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的提法,无疑是这次会议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其背后释放的信号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卡脖子”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中央会如此强调“卡脖子”问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

外部环境的挑战加剧: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科技脱钩”、“产业链重塑”,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实施出口管制、投资限制等措施,直接切断了我们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高端设备等方面的供应链。一些原本我们依赖进口的领域,突然面临断供的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尽管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基础科学、前沿技术、核心材料、高端芯片、精密仪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缺芯少技”的状况,使得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 “卡脖子”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关键技术的受制于人,不仅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威胁到国家主权和安全。因此,解决“卡脖子”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尽快解决一批”——信号解析

“尽快解决一批”,这个措辞非常有讲究,它释放出了几个关键信号:

1. 明确了“一批”而非“全部”: 这表明了中央认识到,“卡脖子”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系统性的、长期的努力。因此,当前的目标是抓住重点,优先解决一批最突出、最紧迫、最影响国计民生的“卡脖子”环节,形成突破。
2. 强调了“尽快”的紧迫性: “尽快”二字,传递出一种时不我待、必须加快节奏的信号。这既是对外部挑战的回应,也是对国内发展的推动。越早解决,就越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越能抵御外部风险,越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聚焦于“解决”的行动导向: 会议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因此“解决”二字,直接表明了中央将采取实际行动,而非仅仅是口头上的关注。这意味着在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将会有更大力度的投入和更精准的配置。

释放出的具体信号:

战略重点的再确认和强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最重要的经济政策风向标。将“卡脖子”问题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等于是在对全国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头号优先事项之一。所有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都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
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与行动: 解决“卡脖子”问题,本质上就是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必须付诸实践的行动。信号表明,国家将继续加大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投入,并可能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来激励创新。
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 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传统的产业政策可能会进行调整,更加聚焦于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以及那些能够产生“乘数效应”的关键技术领域。这可能意味着国家会加大对某些特定产业或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
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需求: 解决“卡脖子”问题,离不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意味着要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要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更宽松、更灵活的发展空间。
扩大开放: 并非放弃自主,而是要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在更广泛的领域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包括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技术和资金。尤其是在一些我们暂时不具备优势但又急需的领域,通过合作引进,可以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
风险意识的提升与应对: 中央如此强调“卡脖子”问题,也反映出对潜在风险的清醒认识。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就是为了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激励企业担当作为: 解决“卡脖子”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企业。这意味着国家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勇于承担技术攻关的重任,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强调了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作用: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但解决“卡脖子”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它将进一步凸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通过打通国内经济的堵点、痛点,来支撑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对市场和企业的影响:

利好相关领域: 聚焦于解决“卡脖子”问题,意味着在半导体、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与关键技术相关的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发展机遇。相关领域的企业有望获得长足发展。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那些能够突破“卡脖子”环节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可能面临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面临更高的技术门槛、更严格的合规要求,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

总而言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的提法,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的战略性、方向性判断。它传递出的核心信号是:中国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应对外部风险,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并以此来重塑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系统性推进的重大战略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读下为什么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1.疫情导致国外生产不正常,进口原材料供应不稳定。

(1)马来西亚最大手套生产商停产。

《华夏时报》记者看到的马来顶级手套11月25日官方公告显示,截至当日,该公司“临时关闭”了旗下20家工厂

其在官方介绍资料中称,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丁腈、乳胶和手术手套制造商,每年生产900亿只手套,截至2020年10月份在全球拥有47间工厂、750条生产线,客户逾2000名,遍布195个国家,(截至10月底的)2020财年营业额为17.2亿美元。[1]

(2)晶圆产能不正常,影响到境内汽车企业

近日,汽车芯片厂商龙头NXP(恩智浦)涨价函再流出:11月26日,恩智浦向客户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

据行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一年,晶圆供应将持续紧张,恩智浦产品涨价幅度或从5%起跳,部分产品需要客户签一年的NCNR(不许取消,不许退货)协议。[2]

(3)东南亚和印度纺织业产能关闭

订单转向中国,国内工厂从3月份的干一天休息一天变成24小时生产。

(4)美国化工企业生产不正常

3月份国内疫情受到控制,而美国疫情尚未爆发时,GE的反渗透膜生产部门将美国的半成品库存全部运输到国内工厂,国内货期没有受到影响。而陶氏继续在美国生产,交货时间不能保证。

(5)LNG价格暴涨

截至目前,山东地区LNG价格已由早前的每吨4300元,涨至当前的8000元。受此影响,工业用管道天然气价格跟涨的可能性较大,目前,临沂地区已有部分燃气公司的管道天然气价格出现上调,淄博地区管道天然气价格尚未调整。[3]


2.从失业情况和进出口数据变动情况来看,疫情造成的停工是相当严重的

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12月5日的一周,各州常规福利计划之下的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13.7万人,总数达到85.3万人。在未经调整的基础上,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了近22.9万人。[4]

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5]

就在上月,中国公布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754.3亿美元。增长最快的是对美国的出口,上涨46.1%,达到创纪录的519.8亿美元。这打破了美国两党政客们今年早些时候的预测,即认为疫情将减少中美两国的贸易,并最终将在华制造业带回美国。[4]


3.国际物流秩序已经被疫情摧垮

以最火爆的中美航线为例,前往美国的海运价格持续大涨,目前一个40英尺大柜运费需要5500美元,甚至达到7000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三倍,达到20年来最高水平。宁波到苏丹目前海运费已经破万元美金。除此之外,宁波到英国港口菲利克斯托海运费也达新高,也是首次突破万元美金。

除了天价运费之外,集装箱更是一箱难求。美国长滩港和洛杉矶港已瘫,而英国集装箱泛滥到村庄,西班牙有些港口已经开始加收拥堵附加费,几内亚港口拥堵也是日趋严重。全球货物运输需求急剧减少,各大船运公司纷纷暂停航线,减少出口集装箱的航次。现今欧美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冲击,因此率先回暖的中国有大量工业品向外运输,但回程的工业品却不多,这导致集装箱在全球流动的不顺畅。[6]

据sea intelligence分析,集装箱短缺问题在2月份中国春节前得到解决的唯一可能性是,各航运公司是否会继续采购新集装箱和积极重新定位空集装箱的策略。但该分析师指出,集装箱短缺尚未达到波峰,并预测亚洲1月份的缺箱水平将比12月份增加60万TEU。[7]


4.境外生产停滞和跨境物流失控要求我国产业链尽可能独立

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产业链完整的国家才能全力生产,并形成马太效应,对其他国家的工业资本产生虹吸效应。


5.中美矛盾决定了我国产业链要独立

中美交锋表面上体现为贸易战,实质上是对高端产业的争夺。

而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如芯片生产,每一代生产线投资越来越高),尖端领域每个公司的经济产能可以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全球能养活的高端产业数量可能就是一两家,争夺会继续下去。

无论哪个总统上台,对我国的策略都是“限制打压”,只有隐蔽和公开的区别。


6.解决”卡脖子问题“,我国工业体系就能迎来跨越式发展

在我国高层正确领导下,我国短时间内就控制了疫情,生产基本正常。

而西方国家由于错过了防控窗口期,既不能完全复工,又由于疫情范围过大无法彻底封锁抗疫。

由于疫苗产能有限等因素,疫情将持续2-3年。西方国家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生产停滞需要大量采购生活必需品。

历史上出现类似情况的是二战前期,主要参战国忙着打仗,美国全力生产供应交战国。

而我国比二战时的美国差在高端产业链不完整,生产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我国应该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一方面应该加大对西方先进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协调与合作。如果能在这几方面能有突破,就可以构建以我国为核心的产业链,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

  1. ^ http://stock.10jqka.com.cn/20201127/c625035587.shtml
  2. ^ https://money.163.com/20/1206/07/FT58K3ER002580S6.html
  3. ^ https://gas.in-en.com/html/gas-3464815.shtml
  4. ^ a b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0-12-10/doc-iiznctke5854642.shtml
  5. ^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201208/5449155.shtml
  6. ^ http://www.100ppi.com/news/detail-20201216-1752742.html
  7. ^ http://www.dacankao.com/thread-199822-1-1.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的提法,无疑是这次会议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其背后释放的信号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卡脖子”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中央会如此强调“卡脖子”问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 外部.............
  • 回答
    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可以说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方向上的一次清晰而坚定的表述。这句口号听起来简洁,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和影响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为什么要有这个定位?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句话的出现背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进程飞速,伴随着.............
  • 回答
    全球疫情危机下,中国经济基础依然牢固,但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一变化具有多重深意,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既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审慎考量。一、 理解中国经济的“牢固基础”:在讨论没有设定具体经济增速目标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国经济为何仍被视为.............
  • 回答
    看待中美经贸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并建立工作机制,这绝对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里一件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大事。 它不仅仅是几个数字上的妥协,更是两国之间博弈与合作关系的一次重要试探和调整。首先,“达成共识”这几个字,透露着一丝曙光。要知道,过去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说是剑拔弩张.............
  • 回答
    印度中央统计局于1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印度经济同比下滑了7.5%。这个数字无疑给正在复苏中的印度经济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下滑的幅度及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这个下滑意味着什么? 经济衰退的持续: 这是印度经济连.............
  • 回答
    “中国经济崩溃论”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争议不断的话题。对于它的看法,要判断它“荒谬”还是“靠谱”,需要一个细致、多维度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要理解“中国经济崩溃论”,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几个核心论点和它们产生的背景。通常,“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论点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
  • 回答
    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当前的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一、 当前中国经济的优势与基础1. 庞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这构成了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之一。强大的内需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
  • 回答
    关于“中国经济已过巅峰,甚至有可能步苏联后尘”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其提出的依据、潜在的风险、与苏联的比较,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优势。一、 “中国经济已过巅峰”观点的提出依据:支持这一观点的论者通常会列举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和担忧:1. .............
  • 回答
    要全面看待中国经济增速“世界第一”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认知。首先,理解“世界第一”的背景和局限性: 基数效应(低基数效应):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高速增长,但其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较小但增速很高时,相对增幅会显得非常.............
  • 回答
    中央台《经济半小时》节目近期聚焦自主研发芯片,重点突出小米澎湃的进展,而对华为麒麟提及相对较少,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深思的维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析,包括节目定位、技术发展脉络、商业逻辑以及信息传播的考量。首先,《经济半小时》节目的定位和侧重点是关键。作为一档面向广大观众、以普及经.............
  • 回答
    乔治·索罗斯,这位金融界的老兵,其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总能引发轩然大波。他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长期以来对全球经济运行规律的观察和对中国经济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他的观点,需要深入剖析其逻辑链条以及他所侧重的风险点。首先,我们得明白索罗斯的“硬着陆”并非简单的经济下滑,而是.............
  • 回答
    中方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动,标志着中澳两国在经济和战略层面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不确定的阶段。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两国关系走向的启示。一、 暂停的原因分析:中方宣布暂停战略经济对话,并.............
  • 回答
    人民日报关于中国经济前景光明、跻身高收入国家无悬念的论述,无疑触及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要理解这一论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实际情况来审视。首先,“前景光明”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多个领域占.............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专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1%, 未来 35 年是困难期”这一观点,无疑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的直观反映,也是许多经济学家对未来走势的审慎判断。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可能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一、 为什么会出现“今年经济增速 0%1%”的预估?这个数字虽然.............
  • 回答
    看到媒体发文《十问中国经济》,关注社会热点,这本身是媒体履行职责,引导公众讨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经济议题错综复杂,涉及民生、就业、产业、创新等方方面面,媒体通过“十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梳理出当前最受关注、也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何看待这类发文: 积极意义: 舆论引.............
  • 回答
    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先抑后扬的V型反弹曲线,尤其是在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这个数据在当时全球普遍面临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把它置于当时那个极其特殊的全球和国内环境中来细细品味。一、疫情的“黑天鹅”与经济的“急刹车”2020年初.............
  • 回答
    看待世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可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问题,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叠叠,既有冲击,也有重塑,还有一些我们正在积极应对的新课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说:一、短期冲击与应对:阵痛与韧性并存疫情最直接的冲击,无疑是全球供应链的紊乱和需求端的.............
  • 回答
    1966年至1976年,在中国历史上被定性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剧烈动荡和复杂性的十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紧密交织,呈现出一种极不平衡、受政治主导、效率低下但又在特定领域有所“维持”甚至“突破”的复杂局面。要理解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探索时期”这个说法本身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