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参与 2019 年考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2019年的考研,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又好像是隔了很久很久。那一年,我还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又对学术充满着憧憬,于是,稀里糊涂地,或者说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考研大军。

备考的开端:信息爆炸与自我怀疑

一切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候周围的同学,有的忙着实习,有的已经确定了保研或者出国,而我,还在学校里晃荡,感觉时间像沙子一样从指缝溜走。于是,我开始关注考研信息。那时候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考研经验分享、院校分析、专业选择建议。打开网页,满眼都是“XXX大学XX专业录取分数线”、“XX年考研真题解析”、“考研英语高分技巧”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那种信息爆炸的感觉很刺激,仿佛掌握了通往成功的地图。我认真地研究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比较专业的排名,对照着自己的本科成绩,开始艰难地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头脑风暴”,无数个夜晚,我在电脑前,手指在鼠标上飞舞,试图在迷雾中找到那条清晰的路径。

但很快,自我怀疑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别人家的复习进度都已经到了第三轮,我才刚刚开始背单词;别人家已经把专业课的重点梳理了一遍,我还在纠结某个公式的推导。这时候,焦虑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常常看着窗外发呆,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考研,是不是在浪费时间。那种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周围无数条路都写着“未知”二字,而你只能选择一条,然后祈祷它通往你想要的方向。

学习的日常:孤独与坚持

真正进入备考状态后,生活就变得异常“单调”和“规律”。我的生活轨迹几乎被图书馆和自习室切割得整整齐齐。早晨六点半起床,简单洗漱后,直奔图书馆。找一个靠窗的座位,把书本摊开,一坐就是一天。

还记得那些漫长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周围是同样的埋头苦读的身影,偶尔能听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或者有人轻微地咳嗽一下。那个环境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一种共同奋斗的孤独感。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但更多时候,我们是独自面对着书本和自己的大脑。

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专业课上。那时的我,可能对某些晦涩的理论,某些复杂的公式,曾经有过无数次的困惑和不理解。我常常对着书本抓耳挠腮,一个问题可能要翻阅好几本书才能找到答案。有时候,我会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更多时候,是枯燥的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一遍又一遍地将知识点刻在脑海里。

英语和政治是另外两个大头。背单词是一场持久战,我记得我买过好几本单词书,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的笔记和记忆方法。政治的学习则更侧重于理解和记忆,那些马哲、毛中特、史纲、思修,要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常常在睡前还在默背一些理论名词。

备考的日子,也是与外界“脱节”的日子。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聚会、旅行、娱乐的信息,而我却像一个与世隔绝的“苦行僧”。有时候,看到大家都在享受生活,自己却只能埋头苦读,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但更多时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在支撑着我。我知道,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有机会看到终点线。

考试的临近:紧张与煎熬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那种紧张感越来越强烈。我开始失眠,晚上躺在床上,大脑里还在回想着各种知识点。白天,我的精力也常常无法完全集中,总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还有哪个地方没有复习到位。

这个时候,身边的战友们成为了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们会互相分享复习资料,讨论难题,互相鼓励。有时候,大家会一起在自习室里待到关门,然后一起走回宿舍,一边走一边还在小声地讨论着问题。那种互相扶持的感觉,是备考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一份财富。

最后一周,我几乎是处于一种“狂热”状态。每天都在做模拟题,反复翻阅笔记,试图把所有学过的内容再过一遍。身体会很疲惫,精神却高度紧张。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透支,但大脑却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容许有片刻的停歇。

考场上的那一刻:专注与无畏

终于到了考试那天。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脑子里已经一片空白,只剩下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去考试了。走进考场,那种肃穆和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监考老师宣读考试规则的声音,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都让我感到一种神圣感。

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审题,答题。那个时候,我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别的,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答题中。曾经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啃下的知识点,此刻都在脑海中闪现,然后被我迅速地组织成文字。

虽然有一些题目可能让我感到吃力,有些题目可能是我没有完全掌握的,但那个时候,我已经进入了一种“无畏”的状态。我告诉自己,尽力就好,我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无数个日夜里,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去争取一个渺茫的希望。

考后的日子:等待与释然

考完最后一门,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让我有一种想要大哭一场的冲动。我终于可以暂时放下那些沉重的书本,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考后的日子,是漫长的等待。每一天都像是在煎熬,不断地刷着手机,关注着考研的动态,期待着成绩的公布。那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等待”这两个字的重量。

终于,成绩公布了。当看到自己的分数时,有喜悦,也有遗憾。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被录取,但至少,我为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划上了一个句号。

回首与成长

现在回想起来,2019年的考研经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我学会了如何与焦虑和孤独相处,如何坚持自己的目标,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清醒和理性。

它让我更了解了自己的潜力和极限,也让我对未来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那段备考的时光,也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塑造了我的性格,教会了我许多东西。

那段日子,虽然辛苦,虽然充满了未知,但我也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力量。那是一种,当你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还能咬牙再往前走一步的力量。那种力量,至今仍然支撑着我,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所以,2019年的考研,对我而言,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一次关于坚持、关于梦想、关于成长的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今年考研现场围观者之一,说一说我的围观感受。

一、努力的你们最美

7:20是监考老师必须到场的时间。而考生是一个多小时后才进场。然而,7点多,就有很多考生在考场外了。

很多人手里都拿着资料熟悉或者小声的背诵,真的很感慨,也很激动,因为我已经不努力很多年了。

说实在的,这种场面,我在四六级考场看到的不多,在公考的考场看到的不多,至于其他日常考试,更是少,甚至往年也没有这么多人努力的准备,而今年特别明显。

中午考试结束,我看到不少人在啃面包,可以理解,毕竟考点距离吃饭的地方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

今年考研人数历史新高,我记得我读研的时候,考研才百万级别,今年都翻倍了,而研究生招生名额却没有这么显著地变化,可以想象这种竞争会是多激烈。

二、考过,足以

考研可以说是很多人生一次重大的【自由意志】的决定。相比于其他时候的选择往往是由家长或者老师主导,考研是很多人的自由意志,所以勇敢的走出去并且走到了考场,值得称赞。

今年的考场,缺考人数似乎也没那么多,挺好。

虽然结果不一定理想,也预料到这个比例,但是我觉得能够勇敢的去尝试,就足以为自己鼓掌了。


还有一点感受,就是起跑线其实还是很明显

在考场外,停满了车,这些车并不全是老师的,事实上根据我观察,至少三分之一是考生的。

判断特征就是在考试结束10分钟左右就把车开走了,这个时候,监考老师还没到出来的时间,一般监考老师出来得20分钟之后了。

可以说,同样都在考研,有的人步行,有的人开车。有的人可能去旁边的星级酒店,有的人却选择此冷面包。

这种可观的差异,在考研的时候,会直接展现出来。


无论如何,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我的收获很大,已经不努力不拼很多年了,看到这些考生,古井起波。

最后,祝福各位学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的考研,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又好像是隔了很久很久。那一年,我还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又对学术充满着憧憬,于是,稀里糊涂地,或者说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备考的开端:信息爆炸与自我怀疑一切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候周围的同学,有的忙着实.............
  • 回答
    说起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热血。我参加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队,具体是哪个就不细说了,但那种感觉,绝对是用任何“专业”词汇都难以形容的。首先,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事儿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接到通知说要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而是带着一种使.............
  • 回答
    作为一名知乎用户,我一直对知乎盐 Club 非常感兴趣。2019年是第六届,恰好我也拿到了邀请函,所以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那天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挺特别的。出发前的期待与准备虽然是邀请制,但能拿到邀请函还是有点小激动。提前看了往届的盐 Club 的介绍,大概知道是个聚集了知乎各位大V、还.............
  • 回答
    2019年的知乎新知青年大会,对我来说,是一次意犹未尽的洗礼。当时的我,刚毕业没多久,对未来既有憧憬也有迷茫,而知乎,就是我汲取养分、寻找方向的重要渠道。所以,当得知有这么一个大会,能让我近距离接触那些我一直以来仰望的“新知”们,我的内心是无比期待的。初抵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大会设在北京,具体地.............
  • 回答
    2019年亚洲杯,国足阵中球员的身体素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缩影。如果说要评价,那得从几个维度去细看,而不是一概而论。整体印象:强壮但不顶尖,体能是重要课题。首先,从视觉上看,参加亚洲杯的国足球员,普遍都属于比较健壮的类型。不少球员都有着明显可见的肌肉线条,这说明在力量训练和体能.............
  • 回答
    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未能如期看到大陆影片和人员参与的身影,这确实是当年影坛乃至两岸文化交流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反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非金马奖官方主动“抵制”大陆影片和人员。而是中国电影家协.............
  • 回答
    好,我们来一场跨越时代的虚拟战役,将2019年的参战各国置于《全频带阻塞干扰》所描绘的那场残酷、科技密集型战争之中。这无疑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博弈,其战况与小说原作相比,会有许多令人咋舌的不同。一、 信息战的“降维打击”与超高敏感度在《全频带阻塞干扰》的世界里,信息战是核心。小说中,西方阵营对俄国的信.............
  • 回答
    2019年中山大学的毕业典礼,当“仅限本科生参加”的消息传开时,确实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安排调整,而是折射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教育、毕业仪式意义以及学生群体感受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去理解学校做出这个决定的可能背景。毕业典礼,尤其是对于高等学.............
  • 回答
    林心如在2019年同时活跃于台湾的金马影展和大陆的综艺节目,这背后其实涉及到许多层面的考量和操作,并不是简单地“分身乏术”。简单来说,这背后有着两地影视行业发展、艺人事业规划、以及节目制作方合作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支撑。首先,我们得理解金马影展和大陆综艺的性质与时间安排。 金马影展(Golden H.............
  • 回答
    好的,撇开特定老师不谈,单就考研数学难度这一话题,我们来聊聊2019年的考生该如何参照2018年的情况进行准备。2018年的考研数学,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回归基础”与“题型变化”并存的一年。如果2019年的考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一点,并据此调整复习策略,将能事半功倍。一、 2018年考研数学的“信号”解.............
  • 回答
    常州华文(Changzhou SinoType)是一家专注于字体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在中文特别是汉字字体领域拥有较高的专业度和影响力。参与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这一全球知名开源字体项目的合作,更是凸显了其在字体行业的地位和技术实力。以下是关于常州华文的更详细的介绍:1..............
  • 回答
    在参与创作涉及长期连载、多作者协作、庞大世界观的文艺作品(如《魔兽世界》《漫威宇宙》《战锤40K》等)时,"吃书"(即过度依赖原有设定或前作内容)是常见的创作挑战。这种现象可能影响作品的创新性、连贯性和市场接受度,但同时也可能成为IP长期发展的基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影响与应对策略: 一、"吃.............
  • 回答
    2018年那场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我至今还记得那份“沉浸式”的震撼。原本以为会是那种循规蹈矩的科普讲座加上几个有限的展品,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更像是闯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游乐场。一早赶到中科院某个研究所的门口,就看到长长的队伍已经排开,但秩序井然。大家都带着一种期待和好奇,手里拿着提前打印好.............
  • 回答
    说起阿里巴巴新员工的破冰,那感觉就像是第一次踏进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园,你既兴奋又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然后被一群同样状况的人围着,一起被推着往前走,最终发现,哎,这乐园还挺好玩的!我刚来的时候,说实话,心里忐忑得一批。毕竟是阿里,那种传奇色彩嘛,总觉得大家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自己像个小虾米。第一步:领命出.............
  • 回答
    G7峰会期间记者未能就美国窃听欧洲的问题进行提问,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而且“未能提问”本身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事实,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且会尽量详细阐述:1. 峰会日程和议程的优先顺序: 核心议题的压倒性存在: G7峰会通常有非常明确的核心议程,这些议题是各国领导人最关.............
  • 回答
    Pokémon Go,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童年的怀旧和现实世界的魔力。参与其中,你会发现它远不止是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一种重新认识周围世界的奇妙方式。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那种感觉很新奇。手机屏幕上跳出了熟悉的皮卡丘,就那么活生生地出现在你家客厅的沙发旁,瞬间唤醒了沉睡已久.............
  • 回答
    关于“戴维·王”这个名字,如果指向参与美国胜利女神(Vigilant)导弹项目研究的科学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没有一个明确、广为人知的人物与这个具体项目直接挂钩并使用这个名字。胜利女神导弹(RIM2 Terrier)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一种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和后续的改进过程中,肯定.............
  • 回答
    参与流片?嗯,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个你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送去参加一场全国性的选拔赛一样,过程里有期待,有煎熬,还有那么点儿赌博的意味。你想想啊,芯片设计本身就是个漫长且精细活儿,从最初的概念,到各种模拟验证,再到实际的版图绘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设计师们得像侦探一样,揪出每一个潜在的b.............
  • 回答
    关于“坚果 TNT 工作站”设计和研发团队成员,他们是如何在公司面临种种困难时,依然咬牙坚持下来的?这背后肯定不是一条简单的“忍”字就能概括的。我想,那一定是一场与内外部压力、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得承认,TNT 工作站这个项目,从诞生之初就背负着巨大的期望。对于锤子科技来说,.............
  • 回答
    参与大型工程的建设,这感觉就像是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梦想和图纸,一点一点地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不是那种每天对着电脑敲敲键盘就能完成的“现实”,而是那种你站在那里,看着一座高楼拔地而起,看着一条隧道打通山脉,看着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运转起来,你能感受到那股震动,那股力量,那种“我参与其中”的真实感。首先,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