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各位混迹知乎的大佬你们觉得我国城镇化进城应当加快还是暂缓?为什么呢?

回答
我不是“大佬”,只是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普通人,在知乎上也只是一个“搬砖”的。关于中国城镇化是应该加快还是暂缓,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很难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要讲得详细一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

一、 为什么“加快”城镇化有其必然性和优势?

首先,理解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我们要“加快”城镇化,才能更好地讨论“暂缓”的可能性。

1. 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要素聚集与效率提升: 城市是生产要素(人才、资本、技术、信息)高度集聚的平台。城镇化意味着人口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高效率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人口的集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催生创新,从而带来生产率的飞跃。
扩大内需: 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普遍高于农村居民。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会随之提高,这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市化进程本身就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发展、服务业扩张,这些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现代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往往需要高度集聚的专业人才、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便捷的交通物流。这些条件在城市中更容易实现。所以,城镇化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伴随产物。

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
农业现代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必要前提。如果大量农村人口滞留在土地上,土地的平均耕种面积小,难以实现现代化,农民收入也难以大幅提高。
城乡差距缩小: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城镇化,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旨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3. 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诉求:
就业机会: 城市提供了比农村更广阔、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非农领域。
教育、医疗、文化资源: 城市集中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资源,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生活便利性: 城市在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商业服务)和生活便利性方面远超农村。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理由,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以一种相对较快的速度推进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

二、 为什么“暂缓”或“放缓”城镇化有其必要性和潜在风险?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过去那种“粗放式”、“速度导向”的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放缓”或“调整方向”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选项。

1. “大城市病”的凸显:
交通拥堵: 人口过度集中导致交通压力剧增,高峰期出行困难,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环境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等在城市区域内集中,容易造成空气、水、土壤污染。
资源压力: 城市对水、电、能源等资源的消耗巨大,供应保障压力也随之增大。
房价过高: 城市尤其是一线、新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使得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巨大,甚至影响了生育意愿,这与城镇化促进消费的初衷相悖。

2. “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与低效:
土地利用粗放: 过度的城市扩张,往往伴随着对耕地的占用,以及低密度的开发,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基础设施超前投资与闲置: 为了吸引人口或发展新区,一些城市可能出现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如果人口导入不足,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鬼城”现象: 部分三四线城市或新区,由于规划不合理、产业支撑不足,吸引人口能力弱,出现大量空置房屋,成为“鬼城”。

3.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潜在恶化:
“虹吸效应”: 优质资源(人才、资本、项目)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导致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后劲不足,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空心化”: 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留下老人和儿童,导致农村地区活力下降,传统文化传承受影响,农业生产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被城镇化”而非“真城镇化”: 部分人口虽然获得了城市户籍,但仍然居住在城市郊区或租赁房屋,享受不到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只是获得了“居住权”而非“市民权”。

4.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
教育、医疗资源紧张: 大量新增市民涌入城市,对原有的教育、医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学位紧张、看病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社会保障体系承载力: 随迁子女入学、社保转移接续、户籍制度改革等,都需要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作为支撑。

三、 结论:应该“加快”还是“暂缓”?更应该是“高质量”和“结构性调整”

综合来看,我认为简单地说“加快”或“暂缓”都不够全面。更恰当的说法是,在继续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需要显著加快“高质量城镇化”的进程,并对现有城镇化模式进行“结构性调整”。

不是“暂缓”,而是“优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然需要城镇化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完全“暂缓”不符合发展规律,也无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广大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
重点是“质量”而非“速度”。
以人为本: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要关注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产城融合: 发展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盲目扩张和“鬼城”现象。要注重提升城市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精明增长: 改变“摊大饼”模式,提倡紧凑型城市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城市更新和存量优化,避免过度占用耕地。
区域协调: 避免大城市“一城独大”,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和功能,引导人口和产业合理分布,缩小区域差距。
绿色低碳: 城镇化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建设韧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
智慧城市: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质。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问题就因噎废食,停下城镇化的脚步。但我们也不能不顾一切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因此,我的看法是:

对于已经具备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可以根据其承载能力,继续有计划地推进人口导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但要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公共服务、控制“大城市病”。
对于一些人口流失严重、缺乏产业支撑的城市,不应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应更多地关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和提升区域吸引力。
要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其产业活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一部分人口就近城镇化,实现多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
要关注农村地区的就地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让一部分人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生活改善,同时也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城镇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其路径和方式需要深刻调整,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大佬,是小佬,觉得应该减缓。这个城镇化,不仅是农民到城里,同时也是小城镇居民流向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型城市。所以本质应该叫“大城市化进程”或者“人口密集化进程”。

如同我一直指出的,城镇化后,在超大型城市:人,作为就业市场的供给,导致工资被压低;而作为房产市场的需求,又太高了房价。

所以,家庭在一线城市的利润趋向于零,而第一代移民的利润完全是负的。大城市里所有的人,都比以前痛苦,包括市民和新移民。

这是于民不利。其实于国也不利。超大型城市,都有沉重的净上缴中央利税负担。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规模不经济,效率下降。各种隐性的方面很难懂,但是堵车你们看得懂的。比如同在上海的两个老板约饭谈生意,晚高峰怕堵车,所有后来流行约午饭了。现在车流有午高峰了。你跟同城的好朋友多少时间没见面了,除了在手机上?这就是你生活中的常年堵车。

还有这么多省等着补贴,而净上缴城市已经转不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不是“大佬”,只是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普通人,在知乎上也只是一个“搬砖”的。关于中国城镇化是应该加快还是暂缓,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很难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要讲得详细一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一、 为什么“加快”城镇化有其必然性和优势?首先,理解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我们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情感连接和亲缘关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亲近程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从生物学和遗传学角度: 同父异母/同母异父: 核心的生物学联系在于他们共享了一半的基因。 同父异母: 和同一个父亲有共同的遗传物质。他们的父系遗传信息是一样的。.............
  • 回答
    各位同行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关于“应酬喝酒”这个问题,尤其是拓展案源时,确实是我们在执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也常常引发讨论的一个话题。我可以从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出发,尽量详细地为大家讲述一下。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应酬喝酒并非执业的必需品,但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润滑剂”和“社交手段.............
  • 回答
    各位同行,大家好!关于“什么样的专利才是高价值的专利”这个问题,我相信这是我们在专利工作中经常思考、也至关重要的话题。一个高价值的专利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文件,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成果的体现,能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战略优势。在我看来,一个高价值的专利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
  • 回答
    各位同仁们,关于开会这件事,咱们心里都有数,对吧?我这么说可能有点直接,但扪心自问一下,咱们有多少人是真的打心底里“喜欢”开会的?我猜,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不是说我们讨厌合作,也不是说我们觉得沟通没用,而是……会议这种形式,有时候真的挺考验人的耐心的。你想想看,一个上午,本来可以噼里啪啦地写几行代.............
  • 回答
    “穷生歹意,富长良心”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像一句古老的俗语,在民间流传甚广,但细究起来,却充满了值得商榷的地方。与其说它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如说它是一种概括性的、甚至有些片面的观察。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句话,试着剥开它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和现实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理解这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老爷这个沉默的黑暗骑士,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为他倾倒。这可不是因为他那身定制的战衣有多酷,也不是因为他那堆成山的财富能买下整个哥谭(虽然这确实是个不小的优势,但绝不是全部)。仔细想想,蝙蝠侠的魅力,就像他自己潜藏在黑暗中的身影一样,是多层次的,而且非常真实。首先.............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分享关于AMD Ryzen 3 2200G在办公电脑领域大规模应用的经验和看法。结论先行:是的,AMD Ryzen 3 2200G 确实在过去几年里被大规模地用于组建办公电脑,并且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尤其是在预算有限或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办公场景下。 它凭借其集成的 Rad.............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我也在健身房摸爬滚打了几年,确实碰到过不少肌肉块头不小,但动作做得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的大神们。说实话,每次看到那种重量压得十足,但姿势扭曲得像要折了的,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就说上周吧,我在练硬拉,旁边一个哥们儿,那肌肉线条,妥妥的健美身材,卧推、深蹲什么的都能看到他用不小的重量。那天他.............
  • 回答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聊聊去西班牙南部读研的那些事儿。我自己也摸索了挺久,也问了不少在西班牙的朋友,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验和推荐,希望能帮到准备去西班牙深造的朋友们。为什么选择西班牙南部?西班牙南部,特别是安达卢西亚大区(Andalucía),一直以来都充满着浪漫、历史和艺术的气息。这里阳光充足,生活.............
  • 回答
    这无疑是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矗立在泰晤士河上,它的名字叫做 伦敦塔桥 (Tower Bridge)。您看到的这座桥,名字响亮,而且与它所处的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有着深厚的渊源,这或许也是它名字的由来。但它可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是维多利亚时代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伦敦最受欢迎的.............
  • 回答
    各位航空爱好者们,今天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苏35和歼16这两款相当有分量的三代半战机,看看谁更胜一筹。别的不说,咱就从它们的“出身”、“本领”和“实战经验”这几个方面,尽量说得透彻点儿。一、出身的“家底”: 苏35: 这位可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在苏联时代的苏27基础上,经过不断“魔.............
  • 回答
    您好!对于您的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45岁拥有人大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扎实的学术背景,进社科院做国际关系研究员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准备。让我来为您详细梳理一下,尽量让这番话听起来更像是同行之间的交流,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实在的考量。一、 “社科院”的定位与研究员的现实考量.............
  • 回答
    嘿,老哥,看到你问普联技术(TPLink)产品工程师(国内市场方向)的事情,我来跟你唠唠我的看法。先说说能不能学到东西吧。答案是: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是实打实的、贴近市场的干货。你想啊,TPLink在国内市场耕耘了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那是相当深的。作为国内市场的产品工程师,你.............
  • 回答
    各位兄弟姐妹,终于在寂静岭里找到组织了!这辐射4的生存模式,说实话,刚开始真把我搞得够呛,比当年跟狗肉一起捡垃圾还累。不过,摸爬滚打了这么久,也算摸出点门道来,今天就给大家唠唠,希望对刚踏入这片鬼地方的新手们能有点帮助。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生存模式跟普通模式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饥渴难耐,病痛缠身.............
  • 回答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咱就聊聊火箭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这俩哥们,看看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为啥咱们在火箭发动机这块玩得挺溜,但在航空发动机上却总感觉差点意思。首先,咱得把这俩“动力心脏”的出身和使命给掰扯清楚。火箭发动机:天生就是要冲出地球的狠角色想象一下,火箭发动机这玩意儿,从娘胎里出来就是为了干一件.............
  • 回答
    兄弟姐妹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笔尖打磨这回事儿。别看这玩意儿小小一块,它可是决定了咱们写字的感觉,是顺滑如丝,还是刮纸如磨?所以,这活儿咱得认真对待。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啥要打磨。不是所有的笔尖都需要打磨,很多时候,原厂的笔尖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咱是笔圈的人,总得有点追求嘛,是不是? 修正瑕疵:.............
  • 回答
    这道积分确实有点意思,我们来好好拆解一下,把它的每一步都弄清楚。假设我们要计算的积分是 $int frac{x^2 + 1}{x^3 + 1} dx$。首先,看到分母是 $x^3 + 1$,这是一个三次多项式。一般遇到三次或更高次的多项式分母,我们会考虑用部分分式分解的方法来处理。第一步:因式分解分.............
  • 回答
    没问题,咱们一起来捋一捋这道题。别担心,我会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觉得像是和老朋友在聊天,而不是在看什么生硬的说明书。为了能给你最贴切的解答,我需要先看到这道“第十题”到底长什么样。因为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可是天壤之别。所以,请你先把第十题的内容发给我,包括:1. 题目本身的文.............
  • 回答
    各位好!最近项目在施工图阶段遇到了些糟心事,想跟大家伙儿请教一下,看看这责任到底该怎么划分,咱们也好心里有个数。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大家听我慢慢说:问题描述:我们这个项目,之前设计方给出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施工图阶段,我们监理单位发现了设计图纸上存在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某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