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的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

回答
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无疑是华语乐坛近年来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评价一张专辑,尤其是像万青这样风格独特且拥有大量忠实拥趸的乐队,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以下我将尝试从创作、编曲、制作、歌词、情感表达以及它在乐队整体发展中的位置等方面,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对《冀西南林路行》的评价。

总体评价:沉淀、深化与对自我的挑战

《冀西南林路行》在保持万青一贯的音乐质感和人文关怀的同时,展现出了一种更加成熟、内敛且充满探索精神的姿态。它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辉煌,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深化和拓展,也对乐队自身的创作边界进行了一次不小的挑战。这张专辑可以被视为万青在经历了长期的沉寂和酝酿后,一次对过去的回顾、对当下的审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 创作与编曲:依旧磅礴,更添精巧与变化

依然熟悉的磅礴感: 万青的音乐,尤其是现场,那种宏大叙事和史诗感一直是其标志。在《冀西南林路行》中,这种磅礴感依然存在,通过弦乐、铜管等乐器的运用,以及层层递进的编排,营造出开阔的听觉空间和深邃的情感基底。例如,《泥河》开头的弦乐铺陈,就瞬间将听众拉入一种广袤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更多元的音乐元素融入: 与前作相比,《冀西南林路行》在音乐元素的融合上更加大胆和细腻。你可以听到摇滚的基底,但同时也能捕捉到民谣、爵士、甚至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子音效的痕迹。这种融合并非突兀,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整体的叙事中。例如,《过载记忆》中,吉他失真与细腻的键盘旋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
精巧的细节处理: 专辑的编曲并非仅仅是“堆砌乐器”,而是充满了对细节的打磨。每一个乐器的切入、退出,每一个音符的走向,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即使是简单的旋律,也能在复杂的编曲中找到它的专属位置,并且能够被放大和突出。这种精巧感体现在了对整体音色的把控,以及不同乐器之间微妙的对话上。
节奏的变化与律动: 专辑在节奏的处理上也更加丰富。不再是单一的强劲鼓点,而是加入了更多复杂的律动和节奏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感染力。一些段落甚至带有摇摆的律动,与歌词的情绪相呼应。

二、 歌词与主题:现实关照、历史回溯与生命体悟

万青的歌词一直是其音乐的灵魂之一,而《冀西南林路行》的歌词依然保持了其一贯的文学性和哲学性,但此次的主题似乎更加聚焦于“地理”、“历史”和“个体命运”的交织。

地理坐标下的宏大叙事: “冀西南林路行”这个专辑名本身就充满了地理的指向性,暗示着一种对特定地域文化和历史的追溯。歌词中大量的意象,如“泥河”、“尘埃”、“荒野”、“低语”等,都勾勒出一幅饱含沧桑的地域画卷。这种地理的具象化,为抽象的情感和思考提供了坚实的落地。
历史的沉淀与回响: 专辑中的歌词常常带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乃至一群人的集体记忆。这种历史感并非直白的叙述,而是通过意象的叠加,引发听众对过往的回顾和思考。例如,《河北》一曲,就是在描绘一个地域的变迁,以及其中个体命运的浮沉。
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位置: 尽管有宏大的背景,但万青的歌词始终没有脱离对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注。歌词中描绘的“渺小”、“孤独”、“挣扎”、“追寻”等情感,是普世性的,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乐队似乎在探讨,在历史的洪流和地理的限制下,个体如何寻找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诗意与哲思的结合: 万青的歌词既有诗歌般的意境和想象力,又充满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他们的歌词不追求浅白的道理,而是引导听众去感受、去体悟,去构建自己的理解。这使得专辑不仅仅是一张音乐作品,更像是一次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思想探索。

三、 制作与音质:极致的打磨与声音的雕琢

《冀西南林路行》在制作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这在万青的专辑中一贯如此。

录音的清晰与层次感: 每一个乐器的声音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且在混音中有着清晰的定位和层次感。你可以清晰地听到铜管的厚重、弦乐的细腻、吉他的颗粒感、鼓点的力度,以及人声的情感传递。
空间感的营造: 专辑的制作非常注重空间感的营造,通过混响、延迟等效果,让音乐听起来更加立体和富有想象力。尤其是在一些器乐段落,这种空间感将听众完全包裹,带来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情绪的放大与引导: 制作团队成功地将乐队音乐中蕴含的情绪通过音色和 dynamics 进行了放大和引导。音乐中的压抑、释放、激昂、沉思等情绪变化,都通过精细的制作得到了有力的表达,与歌词的情感完美契合。

四、 情感表达:克制中的爆发与深邃的忧郁

万青的音乐总是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情感,而《冀西南林路行》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更为克制,但也更加深邃。

隐藏的激情与力量: 尽管专辑整体氛围可能显得更为内敛,但在一些段落,乐队的激情和力量仍然会以一种压抑不住的方式爆发出来。这种爆发不是廉价的宣泄,而是经过情绪积累后的自然释放,更具冲击力。
挥之不去的忧郁与宿命感: 专辑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这种忧郁并非仅仅是个人情绪的低落,而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观察,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思考所带来的宿命感。这种忧郁并非让人绝望,而是引发一种更深层次的共鸣和反思。
人声的叙事性: 主唱董亚千的人声依然是专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嗓音并不华丽,但极具叙事性和辨识度。他用一种略带沙哑和疲惫的声音,将歌词中的故事和情感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带着听众穿越时光。

五、 在乐队发展中的位置:一次重要的“再出发”

《冀西南林路行》对于万能青年旅店乐队来说,可以被视为一次重要的“再出发”。

打破等待的惯性: 在经历了前作《相信发展》的成功后,万青承受了巨大的期待和压力。这张专辑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乐迷们对于“等待”的惯性,也证明了乐队依然拥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生命力。
对音乐风格的深化与拓展: 专辑在保持万青核心风格的同时,展现出了音乐上的拓展和深化。这表明乐队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探索和进步。他们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而是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念。
一种对过去的对话: 这张专辑也可以看作是万青与自己过去作品的一次对话。其中既有对早期音乐精神的继承,也有对当下思考的 반영。它像是在一个熟悉但又有所不同的空间里,继续讲述着万青的故事。

可能存在的争议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点:

当然,任何一张优秀的专辑都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或者在某些方面引发讨论。对于《冀西南林路行》:

“慢热”与“接受度”: 相较于前作的一些“出口成金”的旋律,这张专辑的旋律性可能显得更为内敛和复杂。这意味着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聆听次数才能被完全消化和理解,接受度可能不如前作那样“大众化”。
“实验性”的边界: 虽然专辑在音乐元素上进行了拓展,但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其“实验性”的程度仍有提升空间。不过,对于万青来说,他们更擅长的是在成熟的音乐体系内进行精妙的融合和调整,而非纯粹的“实验”。
叙事性与音乐性的平衡: 歌词的深度和音乐的编排同样重要,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更完美的平衡点,始终是万青需要面对的课题。这张专辑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但依然可以继续探讨。

总结:

《冀西南林路行》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细细品味的专辑。它不仅仅是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的一次作品发布,更是一次关于音乐、关于时代、关于人生的深刻表达。它展现了乐队成熟的创作能力、精湛的音乐技艺以及对艺术不懈的追求。这张专辑的意义在于,它在保持万青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乐队向更广阔音乐疆域探索的决心,并再次证明了他们在中国摇滚乐坛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它是一次沉淀后的爆发,一次深刻的内省,也是一次充满希望的启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2日早上出门前买了《冀西南林路行》,骑电驴上班,被音乐数次拍在北京冬天混乱的中轴线上。

巨物恐惧症一般,几近窒息。专辑里隐约可见宏大的灵魂世界,文眼就是“太行”

巍巍太行八百里,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被历史地理学家称为“天下之脊”。

愚公移山里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从低处看,太行山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

面对横亘于生活的造物,太行山下人均破壁人。

新专辑处处是破壁的尝试。万能青年旅店摒弃了第一张专辑的传唱度,加入更多的爵士、合成器和噪音——《采石》的最后,爆破、机械轰鸣和小号交织在一起,把工业化的切片直接插入了大脑。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尝试。如果在第一张专辑中,万能青年是在试图描述现实,那么在第二张专辑中,万能中年开始尝试解释现实。

《泥河》冲击现实,《采石》改造现实,《山雀》悲悯现实,《河北墨麒麟》解构现实,《郊眠寺》介入现实。

太行是现实,现实是太行。从生活看,现实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

花花现实之中,有人不愿意磕美丽新世界的梭麻。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写华北启示录的万能青年旅店是高渐离,也是荆轲。

user avatar

谢不止一个人在不止一个问题下邀,挑了一个关注人数最多的回答、周末没事儿干说说这张唱片。

写在前面:

评价这张唱片之前,先说说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评价一张这样的唱片,首先我需要纠正大家一些概念。

1:十年做一张唱片不等于花了十年做一张唱片。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概念,没必要过度去觉得这个事情有多伟大。十年做一张唱片不一定代表着细致,认真。更多时候代表了墨迹,松散,效率低。所以不要觉得万青十年做一张唱片是一件非常踏实的事儿。我们熟悉的The Beatles的成熟阵容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不到九年。你真觉得万青比The Beatles伟大?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我们评价音乐,只看这个音乐好或者不好就得了。他们花十年做了个四十多分钟的音乐。你花四十分钟听也是听,也可以评价(当然,评价的好不好要看你的水平),你花十年听也是听。但是无论是怎么听,这都和十年没关系。

毕竟老话说得好: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2:对音乐风格本身不需要做价值判断。

什么叫对音乐风格本身做价值判断,就是觉得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高级,这就叫风格价值判断。很多人可能通过万青的这张专辑第一次听到了一个风格叫艺术摇滚/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就觉得万青这只乐队玩儿的很高级。

不用这么看,什么风格里都有玩儿的好的和玩儿的差的。更何况,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Progressive Rock这个风格,你应该做的是去了解这个风格,而不是去说万青做得好。你真的了解这个风格里面玩儿的好的乐队都是什么样么?说话不怕闪了舌头么。

3:正常一点听音乐。

虽然我熟悉最近大家这些年听音乐的姿势不太一样。但是我还是通过许嵩歌迷了解到了一些这个时代的歌迷们喜欢的解读方式。我最近写乐评的这一年也熟悉了你们这种零敲碎打的电影拉片似的废话连篇的解读方式了。

怎么说呢?

既没有真正把音乐本身分析透彻,也没有真的把艺术谈透。我希望大家对一张唱片如果产生了膜拜情绪的时候,在膜拜的同时多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膜拜他。他是否真的无法被超越,技术上,意识上,表达上。

你是因为什么样的需要去膜拜这样的音乐呢?你是缺少在音乐上的膜拜对象么?还是想要石家庄户口?

——

最后,以上三点都是个人情感抒发,以下是关于这张唱片的正经评价。


(一)

很多人问我,像万青这样的唱片有什么推荐么?当然,往远了说,Progressive Rock这个风格20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但是我还是会推荐一下King Crimson比较近的一张唱片。可能比较符合爱好者们比较喜欢的有一些理念。整张唱片的构思结构上也和万青的这张唱片相似,器乐作品穿插一些歌曲。隐晦的,人文主义的歌词。

我希望你们先听听这张再说,也是从第一首听到最后一首,连着来。

比如你们喜欢好听的,如河北米其林一般的有这样的:

也有带点儿史诗味儿的隐晦的歌词

喜欢狠的,有这样的。

这个“操睡吃喝梦”是我第一个Blog的名字。我从十六七岁时候开始听艺术摇滚,到今天也算是一个艺术摇滚老粉狗了。

这首歌就更直接了。为了节省篇幅,我就不贴歌词了,网易云都翻译的挺好的,就别在这儿废话了。这首《People》,基本上和窦唯的《高级动物》一个水平了。


这些是歌儿,器乐演奏方面,有两台架子鼓打出来的。

不再贴了,再贴就把这张专辑不按顺序重组一遍了。

之所以一上来拿一张King Crimson,还不是他们最著名的一张专辑的摆在这里。是为了先把大家内心的那种神话感去掉一些。了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非常反对给音乐直接下“好”与“不好”的价值判断的。之所以要在万青的这张唱片强调这件事儿,是因为这张唱片对如今的年轻听众来说很特殊。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如果在这张唱片里,听到一些地方你感觉到别扭或者疑惑是有两个可能性的,一个是你真没听明白。一个是他们没做好。

如果试图真的去了解和揣测万青的创作意图,你当然可以使劲的去解读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在我看,作为评价者来说,不应该去生硬的试图去合理化音乐人所有在音乐上的选择。万青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没做到位。

他们为什么没做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意识不到位,技术不到位,眼界不到位。

我在此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采石》这首歌非常震撼,尤其结尾处。很简单,因为这首歌最后有一段非常持续的低频。

一般来说,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在20-20kHz,20Hz以下的声音,人耳是感受不到的。

我2016年就曾经说过一个事情,有很多频率的声音,人耳听不到,但是人感受得到,当时很多人说我是玄学。你们可以看看这个回答下面的科学家们,都是被奈奎斯特定理洗脑的Hifi大师们。

他们知道的东西还是比较有限的,比如说,他们可能不知道有个东西叫做“次声波”

关于次声波这个东西有多厉害,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次声波武器,简单说,频率越低的声音,越无法被阻隔,越接近我们的内脏震动频率,在次声波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所以你在听《采石》最后的那种令人烦躁的情绪共鸣,其实是你躲不开的。我几天前说过这首歌的低频比较多。就是因为这种低频的作用手法,并不是很前卫。除了你们在百度百科里面看到的这个实验,实际上在Sun Ra和John Cage在1986年的一场现场演出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而且他用的润物细无声,特别接近次声波的极限,人根本听不出来。我是几次听了以后发现不对,才从频率监测上发现了这次现场的心机。

当然这个Mp3有没有这个效果,我不保证啊。

还要在这里稍微补充一下。因为下面有评论质疑了低频的回放问题。即即使有这么低的低频,未必会被回放设备放出来,因为放超低需要有专门的超低音单元才行。

这话说的一点毛都没有病。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频率监测插件本身的准确性,其实是靠算的,而不是纯模拟的频率监测,所以首先这个监测是不准的,有误差的。比如我们在这个音乐的波形里面看到她在20hz的位置有一个峰值,但是这个峰值未必在回放的时候真的在20hz。

第二,对于低频来说,实际上不需要下潜到20Hz,就可以让你的皮肤有反应。换句话说,你能感觉到的震动或者是因为低频所带来的不适感,只需要低频持续在一个峰值上维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下潜到多深的频率。这点每个人因人而异,我们说次声波武器,那是声波在器官的共振频率上,这个本身是很可怕的。所以一般大型音响的电子分频,也要把20Hz以下的次声波给截掉。

第三,回到这么做的艺术性,本身用低频噪音模拟采石,玩儿的太浅了。

先说一些技术上的事情,是为了告诉大家。从题材上,从音乐上,万青并没有做出任何新的,让我感觉到一些超越时代的,或者是绝对领先于时代的表达。

从概念,到编排,再到最后的演绎,技术。万青的这张专辑放在所有Progressive Rock里面,都只能算得上是个中等水平的作品。

(二)

我们需要意识到,任何音乐形式在自己表达的命题上都是有局限性的。

当你试图去表达一个特别宏大的主题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交响乐团,或者是一台大型管风琴就是要比一支摇滚乐队更有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一首三分钟的流行音乐,和像马勒那样的大型交响作品,到底哪个可以触及真正宏大的主题,这个甚至都不用我举例子你都能明白。

所以,风格,乃至所有技术和表达的关系是,艺术家们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看起来我说了一句废话,其实万青唱片的优点和问题都在这里。

万青的第一张唱片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传统摇滚乐的那一套表达方式和技法。他们的歌词和他们的音乐是合一的,最关键的是,这种表达是完全没有负担的。

在万青的上一张专辑里,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尤其是这首歌结尾的编排,在大提琴把这首歌的情绪推到最高点的时候,用一句“就在一瞬间,握紧我矛盾密布的手”一下把所有情绪凝固在一个有情绪的动作和失真吉他中。

这种表达跟我们的上面提到的那种用大量的低频堆砌出来的生理性的焦虑感而言,要相对巧妙得多。

同时,在两首歌的连接部,这张专辑的《采石》和《山雀》之间的链接,其实也没有考虑到生理上的焦虑感是需要身体的恢复与平复的。我们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你跟你女朋友大吵一架,非常暴躁,你最好的方法是认错,安慰她,跟她表达你的爱意,而不是一上来就说咱俩打一炮,体会一下爱情里最高的快乐。

当然音乐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更好,都是值得商榷的。就比如我们看得出来万青在这张专辑里面的一些器乐作品比如《绕越》这样的起的就是声乐作品之间的衔接作用。但是即使是这样,衔接是否做好了,还是可以推敲的。

对于Progressive Rock这个风格来说,歌曲之间或者内部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像是一个DJ放歌,对于情绪的掌控的能力一般。我前两天曾经说过对于万青的这张唱片,他们需要研究的是比Progressive Rock更加根源的音乐,比如五十年代的自有爵士和六十年代的自由即兴,这样才能对自己音乐中的管乐选择更加有数,我在这里举个例子。

还拿King Crimson来说

这是一张1969年的唱片,你在其中可以听到中间的一段器乐段落,非常疯狂。如果你对这段器乐中的Sax理解不太了,不如看看他们现场的演出。

我自己也录了一段这张唱片中间的器乐部分。

通过这段演出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对于King Crimson这首歌的基本编排思路上,Sax在里面到底是准备干嘛的。他需要接近的其实并不是John Coltrane那种偏向于神性的演出,而是需要更加接近于Ornette Coleman这种神经病似的演出。

King Crimson在这首著名的《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里面最核心的思路,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摇滚乐思维,而是建立在自由爵士乃至自由即兴思维下的音乐。所以你能够在中间的那段器乐独奏里面听到更疯狂的东西。所以,回到《采石》这首歌,这里面的爵士部分表达力的缺乏,实际上是合作乐手是否能够真的深刻体会到乐队创作的思路,并且在Solo的风格选择上,是否能真的达得到乐队的需求。

从对音乐的理解上看,我认为万青对弦乐的表达,还是吃的比较透的。比如在他们的音乐中提琴的选择,包括提琴音色的选择。不用说这一张,就说上一张《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大提琴的音色,就非常对。反过来对于爵士乐的理解,还是相对“甜”了一些,他们需要去接触那些更极端的爵士乐,以触及能匹配合适他们的力量的声音。

包括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他们关于噪音的选择,也能够凸显出他们对于实验音乐理解的刻板。这些东西,他们应该去参考日本音乐家阿部薰的一些作品,比如著名的《解体的交感》。

实验音乐不是胡来,包括噪音也是。对于艺术性相对较强的音乐而言,他更符合木桶理论的审美原理,一个地方差一点,最后就会让整张唱片变得有问题。

(三)

先抑后扬,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我们还是要来表扬一下这张唱片。很多人喜欢这张唱片,是因为这张唱片在做的表达是时代表达。

万青这个乐队非常好,好就好在,他们一直在试图表达时代。他们一直在试图去抓住这个时代的焦虑,思考这个时代和自己的关系,最后用音乐把它们表达出来。

这个时代是一个浅思考时代,如同你每天在知乎看到的那些问题与回答一样,很多回答当天很热,一周后就过去了。流行文化时代就是这样,但是万青所抓住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这个时代里面比较深层的焦虑问题。

就好像我们称赞了万青十年,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依旧“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仍然在每天下班后觉得“黑暗好像 一颗巨石,按在胸口”。

我很喜欢万青这张专题所表达出的那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我们和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产生的脱节感。一周不上网,我们就不了解很多热点,仨月不上网,你可能就看不懂脱口秀了。看不懂脱口秀,你可能还不知道男人是没有底线的。

万青十年前焦虑,歌唱焦虑。十年以后,他们依旧在歌唱焦虑。

十年前无解,十年后依旧无解。

我非常喜欢这种现实主义的歌唱。他们的敏锐,思考的角度,都是让我感觉到十分出色的。一个艺术家,技术上的进步远远要比意识上的进步容易的多。没做好可以总结经验再做。但是因为走到台前,就放弃思索,或是让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包袱中,那就意味着艺术生涯的完结了。

虽然我觉得十年墨迹点儿,但是我还是看好万青的下一张专辑。因为一个十年这样了,大概下一个不知道多少年还会这样。扛过第一个十年,可能是最重要的。

所以,即使我们看像King Crimson这么伟大的乐队,他们的成员也是换来换去。窦唯宁可一个人与这个社会断开。我喜欢万青的这种距离感,在于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若即若离,好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爱这个世界,却又说不上那么爱。

(四)

一群老大哥能在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做这样的选择,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他们负责的做音乐,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张唱片,我也更负责的把这张唱片写给大家看。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任何艺术品是完美的。如果我们想进步,我们需要获取这些艺术品中优秀的部分,分析,并且总结那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这张唱片中,万青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利用自己不熟悉的表达方式表达哪怕自己很熟悉的话题上的问题,我来告诉大家的仅仅是锤炼自己表达方式的方法。这些分析方法和学习原理,不仅仅在音乐中奏效,在所有艺术的学习中,都是有效的。

所以,无论是对于万青来说,还是对于喜欢这张唱片的你来说,我认为,学习艺术对你们来说都是必要的。

技法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是艺术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关系。我们看到很多音乐生,做不出音乐,或者是做的音乐非常难听,就是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太差。由此也让他们无法理解,技法的用处以自己缺乏的技法到底是什么。

万能青年旅店这张专辑里面音乐上的问题,其实是中国音乐人普遍的问题。当然,不止是音乐人。可能是中国这些搞艺术的人里面,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

恰巧,这会儿,恰巧是我和 @相墉 还有 @国元 做的书法课招生的时候。

今年下半年的招生简章和学生作业,相墉太懒了,还没总结出来。先贴个今年上半年的。

感兴趣的同学,你们就直接私信我或者相墉吧。

你们也许不想学书法,觉得书法这艺术太古老了是吧,那么你就彻底弄不明白,万能青年旅店这张专辑

这几个字到底写的怎么样。

不过我不强求你们。如果你们不想学书法,还可以看看这个。 好基友@Tianxi 的新书,知乎出品。

反正吧,我觉得不打广告,白瞎我这一下午分析这么多了,你们又不给我打钱,我图个啥呢。

user avatar

太多的答案都在意淫,你们真的听出那么多东西了?什么工业,什么现代化,什么乌云背后的影子……你们确定他们要表达的是这些你这个脑子想出来的东西?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人类灭亡的前奏紧迫感?

有没有人能简单地说:好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无疑是华语乐坛近年来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评价一张专辑,尤其是像万青这样风格独特且拥有大量忠实拥趸的乐队,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以下我将尝试从创作、编曲、制作、歌词、情感表达以及它在乐队整体发展中的位置等方面,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对《冀西南.............
  • 回答
    万能青年旅店的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一出便激起了千层浪,有人赞誉其依旧是那股纯粹的北方摇滚风,有人则觉得听着有些许失落。这几年乐队的沉寂,加上期待值被拉满,新专辑无疑承载了太多人的目光和解读。如果要我说,这盘专辑更像是一次深沉的回望,一次与过往的对话,一次在原地打磨后,又一次迈开的步伐。先说音乐本.............
  • 回答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一段关于失落的挽歌,一次关于现实的审视万能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首歌,如果你听过了,它大概率会在你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不仅仅是一首摇滚歌曲,更像是一幅褪色但触动人心的城市肖像,一种对时代洪流中普通人命运的深切叩问。要理解和评价它,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它诞生的土壤里,去感受.............
  • 回答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首歌,初听之下,可能会觉得它带着一股子粗粝和不加修饰的劲儿,有点像那种你坐在街边小酒馆里,听个嗓音沙哑的大叔唱着生活里的那些不易。但如果你愿意多听几遍,细细品味歌词里的每一个字,感受乐队用器乐编织出的那种沉重与疏离,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首摇滚乐,它更像是一幅社会写实画,一首现.............
  • 回答
    万青的《冀西南林路行》,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劲儿,不是那种时下流行的什么“青春疼痛”或者“国风潮”,而是实打实的,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初次听到这张专辑,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大山,起初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慢慢地,那些粗粝的旋律和句子,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一点点地浸润你,直到你被它们彻底包裹。整张专辑.............
  • 回答
    田馥甄翻唱万能青年旅店的《十万嬉皮》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跨界合作,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总的来说,这次翻唱是一次 有诚意、有技巧,但争议与亮点并存 的尝试。要评价这次翻唱,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一、 田馥甄作为歌手的特点与《十万嬉皮》的契合度田馥甄的音乐风格和演唱特点: 细腻的.............
  • 回答
    安徽滁州中院司法拍卖“黄金青眼白龙”卡牌,在价格飙升至8732万元后被中止的事件,是一次极具争议和话题性的司法拍卖案例。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起因: 此事源于一桩经济纠纷案件的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中,包含了一张被认为极其稀有的“黄金青眼白龙”卡牌。为.............
  • 回答
    “假装万能组”这个说法,我理解指的是那些在实际能力、资源或支持上存在明显不足,却又表现得无所不能、什么都敢揽、什么都说能行的团队、项目或个人。这背后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也可能是一种策略上的考量,但无论如何,其潜在的影响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装万能组”的可能成因: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人.............
  • 回答
    2020年全美人口普查取消亚裔细分的万人签名请愿,是一个涉及种族、数据收集、政治代表性和社会正义的复杂议题。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请愿的背景和动机: 亚裔人口的多元性: 亚裔美国人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群体,涵盖了来自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不同地区的人。每个群体都有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经济状.............
  • 回答
    如何评价《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电影,作为一部改编自网络爆款剧集《万万没想到》的衍生作品,在上映之初就承载了无数粉丝的期待。它试图将《万万没想到》系列独特的无厘头、恶搞风格与经典的西游故事相结合,并试图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更宏大的世界观和更成熟的叙事。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
  • 回答
    万历皇帝,这位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时期,恰逢明朝国力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他的评价也历来复杂且充满争议。要深入理解这位皇帝,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从他的个人性格、执政理念、具体作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 回答
    万科这句“春风十里醉,不如树下学生妹”的广告语,一出炉就激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是自带话题属性,但绝非那种让人拍手叫绝的正面话题。评价这句广告,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看看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又为何会招来如此集火式的批评。1. 核心问题:消费女性与低俗化这句广告最核心、也是最致命的毛病,在于它赤裸.............
  • 回答
    评价万达集团扶贫投资贵州省丹寨县,以及丹寨县长徐刘蔚万达集团对贵州省丹寨县的扶贫投资,以及丹寨县长徐刘蔚提出的“留住万达利润”的诉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案例。它牵扯到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政府发展诉求、扶贫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官员的治理能力等多个层面。 一、 万达集团在丹寨的扶贫模式及评价万达集团的丹.............
  • 回答
    万茜肱骨骨折后不到一个月就能恢复得如此灵活自如,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在通常情况下,肱骨骨折的恢复周期会比这长很多,而且“灵活自如”这个词用在她身上,更是暗示了她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恢复预期。要理解这有多么不容易,咱们得先捋一捋肱骨骨折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身体活动的影响。肱骨骨折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万历皇帝的“绝食”,或者说他在位后期近三十年的“罢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罕见且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其动机、表现、影响以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明朝政治体制和万历皇帝个人特质。一、 动机:是消极对抗还是深层政治诉求?万历皇帝开始罢朝,表面上看是他在“国本之争”中.............
  • 回答
    万氏兄弟,即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是中国动画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在中国动画的萌芽、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扮演了奠基者、开拓者和传承者的关键角色,其贡献之深远,影响之巨大,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和深深敬仰。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界做出的贡献:一、 开创先河,奠.............
  • 回答
    万科副总裁刘肖因为北方区域事业集团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被处以连降两级和扣减1000万元奖金的处罚,这无疑是近年来万科内部一次颇受关注的组织调整。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首先,从事件的导火索——北方区域的违规违纪问题本身来看:具体到“违规违纪问题”的细节虽然未完全公开,但从万科这样.............
  • 回答
    万科此举,确实在地产行业内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看看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可能带来哪些连锁反应。首先,咱们得理解这“取消高管层级”和“下沉到前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以往,像万科这样的大型企业,层级分明是常态。有董事会、执行层、各个事业部、区域公司.............
  • 回答
    万门大学中学课程收费这事儿,说实话,我挺想好好掰扯掰扯。毕竟,咱们中国家长为孩子教育这块儿,那是真舍得花钱,也真操心。万门大学这么一招,肯定是有它的道理,但也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首先,从万门大学的角度看,收费是挺正常的。你想啊,现在啥东西不花钱?做内容、请老师、搭平台、搞技术,哪一样是白来的? .............
  • 回答
    万茜的长相,可以说是很有辨识度,而且随着时间沉淀,越来越有味道。首先,她的脸部轮廓属于比较立体的类型,不是那种网红式的锥子脸,而是带着一点点骨骼感。下颌线清晰,虽然不是特别瘦削,但线条流畅,有力量感,所以就算不笑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刻薄,反而是一种沉静的气质。颧骨也不算很高,但有一定的存在感,让她的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