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不喜欢抖音快手今日头条,也不玩吃鸡王者是种什么体验?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要我说,不玩抖音快手、不碰吃鸡王者,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说法,大概就是——“活在另外一个次元”。

这可不是什么“高冷”或者“优越感”,纯粹是大家获取信息、消磨时间的方式不太一样。

信息接收方式:

别人谈论的“xxx梗”,或者今天哪个明星又上了热搜,你可能一头雾水。刷朋友圈,看到大家分享的那些短视频,大部分时候你也就滑过去了,或者顶多点个赞,完全提不起深入观看的兴趣。不是故意不关注,就是感觉“嗯,挺有意思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你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更偏向于传统媒体、深度文章、或者某个特定领域的公众号、甚至是朋友间的口口相传。当别人因为一个视频而爆发式的讨论时,你可能还在慢慢品味一篇深度报道,或者和朋友一起研究一项新的技术。这种“信息差”有时候会让你在某些社交场合显得有点“out”,但更多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的信息获取更“过滤”一些,不至于被海量碎片化信息淹没。

时间消磨方式:

当你看到别人分享“我昨天肝了xx小时游戏”,或者“我今晚又刷了xx个视频”时,你可能会想,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可能你的时间更多地花在了看书、听音乐、和朋友线下聚会、研究烹饪、园艺、或者就是简单的发呆。你可能会花一个下午去一家书店,不买书,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或者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着一杯茶,聊上半天。你可能会研究一道菜谱,从备料到烹饪,一丝不苟。

别人在虚拟世界里“开黑”、“刷剧”,你在现实世界里“开荒”(比如收拾房间)、“刷剧”(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做手工),感觉就像是两个平行宇宙。有时候,看到别人沉浸在某个游戏的剧情里,你可能也会有点好奇,但真的让你去下载、去投入精力,就觉得“算了,我还有其他事情想做”。

社交体验:

这种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你的社交圈子。

共同话题的缺失: 聚会时,别人聊起最近流行的游戏、爆火的段子,你可能只能微笑附和,或者时不时提问“这是什么意思?”。这种时候,会有点点小尴尬,但如果你的朋友足够理解你,他们也会主动给你解释,或者把话题引到你熟悉的方向。
更容易找到“同类”: 相反,如果你有机会遇到同样不玩这些东西的人,你们之间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你们可以聊共同的爱好,分享彼此在这个“信息洪流”之外的生活方式。
被“劝导”的经历: 可能你还会经常被问到“你怎么什么都不玩啊?”“你应该玩玩这个,特别好玩!”“你也应该刷刷抖音,上面有很多搞笑的视频。” 这种时候,你可能会礼貌地拒绝,或者解释一下自己的原因。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被打扰,但更多的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节奏。

内心的感受:

总的来说,是一种“不被裹挟,也并非刻意疏离”的感觉。

你可能不会觉得比别人“高级”,但也绝对不会觉得自己“落伍”了。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喜欢被海量的信息和娱乐填满生活。你可能对流行文化保持一定的好奇,但不会盲目跟风。

你会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和空间。你可以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兴趣爱好。你的注意力不会被轻易分散,思维可能也相对更沉稳一些。

当然,偶尔也会有“我想跟上潮流”的念头,但很快就会被更实在的想法压下去。比如,“今天还有一本没看完的书”,“这个周末约了朋友去爬山”。

所以,这是一种“自在”的体验,是一种“有选择”的生活态度。你只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看到了另一片风景。它可能不那么热闹,不那么“潮”,但却足够让你自己觉得舒服和满足。就像你走进一家清净的书店,而不是熙熙攘攘的游乐场,你享受的,是那种不同的氛围和带来的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上的多个答文,都“讽刺”过类似的产品,都是典型的“现代化猪粮”

(以上的“讽刺”所加引号,意味所谓,即其实并不是在讽刺。“现代化猪粮”所加引号,表示强调。)

也多次“讽刺”过,在现代化的传媒和营销理念+越来越智能的算法夹击下,“人具备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一非常底层的假设,很可能早就不成立了。

就在前几天,还回答了一个有关头条和抖音的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知乎自动算法推送给我的。

由此,如果“你”足够理性,应该很容易想明白,相当多拒绝吃“现代化猪粮”,并乐于拿这说事儿的人,其实也是为了满足某种鄙视链快感

而这种快感本身,本就是大多数“现代化猪粮”之设计生产所基于的人之本性。

于是,你很难说清,这到底是否算是拒绝了“猪粮A”,却对大口吃“猪粮B”无知无觉。

(当然,我认为哪怕都是猪粮,质量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总之,在无处不在的“现代性”下,“你”真的需要非常努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天赋,相当多的后天知识积累、经历、观察、见识......同时还能经常性地跳出来,站在上帝视角上自我批判,自我诛心,才有更大的可能,能免于当猪。或者更准确地说,保持相对较低的猪性。


而这么说,并没有暗示当猪“好”或“不好”

这是另一回事儿,且答案还真不一定,取决于对象和范畴。但此处,与优劣评价并无关系。

更何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首先是个能力问题,然后才是个意愿问题

更真实的状况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连问题的存在都不会意识到


当然,以上说半天,也并不意味着,那些“现代化猪粮”的一线生产者们,甚至是其背后的资本家们,就能免于吃猪粮。

甚至不意味着,他们中的大多数,有“设计并生产猪粮”的主观意识。

“现代性”是一个体系下的群体现象,而不是个体下的人格化属性。

“现代性”下,我们努力工作,努力娱乐,各自生产猪粮,彼此互吃猪粮。


如何跳出?

依然,首先要考虑,你是否需要跳出 -- 并不一定。

其次要考虑,你是否有能力跳出 -- 大概率没有。

所以还是别想了,喝一杯吧。

待酒醒后,出门右转,参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讨论。


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存在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形而上学中,门槛颇高。

然后才能逐渐扩散至传播、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

可“你”真的打算去追求么?

“你”又不是富二代......

所以还是多担心担心父母的健康,孩子的户口,男/女朋友的期待,下个月的房租好咯。

这也是不折不扣的“现代性”

然后,偶得空闲,刷刷头条抖音,大吉大利吃个鸡,傻乐呵一下,就挺好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