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时候的解放军恐怕是不知道怎么打仗的,或者说不知道面对美军该怎么打仗。海湾战争给解放军的心理震撼,恐怕比苏联解体还大。那时候的军官应该都在谋划改革,但是改革又不是照葫芦画瓢美军怎么样解放军就怎么样。
那只是其中一种改革方向吧,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但是肯定不能不改革。
至于哪里对,哪里错,知乎上已经有很多人讨论了。
钢七连是装甲侦察连,作战理念和组织已经落伍了。
比如七连解散前的山地演习,剧版的细节远远不如小说版。在小说版中,702团(小说版为353团)的炊事车还没开进战区就被炸了,全团人开局就嚼压缩饼干,地形劣势让装甲部队根本不具备合适的射击仰角,这场演习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但是王团长在第五层,知道导演部有恶意的时候主动暴露指挥部,让蓝军投入大量兵力进攻,红军指挥部周边成了对抗最激烈的地方,为的就是给钢七连这种攻坚部队机会。小说版也说演习期间战况最激烈的地方实际上是红军的后方,正因为扛住了蓝军进攻指挥部的主力最后才是平局。因此铁路看到王团长时会说,自己上了他的当,把太多兵力投入到进攻指挥部,真正的战争不会摧毁了敌方指挥部就彻底胜利,反而应该全力摧毁红方的后勤补给。
而钢七连作为攻坚部队这样的表现是不合格的,在进攻线上没什么建树反而在各种交火被反杀(尤其是那场夜袭战,钢七连的夜视仪是按班排分的但对面老A人均一个,装备差距巨大还硬要白给,史今作为班长都没有夜视仪,结果怒送人头),连伍六一这种兵都会犯摸诡雷这种低级错误,说明钢七连作为传统侦查部队,其战场意识严重落伍,团体作战能力也严重落后现代战争的要求,王团长才回在演习后第一个对钢七连动刀。
钢七连这种英雄连队和常规部队中的卷王,平时训练经费疯狂地烧,不可谓不辛苦,但这些付出压根就没有在模拟战争的演习上看出回报。国家养军人是为了打仗的,仗都打不好的部队当然必须要改,而且像钢七连这种十分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部队必须第一时间改。
所以我们在后面看到史今那批人开始一个个退役。史今虽然是老兵,也有成绩,但年龄大了又没有文化(第一集亲口给许三多说读完初中就当兵去了),强如伍六一也被分到了其他连队,留下来的都是年轻有军事素质的或者是学历高的(许三多虽然也没文化但是学习能力极强,他能在团部图书馆从A看到Z),钢七连最后一个兵马小帅是以军校学员兵身份进来的,其实就是来走个过场的储备军官,后来跟许三多换岗的新兵也全部是清一色的军校学员。
军队的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这是非常现实和合理的结果导向。
根据剧本小说,钢七连后来被改编成电子侦察连,有了新玩具加持以后,战斗力提升了几个量级,体现了科技强军的无比正确。
因为落后时代了。钢七连的作用是顶在最前头的开路先锋,在没有信息化高科技侦察能力的情况下两眼一抹黑的深入战区,集合最优秀的士兵们用生命和鲜血为大部队开路。而演习证明这些人在掌握高科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老A面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直到拼光也没能定位敌方指挥部,说明他们已经被现代战争淘汰了。于是把这些尖子们分散到其他部队充当骨干,原先的侦察任务由一群“玩具”(许三多在五班时的指导员说的)这些现代化侦察手段代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