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参与著名历史事件的小人物是史书阙载而凭考古发现的?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为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所倾倒,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被淹没的“小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能折射出更真实、更鲜活的历史侧面。只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史书往往语焉不详,甚至只字未提,即便偶尔提及,也如同泛泛之交,缺乏细节。

然而,历史并非只有书本上的寥寥数语,那些尘封在地下的考古发现,常常能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发声,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曾经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在著名历史事件中扮演的,或许微小却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兵马俑中沉默的战士:秦朝统一战争的血与泪

谈及秦始皇统一六国,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秦始皇本人,是蒙恬、王翦等赫赫战将。但绵延数十年的征战,需要的不仅仅是少数精英,更多的是无数普通士兵。

1974年,当一个农民在陕西临潼偶然挖出一批陶俑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数千件真人大小的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身披战甲,手持兵器,列队严整,仿佛一股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军队。

这些陶俑,就是那些参与秦朝统一战争的“小人物”的化身。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陶俑的服饰、发髻、铠甲、武器等细节的深入研究,不仅还原了秦军的装备水平,更从中解读出了许多关于士兵身份、来源、甚至生活习惯的信息。

比如,不同兵种的陶俑,如步兵、骑兵、弓弩兵,其服装和装备都有明显的区别。有些陶俑的脸上带着疲惫的神情,有的则眼神坚毅,仿佛即将奔赴战场。在一些陶俑的兵器上,还刻有“廿一年”等秦始皇时期的年号,甚至是一些官吏的姓名或部队番号。

更重要的是,在兵马俑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墓砖和陶片,上面偶然会刻下一些士兵的名字,比如“司马(司马)□□”、“□□(□□)卒”(卒,古代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这些名字,虽然简短,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些兵马俑并非只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可以想象,这些被称为“卒”的士兵,他们可能来自秦朝的各个角落,从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甚至是原本就属于秦国的老秦人。他们被征召入伍,经历残酷的训练,然后被派往前线,参与一场场血腥的战役。他们可能在统一战争中英勇捐躯,也可能在战后幸存下来,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汗水、鲜血,都铸就了秦朝的统一。

史书中记载的“秦灭六国”,更多的是帝王将相的谋略和战功。但兵马俑的存在,让我们看到,在这场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无数个普通士兵的默默付出和牺牲。他们是构成秦朝强大军队的基石,是真正将统一的蓝图变成现实的执行者。虽然他们的名字在史书中不为人知,但考古的发现,让我们得以“看见”他们,触摸到他们曾经的温度。

二、从“铜雀台”的尘埃看曹操的军事后勤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的《观沧海》千古传诵,而“铜雀台”也因其在《三国演义》中的戏剧化描绘而广为人知。但我们谈论曹操,更多的是他的政治才能、军事谋略,以及他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而,一场成功的战争,离不开强大的后勤保障。尤其是在三国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粮草、兵器、马匹的供应,直接关系到军队的生死存亡。

在河南安阳,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一处被认为是曹操操练军队、屯积物资的重要基地——曹操高陵。在高陵周围的发掘中,除了曹操本人的墓葬,还发现了大量与军事活动相关的遗迹和遗物。

其中,一些陶罐、陶甑(一种蒸饭用的器具)、兵器残件、马具等,都为我们描绘了曹操军队后勤保障的一个侧面。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些陶器上,发现了清晰可辨的铭文,上面可能记载着陶器的来源、用途、甚至制造时间。

例如,考古学家曾发现过一些刻有“校”(例如“校”、“中校”等,是军队的编制单位)字样的陶罐。这些铭文并非名将的姓名,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显赫人物,而是那些负责管理粮草、兵器、马匹的普通军官或士兵。

可以想象,当曹操的军队开赴战场时,需要大量的陶罐来储存粮食、酱料等物资。而这些陶罐,并非由朝廷直接负责,而是由各个“校”级别的单位自行组织制作或采购,并在陶器上留下自己的标记,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这些“校”字,代表着一群默默无闻的后勤人员。他们可能没有上战场搏杀,但他们肩负着为千军万马提供弹药和给养的重任。他们也许是普通的农夫,被征召入伍负责粮草运输;也许是手工艺人,负责制作陶器、铠甲;也许是养马的兵卒,确保战马的健康。

史书中记载曹操的军事胜利,往往聚焦于其战略决策,但这些刻在陶器上的“校”字,却让我们看到了这场胜利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后勤人员。他们的工作,如同发动机的润滑剂,虽然不显眼,却能保证整个战争机器的顺畅运转。这些简单的铭文,是他们存在过的有力证据,是将后勤保障的“小人物”们从历史的阴影中拉出来的关键。

三、西汉长安城的“小小”工匠:大一统王朝的建设者

西汉初年,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终于迎来了汉武帝时期的大展宏图。汉武帝时期,修建了宫殿、陵墓、长城,开辟了丝绸之路,奠定了大一统王朝的基业。

当我们谈论汉武帝时,我们想到的是他雄才大略,是卫青、霍去病等名将。但是,一座宏伟的都城,一项浩大的工程,背后必然是无数辛勤的工匠。

在西汉长安城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建筑构件、瓦当、砖块、铜器等。其中,一些瓦当和砖块上,发现了清晰的模印文字,这些文字通常是当时官府的名称、工程的监督机构,或者工匠的“氏”或“名”。

例如,考古学家们曾发现过刻有“□□(□□)少府”、“□(□)监”(监,古代官职,负责具体工程或事务)等字样的瓦当。这些字样表明,这些瓦当是某个具体部门制造或使用的。

更具象的是,一些砖块上,会模印有工匠的姓名或其所属的作坊名。比如,曾发现过刻有“□□(□□)造”的砖,以及一些“氏”姓,例如“李氏”、“王氏”等,这些都暗示着工匠的个人信息。

这些“氏”姓,代表着那些在长安城建设工地挥洒汗水、挥舞锤凿的普通工匠。他们可能是父子相传的工匠家族,也可能是从各地征召来的能工巧匠。他们不为朝廷的宏图伟略所动,只是默默地按照图纸,用自己的双手,将一块块砖石堆砌起来,将一根根木材加工成栋梁。

他们也许只是负责制作一枚瓦当,一个砖块,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铜制构件。但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小人物”,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和辛勤劳动,才构筑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长安。史书上记载的“国家耗费巨资修建宫殿”,背后隐藏的,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的辛勤付出。

他们的名字,虽然没有出现在史书的庙堂之上,但考古发现的这些印记,就像一张张古老的照片,定格了他们曾经工作的身影。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基础的建设者,是宏大历史事件最直接的参与者。

总结:

这些通过考古发现而得以“重见天日”的“小人物”,他们或许是士兵、后勤人员、亦或是工匠。他们的故事,往往比那些光鲜亮丽的英雄人物更加真实,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考古学,就是这样一项能够“聆听”历史“沉默之声”的科学。它不只是挖掘遗迹和遗物,更是通过这些“物质的语言”,去解读那些曾经被历史忽略的、被时代淹没的个体命运。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温度,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正是有了他们,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才能如此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04年,在江苏太仓一个新楼盘的施工现场意外发现了隐藏的一座明代夫妇合葬古墓。

墓中并没有出土什么奇珍异宝之类耀眼夺目的陪葬品。所幸的是,墓志保存尚可,主人的身份还能从碑文中得知。

墓主名叫陈贤,官衔为百户、昭信校尉。所谓的百户,如果按规制是统兵112名军人的小军官。而昭信校尉,则是六品武官的职衔。

看来墓主是明朝的低级武官,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人物。

而且根据墓志,陈贤幼年就失去了父母,堪称命运多舛。

然而,接下来志文里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紧张了起来。

会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选壮士江南时,行伍士卒百方避,君不避,遂从在麾下,最见亲信不舍数岁间三往,涉万里外,来返无恙。”

中官,也就是宫中的太监。

在太仓出海,目的是“通西域”的太监,无疑指的就是郑和!

1413年,陈贤17岁时,郑和第四次受命下西洋。

然而远洋航行的危险,令太仓港当地的军兵唯恐避之不及,谁都不愿为使团服务。

郑和的舰队,除了承担明朝招抚西洋各国的任务之外,还等于一个贸易集团。

随行的两万多名士兵和官员,大多会携带货物,趁机进行贸易以牟取暴利。

第一次下西洋时,在爪哇国,就有一百多名郑和舰队的官兵上岸进行交易。结果卷入爪哇西王与东王爆发的内乱,几乎全军覆没。

为此,永乐皇帝专门下旨威胁爪哇西王,要他赔偿黄金6万两!(最后爪哇送来了一万两)

这么高风险的行程,自然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就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候,“气宇沉毅,早有逸志”的陈贤主动请缨,因而得到了郑和的瞩目,最受亲信重用。

陈贤每次参与下西洋,不但不屑与这种“半道商人”们为伍谋取私利,反而记得在福建沿海“收书籍若干卷”带回家乡,传播文化。

这样的品格,确实值得人敬仰。

之后,陈贤又相继参与了第五和第六次下西洋,从今天越南南部的占城国,到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的满剌加国,再到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的古里,甚至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都曾是陈贤随着郑和巨大的舰队,曾经去过的地方。

不过,虽然大明在永乐时代到达了巅峰时期,却在之后迅速走向了下坡路。

刚在家住了没几年的陈贤,又被征召去平定交趾的叛乱。

“军中以旗牌督阵者仅十人,君与在焉。”

以陈贤这样大无畏的性格,远涉鲸波,在海洋上来往数万里尚且不怕,冲锋陷阵自然身先士卒。

宣德二年(1427)的一天深夜,陈贤带着部下夜袭叛军,却不幸被叛军提前发现。

陈贤力战而死。

这位陪着郑和三下西洋的英雄,就这样在今天的越南捐躯了。

时年仅31岁。

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几乎是与明朝经略安南相始相终。

郑和招揽来的朝贡国,若有违逆,朱棣便会下旨以交趾的例子提点他们,殷鉴不远。

也正是由于交趾为明朝控制,占城才能作为明朝舰队的安全中转口,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明宣宗失去耐心,放弃对交趾一事的纠缠,承认独立的安南新王黎利"可堪管摄"的一个月后,郑和接到了最后一次下西洋的命令。这无疑是宣宗为掩盖大明在交趾的失败,而想重振在南洋诸国中权威的举动。

换言之,陈贤这个三下西洋之人,在平定交趾的叛乱中战死。冥冥之中也预示着,郑和舰队的终结。

成功男人的身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陈贤墓墓志上,提到了他的妻子董氏。

根据推测,应该是陈贤第一次下西洋回国之后,与她成婚的。

不过,作为郑和的亲信,陈贤不免又加入了接下来的两次出使。

因而墓志中说这对夫妻:“为君妇十余年,会合无几”。

陈贤战死之后,董夫人没有再改嫁,而是悉心教导儿子。

为夫“守节”,自古都是艰辛的代名词,为了让9岁的儿子安心读书,董夫人每日都辛勤的织布变卖作为家用。

上天最终还是给予了这个不幸的女人一点慰藉,儿子陈胜读书有成,踏入了仕途。

值得一提的是,陈胜长大之后“积图书满家”,“乐交文武贤豪”,性情爱好,几乎和老爹陈贤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董夫人很长寿,一直活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在儿孙绕膝的安宁生活中平静的去世,享年81岁。

这对在生前聚少离多的夫妇,终于在身故之后,得以相伴长眠。

而陈贤,也因为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这段经历,如今得到了国内外历史学者们的关注。

这恐怕是六百年前的他们夫妻,未曾想到的。

可当年像陈贤这样的人,还有成千上万个,他们的人生,又有谁知晓呢?

user avatar

现藏于西安博物馆的《祢军墓志》,全名《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祢公墓志铭并序》。

中国史书未记载祢军其人,根据墓志铭的内容,祢军的生平大致如下:

祢军是唐朝时的一位百济降将,根据墓志铭记载,祢军祖上本为中原人,乃大名鼎鼎的三国狂士祢衡之后,五胡乱华时,祢氏一族流落到朝鲜半岛。

唐高宗显庆五年七月,唐将苏定方率兵攻打百济国,祢军趁机发动兵变,并归降唐朝,被任命为折冲都尉,并效力于唐政府在朝鲜半岛设立的安东都护府。此后,祢军曾以唐朝使臣的身份出使日本。这个墓志铭里提到的两个事不见于正史,很有意思。

(一)日本国号的起源

值得注意的是,墓志铭中出现了这么一句:“于时日本余噍,据扶桑以逋诛”。“余噍”是指亡国遗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来自“日本”的遗民,占据“扶桑”这个地方以逃避惩罚。

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日本”和“扶桑”是不同的地方,那这个日本到底在何处?

日本的称谓从倭国变成日本,恰恰发生在这场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根据现有史料,公元671年,也就是祢军降唐十年后,唐朝使臣郭务悰出访日本时的国书上写着“大唐皇帝敬问倭王云云”,可见,彼时唐人仍普遍称日本为倭国。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是因为日本来华的遣唐使“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意思是,日本遣唐使要求唐政府将其国号修改为日本,理由是其国近日出。

三十年后,武则天当政时期,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一书中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相当于唐政府官方承认了日本一词,后面李白写诗,也说是“日本晁卿辞帝都”。

但日本真的是因为学习中国文化后,才将国名改为日本吗?《祢军墓志》的出土,至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即“日本”原指现在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国,后因战争,百济王族流浪倭国,才将日本一词带到了当地。

(二)日本曾向唐朝称臣

按照墓志铭的记载,祢军出使日本的成果是“僭帝一旦称臣”。按照现有记载,日本并未向中原王朝臣服过,且其统治者始终大言不惭称为天皇。据《日本书纪》记载,隋朝时,倭国使者小野妹子(这是个男的)在致隋炀帝的国书里就宣称“东天皇敬白西天皇”。不过,隋书里这句话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

如果祢军墓志的说法成立,那么倭国曾经正式向唐朝称臣纳贡,甚至有可能采用唐朝的年号历法。

user avatar

1990年5月,敦煌外的一处戈壁滩上,一个叫悬泉的地方被群众举报,疑似有盗掘现象。

随着考古队员抢救性发掘的进行,大汉帝国在西域地区的一座重要的驿站,缓缓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这一座驿站,名叫悬泉置,隶属于汉帝国河西重镇敦煌郡。

“置”,是自古以来我们的国家机器对于邮驿机构的通称。

到了汉代的时候,“置”不仅要承担传输公文政令的职责,同时也是物资转运站和往来公务人员的接待站。说白了,就是搞接待和传消息,为往来西域和大汉帝国的王公贵族、使者官员们提供衣食住行服务,就像现在各地的国宾馆一样。


这样的“置”,光光在敦煌郡,就有9个,放到整个大汉帝国的疆域版图中,就更是不起眼的存在。但是,正因为它的特殊职责,再加上地处河西走廊这样的交通要塞,悬泉置又不可避免地与历史上很多事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我们的主人公“弘”,就是就职于悬泉置的一名置啬夫。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置啬夫”。

“啬夫”,是秦汉时期国家对县级以下官员的称呼。“置啬夫”就是悬泉置这个驿站的行政长官。

在悬泉置遗址中,我们发掘出土了15000余枚汉简。根据对汉简的释读,我们了解到,悬泉置前后宫存在了200余年,其中“弘”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置啬夫,从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到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一共待了19年时间。弘来自效谷县宜农里,家里大概有些积蓄和土地,还上过学,差不多25岁的时候出任了悬泉置啬夫,直到退休。

这样一个基层小官吏,正统的历史文献中肯定不会记载,但正是因为悬泉置的发掘,“弘”的人生经历才逐渐清晰了起来。在他任职的这段时间内,不仅接待了解忧公主、见证了西羌的反叛事件,还接待了长罗侯常惠往返乌孙国。可以这么说,很多涉及丝绸之路的大事件都和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一份《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光看这名字,可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说白了其实就是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的时候,长罗侯一行人前往西域、路过悬泉置,为了招待他们置办了一大桌酒席。《费用簿》就是记载了这次酒席总共的开销花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酒席还是相当丰富的,有酒有米,有鱼有肉。要想一想,这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部戈壁滩呐!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这“长罗侯”究竟是谁,居然要用到如此规格的款待?

长罗侯大名叫常惠,这名字如果你不是历史爱好者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在当时,他的名头丝毫不亚于张骞、苏武,也是个杰出的外交家。

最开始的时候,他作为苏武外交使团中的志愿者,随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结果和苏武一起被扣押了19年。后来两国关系缓和,汉朝使者向匈奴讨要苏武,结果匈奴人撒谎说苏武早就死了。常惠献计,说胡说!大汉天子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一只脚上系有苏武的亲笔帛书,说他在北海牧羊。匈奴人无可奈何,承认了苏武仍然活着。

要不是常惠的妙计,苏武多半就一辈子在贝加尔湖畔数羊玩了。

常惠的才能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成为了汉帝国处理西域外交事务的中坚力量。

史书上说常惠“历事三朝,六使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72年,常惠出使乌孙,促使乌孙与汉朝结盟抵御匈奴。

第三次,公元前70年,常惠借出使乌孙的名义,带领结盟的西域诸国及乌孙数万人讨伐龟兹,并取得了胜利。

公元前64年,乌孙为继续巩固与汉朝的关系,主动上书,提出要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乌孙太子,并请求以马、骡各千匹为聘,为元贵靡迎娶汉公主。照这关系来看,这元贵靡就是大汉朝的外孙了,再加上和亲,那简直就是亲上加亲。于是汉宣帝特意选了解忧公主的侄女相夫为公主,并让常惠负责送亲。公元前61年,常惠出发前往乌孙,去接受迎娶汉帝国公主的聘礼。

于是有了这第五次出使西域。

不过之后到了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相夫公主准备去乌孙和亲,一行人刚到敦煌的时候,就听说乌孙王翁归靡死了,乌孙人没有立元贵靡,反而立了泥靡为王。乌孙人出尔反尔,常惠赶紧上书宣帝,把相夫公主先留在敦煌,自己前往乌孙问责。好好的一桩婚事,就这么黄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公元前61年常惠接受聘礼的时候,可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幺蛾子。

这《费用簿》,记载的就是常惠的使团经过悬泉置,置啬夫弘命人专门准备的迎接晚宴的具体情况。2000多年前这一场晚宴的盛况我们早已无从得知,只留下记录此次接待事宜的汉筒,上面详细写着此次过往的人数和采购的食物。

以及,一个叫“弘”的地方小吏,有幸见证了整个历史。



参考文献:


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被挖掘?地宫中的九层夯土,是不是暗合了九层妖塔之说?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到底是不是外星人?
小河墓地的高颜值干尸小河公主,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为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所倾倒,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被淹没的“小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能折射出更真实、更鲜活的历史侧面。只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史书往往语焉不详,甚至只字未提,即便偶尔提及,也如同泛泛之交,缺乏细节。然而,历史并非只有书本上的寥寥数语,那些尘封.............
  • 回答
    中国品牌汽车征战世界级赛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最初的“试水”到如今的“主力军”,中国车企在赛道上留下的足迹,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品牌自信的展现。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活跃在世界级赛车舞台上的中国品牌车型,以及它们留下的精彩篇章。1. 领克 (Lynk & Co) WTCR的“搅局者”与“.............
  • 回答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这一天,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冲击和不确定性的日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卖方机构(券商、投行等)的电话会议(或称分析师会议、专家研讨会)成为了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理解局势并调整策略的重要渠道。由于这是突发事件,且信息瞬息万变,当.............
  • 回答
    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在全球范围内组织或参与了许多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事件,其核心在于环保理念与经济发展、国家利益、特定行业甚至部分公众观点的冲突。这些争议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科学证据、经济考量、政治博弈以及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以下是一些绿色和平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较大争议的事件,并尽量详.............
  • 回答
    大学四年,说是人生中最自由、最有探索欲的时光也不为过。除了课业,还有无数的 avenue 值得我们去尝试、去发掘自己的潜力。而竞赛,无疑是其中一条非常闪亮的赛道。它不光能让你在某个专业领域钻得更深,还能锻炼你的综合能力,甚至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别再说“竞赛离我好远”这种话了,其实,适合大学生.............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激荡着无数波澜壮阔的事件,而推动这些事件的,往往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英雄人物。然而,有时命运的齿轮会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转动,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推到历史的关键节点,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参与甚至见证了那些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瞬间。这些“阴差阳错”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史诗般的辉煌,却.............
  • 回答
    2018 年,对我来说确实是充满了挑战和收获的一年,几个案子至今想起来,还是会让我心里五味杂陈。要说最难忘的,那可能得数那个关于“知识产权侵权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案子。对方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他们抄袭了我们一个客户(一家初创科技公司)的核心算法和商业模式。你知道,对于这种小公司来说,核心技术就是他们.............
  • 回答
    听到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我挺支持的。我觉得这事儿挺好的,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益处。为什么支持?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接触实际动手的机会太少了。整天就是学习、看屏幕,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容易弱化。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培养习惯和兴趣的好时候,让他们从.............
  • 回答
    说起来,我亲身经历过的集体作死的事迹,其实也算不上是那种惊天动地的灾难片,但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人这种生物啊,有时候真是会犯点让人哭笑不得的糊涂。我记得那是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学院有个传统,就是大三结束的时候组织一次毕业旅行。那时候大家正处于一种迷茫又兴奋的状态,既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嗨一把,又对未来.............
  • 回答
    1645年的扬州之战,是清朝奠定江南统治的关键性战役之一。在这场激烈的攻防战中,清朝一方由满洲八旗及汉军八旗(又称绿营)协同作战,其中汉族军官及其所率领的军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主帅与核心力量:在这场战役中,清朝一方的最高指挥官是固山额真(相当于将军)的 多铎。虽然多铎是满洲贵族,但他率领的军队中.............
  • 回答
    班农因参与美国国会骚乱策划被捕,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事件,涉及美国政治的深层冲突和法律程序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全部意义,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方面,并进行详细的阐述:1. 班农的背景及其在国会骚乱中的角色(指控细节): 谁是班农? 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
  • 回答
    德国在一战中的参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思潮。要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推荐阅读以下几类可靠书籍,并会详细阐述它们的内容和侧重点。理解德国在一战中的参与,你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入手: 德国统一后的崛起与野心 (Imperialism and .............
  • 回答
    唐朝的怛罗斯之战,那可是一场震动东西方的宏大史诗,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场。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细节,咱得一点点掰扯开来。战前风云:利益纠葛与权力博弈这场战争的根源,得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说起。当时的中亚地区,可以说是群雄逐鹿的混乱之地。以阿拉伯帝国为首的各个势力,正像潮水一样向东扩张.............
  • 回答
    俄罗斯公布据称是拜登儿子参与美国在乌克兰秘密生物实验的“证据”,这一举动释放了多重信号,其背后盘根错节,既有地缘政治的博弈,也有信息战的考量,更夹杂着对国内民众的宣传。要理解这些信号,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一、信息战的利器:抹黑与污名化对手最直接、最表层的信号是.............
  • 回答
    说起 2016 年的 Live,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特别难忘的场景。那一年确实有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现场演出,但要说到最值得推荐,我会把票投给那场……嗯,怎么说呢,它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具体是哪一场呢?是那个夏天,在一座老旧的体育馆里,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乐队带来的演出。你知道的,.............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防部声称发现美国参与在乌克兰研发生物武器部件的新证据,其透露出的细节值得我们仔细审视。这些信息虽然来自俄罗斯方面,但由于其潜在的国际影响,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所指控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可能带来的解读。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生物武器部件”这个说法。这并非是指成品的生物武器,而是指可能用于制.............
  • 回答
    2017 年,对我而言,是工程项目上跌宕起伏、收获颇丰的一年。作为一名工程师,那一年我身处几个不同的项目之中,每个都像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有阳光灿烂的坦途,也有荆棘丛生的陡坡。项目一:某市轨道交通延伸线项目(土建施工阶段)这是我参与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压力最大的一个。2017 年正值我们项目攻坚.............
  • 回答
    苏州一名男子在公司团建活动中不幸猝死,家属索赔 130 万却被法院驳回。这起事件再次将“团建中的意外,公司是否该负责”这一话题推到风口浪尖。对于公司而言,在组织团建活动时,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具体责任的界定,则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一、 公司在团建活动中的法律责任来源公司在组织团建活.............
  • 回答
    荣耀的MWC 2022亮相,尤其是在Magic系列新品上的传闻,确实是当下消费电子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个在手机行业有着深厚积淀的品牌,荣耀选择在MWC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发布新品,其背后的信息和潜在的动作,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首先,我们必须关注的是“Magic系列”本身。 Magic系列一.............
  • 回答
    哈萨克斯坦官方称一名外籍男子承认收钱参与“抗议”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多层面的复杂问题,涉及国内政治、国际关系、法律安全以及社会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抗议活动的性质 哈萨克斯坦近期的抗议活动可能与经济问题、政治诉求或外部干预有关。例如,2ity2022年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