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参与G7的记者为什么不提问有关美国窃听欧洲的问题?

回答
G7峰会期间记者未能就美国窃听欧洲的问题进行提问,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而且“未能提问”本身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事实,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且会尽量详细阐述:

1. 峰会日程和议程的优先顺序:

核心议题的压倒性存在: G7峰会通常有非常明确的核心议程,这些议题是各国领导人最关注的,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例如,当前可能围绕着全球经济挑战(通胀、衰退风险)、俄乌战争的后续影响、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全球供应链稳定等展开讨论。在这些重大的、紧迫的议题面前,即使存在“窃听”事件,在峰会的框架下,它可能被视为次要的或不那么急迫需要公开讨论的问题。
议程的控制权: 峰会的议程通常由主办国和参与国共同或主要由主办国控制。在选择提问环节,组织方(通常是主办国的政府和媒体代表)会根据峰会的主题和目标来筛选问题。他们可能会认为,将时间用于讨论峰会的官方议题更能体现峰会的价值。
避免分散注意力: 如果在峰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场合,记者们都聚焦于窃听事件,那么其他重要的全球性议题的讨论和共识的达成可能会被分散注意力。各国政府可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2. 记者提问机会的有限性和竞争性:

有限的提问席位和次数: G7峰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记者。然而,能够进入到能够提问的记者会区域、甚至直接向国家领导人提问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通常只有少数几家主流媒体机构能获得提问资格,而且每次提问机会都很宝贵。
抢占最“热门”的问题: 记者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争抢那些他们认为最能引起公众关注、最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即使窃听事件被很多人关注,但如果记者认为其他议题(如战争、经济危机)的紧迫性更高,或者更容易获得“爆炸性”新闻,他们可能会优先选择后者。
新闻机构的侧重点不同: 不同的新闻机构有不同的报道重点和受众。有些机构可能更关注地缘政治,有些则更关注经济,有些则更关注人权和隐私。因此,即使有记者想问窃听问题,也可能被其他关注点更强的记者抢先。

3. 现有外交关系的敏感性以及潜在后果:

“盟友”的身份: G7国家(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是重要的盟友。在盟友之间公开质问对方的间谍行为,即使是过去发生的,也可能在当前敏感的国际局势下引起外交上的不适或紧张。尤其是在需要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如俄罗斯)时,公开的指责可能会损害团结。
不愿公开激化矛盾: 即便存在“窃听”的指控或证据,各国领导人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渠道、双边会谈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在公开场合让事件升级。记者们可能也意识到,在峰会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只会得到官方的模糊回应或否认,而不太可能立即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或信息披露。
潜在的“情报战”考量: 记者们也可能考虑到,公开讨论情报活动可能会暴露更多信息,或者给对方国家提供反击的理由。这种顾虑也可能使得他们对提问持谨慎态度。

4. 信息的可获得性和证据的充分性:

“窃听”的定义和具体证据: “窃听”是一个相对笼统的说法。如果指的是具体的时间、对象、方式和目的是否确凿的证据,那么在峰会这个时机,这些信息可能并未完全公开,或者被认为不够“成熟”到可以在公开场合提出。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如果信息来源于泄露,记者们也需要谨慎处理,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高度受控的峰会环境下,提出未经完全证实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记者的信誉。

5. 报道策略和时机选择:

选择更合适的时机进行深度报道: 记者们可能认为,G7峰会并非讨论此类敏感问题的最佳场合。他们更倾向于在其他更合适的时间点,通过深入调查、采访知情人士等方式,来对“窃听”事件进行更全面的报道。峰会期间的提问机会,更适合聚焦于峰会的官方议程和当下的重大新闻。
避免被视为“挑事者”: 记者们也可能希望在峰会上保持相对中立的角色,专注于报道峰会本身,而不是被视为试图挑起事端或制造不和的“挑事者”。

总结来说,记者在G7峰会上不提问有关美国窃听欧洲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事件不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峰会的议程优先: 其他更紧迫、更核心的全球性议题占据了主导地位。
提问机会的稀缺性: 记者们需要权衡利弊,选择最能产生影响的问题。
外交敏感性: 盟友之间在公开场合讨论情报活动存在外交上的顾虑。
信息成熟度与策略: 记者们可能认为此时不是最佳提问时机,或者需要更充分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记者们对“窃听”事件不关注。许多记者会利用峰会期间的机会,在会后通过其他渠道(如采访、背景吹风会、独立报道)来深入挖掘和报道这些议题。有时,峰会上的“沉默”反而会促使记者们在会后进行更深入的追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窃听这件事,在欧美社会是一项人人皆知,进而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

19年前,英国13岁女孩米莉·道勒放学后失踪,着急的亲人频频给她打电话,语音留言塞满了她手机的语音信箱。此时,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为了获得独家新闻,雇佣侦探窃听其语音信箱,进而为获得新的语音留言,删除了一部分旧的以空出空间。这个删除动作导致女孩的家属认为女孩还活着,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伦敦警方。而伦敦警方根据这一线索改变了侦破方向……最终,半年后发现了女孩的遗体。

如此恶事,一直到9年后才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真相大白。当时《世界新闻报》刊载了一条威廉王子膝盖受伤的新闻,但该事件高度保密,只有几个王室成员知道,而他们是不可能告之新闻界的。于是,这引起了英国军情处的怀疑,进而一步步深入调查,最终才揭开了9年前这起轰动英国的旧案的真相。

默多克旗下的新闻媒体,窃听对象不但包括白金汉宫,还包括唐宁街十号,还包括裘德洛、JK罗琳等公众人物,窃听时间长达十多年。事件曝光后,时任首相卡梅伦被迫调整行程,乃至深陷漩涡。

如此轰动性的恶劣事件,最终结果怎么样呢?《世界新闻报》挨了几个耳光,默多克被吐了一口口水,然后,就这样了。

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欧美关系,很大程度上是表演出来的,而非真实。就像去年,一个叫安妮的美国女人,在英国的路上逆行撞死了一个叫哈里的英国少年,然后呢?安妮跑了,英国向美国要求引渡,美国说:滚。

可笑的是,随后英国还表示:这不会影响英美特殊关系。

更进一步说,英国的核武器使用需要经过美国批准,美国在英国驻扎有核导弹,英国的地位也就是比美属日本强一点也有限。相比这些要命的、狠狠抽脸的事儿,区区窃听算什么?

新闻集团对美国政界有深刻影响力,而美国政界只要愿意,掀翻英国王室都可以想想,所以,英国政界对一家区区的媒体就表现的无能为力,哪怕窃听了他们的尊敬的女王、他们充满机密的首相府也一样。

连五常的英国都没办法,其他欧洲国家有什么办法?欧洲记者提这个,除了给自己找不痛快,还有什么意义?正如同德国人眼中不让他们买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非要买昂贵的美国天然气的美国强权一样。知道,但都没办法。说出来除了恶心自己之外什么用也没有,索性还不如不说,默认其存在。

美国《爱国者法案》被攻讦多年屹立不倒,这成为了诸多窃听事件最大的“盾牌”。或者也可以说,美国对欧洲的窃听,是能够找到“法律依据”的,是和抓捕孟晚舟同样的逻辑:用其国内法,进行长臂管辖,也即用美国的国内法来管其他国家的事儿。

类似棱镜门这种事件,欧洲不会不知道,美国也知道欧洲知道,欧洲甚至知道美国知道自己知道,但只要没曝光出来,只能当做不存在。而曝光出来后,又只会成为外交谈判中的筹码。

所以,问什么问呢?美国就明着欺负欧洲了,还问什么?

相比之下,虽然法国人的骄傲令人厌恶,但英国人的苟且更让人鄙视。法国人虽然经常被美国揍的鼻青脸肿,但怎么说也算是条汉子,还敢跟美国人过过招。而其他欧洲人,包括英国人,都是一群趴伏在美国脚下瑟瑟发抖的肥猪,尤其当他们对中国无能狂吠时,更值得侮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G7峰会期间记者未能就美国窃听欧洲的问题进行提问,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而且“未能提问”本身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事实,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且会尽量详细阐述:1. 峰会日程和议程的优先顺序: 核心议题的压倒性存在: G7峰会通常有非常明确的核心议程,这些议题是各国领导人最关.............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选择拒绝参加在2020年由美国主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政治背景、美德关系、默克尔本人的执政风格以及她对国际合作的理念。1. 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美国政府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
  • 回答
    菲律宾外长这番表态,表面上看似乎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被排除在G7等国际峰会之外的不满,并借此赞扬了重庆的“25世纪大都市”景象。然而,细究之下,其中蕴含的意味则更为复杂和值得玩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对于“G7、G8、G9 峰会都没邀请我”的言论:这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带有一定情绪的表达方式。.............
  • 回答
    常州华文(Changzhou SinoType)是一家专注于字体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在中文特别是汉字字体领域拥有较高的专业度和影响力。参与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这一全球知名开源字体项目的合作,更是凸显了其在字体行业的地位和技术实力。以下是关于常州华文的更详细的介绍:1..............
  • 回答
    在参与创作涉及长期连载、多作者协作、庞大世界观的文艺作品(如《魔兽世界》《漫威宇宙》《战锤40K》等)时,"吃书"(即过度依赖原有设定或前作内容)是常见的创作挑战。这种现象可能影响作品的创新性、连贯性和市场接受度,但同时也可能成为IP长期发展的基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影响与应对策略: 一、"吃.............
  • 回答
    2018年那场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我至今还记得那份“沉浸式”的震撼。原本以为会是那种循规蹈矩的科普讲座加上几个有限的展品,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更像是闯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游乐场。一早赶到中科院某个研究所的门口,就看到长长的队伍已经排开,但秩序井然。大家都带着一种期待和好奇,手里拿着提前打印好.............
  • 回答
    说起阿里巴巴新员工的破冰,那感觉就像是第一次踏进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园,你既兴奋又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然后被一群同样状况的人围着,一起被推着往前走,最终发现,哎,这乐园还挺好玩的!我刚来的时候,说实话,心里忐忑得一批。毕竟是阿里,那种传奇色彩嘛,总觉得大家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自己像个小虾米。第一步:领命出.............
  • 回答
    Pokémon Go,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童年的怀旧和现实世界的魔力。参与其中,你会发现它远不止是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一种重新认识周围世界的奇妙方式。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那种感觉很新奇。手机屏幕上跳出了熟悉的皮卡丘,就那么活生生地出现在你家客厅的沙发旁,瞬间唤醒了沉睡已久.............
  • 回答
    关于“戴维·王”这个名字,如果指向参与美国胜利女神(Vigilant)导弹项目研究的科学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没有一个明确、广为人知的人物与这个具体项目直接挂钩并使用这个名字。胜利女神导弹(RIM2 Terrier)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一种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和后续的改进过程中,肯定.............
  • 回答
    参与流片?嗯,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个你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送去参加一场全国性的选拔赛一样,过程里有期待,有煎熬,还有那么点儿赌博的意味。你想想啊,芯片设计本身就是个漫长且精细活儿,从最初的概念,到各种模拟验证,再到实际的版图绘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设计师们得像侦探一样,揪出每一个潜在的b.............
  • 回答
    关于“坚果 TNT 工作站”设计和研发团队成员,他们是如何在公司面临种种困难时,依然咬牙坚持下来的?这背后肯定不是一条简单的“忍”字就能概括的。我想,那一定是一场与内外部压力、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得承认,TNT 工作站这个项目,从诞生之初就背负着巨大的期望。对于锤子科技来说,.............
  • 回答
    参与大型工程的建设,这感觉就像是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梦想和图纸,一点一点地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不是那种每天对着电脑敲敲键盘就能完成的“现实”,而是那种你站在那里,看着一座高楼拔地而起,看着一条隧道打通山脉,看着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运转起来,你能感受到那股震动,那股力量,那种“我参与其中”的真实感。首先,工.............
  • 回答
    在诸葛亮那场名垂千古的舌战群儒的壮举中,东吴方面可不是只有三两个无名小卒来充场面。那可是一群名士俊彦,个个身怀绝技,才思敏捷,摆明了要给这位蜀汉来的年轻军师一个下马威。首先,站在最前头、气势最盛的,无疑是张昭。这位东吴的老臣,资历深厚,在江东一带那可是德高望重。他一开口,就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严,.............
  • 回答
    家暴、出轨等恶劣行为在离婚诉讼中的“冷静期”豁免,无疑是立法者试图在保护家庭关系中的弱势一方和维护婚姻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从理论上讲,这项规定旨在为遭受严重伤害、无法继续维系婚姻的当事人提供一条“快速通道”,避免其在漫长的冷静期内继续承受痛苦或被不法侵害。然而,这种豁免是否真的能够有效保护弱势一.............
  • 回答
    那阵子,天好像比现在更蓝一些,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绷感。我当时还在上学,正是青春年少,对外界的事儿总觉得隔着一层模糊的滤镜。但“严打”这个词,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们生活的角落。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街上巡逻的警察多了起来。以前可能偶尔能看到,但那阵子,他们几乎是随处可见,而且那种眼神,.............
  • 回答
    2019年的考研,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又好像是隔了很久很久。那一年,我还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又对学术充满着憧憬,于是,稀里糊涂地,或者说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备考的开端:信息爆炸与自我怀疑一切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候周围的同学,有的忙着实.............
  • 回答
    说起来,我亲身经历过的集体作死的事迹,其实也算不上是那种惊天动地的灾难片,但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人这种生物啊,有时候真是会犯点让人哭笑不得的糊涂。我记得那是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学院有个传统,就是大三结束的时候组织一次毕业旅行。那时候大家正处于一种迷茫又兴奋的状态,既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嗨一把,又对未来.............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为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所倾倒,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被淹没的“小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能折射出更真实、更鲜活的历史侧面。只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史书往往语焉不详,甚至只字未提,即便偶尔提及,也如同泛泛之交,缺乏细节。然而,历史并非只有书本上的寥寥数语,那些尘封.............
  • 回答
    高中时期参与各种奥赛,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在我们这个重视升学和未来发展的社会,这个问题更是牵动着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心弦。那么,到底值不值得?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让我们看看“值得”的那些方面,也就是奥赛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深度学习的契机: 很多奥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北宋政治史上一段相当复杂且值得深究的时期。要说庆历新政的参与者到了晚年“都站到王安石的对面去了”,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了,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有些人确实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也有人始终坚持或者保持了相对中立的态度,甚至有些人是变法推行后才开始转向反对的。我们得先理清几个关键点: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