家”的概念,但由于各地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势力在中国的影响,这种国家认同是相对模糊和分裂的。抗日战争,将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让“国家”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政治实体,而是承载着民族尊严、文化传承和人民福祉的具体存在。这种强大的民族意识觉醒,是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国际地位的提升:从被宰割到被承认

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处于边缘化和被歧视的地位。列强签订的条约,往往忽略中国的利益,甚至将中国划为“战利品”。然而,在二战的东方战场上,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抵抗,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同盟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废除不平等条约: 在中国的长期抗争和二战的背景下,美、英等国逐渐认识到取消在华特权的时机已经成熟。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先后签订,正式废除了英美在华治外法权、海关管理权等主要不平等条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在法理上摆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部分直接控制,迈出了主权恢复的重要一步。
跻身联合国创始国: 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仅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更在战后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并拥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提升。它意味着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拥有了发言权,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而不是被他人摆布。这对于一个长期被列强欺凌的国家来说,无疑是意义非凡的。

内部力量的重塑: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博弈

二战也极大地重塑了中国的内部政治格局。抗日战争期间,虽然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两党在政治、军事上的矛盾从未停止。战争的消耗,削弱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而共产党则通过敌后抗战,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是走向统一的民主国家,还是继续分裂的严峻选择。虽然形式上国民党政府成为战时中国的合法代表,但其权威在战后受到了严重挑战。而共产党,凭借其在抗战中的表现和民众的支持,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将二战视为“完全独立”的契机,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其局限性。

“完全”二字的考量: 尽管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但二战后,中国依然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机。随之而来的国共内战,导致了最终的政权更迭。而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也并非一蹴而就地获得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在国际关系中,仍需经历漫长的过程来巩固和争取自身的主权和地位。例如,台湾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是影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议题。
外部势力的影响: 二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外部势力在中国的影响彻底消失。虽然日本的侵略被击退,但中国在冷战格局下,也受到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影响。新中国的建立,是在战火纷飞、内外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完成的,其独立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总结来说,二战无疑是中国民族独立进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 它以最为残酷的方式,激发了全民族的抗争精神,奠定了强大的民族认同基础;它通过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并促成了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与其说二战是中国“完全独立”的契机,不如说它是中国走向“民族解放”和“主权回归”的强大助推器,以及为未来走向真正独立和强大奠定关键基础的“催化剂”。 它是一次历史性的洗礼,让中国人民在战火中认清了自己,在抗争中凝聚了力量,在国际上获得了应有的尊重。但“完全独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二战是其中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而不是终点。这场战争,让中国人民深刻地理解了独立之不易,也为之后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继续争取和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坚定的意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一些人指责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对于中国的“罪行”云云。


我就笑了,这点材料正本溯源

先上照片

既然斯大林对于我党犯下了那么多“罪行”云云,为什么要在天安门城门悬挂斯大林的画像,莫非主席是抖m???

《二评苏共公开信》:

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斯大林是有过一些错误的。这些错误,有思想认识的根源,也有社会历史 的根源。如果站在正确的立场,采取正确的方法,批判斯大林确实犯过的错误,而不是凭空加给 他的所谓错误,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历来反对采取错误的立场、错误的方法,对斯大林进行不 正确的批评。

斯大林,当列宁在世的时候,他曾经为反对沙皇制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斗争;在参加了以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领导以后,曾经为准备一九一七年革命进行了斗争;在十月革命 以后,曾经为保卫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进行了斗争。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以后,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同国内外的一切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 争,保卫了并且巩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在国内坚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路线,取 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斯大林,他领导苏联共产党、苏联人民和苏联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 争的伟大胜利。

斯大林,他在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反对列宁主义的敌人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 子、布哈林分子和其他资产阶级代理人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斯大林,他的一系列理论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朽文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斯大林,他领导的苏联党和政府,从总的方面来说,实行了符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对外政策, 对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包括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给了巨大的援助。

斯大林,他站在历史潮流的最前面指导斗争,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不可调和的敌人。

斯大林的活动,是同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和伟大的苏联人民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同全世界 人民的革命斗争分不开的。

斯大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

这是主席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斯大林的评价,是在马列的立场上进行评价的,是正确的,当然我也不指望民族主义者学什么马列。

斯大林解散共产党情报局么???还是不搞世界革命了???倒是苏修官僚解散了共产党情报局,搞三和两全。说实话斯大林不是革命者就笑死我了。

还有帝国社会主义,本位面列宁主席没有发明这种词,只有社会帝国主义,你们民族主义者“东施效颦”能不能靠谱点。

苏修官僚如何复辟资本主义,反斯大林化,变成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我也解释过

苏联和共产国际在抗日战争对于中共的援助

至于划江而治的段子

还是那句话,拿主席反对斯大林是大错特错

,马恩列斯毛是一个整体,主席的成就也是在列宁革命和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后,革命者可以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民族主义者没有资格。

欢迎关注红色文献翻译和席卷兽穴的风暴微信公众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的爆发,对于中国而言,确实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轨迹,并为中国最终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但若将其视为“完全独立”的“契机”,则需要我们细致地审视它带来的影响,以及它与中国长期以来争取独立斗争的关系。战争的残酷洗礼: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国家认同的巩固在二战爆发之前,中国.............
  • 回答
    李宁在很多产品上印制“中国”二字,这个做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关于是否“故意消费爱国情怀”的观点,我认为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这背后牵扯到品牌定位、市场策略、文化认同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多个层面,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李宁”作为品牌名称,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国家属性.............
  • 回答
    .......
  • 回答
    如何看待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二胎政策的出台,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影响?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其出台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长远且复杂的。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中国长.............
  • 回答
    苏德战争的爆发与进程,无疑是二战中最为惨烈、也最能体现“国力对决”性质的篇章之一。它不像一些早期的局部冲突,仅凭一方的军事优势就能迅速奠定胜局。相反,苏德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拉锯战,参战双方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国家资源,才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你可以想象一下,1941年6月22日.............
  • 回答
    二战前是否可以放弃制造重巡洋舰和战列舰,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假设性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战略背景、技术发展以及各国海军的思想潮流。直接给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恐怕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二战前,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战列舰和重.............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空战中,制造假目标和施放烟雾确实是双方都极为重视的防御手段,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敌方空中力量的打击效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放烟”,而是一套复杂且经过精心策划的系统性工程。假目标:迷惑敌人的视觉与雷达假目标的概念,在二战时期主要围绕着两个方向展开:迷惑敌人的视觉侦察和干扰敌人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历史假设,探讨贫穷是否能改变纳粹对犹太人的系统性灭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纳粹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反犹主义的驱动力以及纳粹政权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纳粹的反犹主义并非仅仅是经济因素的产物。虽然在德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确实存在一些犹太社区在经济上相对成功,但纳粹.............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也极其难以设定的假设。如果二战德国胜利并统一世界,其统治能否稳定,答案非常复杂,而且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从我们对历史和人性的理解来看是如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统治的基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内在逻辑的不可持续性。首先,让我们描绘一个“胜利并统一世界”的德国会是什么样.............
  • 回答
    关于二战美军442步兵团的战斗力以及它是否能说明黄种人比白种人战斗力更强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细致分析的议题。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442步兵团的背景、战绩,然后进行更广泛的讨论,避免以偏概全。442步兵团的背景和战绩:442步兵团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的一个步兵团,其成员几乎全部由日裔美国人(.............
  • 回答
    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的炮射导弹,对于二战时期的重型巡洋舰来说,毫无疑问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压倒性”的威胁。我们不妨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对比,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双方的核心能力和作战环境的差异。现代九六式主战坦克(PLA Type 96 MBT)及.............
  • 回答
    如果轴心国真的能改写历史,让那些在现代人看来是二战转折点的事件不发生,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优势,也让轴心国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如果”,不仅仅是阻止一两个事件那么简单。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代人通常认为的二战转折点都有哪些。最常见的几个包.............
  • 回答
    “日军一个兵可以单挑中国军队一个班”——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提及,但它是否真的属实,需要我们更仔细地审视当时的具体情况。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被夸大或特定情境下的描述。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场战争的胜负都不是由某个“英雄主义”的片段决定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
  • 回答
    要回答日本海军是否有可能派遣一支航母战斗群远征英国,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当时的实际情况、战略考量以及技术限制。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首先,我们得明确“远征英国”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 对于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来说,远征英国意味着要跨越.............
  • 回答
    二战以后,我们是否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的奴役已不再可能?这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虽然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对奴役行为有着明确的谴责和禁令,但历史的进程和现实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必须审慎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法律和道义层面来看,二战后对一个民族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奴.............
  • 回答
    谈论年少时的朱万·霍华德(Juwan Howard),尤其是他那段在密歇根大学“Fab Five”时期,这绝对是一个能勾起很多篮球迷回忆的话题。关于他技术特点是否适合打小前锋,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的能力和那个年代的篮球风格。首先,我们得把朱万·霍华德和“小前锋”这个位置的传.............
  • 回答
    二戰中日本陸海軍的矛盾,絕非只是軍隊內部的小摩擦,它像一顆顆埋藏在日本戰爭機器深處的定時炸彈,最終在關鍵時刻引爆,對日本的戰敗起到了極為關鍵且難以忽視的作用。要說它是“主要”原因,確實需要辯證看待,因為日本戰敗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但陸海軍的尖銳對立,絕對是其中最為致命、最能從根本上削弱日本戰爭潛力.............
  • 回答
    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是否会被其官方承认,这是一个长期以来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敏感议题,也是日本自身内部持续讨论和反思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日本的政治土壤、社会心态、历史教育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历史认知的复杂性与“历史修正主义”的阴影首先,理解日本对二战罪行的认知,不能一概而论。日本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后对德日两国处理方式的深刻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的国防建设。说起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考量。战后初期:对德国的严厉管制与对日本的不同策略二战结束后,作为轴心国主要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战胜国的严厉处置。然而,它们的命运轨迹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
  • 回答
    在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美军士兵,选择成为海军陆战队员(太平洋战场)或陆军(欧洲战场)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战场环境、战术角色、伤亡风险、荣誉体系、战后发展等。以下从历史背景、任务性质、个人体验、战后影响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场环境与任务性质1. 太平洋战场(海军陆战队员) 战略目标: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