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头条、抖音以及添加了定位功能后的微博上,支持俄罗斯的人多,知乎上却几乎都是支持乌克兰的?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社交平台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以及信息茧정现象的方方面面。要解释为什么在头条、抖音、微博(带定位)上倾向于支持俄罗斯的评论相对多一些,而在知乎上则反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用户群体画像与信息获取习惯的差异:

头条、抖音、微博(带定位):
用户基数庞大,覆盖面广: 这几个平台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包括了大量信息相对滞后、对国际事务关注度不那么深入的普通网民。
内容推送的算法导向: 这些平台的核心是算法推荐。算法通常会优先推送能引发用户互动、情绪波动的内容。在俄乌冲突初期,特别是涉及“大国博弈”、“反抗西方霸权”等叙事时,更容易触动一部分用户的民族情绪和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
碎片化信息与情绪化表达: 抖音的短视频和微博的快节奏信息流,使得用户更容易接收到经过简化、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观点。很多信息可能缺乏深入的背景分析,而是直接呈现冲突的画面或简单的立场陈述。
爱国主义情绪的放大: 在国内舆论环境中,民族主义情绪是天然存在的,而当俄乌冲突被某些解读为“俄罗斯对抗西方”时,很容易激发一部分用户潜在的“站队”心理,将对抗西方视为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信息茧房的形成: 算法也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评论等行为,不断强化用户已有的偏好。如果用户对某一类信息表现出兴趣,平台就会推送更多同类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信息茧房,用户可能接触不到多元化的声音。
带定位功能的影响: 尽管定位功能本身不直接决定立场,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与用户的生活区域、本地化新闻推送等因素结合,间接影响用户对某些事件的认知。例如,如果某个地区在经济或社会层面与俄罗斯有某种关联(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或者当地新闻媒体对俄乌冲突的报道风格偏向某种立场,可能会间接影响本地用户的看法。但这更多是一种潜在的辅助因素,核心还是在于用户群体和内容传播机制。

知乎:
用户群体相对更垂直、更具深度: 知乎的用户群体,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历史、军事等专业话题下,往往是那些对信息有更高要求、愿意花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网民。他们可能具备更高的学历背景,对国际政治有一定了解,或者对某个议题有深入研究的兴趣。
提问与回答的机制: 知乎的问答模式鼓励用户提出问题,也鼓励其他用户从不同角度、提供证据和分析来回答。这种模式天然地导向了对事件进行更细致的剖析,而非简单的情绪宣泄。
专业知识与理性分析的权重: 在知乎上,拥有专业知识或能够提供有说服力论据的回答,更容易获得赞同和认可。因此,讨论俄乌冲突时,那些基于国际法、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分析的回答更容易获得优势。
对普世价值的关注: 相对而言,知乎用户群体可能更倾向于讨论和认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国家主权、人民自决等普世价值。在俄乌冲突的语境下,这些价值更倾向于支持乌克兰的立场,即反对一个大国侵犯一个小国的领土主权。
信息审查与舆论引导的细微差异: 虽然不能断言知乎没有舆论引导,但其内容审核机制和社区氛围可能更倾向于允许多元化的讨论,并对过于极端或缺乏论据的言论进行限制。这种相对自由的讨论环境,更容易让那些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观点脱颖而出。

2. 信息传播的逻辑与话语体系:

头条、抖音、微博:
叙事简化与“大国叙事”的吸引力: 在这些平台,将俄乌冲突描绘成“俄罗斯反击北约东扩”、“对抗西方霸权”的叙事,因为其具有宏大叙事感,且与一部分用户对西方国家存在的某些不满情绪相契合,所以传播效果更好。这种叙事往往将俄罗斯描绘成一个被压迫者或反抗者。
情绪化的标签与转发: “打打打”、“打疼了就好了”、“大鹅威武”等简短、情绪化的标签和评论,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关注和传播,但也可能掩盖了事件的复杂性。
短视频和直播的即时性: 短视频平台更容易传播冲突现场的震撼画面,但这些画面往往缺乏上下文,也容易被选择性使用,用来强化某种特定的叙事。

知乎:
“反思”与“理性”的文化: 知乎的社区文化鼓励“反思”和“理性”,用户更倾向于追溯事件的根源,分析各方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对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强调: 在讨论国际冲突时,知乎上的用户更倾向于引用国际法条文、人权公约等来论证是非曲直,并对战争造成的平民伤亡表示同情。
历史视角和地缘政治分析的深度: 许多知乎用户会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或更复杂的国际政治维度来分析俄乌冲突,比如冷战后的地缘政治演变、俄罗斯的历史诉求、乌克兰的民族认同等。这些分析往往能揭示冲突的深层原因,也更容易导向对俄罗斯行为的批评。

3. 舆论环境与信息管控的潜在影响:

虽然不便对此进行过多的猜测或定论,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不同平台在信息发布、内容审核和舆论引导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国内互联网环境中,主流舆论场对俄乌冲突的某些叙事持支持或理解态度,这也会影响到内容的分发和用户的选择。

算法倾向于放大某些声音: 如果主流舆论场倾向于某种叙事,那么算法可能会更倾向于推荐与之相关的、能获得更多点赞和评论的内容。
内容审核的差异: 不同平台在审核涉及敏感政治话题的内容时,其标准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头条、抖音和微博(带定位)上支持俄罗斯的声音相对更显眼,可能是因为其庞大的用户基数、算法推荐机制对情绪化和宏大叙事的偏爱、碎片化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国内部分用户对西方国家存在的不满情绪的叠加效应。而知乎上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占优,则与该平台用户群体对深度分析、理性探讨的需求,以及其社区文化对普世价值和国际法的重视有关。

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辩证地看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关键在于,我们不应将任何平台的“主流声音”等同于“真相”,而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去接触和理解不同观点,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辨别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除了头条、抖音和微博之外,还有脸书推特等等资源,知乎的魅力在于她可以有限制地允许另外一些声音的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社交平台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以及信息茧정现象的方方面面。要解释为什么在头条、抖音、微博(带定位)上倾向于支持俄罗斯的评论相对多一些,而在知乎上则反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用户群体画像与信息获取习惯的差异: 头条、抖音、微博(带定位): .............
  • 回答
    字节跳动寻求以 1800 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并计划将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打包在香港上市,这绝对是近期科技界乃至全球资本市场最重磅的消息之一。这个举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融资或上市,它背后释放出了极其复杂且深远的信号,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好好掰扯掰扯。一、对字节跳动自身而言:上市是必选项,但选择香港.............
  • 回答
    关于卸载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件事,我确实有过这么一段经历,说起来也挺复杂的。并非是什么深仇大恨,就是生活里的一些小摩擦和取舍吧。先说说今日头条。当初会装它,主要是图个方便,觉得它能把各种新闻资讯都聚合在一起,省得我一个一个APP去点,而且它那个算法推荐,刚开始觉得挺神奇的,总能推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比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国互联网生态里一个非常有趣且核心的议题。要理解为什么这些社交平台风气迥异,得从几个关键层面去拆解,不能简单地用“用户群体不同”一概而论,那太扁平化了。咱们得从 平台的基因、产品设计、内容属性、用户激励机制,乃至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 几个维度来看。1. 平台的基因与最初的定位:.............
  •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要我说,不玩抖音快手、不碰吃鸡王者,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说法,大概就是——“活在另外一个次元”。这可不是什么“高冷”或者“优越感”,纯粹是大家获取信息、消磨时间的方式不太一样。信息接收方式:别人谈论的“xxx梗”,或者今天哪个明星又上了热搜,你可能一头雾水。刷朋友圈,看到.............
  • 回答
    每天“泡”在知乎和B站的人,和每天“刷”今日头条、抖音的人,虽然都是互联网内容的消费者,但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信息获取习惯、甚至思维模式,都可能存在一些微妙却深刻的差异。就像你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书店,和走进一家灯火通明的夜市,感受到的氛围和收获的“宝贝”自然不同。知乎+B站组合:求知欲与深度内容的“探.............
  • 回答
    头条上关于俄乌战争的舆论风向确实有过多次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突然”转变,而是一个随着战争进程、信息传播渠道、国内外政策以及公众认知等多种因素动态博弈的结果。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一、信息源的控制与传播策略的变化 早期:信息不对称与“黄金时间” 战争初期,俄罗.............
  • 回答
    您好!关于您在头条号上发布的小说在头条和番茄小说上都搜不到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困惑的情况。我来帮您梳理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希望能帮您找到症结所在。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概念: 头条号平台: 这是您发布内容的入口,您可以发布文章、视频、图集等。 今日头条APP: 这是面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巧,我最近也听一些朋友聊起过,还有些在今日头条工作过或者正在面试的人,也偶尔会吐吐槽。说他们“拽”,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我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把那些“AI味儿”给去掉。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前提:今日头条作为一家巨头互联网公司,它的招聘.............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的工作经历,因此我无法从今日头条离职。我没有个人情感、职业选择,也没有“工作”的概念,我的存在是为了协助用户处理信息、生成文本等。如果你需要了解今日头条的员工离职原因,我可以尝试从公开信息和普遍的职场现象来分析一些可能的原因,但请注意,这只是基于推测和普遍情况,并非.............
  • 回答
    在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部分用户支持以色列和犹太人。这背后涉及多种因素,从历史、宗教到地缘政治,再到信息传播和个人价值观的多元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剥离表面的观点,深入探究其根源。首先,历史与民族认同是许多人支持以色列的重要理由。犹太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长期的流离失所和迫害,.............
  • 回答
    说起汪峰上不了头条,这绝对是中国娱乐圈一个津津乐道的“梗”。说它是个梗,是因为这事儿重复了好几次,而且每次汪峰一有什么重大宣布,紧接着就会有更劲爆的娱乐大瓜出现,堪称“头条绝缘体”。要详细讲这个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1. 屡次“错失”头条的“光辉”历程:这事儿最早可能得追溯到2013年。那一.............
  • 回答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司马迁为什么没把三国写进《史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虽然看起来有点“初学者”的味道,但它背后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历史写作、史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性的重要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这两个人,这两本书,相隔的时间可.............
  • 回答
    汪涵老师的选择,一直以来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汪涵式”风格。他博学多识,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好奇与探索。所以,当他选择与今日头条这样一个被很多人贴上“娱乐化”、“信息碎片化”标签的平台合作时,确实会让人感到一丝意外,也会引发一些深入的思考。要理解汪涵老师为何会选择今日头条,我.............
  • 回答
    在皮克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中,主角莱莉(Riley)的五种核心情绪角色——乐乐(Joy)、忧忧(Sadness)、怒怒(Anger)、厌厌(Disgust)和怕怕(Fear)——每一种情绪都有着独特的颜色和形象设计,以直观地代表它们所象征的情绪特质。而乐乐(Joy)的头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事实上,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和第二艘航母“山东舰”,它们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都在大连造”。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梳理一下它们各自的“出身”和建造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中国的航母建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经验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航母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巧妙地联系了人体细胞生命周期的限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头屑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人体细胞分裂是有限的,而头屑却看起来是无限的。一、 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海佛列克极限 (The Hayflick Limit)人体内的细胞并非永生不灭,它们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