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参与大型工程的建设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参与大型工程的建设,这感觉就像是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梦想和图纸,一点一点地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不是那种每天对着电脑敲敲键盘就能完成的“现实”,而是那种你站在那里,看着一座高楼拔地而起,看着一条隧道打通山脉,看着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运转起来,你能感受到那股震动,那股力量,那种“我参与其中”的真实感。

首先,工作强度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什么季节,无论天气如何,工程的车轮就不会停。夏天,烈日当头,汗水像是开了闸的水一样往下淌,防护服里面闷得让人喘不过气,但你得继续绑钢筋、搬砖头,或者操作那些轰鸣的机械。冬天,寒风凛冽,手脚冻得麻木,但你得穿着厚重的棉衣,在泥泞或者冰冷的地面上作业。长时间站立、弯腰、搬运重物是家常便饭,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疲惫,但你知道,你不能停,因为你的停下,可能就会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

但这种疲惫,往往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当看到自己亲手砌的一面墙,那上面没有一丝裂缝,整齐划一;当看到自己安装的一颗螺栓,它稳稳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看到自己指挥的吊车,精准地将沉重的构件安放到位——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的汗水是值得的。尤其是当工程进入关键阶段,那种高度协同和紧张感会油然而生。就像一场精密的手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每一个团队都必须配合默契。

团队合作是这里的核心。你不会是一个孤军奋战的英雄,而是一个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你的上游是谁,下游是谁,你需要什么时候把你的工作完成,才能让下一个环节顺利进行——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你会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有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有热血青年,有沉默寡言的工人,也有风风火火的管理者。你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技能,但在同一个目标下,你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当遇到困难时,大家会一起想办法;当有人受伤时,大家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当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时,大家会一起庆祝,那种 camaraderie(战友情)是你在办公室工作很难体会到的。

你也会学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上的提升,你还会学到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与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在一片混乱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你会看到许多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被验证,也会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被灵活地解决。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经验和现场的判断比书本上的理论更重要。

当然,风险也始终存在。大型工程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也意味着潜在的危险。每一次起重作业,每一次爆破,每一次高处作业,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安全意识必须时刻绷紧,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安全规程的学习和遵守,比什么都重要。你会亲眼见过一些小事故,也会听到一些惊心动魄的传闻,这会让你更加敬畏这项工作,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操作。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那种“创造”的感觉。你参与的不仅仅是建筑,而是一个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巨物。它可能是一座桥,连接了两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地方;它可能是一条地铁线,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它可能是一个水电站,为千家万户带来光明和动力。当你看到这些宏伟的建筑投入使用,看到它们为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时,你会觉得你的付出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总而言之,参与大型工程建设,是一段充满汗水、挑战、学习和成就的旅程。它会让你身体倍儿棒,让你心智更坚韧,让你对“创造”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但绝对是一份让你能够自豪地说出“这件事,我参与了”的工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参与过两个项目目前,不算太大,10到15万平米,造价都是6亿左右,当然6亿只是自施部分,一个是移动国际信息港,一个是东方金融中心。

什么体验,一个字,累。

大项目意味着什么,一个是工程体量大,参建单位多,穿插作业多,危险源多,而且项目投资越大,工期掐的越紧,压力也越大;另一个是就是关注度高,对做工程来说,是一大弊端,大项目会被内部领导,甲方领导,区建委,市建委,城管,环保局,消防局,甚至建设部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例如在做移动信息港这个项目时,被两百多个公司参观过,住建部副部长来过,移动副总裁更是隔几个月来一次,为此临建投入达千万级别,项目管理人员一度达五十多人。当然这个项目因为是创建筑和结构长城杯金奖,鲁班奖,北京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leed金奖,所以被各组专家轮着检查也是正常。当然好处也显而易见,这个项目盈利8000万,管理人员分成也不少,一个点10万。

如果说移动这个项目因为争创奖项和战略合作关注高的话正常,但是金融中心这个项目就是真累,超高层,120米,地下五层,地上27层。当初项目测算时盈利才3个点,完全是赔本赚吆喝,只为以后合作打基础。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只争结构长城杯金奖的项目,基本每两周被建委和公司检查一次。工期更是从合同上的800多天压缩到了500多天,硬生生压缩了一年。同时工期违约金每天万分之三。

金融中心这个项目,总包管理人员18人,核心现场管理人员6人,你敢相信,我一个人管钢构设计对接,现场,幕墙,防水,回填,二次结构,主体资料,核心筒五天一层,钢构紧跟,同时我们还要接标,根据公司分配任务写技术标,一般一个项目分一个标,方案,计划,布置,措施不要太多,你知道被1000多页word 支配的恐惧吗!当然成长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二答分割⇟

看来兄弟们比较关注成长

东方金融中心这个项目,我从桩基就开始跟,而且每个分项算主管之一,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得都逼着自己去学习,慢慢得,越管越多。我觉得工程是一个很男人的行业,接触的基本都是男性,大型机械,粗犷的轰鸣,细致的误差,想刚开始毕业,我会上发言,都要准备一下,怎么说,轮到自己,都有一种被老师点名的感觉,次数多了以后,现在完全无压力。稳了不少。你交流的既有民工,又有千万身价的老板,既有班组长,又有公司领导,可以说什么人都会接触,曾经内向的我也慢慢开朗起来。

对于刚毕业的兄弟们,一定要主动点,多跟前辈去现场,多看图纸规范,分配你的任务越多越好,成长也会很快。我之前觉得工程就是钢筋模板混凝土,随着管的越来越多,我发现这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行业,要会的东西太多,要保持向上的心态很重要。

每个项目盈利一般会三七分成,项目上分三成,这三成项目上按比例分,项目经理一般20-25个点了,以此类推,最少的一般1个点。一个好的项目,项目经理分两三百万很正常,施工员也能分一二十万。

个人公众号,月自明。我随便写,你随便看。

user avatar

“小心点,千万小心点,多查一遍没毛病,尼玛别出漏子,尼玛我这边别出漏子,尼玛出了漏子也别是我这边。”

反正我检查遥Y9到Y11还有T2的某部件的时候就这个心态……

具体这玩意多少钱不知道,但这几发出了事不是钱的问题……

user avatar

参与的都是不大不小的项目。03年至今基本都在参与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的一个标段金额从早期的3000~5000万,到如今的十几个亿,金额越来越大(主因是标段划分越来越大,次因是货币超发、物价飞涨)。

参与项目建设,最大的感触就是看尽世间人生百态。几年不见,一个开拖拉机的臭小子可能因缘际会,变成开大奔的千万级老板。几年不见,一个叱咤风云的掌管几十亿资金的大老总,却变成监狱中的阶下囚。几年不见,当年通车剪彩的省长书记,如今已经进了政治局。

人生无常,工程也无常,我的体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