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领导既不懂业务,整天也不见做啥事,却得到公司重用?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我在职场里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慢慢琢磨出了点门道。说到底,领导得宠,不一定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强、有多勤恳,很多时候是其他一些隐性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个一个掰扯掰扯。

1. “会说”比“会做”更能赢得关注

这第一点,可能很多人不爱听,但事实往往如此。有些领导,业务能力不见得有多深厚,但绝对是“话术大师”。他们擅长在合适的场合说出领导想听的话,把一些模糊的概念讲得头头是道,把一些普通的工作包装得非常有价值。

沟通与汇报能力: 这种领导通常在与上层沟通时,能把事情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自己“如何将功劳揽过来”表达得非常到位。他们懂得利用PDP(个人发展计划)的语言,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潜力、有远见的人。他们会定期向上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是“我们做了什么看起来很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我们具体解决了什么难题”。他们擅长利用数据,但这些数据可能被巧妙地选择和解读,以突出“成绩”。
“空中楼阁”的战略家: 他们可能不深入一线了解具体操作的难点,但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描绘宏伟蓝图,比如“数字化转型”、“敏捷开发”、“赋能员工”之类的概念,这些词汇听起来很高大上,而且能和公司的整体战略挂钩。即使这些战略落地起来千难万难,甚至执行起来效果甚微,但至少在汇报时,他们显得“有战略眼光”。

2. 人际关系的经营与“站队”

这是很多职场“潜规则”的核心。一个不懂业务、不太干活的领导之所以能得到重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跟对人了,或者跟对了“派系”。

与高层建立私人联系: 有些领导可能和公司里的某个高管(比如CEO、VP)有私人关系,比如校友、老乡、以前的同事等。这种关系可以帮助他们在上层那里获得额外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即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不突出,但因为有“靠山”,自然有人愿意给他们机会。
成为高层的“传声筒”或“传话人”: 有时候,高层不想直接表达某些不方便直接说的话,或者想试探一下市场/部门的反应,就会找一个相对“安全”且“听话”的领导来执行。这种领导充当了高层的“传声筒”,传递指令,甚至执行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政策。因为他能帮高层“背锅”,或者至少能把锅甩得更远,所以自然会得到高层的赏识。
“老臣”的价值: 即使能力平平,如果一个领导在公司任职多年,为公司“鞠躬尽瘁”(或者至少是“留下来了”),并且没有犯过重大错误,那么他可能凭借“资历”和“忠诚度”获得一定的重用。这种重用更多是出于一种“稳定性”和“不折腾”的考量,公司可能觉得换个新人风险更大。

3. “副作用”的价值:成为缓冲带或替罪羊

这听起来有点负面,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有时候,领导的作用不是“创造价值”,而是“规避风险”或“承担压力”。

缓冲部门与高层的矛盾: 当高层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市场反馈非常负面时,一个能力稍弱、但又听话的领导,反而可以成为一个缓冲带。他可以将高层的压力内部消化,或者用一些“合理化”的解释来应对外部批评。这样,真正掌握权力的决策者就不会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
作为“替罪羊”: 在某些项目失败或部门业绩下滑时,一个并非核心部门、能力又相对不那么突出(容易被牺牲)的领导,就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替罪羊”。他的“失职”可以解释公司的失败,而核心领导层则可以继续稳坐钓鱼台。一旦被“问责”并被边缘化,反而说明其“价值”——他成功地“替罪”了。

4. 营销能力与“可见性”的操控

有些人就是擅长把自己“卖”出去,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

制造“可见性”: 他们可能不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而是喜欢参加各种会议、论坛、对外活动,或者在公司内部制造一些“可见性”的活动。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名字和一些“重要”的议题关联起来。
包装项目成果: 他们可能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具体执行,但他们会站在项目“成功”的顶端,或者在项目“失败”的泥潭里,进行具有煽动性的讲话,把责任归于外部因素,把功劳揽给自己或团队。他们懂得如何用漂亮的PPT、有力的演讲来展现自己的“领导力”。
建立“信息茧房”: 他们的工作方式可能是通过频繁地与少数几个关键人物交流,让他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最全面的信息,从而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而那些真正掌握关键信息但又与他们沟通不畅的人,则可能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

5. 公司的价值观与人才观导向

归根结底,公司的重用机制也是公司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重“口才”轻“实干”的公司文化: 某些公司可能更看重沟通能力、政治手腕,而不是实际的业务成果。在这种环境下,擅长“说”的领导自然更容易获得青睐。
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如果公司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无法真正衡量领导的实际贡献,那么那些善于包装自己的人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领导层“近亲繁殖”或裙带关系: 有些公司可能会倾向于提拔与自己有相似背景或关系的人,这也会导致一些能力不足但关系到位的人得到重用。

总而言之,一个领导得到重用,其背后可能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有个人能力的因素,但更多时候是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公司文化以及评估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有时候,你看到的是一个不懂业务的人在“发光发热”,但你可能没看到他背后默默经营的那些“看不见”的价值,或者,这些价值是以一种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贡献”截然不同的方式存在的。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不懂业务”的领导都是有问题的,有时候,一些“理论派”领导的战略眼光也确实能为公司带来长远发展。但我们讨论的是那种“既不懂业务,整天也不见做啥事”,却依然能获得重用的情况,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想想公司比自己要厉害很多,无论是经验、眼光还是对收益的计算,这个人如果不值,分分钟会被撸掉的。

那么反过来,自己就要去思考和调查,这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创造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知道那些事情和能力更值钱。

学习并提升,未来的机会就会偏向自己很多,做事不难,做高价值的事很值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我在职场里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慢慢琢磨出了点门道。说到底,领导得宠,不一定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强、有多勤恳,很多时候是其他一些隐性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个一个掰扯掰扯。1. “会说”比“会做”更能赢得关注这第一点,可能很多人不爱听,但事实往往如此。有些领导.............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领导力中最微妙也最核心的部分——人心的向背。为什么有些雷厉风行、成绩斐然的领导,却让团队成员面色凝重,而有些似乎能力平平的领导,却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追随?这背后隐藏着对“好领导”定义的深刻洞察。能力强但下属不喜欢的领导,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先来剖析一下那些能力突出,但却得不到下属青睐的领.............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琢磨着,咱们之所以觉得“职位越高的人越不排斥上班,甚至有些领导是加班控”,可能跟很多因素搅在一起了,不是单单一个“爱上班”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说这“不排斥上班”和“加班控”背后的动力。对于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上班可能更多是责任、是生活所迫,是积累经验和晋升的跳板。但一旦爬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内向且喜欢独来独往的人身上。明明是你自己选择“不喜欢和同事接触”,但当聚餐时“领导同事聚餐不叫你”,反而会让你感到“孤立和尴尬”,这其中包含了几层心理和现实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内心的矛盾与期望: “不被打扰”的舒适区 VS “被接纳”的心理需求: 你享.............
  • 回答
    这真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同事,他们明明已经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甚至能预见到上升通道已经基本堵死,但依然兢兢业业,对领导的要求毫无保留地执行,甚至成了团队里最“拼命”的那一个。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人性、工作环境以及个体选择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 回答
    你说到的这几个名称——党卫军、盖世太保、国防军和冲锋队——都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代表的是不同的组织,在性质、职能和领导层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在纳粹体制下,这些组织最终都服务于希特勒,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和在国家机器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我们一个一个来看:1. 冲锋队 (Sturma.............
  • 回答
    提拔非专业人士来担任领导岗位,在很多组织中都可能发生,这背后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对领导力特质的侧重而非专业技能: 卓越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领导者需要能够清晰地传达愿景、目标和指令,并有效地与不同层级、不同背景的员工沟通。他们.............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可真是有意思,也特别常见。你可能会觉得纳闷,那些说话直来直去、有时甚至听着不太舒服,在别人看来情商不怎么样的同事,怎么反倒混得风生水起,领导也挺赏识?这背后其实没那么简单,不能一概而论地就说她们是“低情商”。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情商”到底是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社会发展中一个相当普遍的观察。要说“不听话”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人才和领导者,其实核心在于他们身上可能具备一些“听话”学生相对欠缺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是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里的“不听话”往往不是指那种恶意捣乱、扰乱秩序的学生,而是指那些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职场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令人费解,也颇具讨论价值。那些技术过硬、业务能力超群的“技术大牛”、“业务尖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为什么一到往上晋升,往领导岗位上坐的时候,反而会被一些能力看起来没那么出众的人挤下去呢?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道理,而是涉及到了领导力本.............
  • 回答
    职场中,能力超群的人没能走到高位,这事儿确实屡见不鲜。你我身边,肯定都有那么几个技术大神、业务尖子,能力杠杠的,把事儿交代给他们准没毛病。但要说让他们带领一个团队,管理一群人,甚至决定公司的方向,很多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只是一个“能力不够”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观察得相当敏锐。为什么领导身边总有些官员喜欢笑,尤其是在一些本应严肃的场合,甚至是灾难现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单一存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我们要理解“笑”在官场语境下的多重含义。它不单单是表达快乐,更可以是一种社交工具、一种策略,甚至是一.............
  • 回答
    有些人跟领导处理不好关系,这事儿在职场里太常见了,也不是谁绝对对谁绝对错,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接触过不少同事,也听过不少故事,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说:一、认知和期望的偏差: 对领导角色的理解不同: 有些人可能把领导看成是“好朋友”或者“导师”,期望领导能事事关.............
  • 回答
    一个人之所以会对与领导接触感到回避,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这背后往往交织着个人过往的经历、性格特质、当下工作环境的氛围,甚至是对领导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判断。下面我来详细说一说,争取把原因说得透彻些。一、 过去的不良经历造成的阴影这是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一个原因。 被领导否定或严厉批评.............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月入5000,眼看着领导比自己多1000,但人家却有几套房和车,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不公平,甚至有些憋屈。毕竟,1000块的差距听起来好像不大,但长期积累下来,加上人家的“被动收入”和“资产增值”,那差距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你问为什么会这样,又该怎么改变现状?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 回答
    领导办公室里一进门旁边摆放脸盆和毛巾,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卫生习惯已经很普遍的情况下,会让人产生一些好奇。要解释这个现象,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也反映了一些过去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观念以及当时的实用性考量。1. 历史遗留与时代烙印:首先,我们得把时间往前倒.............
  • 回答
    南美洲的领导人对古巴的医疗体系青睐有加,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对古巴医疗水平的盲目崇拜,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实际的考量,也包含着政治与情感的联系。首先,古巴的医疗体系的确有着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一些特定领域,其性价比和专业性在发展中国家中是相当突出的。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南美国家,尖端医疗技术往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企业文化中一个非常普遍且耐人寻味的现象:为什么在国企,员工对领导“点头哈腰”的情况似乎比在私企更为常见,而领导对员工的姿态则显得更加高高在上?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遗留、制度设计、企业性质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历史的烙印:等级森严的土壤首先,得从历史说起。新中国.............
  • 回答
    切·格瓦拉离开古巴,确实是一段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其中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关系更是事件的核心。这并非简单的“不合”,而是涉及到革命理想、政治路线、个人野心以及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必然出现的张力。要理解切的离开,我们得先回到古巴革命胜利后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1959年,卡斯特罗兄弟领导的革命军推翻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人有点憋屈,尤其当你觉得自己辛辛苦苦,面面俱到地把事情都做好了,结果却不是那么回事,甚至还被误解,看着那些似乎只顾眼前、抓大放小的人反而更受领导青睐,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首先,我们得承认,职场这地方,有时候光靠“埋头苦干”和“追求完美”不一定能事半功倍,甚至会吃力不讨好。为什么会出现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