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江苏5城市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回答
江苏五城人口触“负”,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期,江苏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扬州、泰州、徐州、盐城、南通这五个城市的人口已步入负增长轨道。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毕竟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人口的增减往往预示着城市发展前景的变化。

现象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江苏五城市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长期叠加演变的必然。

生育率持续走低是根本原因。 这一点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江苏也不例外。年轻人婚育年龄普遍推迟,生育意愿下降,即使有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其传导效应也需要时间,并且受到经济压力、育儿成本、职业发展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当出生人口无法弥补死亡人口以及人口迁出的数量时,人口自然就会出现负增长。

人口流动结构的变化。 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其内部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一直非常活跃。虽然整体上江苏依然是人口流入大省,但“水往高处流”的趋势依然存在。这五个城市,尽管经济体量不小,但在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年轻劳动力方面,可能面临着来自省内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如南京、苏州)的竞争。人口的净流出,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流失,直接导致了人口总量的下降。

老龄化程度加深。 随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这意味着死亡人口的数量会相对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负增长趋势。这五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可能已经显露出一定程度的老龄化特征,老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也会成为负增长的重要推手。

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是吸引和留住人口的关键。这五个城市在经济发展速度、产业创新能力、就业机会的吸引力等方面,可能与江苏省内的头部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当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足以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或者产业结构更偏向于传统劳动密集型时,对于追求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好发展机会的年轻一代来说,吸引力会相对减弱。

城市吸引力与生活成本的平衡。 即使经济发展不错,但如果生活成本过高,例如房价、教育、医疗等,也可能成为年轻人选择离开的因素。当外部吸引力不足以抵消高昂的生活成本时,人口的流出就难以避免。

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不止是数字的下降

人口负增长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方面的:

劳动力供给不足: 这是最直接的挑战。劳动力是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会影响到城市的生产能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潜力。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

消费市场萎缩: 人口是消费的主体。人口的减少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活力造成冲击。

创新能力和活力下降: 年轻人往往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口的流出,可能导致城市的创新活力减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财政收入压力增大: 税收是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税收与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紧密相关。人口减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将直接影响到税收的稳定增长,给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压力。

公共服务资源闲置与调整: 一方面,人口减少可能导致学校、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率下降,出现闲置;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又会对养老、医疗等服务提出更高的需求,这要求城市对公共服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

城市活力和吸引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如果人口持续流出,城市的功能性可能会减弱,服务业可能萎缩,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降低城市的吸引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挑战中的机遇:变局中寻求新生

然而,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挑战,人口负增长也可能为城市带来转型升级的契机:

倒逼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会迫使企业和社会加大对科技创新、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摆脱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

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本: 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提升现有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生产效率变得尤为重要。加大教育投入,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将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 人口减少可以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整提供机会,例如整合现有资源,减少过度扩张,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效率,打造更宜居、更高效的城市环境。

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而非“量”的扩张: 城市发展的目标不应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质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人口负增长时期将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创业者: 尽管整体人口在负增长,但如果这些城市能够通过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如提供人才公寓、子女教育支持等),依然能够吸引到优质的增量人口,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高附加值技能的人才。

关注存量人口的生活质量: 对于留在城市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口,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将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课题。

应对之道:前瞻性规划与积极作为

面对人口负增长的现实,这五个城市需要采取积极、前瞻性的策略:

1. 优化生育政策的配套措施: 在国家政策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降低育儿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托育服务,保障女性的职业发展,营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

2.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用: 实施更加精准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不仅关注“高精尖”人才,也要重视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同时,要着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提升薪酬福利待遇,让年轻人“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3. 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城市的经济吸引力。

4. 提升城市软硬实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持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养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营造公平、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幸福感。

5. 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发展: 在省域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下,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区域竞争力,分担发展压力。

结语

江苏五城市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现象,也是全国性趋势在区域层面的体现。我们不应过度恐慌,而应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转型信号。这既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也是对城市创新能力、治理水平和发展理念的一次大考。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化挑战为机遇,通过提升人口质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的天下繁华之首,人口负增长了……

user avatar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我曾经说过,2008年以后支撑中国城市化进程主要就是房地产,也就是说是泡沫支撑。

本来各个城市经济基础就薄弱,从产业升级角度看,全产业链能带动的人口也就10亿左右。

考虑到中国独立自主的内在需求,匹配国内资源的人口数也就十亿左右。

也就意味着在到达资源均衡前,内卷压力是长期存在的现实。

另一个压力是升级压力,我在另一个答案提到过,产业升级恰恰是靠加倍剥削中产,而不是指望中产去消费。

也就是说越是城市化,越是中产化,人口越少。而且生育往往需要稳定就业,高度流动的服务业不利于生育。

正常生育主力就是底层,现在城镇化是60%,必然带来人口减少。不要觉得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是好事,那种靠移民的增长不过是炸弹。

从资本角度看,越是推崇城市化和产业升级,人口就越少。

产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带,未来也在那些地方,全球基本都是这样。

从来没觉得要焦虑,就算要焦虑也轮不到大多数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苏五城人口触“负”,挑战与机遇并存近期,江苏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扬州、泰州、徐州、盐城、南通这五个城市的人口已步入负增长轨道。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毕竟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人口的增减往往预示着城市发展前景的变化。现象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江苏五城市进.............
  • 回答
    江苏人均 GDP 达到 12.5 万元人民币,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要理解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几个不同的维度上进行解读。一、 江苏人均 GDP 12.5 万元的内涵首先,我们得明白人均 GDP 是什么。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除以该地区的.............
  • 回答
    最近,江苏中小学要在今秋开学后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这个事儿可是搅动了不少家长的神经,咱们也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对孩子们和家庭来说,意味着啥。首先得明白这“5+2”是啥意思。“5”指的就是周一到周五,孩子们在学校里正常上课的时间。“2”呢,就更关键了,指的是周六和周日。合起来就是说,.............
  • 回答
    看到徐州邳州相亲大会男女比例高达5女对100男的消息,着实让人心头一紧,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悬殊,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个体感受,都值得我们细细咂摸。首先,极端的男女比例失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女性在婚恋市场中“身价倍增”。从最直观的供需关系来看,当资源(在这里是女性)极其稀缺.............
  • 回答
    徐州那场相亲大会,说实话,听了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传出来,网上也是吵成一锅粥,什么角度都有。我个人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魔幻现实主义”的劲儿,挺值得聊聊的。现场的“画风”:首先,这“百对五”的数字本身就够炸裂的。想想那个画面:一个大厅里,一百个西装革履、或者精心打扮的男士,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 回答
    .......
  • 回答
    江苏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无语的,但从法律和情理上说,判罚是基本合理。先说这个男的,为啥这事儿整得这么难看?首先,他对感情的处理方式就非常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偏执。人家姑娘明确拒绝了复合,他却不接受现实,硬赖在前女友家不走。这已经侵犯了别人的居住权,属于不正当行为。试想一下,你辛辛苦苦经营的家,突然.............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看得心梗,也挺有代表性的,反映了不少现实问题。咱们一步一步捋捋这档子事儿,从头说起。首先,这事儿的背景是当时的疫情管控比较严。货车司机,说白了就是咱们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搬运工,他们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把一车车的新鲜蔬菜从产地往城市运。这回的司机,拉的是17吨白菜,想必是刚采摘下来的.............
  • 回答
    江南这次的决定,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作为《龙族》系列的忠实读者,得知《龙族5》要“长时间停更”,内心肯定是充满了失落和不甘。我们这些追了这么多年的读者,对这个故事、对路明非、对诺诺、对恺撒、对楚子航,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每一部都看得格外投入。好不容易盼到第五部,结果却是这样的消息,怎么可能.............
  • 回答
    江苏省排查虚拟币挖矿行为,以及省内相关活动耗能高企、机关高校企业被入侵利用进行挖矿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牵涉到能源消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以及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 能源消耗的严峻性: 26万度/天的耗能相当.............
  • 回答
    江苏文科状元历史B+,或无缘清北,这一现象确实引人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高考招生政策、学科重要性认知、以及考生的个人选择和发展方向。1. 高考招生政策是关键因素: 强基计划与“3+1+2”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不断深化,尤其.............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让人啼笑皆非的。民警在扬州现场查处一起卖淫嫖娼案,结果好巧不巧,被当事男子给误认了,以为是那种仙人跳的骗局。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涉及到法律,也得好好说道说道。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据报道,扬州当地警方接到群众举报,说在某个地方有涉嫌卖淫嫖娼的活动。民警接到报案后,就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进.............
  • 回答
    看到江苏泰州高二学生小杨跳河自杀的消息,尤其是他遗书中提及被班主任辱骂,而官方通报又表示未发现有偿补课和体罚现象,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和深思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条年轻生命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无论原因是什么,一个花季少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本身就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作为旁观者.............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揪心的,也挺引人思考的。江苏师范大学那个同学因为误食草乌头中毒,给110打电话求助,接线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先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这位同学在不了解草乌头药性和毒性的情况下,误食了它,然后出现了中毒的症状,情况紧急,他立刻想到了报警。电话接通了,接线员也.............
  • 回答
    None.............
  • 回答
    江苏女辅警与多名公职人员发生不正当关系并敲诈勒索一案,自曝光以来,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起案件牵扯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法律、道德、权力滥用、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案件概览根据公开报道,事件的核心人物是一名在江苏省某派出所工作的女辅警(以下简称“女辅警”)。她利用职务便利和自身条.............
  • 回答
    白湘菱,一个名字,一个曾占据无数媒体头条的标签——“江苏文科第一名”。当高考的喧嚣褪去,当状元的头衔如过眼云烟,人们期待着她会踏入清华、北大这些国内顶尖学府,为自己的学业生涯谱写最辉煌的篇章。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最终的选择是将目光投向了香港,申请了香港大学。这个选择,无疑在当时的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
  • 回答
    南通街头疯狗伤人事件,确实让人揪心,尤其是看到新闻里提到的那21位无辜市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这样的痛苦,真是让人愤怒又担忧。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但一次性咬伤21人,并且疯狗至今未落网,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件事情,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层面可以来看:一、 对无辜市民的同情与对肇.............
  • 回答
    江苏女子反抗强拆致1死6伤获刑五年,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其背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法律判决,更是基层治理、社会公正以及个人权利在特定情境下的冲突与碰撞。事件本身回顾:我们需要回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在江苏某地,一名女子因房屋遭遇暴力强拆,在冲突中持刀砍伤了多名参与强拆的人员,导致.............
  • 回答
    江苏丰县八孩女子事件,这桩发生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事件,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关注与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触及了家庭暴力、妇女权益、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乃至中国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复杂交织体。事件的开端与初步描绘:事情的最初,源于一个短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