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乐队林肯公园?

回答
林肯公园,这个名字对于无数乐迷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乐队,更是一段青春,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是一种精神的符号。要评价林肯公园,这绝非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牵扯到的音乐风格、文化影响、歌词深度以及背后成员的命运,都充满了层次感和复杂性。

咱们就从头说起。

音乐的创新与融合:开启 Numetal 的黄金时代

林肯公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他们将当时流行的 Numetal(新金属)推向了巅峰,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你很难找到一个乐队能像他们一样,如此巧妙地将重型摇滚的爆发力、硬摇滚的 riffs、Hiphop 的节奏和说唱元素、电子音乐的采样和氛围,以及流行音乐的旋律感融合在一起,并且还能做到如此“好听”且有辨识度。

想象一下,在《Hybrid Theory》和《Meteora》这两张划时代的专辑里,切斯特·贝宁顿那充满爆发力又极具穿透力的嘶吼,配合麦克·信田那冷静内敛却充满力量的说唱,再加上乐队扎实的乐器编排,比如布拉德·德尔森那标志性的吉他 riff,乔·汉恩那神出鬼没的采样和电子音效,戴夫·法雷尔的厚实贝斯线,以及罗伯·伯登那精准有力的鼓点。这种化学反应,就像是把各种看似不相干的元素扔进一个巨大的熔炉,最后炼出来的却是独一无二的金属冶金艺术品。

他们的音乐不是那种纯粹的、只顾着发泄情绪的重金属,也不是流于表面的流行说唱。林肯公园的音乐有着很强的叙事性,歌词常常围绕着内心挣扎、愤怒、失落、迷茫以及对现实的质疑。这些情绪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独、不被理解的群体。

歌词的深度与共鸣:关于痛苦与治愈

切斯特·贝宁顿的歌词,是林肯公园音乐的灵魂所在。他的嗓音,无论是撕心裂肺的嘶吼,还是低沉压抑的吟唱,都仿佛能直接触碰到听者内心最柔软也最痛苦的部分。他的歌词内容,常常是对自己内心阴影的剖析,是对童年创伤的回溯,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比如《Crawling》里那种被看不见的恐惧缠绕的绝望感,《Numb》里被期望压垮的无力感,《Somewhere I Belong》里寻找归属感的渴望,《In the End》里“All I Fkd up”的自我否定与一丝不甘。这些歌词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它们是切斯特用最真实、最赤裸的方式,与世界对话,也在与自己的内心搏斗。

正是这种毫不掩饰的脆弱和痛苦,让无数听众找到了共鸣。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听到林肯公园的歌,就像是有人在对你说:“我懂你,我们一样。”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慰藉。他们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理治疗师,帮助他们度过了人生的低谷。

商业的成功与艺术的坚持:挑战与妥协

林肯公园无疑是商业上最成功的摇滚乐队之一。首张专辑《Hybrid Theory》的销量至今令人咋舌,而《Meteora》更是巩固了他们作为巨星的地位。他们的音乐跨越了国界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林肯公园风潮”。

然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带来了一些争议。随着乐队音乐风格的逐渐转变,特别是从《Minutes to Midnight》开始,他们尝试融入更多的旋律和电子元素,淡化了早期 Numetal 的标签。一些老乐迷认为他们“商业化”了,失去了早期的锐气和硬核感。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可以看作是乐队在不断探索和进化的表现。音乐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对于一个渴望突破自我的乐队来说,尝试新的声音和风格是必然的。麦克·信田也曾说过,他们不想被任何一个标签限制住。他们的音乐始终保有那种对情感的敏锐捕捉,只是表达的方式在变化。从早期的愤怒爆发,到后来的更加内敛、深沉的思考,这本身也是一种成熟。

对文化的巨大影响:不止是音乐

林肯公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他们成为了千禧一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音乐被用在无数电影、电视剧和电子游戏中,成为了“叛逆”、“成长”、“自我拯救”等主题的代名词。

乐队成员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切斯特,也让他们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他公开谈论自己的童年创伤和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坦诚的态度鼓励了很多人去正视并处理自己的内心困境。

切斯特·贝宁顿的离去:永恒的伤痛

2017年,切斯特·贝宁顿的离世,是林肯公园乃至整个音乐界无法磨灭的伤痛。他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天才歌手的陨落,更是无数乐迷心中一个巨大精神支柱的崩塌。他用生命践行了他歌词中的痛苦与挣扎,也用他短暂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生命脆弱而又珍贵的一面。

切斯特的离去,让林肯公园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心中,永远定格在了某个美好的,又带着些许忧伤的时刻。他们的歌曲,也因此带上了一层更加浓厚的怀旧和追忆的色彩。

总结一下:

林肯公园是一支极其特殊的乐队。他们成功地将多种音乐风格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声音;他们的歌词深刻而富有共鸣,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他们经历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承受了随之而来的争议;他们对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切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则让他们的故事,蒙上了一层无法磨灭的悲伤与传奇色彩。

评价林肯公园,就像评价一部伟大的电影或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你可以分析它的技巧,它的主题,它的时代背景,但最终,它留给你的,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与你自身生命轨迹的连接。他们不是完美的,但他们的音乐足够真实,足够打动人心,这就足够了。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无数人心灵的伙伴。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份关于成长、关于痛苦、关于希望,以及关于生命本身的深刻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Linkin Park 分为2个部分,30岁以前的LP,和30岁以后的LP。



2007年5月,时隔4年终于推出新砖的LP,用一张MTM,把二十几碎的新金男孩们,打碎重组成了一群越来越玩心,越来越不知道在搞啥的西装大叔们。


【Part I 】

MTM之前的Linkin Park,逼格稳妥,老少咸宜,八面玲珑,男女通吃,很能讨喜,好像一袋什锦口味的水果硬糖,总有一款能讨到你的口味,除非你压根不喜欢水果糖。(当然有人不喜欢水果糖,水果糖多low啊,上不了台面,专骗小孩,他们喜欢更贵更冷艳的巧克力——当然这是后话。

年轻时的CC(chester bennington) 长着一张可以加入boy band

的脸,和一副用来唱流行的澄澈清朗的嗓子,他却用它来吼了几嗓子摇滚,这本来就足够惊艳四方了,更何况他还能在这么苛刻的考试中拿到A-。


拿了A的chester,离开了Grey Daze 加入了彼时还叫Hybrid Theory的乐队。

黑发黑眸的日裔小子MIKE,虽然被誉为“没有LP,永远不会被rap界记住”的分数C-的rapper,但是队中女性人气最高的成员,甚至爆过了CC(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是MIKE本命);彼时的他几乎从不开口唱歌,全职负责rap,但也偶尔偶尔弹弹键盘,扫两下吉他。


但Linkin最拿的出手的其实不是CC,当然也不是女人缘爆棚的Mike,而是泡菜党死胖子Hahn。


LINKIN一直被人嘲笑为不敢玩SOLO的乐队,因为他们的吉他手BBB技术负分,逼的主唱CC无数次变KEY救场;而贝斯手PHE技术也弱爆了,鼓手ROB中规中矩,一直到2009年来华演出才秀了人生第一次SOLO。而在rob出师之前,一直靠死胖子刮碟hold 住全场。

死胖子也是MV的导演,作为一个前LPU,我到现在也很难理解泡菜国他那奇奇怪怪的脑回路,都拍的什么玩意!!!

渣渣的吉他,渣渣的贝斯,一般般的鼓手,中上游的rapper,A-的主唱和A+的DJ,6个二十几碎的骚年,拾掇拾掇就上路了。因为Hybrid Theory已被占用,而Lincoln Park又不得注册,只好选择以linkin park 这个名字出道的乐队,首张专辑推出后,人气一点就炸了。

Linkin Park 确实(曾)是一支才华横溢的新金乐队。



他们能写出My december, in the end,Numb把妹(也颇受金属党的诟病);他们也能够写出lying from you,with you怒镇全场;他们能够写出a place of my head,forgotten一路吼到你爽;也能整出Points of Authority,Paper Cut这种刮碟声美到你起皮疙瘩。



他们拍From the inside,Faint 这种MV耍帅端逼格,不仅把妹一片片,可能还掰弯了不少小青年;也拍 one step closer 和papercut 玩意识流,即便OSC的mv里,mike 一头红毛,LP集体广播体操和疑似某轮现场施法的片段曾一度让我非常困惑。



他们的歌词因为干净而显得口味清淡,易被刚刚从流行乐转向摇滚的青少年接受。在喜欢大量描写毒品啊妓女啊生殖器官啊金属摇滚乐队歌手中反而独树一帜,而且不乏深度跟逼格——很少唱黏黏糊糊又经典又狗血的情情爱爱,基本都在唱什么背叛啊,遗忘啊,伤痛啊,逃离啊——歌迷立刻觉得逼格上来了吧,尤其当大家都是单身狗的时候T-T

这是30岁前的Linkin Park,一群固执地不肯承认自己是新金,端着逼格自我标榜为“无流派”的新金男孩,偶尔会留怪怪的发型(比如mike 染过红头发,CC留过中国的阿福头),穿怪怪的衣服(又是CC),他们演唱会一场一场地开,全球巡演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走,LPU要38美金一年他们一票一票地卖——他们磨磨蹭蹭一边捞金一边酝酿着新砖,而我们欢呼雀跃满心期待。

前面提到了巧克力问题——总有人认为,什锦水果糖到底还是水果糖,小孩子吃吃就算了。LP到处讨巧,又处处碰壁,所谓“每种专业我都掌握一点点”等于
“我什么专业都没掌握住”。在他们涉及的每个专业领域面前,大佬们是根本看不上眼的,比如新金这种缺乏吉他技巧的音乐在摇滚面前完全不成气候;玩点流行够
不着的稍有难度的嘶吼,又偏偏被黑嗓水喉甩一百条街;唱点rap吧,JAYZ‘是赏脸合作了CD,但是Eminem
和50cents他们是绝对不会买账的,渣渣就是渣渣。

然后,2007年5月,MTM横空出世,30岁的LP,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无流派乐队。

他们真的从大男孩蜕变为老男人了。


【Part II 】




大概是MTM正式发片前的一个月(已经不太记得具体时间),What I‘ve

done的15秒试听版被LP放上youtube,当我等早就把LP几首成名作翻来覆去地听到心痒难耐的信徒们,终于等到那千真万确是chester

唱出来的几句副歌时,已经被过去的新金男孩调教地非常习惯于“LP(似乎)高于流行,跟摇滚重金比起来又是辣么的小清新”的新金音乐的耳朵,不敢相信,不愿承认——这咆哮不上去,低吼不下来,流行又不像流行,摇滚又不是摇滚,完全又不激情又不澎湃的是啥玩意?

我记得甚至很多教民都在在彼时fans 和hater 大杂居小聚居的贴吧里跳出来质疑这段副歌——这货是假的!这能是LP唱的?这!!货!!是!!假!!的!!

Chazy知道了该多伤心啊。可是更伤心的是我们。

——尤其当我们知道,What i’ve done 可能是专辑里最好听,最耐听的歌,也是最接近过去的LP的一首的时候。

最华彩的搓碟直接被砍,一流的DJ化身为四流的MV导演;6个人穿成黑超特警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向Will smith 致敬;他们最适合rapper(注意最字)的那位开腔唱些情歌(还唱不好);他们开始写不出好听的音乐,于是无论是软甜的小情歌还是激昂的“金属”乐,如果你不能再hold住听众,原本出色的主音也不得不被迫沦为二流的歌者。

玩不动boyband 而且明显也玩不过boy band 的LP当然必须吼,Mike 也并不是完全抢到台前扯高音或者退到幕后唱合声,可是Given Up,Bleed it out,没有什么入耳的旋律,翻来覆去数十遍,依旧让人喜欢不起来。

整张MTM下载下来,只有副歌刚拿出来还被自己人黑成狗的what i've done,以及口水小情歌leave out all rest能够把下妹。仅有这2首,能够让我们这群逼格不高,又自认为我们高于流行的LPU“多听几遍”。(于是前者被变形金刚挑走,后者被暮光之城捡去。)

曾经的LP黑们高潮了,用“i told you so”
的眼神得意洋洋地睥睨完每一个LP的受众,然后果断地把LP删出自己的黑名单,因为他们认为此时的LP已经不够格给他们高贵的摇滚金属碾核哥特党来黑了,就像他们不会去黑中国好声音一样(额···这样黑LP,我是不是太因爱生恨了(☍﹏⁰))

而曾经的LPU,越是信徒越选择掉头而去,其中包括我。让亲戚漂洋过海带来MTM这张碟,我买过的LP唯一一张专辑,也没敢借给同桌——她曾被我荼毒成半个LPU.

用LP自己的歌词来形容他们的歌迷听到MTM时反应,最合适不过了:

I had nothing to say
And i'd get lost in the nothingness inside of U
I was confused
And i let it all out to find that i'm not the only person with these things in mind

你把30岁以前的他们的优势挑挑干净,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新金”,“把妹”,“镇场”,“DJ”,“rapper”——仅剩下卖力却枯燥的嘶吼+姿色平平流行,就是脱缰的LP。

四年来LP变了这么多,唯一不变的是,吉他和贝斯还是接近负分

Linkin Park 4年磨一剑,整出了一张流行不流行,摇滚不摇滚,金属不金属,总算是“无流无派”的玩意。

并且朝这条路勇往无前地走下去,如同···如同脱缰的LP。

【MTM以后,我便脱教而出。只在耳闻他们出新单,新专后,偶尔去酷狗上搜来听一下,反正听第一遍是没能再能像过去的LP那样打动我,关于《A Thousand Sun》和《Living things》,我并没有太多印象,据说风评(果真)很低,有机会找个时间完整地听一遍,LP除了玩起了“大合唱”,到底又向哪个方向发展】

user avatar

很想答这个问题,但是想来想去,竟然除了“出色”二字,想不到更多的评价。

评价一个乐队,我觉得什么歌曲主题完全是其次的,LP的歌曲题材在U2化的路上走了几年,最近好像又走歪了。何况题材也从来不是一个乐队好坏的依据。甚至所谓技术、唱功。现在看来都不是有那么多提及的必要。

一开始我喜欢LP是因为好像没听过这么炸裂的曲风,后来口味宽泛得多了以后更加喜欢LP了,不为啥,就是喜欢。

喜欢到无法去评价。

就像喜欢姑娘一样,我喜欢什么,从来不是因为其身上的某些标签。这世界这么大,永远会有更符合这些标签的人出现。但是我喜欢的,依旧仅仅是那个姑娘,或者那个Linkin Park。

最后说到底,也不过“出色”二字。

当然我可以说我很喜欢Chester Bennington的声线和夸张的现场水准。

我可以说我很喜欢Mike Shinoda因为帅啊。

我可以说韩先生的造型越来越傻逼但是真的好骚气我喜欢。

或者说说numb,leave out all the rest这样的歌

说说given up, black out, one step closer这样的歌

或者是像in between,little things give u away这样的

再或者是Qwerty、breaking the habbit这样的超水准现场

用这些来向不同的人安利。

然后到了某一个时候,我忽然就没有再给别人安利LP的兴趣了。

我只是在开着车的时候听一听,睡不着的时候戴上耳机听一听 。

最近的两张新专辑里很多歌曲我都能完整的哼出来了但是始终和歌名对不上号。

也没有以前对于类似于嘶吼唱腔什么的的执着了。

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也有些单调,日子过得很快。而Linkin Park,是这样的生活的一部分。

幸而,它足够好,好到我从不觉得他们长久的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什么不妥,是的,哪怕只有它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林肯公园,这个名字对于无数乐迷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乐队,更是一段青春,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是一种精神的符号。要评价林肯公园,这绝非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牵扯到的音乐风格、文化影响、歌词深度以及背后成员的命运,都充满了层次感和复杂性。咱们就从头说起。音乐的创新与融合:开启 Numetal 的黄金时代林肯公.............
  • 回答
    《乐队的夏天2》初印象:一场狂欢的序幕,与稍显遗憾的铺陈《乐队的夏天2》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帷幕。作为国内首个以乐队为核心的综艺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无疑为第二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无数乐迷翘首以盼。然而,看了前两期节目,心中涌起的既有惊喜,也有几分审慎的观察。初印象: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配方,但味道似.............
  • 回答
    回春丹,这个名字在近几年的中国摇滚乐坛算得上是现象级的存在。我个人对他们乐队的评价,嗯,怎么说呢,有点复杂,但总的来说,是带着欣赏和一些小小的保留。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血液回春丹最让我觉得“来劲”的地方,是他们给沉寂了很久的中国摇滚乐注入了一种久违的、可以说是“生猛”的生命力。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不.............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第十二期,以“最在意的人”为主题,这几个字仿佛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所有乐队内心最柔软也最真实的角落。这一期,不只是关于音乐,更是一场关于情感的挖掘和呈现,让观众在嗨翻现场的同时,也忍不住红了眼眶。舞台上的情感回响:从爱到恨,从憧憬到释然“最在意的人”,这个命题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三期,就像一部精心打磨的音乐大片,它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表演,更有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开场即炸场:新裤子与 BOC 的“世纪之战”如果说前两期是热身,那么第三期直接把气氛推向了高潮。新裤子和 BOC 的对决,简直就是.............
  • 回答
    《乐队的夏天》总决赛,也就是 Hot 5 诞生的那一晚,绝对是这个夏天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其说是简单的比赛落幕,不如说是近几年华语摇滚乐的一次集中爆发和全民检阅。这场狂欢,既有乐队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舞台呈现,也有观众们压抑许久的热情释放,当然,也少不了节目组精心设计的戏剧张力。如果要评价,我更愿意把.............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半决赛(上、下)。这绝对是本季最让人心潮澎湃也最让人揪心的一段赛程了,毕竟事关फाइनल名额,每个乐队都卯足了劲儿,观众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开场:紧张气氛的拉满与遗珠的叹息半决赛的开场,那气氛就已经不是一般般了。节目组很聪明地把赛程做了区分,半决赛上集.............
  • 回答
    《乐队的夏天3》里,Mr.WooHoo这支乐队,说实话,一开始我还真没太get到。他们的音乐风格有点“特立独行”,跟那些舞台上炸裂、歌词接地气、或者特别有情怀的乐队比起来,Mr.WooHoo的音乐感觉更像是……怎么说呢,一种抽象派的画作?初次亮相时,他们的音乐元素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陌生”,甚至有些.............
  • 回答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舞台上,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简称“重塑”)的主唱华东与吉他手子健之间那场关于音乐方向的辩论,绝对是节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这场辩论不仅仅是两个音乐人之间的分歧,更触及到了乐队创作的初心、市场接受度以及艺术追求的边界,也让无数观众感同身受,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辩论的背景:音.............
  • 回答
    唐朝乐队及其作品《梦回唐朝》:一段摇滚史诗的辉煌与沉思唐朝乐队,作为中国摇滚乐的开创性力量之一,其名字本身就饱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浪漫的想象力。而他们的代表作《梦回唐朝》,更是中国摇滚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评价唐朝乐队及其作品《梦回唐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在音.............
  • 回答
    皇后乐队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皇后乐队(Queen)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并非仅仅是“伟大”或“重要”可以简单概括的,他们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他们以其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出色的表演能力、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流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摇滚乐乃至整个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
  • 回答
    刺猬乐队(HedgeHog),这支来自北京的乐队,在华语摇滚乐坛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他们身上那种属于青春的躁动、对生活不加掩饰的迷惘,还有那份执拗的浪漫,都深深地烙在了不少乐迷的心里。要评价刺猬乐队和他们的歌曲,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不能光说好,也不能光说坏,得有血有肉。乐队风格的演变:从“假摇滚.............
  • 回答
    《一起乐队吧》第三期,就像一场精彩的“二选一”生存战,看得人心跳加速。这一期最核心的看点,无疑是乐队成员们围绕着乐器和音乐风格进行的“选择与被选择”。这种赛制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暴露出了每个乐队在音乐理念和配合默契上的深层问题。乐器选择的“拉锯战”与化学反应的碰撞第三期最直接的冲突点就集中在乐器选.............
  • 回答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与其说是一首歌曲,不如说是一场音乐的史诗,一个跨越时空的戏剧。它诞生于1975年,却至今仍然让无数人着迷,原因绝非偶然。首先,它的结构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通常习惯了歌曲有主歌、副歌、桥段,然后重复。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彻底打破了这个框架。它像是被分成了几个完全不同的篇章,.............
  • 回答
    电影《缝纫机乐队》:一部笑中带泪,有情怀的摇滚喜剧《缝纫机乐队》是一部由大鹏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于2017年上映。它以一群怀揣摇滚梦想的普通人,为了保住他们心爱的“摇滚公园”而组建乐队的故事为主线。这部电影在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尤其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优点分析: 出色的喜剧效果与.............
  • 回答
    痛仰乐队的“大麻去罪化”言论,无疑在当下中国的社会语境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要评价这个言论,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得看看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这句话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引发的讨论。首先,咱们得认识到,痛仰乐队是中国摇滚乐界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乐队,他们一直以来都以.............
  • 回答
    超级斩乐队(Superheavy)啊,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要把所有风格都“斩”个痛快,一股脑儿地往你耳朵里招呼。提起他们,那绝对是音乐界里一股不按常理出牌的奇妙存在,就像是在音乐的万花筒里,硬生生打进去一颗闪闪发光的陨石,炸出了无数种色彩和形态。首先,要评价超级斩,就得先说说他们的“身份”。这可不是那.............
  • 回答
    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无疑是华语乐坛近年来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评价一张专辑,尤其是像万青这样风格独特且拥有大量忠实拥趸的乐队,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以下我将尝试从创作、编曲、制作、歌词、情感表达以及它在乐队整体发展中的位置等方面,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对《冀西南.............
  • 回答
    战鼓擂动,历史的回响:浅谈瑞典力量金属乐队 SABATON提到瑞典,人们或许会先想到宜家、沃尔沃,抑或是高福利社会。但对于金属乐迷而言,有一个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声名赫赫,那就是 SABATON。这支乐队,用他们磅礴的力量金属,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战争历史,化为激昂的战歌,一次次在舞台上点燃乐迷.............
  • 回答
    《闪光的乐队》第一期,就像一块未经雕琢却已显露光芒的原石,在众人的瞩目下,小心翼翼地撕开了包装。作为一档聚焦“老牌”音乐人重新集结、碰撞出新火花的节目,第一期的任务无疑是铺垫、展示,以及最关键的——引爆观众的好奇心。“人设”的快速搭建与潜在的化学反应节目一开场,就非常聪明地将音乐人的“人设”与他们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