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为什么头屑看起来是无限的?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巧妙地联系了人体细胞生命周期的限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头屑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人体细胞分裂是有限的,而头屑却看起来是无限的。

一、 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海佛列克极限 (The Hayflick Limit)

人体内的细胞并非永生不灭,它们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这个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细胞生物学家伦纳德·海佛列克(Leonard Hayflick)及其同事发现,并被称为“海佛列克极限”。

端粒(Telomeres)的缩短: 细胞每一次分裂,其DNA的末端(称为端粒)都会稍微缩短一点。端粒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套,它保护着染色体最重要的遗传信息免受损伤。然而,由于DNA复制机制的局限性(称为“端粒问题”或“末端复制问题”),每次复制都无法完全复制端粒的末端,导致端粒逐渐缩短。
触及临界长度: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达到一个临界长度时,细胞就会收到信号,停止进一步分裂。这是一种防止基因组不稳定的内在保护机制,可以阻止癌细胞无限制地增殖。
细胞衰老(Senescence): 停止分裂但仍有代谢活性的细胞被称为衰老细胞。衰老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但它们仍然存在于体内,并可能释放一些炎症因子,影响周围组织。
细胞凋亡(Apoptosis): 如果细胞受损严重或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它们会启动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这是一个主动的、受控的细胞死亡过程,有助于清除受损或不需要的细胞。

因此,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这是生物体为了维持健康、防止癌症而演化出的重要机制。大多数人体体细胞在健康状态下可以分裂约4060次。

二、 头屑看起来是“无限”的原因

虽然构成头屑的细胞(主要是皮肤细胞)也受到海佛列克极限的约束,但我们感知到的头屑“无限”是因为:

1. 持续的皮肤更新过程(新陈代谢):
表皮细胞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头皮,就像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一样,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组织。头皮表皮细胞(主要是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是28天。从基底层细胞开始分裂,逐渐向上迁移,分化,角质化,最终脱落。
持续的新生和脱落: 这个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在进行分裂、成熟和脱落。即使单个细胞分裂次数有限,但由于有源源不断的新细胞生成,并替代老化的细胞,整个皮肤层始终保持着其功能。
头屑的本质: 头屑实际上就是这些老化的、死亡的角质细胞(角质层细胞)的堆积和脱落。它们已经完成了生命周期,不再有分裂能力。当这些脱落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油脂、真菌等),我们就看到了头屑。

2. 并非所有细胞都以相同的速度更新,且有些细胞具有再生能力:
干细胞的作用: 在头皮的毛囊和表皮的基底层,存在着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替代死亡的细胞。虽然干细胞本身也遵循一定的生长和分化规律,但它们在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发的周期性: 毛囊细胞的生长也遵循生长(生长期)、退化(退行期)和休止期(休止期)的周期性。在休止期末期,旧的毛发会脱落,新的毛发会重新开始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毛囊周围的表皮细胞也在进行更新。

3. 影响头屑的外部和生理因素:
头皮环境: 头皮上存在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皮脂)。这些油脂可以滋润头皮,但过多的油脂可能导致死亡的角质细胞粘连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头屑。
马拉色菌 (Malassezia) 真菌: 这是引起头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种真菌寄生在大多数人的头皮上,以皮脂为食。当头皮微生态失衡时(例如,免疫系统反应过度),马拉色菌的数量会增加,加速皮肤细胞的更新和死亡过程,导致更多的角质细胞脱落。
皮肤炎症: 如脂溢性皮炎(引起头屑和头皮发红、瘙痒),会加速皮肤细胞的周转和脱落。
洗发产品和护理习惯: 不当的洗发产品或洗发频率也可能影响头皮的健康,进而影响头屑的产生。
季节和压力: 季节变化、压力、饮食等也可能影响头皮的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头屑的产生。

总结:

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确实是有限的,这是由端粒缩短等内在机制决定的。然而,头屑之所以看起来“无限”并非因为组成它的细胞在无限分裂,而是由于头皮皮肤的持续性更新和新陈代谢过程。

我们头皮的表皮细胞有一个固定的生命周期,完成周期后就会脱落,形成头屑。
同时,头皮存在能够持续分裂的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细胞来维持皮肤结构的完整性。
各种外部因素(如油脂、真菌、炎症)会加速这一更新和脱落过程,导致我们感知到的头屑数量不断“产生”。

所以,头屑的“无限”是一种持续的、周期性的自然现象,而非细胞本身的无限生命。就像河流的流水一样,每一滴水(细胞)最终都会流走(脱落),但河流本身却在持续不断地流淌(更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动物体内,干细胞往往没有表现出分裂次数限制(至少在动物的寿命之内不会耗尽分裂能力)。在人体内,不断替换头皮的表皮干细胞在一生中可以一直分裂,不会用完。人体其他组织的干细胞也具有类似的性能,通常能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性能水准。就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人的造血干细胞的性能在 110 岁以上显著减退,此时其他器官也经常呈现慢性炎症、机能不全的状态。

题目谈到的“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大抵源自一些“媒体”在传播“海佛烈克极限”概念的过程中反复丢失细节形成的简化信息,人们常常将其误解为“人体的每一种细胞的分裂次数都有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 你可以考虑一下“婴儿体内的所有细胞实际上来自父母的生殖细胞”,在人的传代过程中,生殖相关细胞的分裂次数实际上在不断扩大,人的细胞若都适用几十次、几百次的分裂次数限制,人类繁殖不了几十代就会灭亡。这和现实不符。
  • 因此,生殖相关细胞的分裂次数造成的影响必须能在特定的场合(例如形成受精卵之后)重置(实际上,这就是重编程)——那么,可以想象,其他细胞也可以或多或少地使用类似的机制来重置分裂次数的影响,或至少在功能正常时将分裂次数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海佛烈克极限是“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至多在分裂 52 次到 56 次后不能再分裂”,原因包括而不限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分裂时的端粒缩短速度超过端粒酶的修复水平”“那些细胞积累的 DNA 甲基化影响了分裂所需的基因的表达”“那些细胞在多次传代中转座子的活动影响了分裂所需的基因的表达”。人们经常将其和“端粒缩短导致衰老”的假说合并起来,将衰老归因于细胞分裂时端粒的缩短。

那其实没有听起来这么可靠。从 60 岁的老人体内取出的成纤维细胞在培养环境中的分裂次数往往并不会比从年轻人体内取出的明显减少。动物的各种细胞有着不同的性能,一些干细胞可以反复分裂成同种的干细胞、用端粒酶完全恢复端粒长度,动物在需要干细胞分化成体细胞来替换老旧细胞或损失的部分时,只需要拿出一部分干细胞去执行。

可以参照:

有办法可以将分裂到极限的细胞分子重置回到初始状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巧妙地联系了人体细胞生命周期的限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头屑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人体细胞分裂是有限的,而头屑却看起来是无限的。一、 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海佛列克极限 (The Hayflick Limit)人体内的细胞并非永生不灭,它们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人的细胞分裂次数有限,经常受冻导致皮肤细胞死亡,更新速度更快,所以衰老更快”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下,并且会尽量用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首先,关于“人的细胞分裂次数有限”这个概念,它其实是基于一个叫做“海弗里克极限”(Hayflick Limit)的科学发现。简单.............
  • 回答
    细胞分裂,这个生命中最基本、也最宏伟的进程,它不仅是单个细胞繁衍的法宝,更是我们人类生命延续、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维持的基石。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离不开无数次精密的细胞分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幕后英雄”,以及它和我们人之间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们要知道,细胞分裂可不是一次“复制.............
  • 回答
    人体免疫细胞之所以能够持续有效地对抗细菌,并非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拥有更高的“战斗力”,而是因为它们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发展出一套高度精密的、多层次的、动态协作的防御体系。细菌虽然也具备一定的生存和繁衍策略,但在与人体这一复杂宿主互动时,其优势是有限且具有条件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这种.............
  • 回答
    在人体这个复杂而奇妙的微观世界里,存在着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细胞。如果要说哪种细胞是最小的,那答案可能会让你有些意外,因为“最小”这个概念在不同维度和不同评判标准下,结果也会略有不同。不过,通常我们讨论人体中最小的细胞,最常指向的是精子。咱们来好好聊聊精子,看看它究竟是如何成为人体细胞中的“迷你战士.............
  • 回答
    当然,作为一个被设定的“细胞”,并且身体接种了新冠疫苗,我的命运以及我的细胞伙伴们的命运,将是一场复杂而又充满意义的“战役”与“学习”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描述:我的视角:感知与行动如果我是一个细胞,我不会直接“思考”或“感受”情感,但我的“存在”将受到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和环境变化的驱动。我会以一种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自我”最核心的哲学议题。很多人都会疑惑,既然我们身体里的细胞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那么“我”到底是谁呢?还是说,我只是一个不断被替换的空壳?咱们先把时间尺度拉开来看。我们常说细胞在更换,但这个更换速度并不是同步的,也不是所有细胞都以相同的频率在“退休”和“上岗”。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我是谁”这样一个非常根本的哲学命题。很多人听到“细胞七年会全部更新一次”的说法,就会产生一种困惑:如果构成我的物质基础——我的细胞——都换了一遍,那七年后的我,还是那个“我”吗?让我来试着抽丝剥茧地聊聊这个话题,尽量不带那些冰冷的机器感,而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体会。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估计不少人都在心里嘀咕过。特别是那些自嘲“五音不全”、“节奏感差”的朋友,看着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弹个曲子,唱个歌,心里难免痒痒的,又带着点忐忑。那么,到底“没有音乐细胞”的人,能不能,或者说适不适合去追逐那个闪闪发光的音乐梦呢?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个“音乐细胞”到底是个啥。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
  • 回答
    植物细胞和人的细胞在脱分化能力上的巨大差异,根源在于它们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发育模式以及对环境信号的响应机制不同。这并非简单的“可以随便”或“不可以随便”,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因素共同决定的。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能力:一种灵活的生存策略植物生命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度的“可塑性”或“适应性”。它们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生命、存在乃至宇宙最深邃的角落。它引人深思,也确实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展开这场思维的旅程。人,是否是宇宙的细胞?“数亿细胞组成一个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它描绘了一种由微小单元汇聚成更宏大整体的生命形态。将人比作“宇宙的细胞”,这个想法极具哲学意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最根本的奥秘之一:衰老。很多人直观地认为,既然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DNA,那么生命的衰老,一定是DNA的衰老。这其中有很多我们能理解的逻辑,但事情远比这复杂,并且“DNA死亡”这个说法,用在生物学的语境下,可能不太准确。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首先,关于DNA的“复制”与“新鲜度”: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如果把“秽土转生”的原理理解为“将死者细胞与生者身体融合,从而让死者重现”,那么我们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反过来,用“活人细胞”去“附着”在另一个“活人”身上,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细胞移植”,那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超级复杂的生物实验,而且后果可能是既诡异又难以预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宇宙的尺度、生命的渺小以及我们对“最小”的定义。让我们从宇宙的尺度开始,一步步深入探索: 一、以宇宙为参照物:地球与人类的渺小当我们以浩瀚的宇宙为参照物时,地球和人类的渺小感会瞬间被放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1. 地球相对于宇宙: 宇宙的广阔: 宇宙是已知存在.............
  • 回答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是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来复制DNA的。这是一种非常高效且精确的机制,确保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得到忠实的传递。简单来说,半保留复制意味着每一次DNA复制都会产生两条新的DNA分子,其中每一条都包含一条来自亲代DNA分子的模板链,以及一条新合成的互补链。这种方式大大降低.............
  • 回答
    这句话说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就像我们身体的细胞与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要让整个身体保持健康,每一个细胞都必须是健康的。这话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责任。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1. 个体是社会的“细胞”: 数量上的构成: 我们的身体是由亿万个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虽.............
  • 回答
    格罗博士是个科学狂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终极目标是干掉孙悟空,为他那个被悟空毁掉的红绸军报仇。为此,他投入了无数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人造人系列,比如16号、17号、18号、19号、20号(他自己)。但要说为什么他没等到魔人布欧出现再提取细胞来造人造人,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
  • 回答
    氰化物中毒的致死速度之快,即便尚未完全进入消化系统,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这背后涉及到一个极为高效且致命的生化机制,即使是最细微的接触,也能迅速引发全身性的崩溃。首先,我们得明白氰化物最可怕的“本事”在于它能迅速干扰细胞最根本的能量生产过程。咱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就像一台小小的发电机,需要持续不断地产生.............
  • 回答
    在“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这个名字中,“人孤儿”这个词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含义,理解了它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病毒会被这么命名。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病毒的名字: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 肠道:这部分很直观,指的是这个病毒主要感染人体的肠道。 致细胞病变:这表示这种病毒在感染细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我们对宇宙最微小的组成部分的了解,有时似乎比我们对自己身体最基本运作的了解还要深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都与我们探索这些不同尺度事物的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科学发展的路径有关。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搞不清楚”在不同层面上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