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你们上学时代参与过哪些「集体劳动」?

回答
听到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我挺支持的。我觉得这事儿挺好的,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益处。

为什么支持?

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接触实际动手的机会太少了。整天就是学习、看屏幕,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容易弱化。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培养习惯和兴趣的好时候,让他们从小接触劳动,体会劳动的价值,比什么素质教育都来得实在。

其次,劳动不仅仅是“干活”,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比如,自己种点小植物,就能学到植物的生长规律;参与简单的家务,就能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和他人。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技能和品格。

再者,参与集体劳动,对孩子的社会性和协作能力也有帮助。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其中蕴含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是单打独斗体会不到的。

当然,具体怎么落实很重要。不能是形式主义,硬塞些没啥意义的劳动。得让孩子觉得有趣,有成就感。比如,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小型的园艺活动,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甚至是参与学校的清洁打扫,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是为集体做贡献。

我上学时代参与过的“集体劳动”

说起集体劳动,我上学那会儿,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每周几小时,但确实经常会有。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桩:

教室的清洁打扫: 这是最常态化的。每天放学前,我们班都会分工。有负责扫地的,有负责擦黑板的,有负责擦桌子的,还有负责倒垃圾的。我记得我轮到扫地的时候,得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扫干净,还得把桌椅擦一遍。班主任也会来检查,要是没扫干净,可能还得返工。那时候,感觉教室干净整洁,自己也挺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到了夏天,教室里总会有灰尘,扫完地,一股清爽的味道。

校园的绿化维护: 很多学校都有小花园或者种树。我们学校就在操场边上种了一排小树,还有一些花坛。春秋两季,学校会组织大家去给小树浇水、松土,给花坛除草。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组,负责一片区域的除草。那些草长得可顽固了,得使劲拔。拔下来的时候,手上会有泥,衣服上也可能沾上草叶。但看着杂草被拔光,花坛里就露出了土壤,感觉挺干净的,心里也挺舒坦。

卫生大扫除: 这个一般是期中期末考试前,或者学校有大型活动前。就是把整个校园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不光是我们自己的教室,连走廊、楼梯、操场,甚至是厕所,都得打扫。那时候,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工具都不一样,有扫帚、拖把、抹布,还有水桶。大家分头行动,互相配合。印象最深的是擦窗户,得爬到高处,小心翼翼地擦。还有就是擦走廊的墙壁,有时候会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污渍,用力擦干净后,感觉整个学校都焕然一新。

回收废纸和瓶子: 那个年代,大家环保意识还没那么强,但学校会鼓励我们把用过的作业本、废纸收集起来,还有一些塑料瓶,放到指定的回收点。班里会设置一个收集箱,每天都有同学负责把教室里的废纸收集过来。有时候,学校还会把收集来的废品卖掉,好像是为班级或者学校购置一些图书之类的。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感觉自己也在为环保做贡献。

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 这个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但也是集体劳动的一种形式。大家会集思广益,一起想主题、写内容、画插图。有同学写字好看,就负责写;有同学画画好,就负责画;有同学思路开阔,就负责构思。大家轮流去教室把黑板报更新。那时候,一张精美的黑板报,就是我们班的骄傲。

总的来说, 我觉得那时候的集体劳动,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动手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责任感、对劳动的尊重。现在教育部把这个提上日程,我觉得是回归了教育的本源,挺好。希望学校能真正把这件事做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学时候最爽的集体劳动是清理操场。

我小学是在我十线的故乡小城市上的,我们城市是山城,两山峡谷中间是市区,山上就是乡村郊区,而我们学校就处在一个面朝峡谷市政府,背靠群山十八乡,雄踞半山腰,坐看全街道的地理位置,用粟裕大将的话来说,校门口架两挺机关枪,能控制全市马路。

这么一个风水上好的宝地,你想想能做什么用?诶,你猜对了,以前这里就是片坟地,还是历经上百年,时间久远都分不清谁是谁的那种乱坟,后来被平了以后,用邵逸夫的捐助建起了学校,较低的位置是一栋大教学楼,较高一点的一片大空地是操场。

我们的操场是纯土质的,除了一条用染了色的碎石子铺成的跑道,其他地方就仅仅是被夯实的土地罢了,一旦经历雨水的冲刷,太阳的暴晒,狂风的吹拂,地形就会发生改变,再加上一些好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可能是我)体育课上四处挖洞,导致地层的许多东西被暴露出来,包括但不限于:"石子、树枝、不知名的衣物、……以及一些牙齿或者头盖骨。"

为了最低成本的维持这个简陋的操场,每周五大扫除,各个班级都要出几个男生清理操场,具体就是把坑填平,石子踢掉,垃圾捡起来,把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填。这个工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当然比窝在教室里有趣多了,所以大家都抢着去,我们精明的老师甚至把清理操场的名额变成了一种鼓励男生学习的奖励。

五年级时候,班里来了一位实习老师,是刚刚师范毕业的年轻小姐姐,担任我们的副班主任。来的第一周,她就被分配带着我们去清理操场。

小姐姐老师应该对这个"清理"秉持的是字面意思,以为就是打扫打扫垃圾什么的,于是欣然规往。

我们到了操场上,几个男生开始熟练的把大石子踢到一旁,垃圾集中,然后用小塑料袋子开始捡拾一些其他东西,因为校长先生告诉我们,这些操场上的部件,都是曾经的先辈,是学校占据了他们的长眠之所,打扰了他们的沉寂之灵,是学校对不起这些土著居民,所以对他们要尽可能的尊敬,不能像石子树枝一样随意清理,而要用塑料袋子装起来,一块埋在操场西侧的土地里。

对这种活,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小学生就会了,五年级已经是一个个老手,很快清理了一堆,小姐姐老师此时也突然关注到了我们手里的袋子,拉住我问,你这捡的什么啊?

我头都没有抬,张口说了句:"听老班(班主任)说是骨头。"小姐姐老师明显没有听懂,奇怪的嘟囔一句:"什么骨头?"旁边的几个男生都开始七嘴八舌回答她:"老师,看,这个是牙齿,这个是肋骨,还有我这个应该是头骨吧……"

我至今记得,那个午后,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花容失色。小姐姐老师是真的花容失色,她面色惨败,两个原本灵气萌动的眼眸里完全失去了光芒,折射出的只有深深地恐惧,她绝望的看着眼前一群天真无邪,正在若无其事的拎着一袋袋各种骨殖的小孩子,可能会莫名感到一种寒冷吧,总之她借口离开了,只留我们在那里快乐的玩耍。

一个月后,班主任告诉我们,美丽漂亮的小姐姐老师走了,但是听说她向校长反映了情况,所以我们学校决定用水泥把操场翻修一遍。

六年级了,土操场变成了水泥操场,05年以后的学生们,再去清理操场,也许就真的只是清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我挺支持的。我觉得这事儿挺好的,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益处。为什么支持?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接触实际动手的机会太少了。整天就是学习、看屏幕,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容易弱化。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培养习惯和兴趣的好时候,让他们从.............
  • 回答
    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禁止校外培训机构教授国际音标,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多方面的考量,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这项规定: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目的1.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遏制“超前”和“竞赛化”培训乱象: 这是最直接和核心的原因。当前,许多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吸.............
  • 回答
    看到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校园内禁止吸烟饮酒的规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必要的举措。校园是育人的摇篮,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温床,保护好这片净土,让它远离烟酒的侵害,对于培养下一代的健康和良好习惯至关重要。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吸烟和饮酒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有着极大的危害。他们的身体还在成长发育阶段,.............
  • 回答
    教育部关于“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的规定,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一项相当重要的政策调整。要理解它,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项规定的直接出发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我想最核心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心理健康。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公布成绩、班级排名,甚至是年级排名,都是.............
  • 回答
    教育部拟规定“学校不得因家长职业等对学生区别对待”,这是教育公平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有平等、公正的教育机会。这项规定触及了教育资源分配、社会观念转变以及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一、 规定的出发点与核心价值:教育公平 保障教育的根本性质: 教.............
  • 回答
    关于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规定“企业设立的培训机构不得称大学”,这无疑是近期教育领域内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政策调整。在我看来,这个规定的出台,背后有着多重考量,也触及了当前培训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问题。首先,最直接、最核心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过去,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
  • 回答
    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其中明确规定“导师不得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举措。长期以来,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涉及到毕业时间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和痛点。这条新规的出台,可以说是直击了其中一个核心症结,为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 回答
    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0年推免工作中存在笔试和面试的情况,这确实触及了教育部关于推免工作的一项重要规定。要深入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要明确教育部当年的规定是什么。在研究生推免招生过程中,教育部是严禁组织与推免挂钩的任何形式的笔试、面试或者其他选拔性考试的。推免的本意是基.............
  • 回答
    “严”字当头!教育部本科论文抽检新规,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一项新规,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每年一次的抽检,并且明确规定,一旦发现抄袭、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将撤销学位。这个消息一出来,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大学生群体、高校教师以及整个学术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咱们不妨掰开了、揉.............
  • 回答
    河南教育厅规定“学生寒假违规补课将计入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收紧校外培训管理力度的体现。要全面看待这项规定是否合理、能否抑制培训需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政策的出发点和合理性分析1. “双减”政策的延伸和落实: 背景: 近年来,我国.............
  • 回答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院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调整,旨在纠正当前高等教育和科研评价中过度依赖 SCI 论文及其相关指标的现象,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和评价。.............
  • 回答
    教育部提出“不盲目追求来华留学生规模”,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政策信号。与其说这是一种“不”,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质变”的导向,是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到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战略性调整。要理解这个信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回顾与背景分析:曾几何时,增加来华留学生数量是提升中国国际教.............
  • 回答
    焦作市教育局这项规定,直接将教师的职务晋升与是否亲自批改作业挂钩,确实是一个相当强硬的措施。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直接追求,意在强调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作业批改——中的责任。毕竟,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馈渠道,而教师的批改,不仅是检查对错,更是引导学生思考.............
  • 回答
    这个重庆妈妈的做法,无疑触碰到了一些人心中关于方言传承的敏感神经。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她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更广阔的社会,掌握普通话这个通用语的初衷。另一方面,那种因为孩子快速“丢掉”母语而产生的焦虑,也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家庭在面对语言代际传承时的困境。妈妈教育方式的出发点: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很大.............
  • 回答
    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这番言论,即“我们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规则公平,但它并不会带来结果平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句话触及了教育公平的核心,也揭示了现实中的复杂性。一、 核心观点:“规则公平”与“结果平等”的区分这句话最核心的论断在于区分了两种不同层面的公平: 规则公平 (Pro.............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出台了《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一政策的推出,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提升壮族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首先,得理解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 回答
    中南大学吴嘉老师怒怼教务办“学生成绩必须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定,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大家对教学评价、学生培养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入思考。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觉得关键在于它触及了几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首先,“正态分布”本身就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种数据在特定条件下.............
  • 回答
    山东拟规定:中小学教师“全批全改”与义务教育“禁考禁面”,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信号近日,山东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两项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是中小学教师对书面作业实行全批全改;二是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学.............
  • 回答
    如何看待高校内“教师优先”的不成文规定?高校内“教师优先”的不成文规定,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它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产生的背景、具体表现、潜在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利弊。一、 “教师优先”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优先”并非指明文规定的条文,而.............
  • 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这对我国文科教育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其在研究生招生政策上的调整,特别是针对文科博士生规模的压缩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无疑会对我国文科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 清华大学此举的背景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