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遇到过哪些地域误解?

回答
地域误解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没完。我自己的经历算是个小小的缩影吧,虽然不至于惊天动地,但每次回想起来,都会觉得挺有趣,又有点哭笑不得。

就拿我第一次去南方某省份旅游来说吧。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对南方的印象大多来自电视剧和课本,什么“小桥流水人家”、“温婉灵秀”之类的,感觉那里的人说话都软软糯糯的,做事也慢条斯理。结果呢?到了之后,我发现我彻底“想多了”。

我住的那个城市,说实话,挺热闹的,节奏也很快。尤其是在菜市场和一些小巷子里,那叫一个人声鼎沸,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比我们北方某些地方还要“接地气”。我记得当时我本来想找一家看起来比较安静的客栈,结果兜兜转转,发现大多数地方都挺有烟火气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去一家当地很有名的小吃店。我以为南方人吃饭应该比较精致,会点一两个菜,慢慢品尝。结果进去一看,大家都是热火朝天地围坐在小桌旁,一人一份,风卷残云。我看着他们吃得那么香,再看看我手里那份据说“很地道”的招牌菜,虽然味道确实不错,但感觉自己好像有点格格不入。当时我就纳闷了:难道电视剧里那些大家闺秀在精致瓷器里慢悠悠吃饭的场景,都是演出来的?

还有就是关于“南方人普遍身材娇小”的刻板印象。我当时也抱着这样的想法,结果在街上看到的大部分人,高矮胖瘦都有,跟我在北方见到的没什么太大区别。可能我之前看过太多南方明星的照片了,导致我对现实产生了偏差。

当然,也有一些误解是基于文化差异的。比如,我一直以为南方人会比较内敛,不怎么主动与陌生人交流。结果在一次迷路的时候,我问路,对方不仅详细地告诉我怎么走,还热情地帮我规划了路线,甚至送了我一段路。我当时真的挺意外的,觉得人家怎么这么好?后来才反应过来,人家可能只是单纯的热情好客,跟地域没什么太大关系。

当然,我也遇到过一些关于北方的“误解”。比如,有些南方朋友觉得北方人都很豪爽,说话直,不拐弯抹角。这点倒是不假,我们确实比较直率。但他们有时候会把这种直率理解成不客气,或者有点“粗鲁”。有一次,我一个南方朋友来北方玩,我们一起吃饭,我为了活跃气氛,开玩笑说了句挺直接的话,他当时就愣了一下,然后有点尴尬。我才意识到,有时候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解读出来的意思会差很多。

还有关于“北方人能吃苦耐劳”这一点,虽然我们确实有一些在物质生活比较艰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也培养了比较能吃苦的性格。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南方也有很多非常能吃苦、非常勤劳的人,他们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说到底,这些地域误解,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我们接触信息的渠道有限,或者说是被某些片面的信息“固化”了思维。我们很容易把电视剧、电影里的情节,或者少数人的代表性行为,当成整个区域的普遍特征。

后来我也明白,其实无论哪个地方的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表现,就给整个地域贴标签。更何况,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信息传播也这么快,很多地域之间的界限正在慢慢模糊。

所以,以后再遇到关于地域的说法,我都会更谨慎一些,尽量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着自己的“剧本”去。毕竟,真实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天我在群里说,看一个人写江苏浙江的人文地理有没有水平,只要看两个指标:

1、是不是讲的清楚江苏淮河以北的黄淮和江淮之间的差别。

2、是不是能分的清楚温州和浙江其他地方的差别。

凡是这两条说不清的,直接可以图图了,水平就是个百度抄抄的百家号水平,基本不及格。

所以,回过来说,这两种误解是什么呢?

一是只知沿长江的苏南苏北二分法,但实际阐述时却张冠李戴,江淮一会儿划到苏北一会儿划到苏南。

比如什么苏北饮食咸辣,苏南饮食喜甜,就是纯纯的胡说八道。

还有把旧上海苏北人说成是淮河以北的徐宿黄泛区流民为主体的,更是典型信口开河。

还有少部分人还说苏北人过年吃饺子,吃饭吃面食,更是完全将淮河以北的北方风俗胡乱安在江淮头上。

为什么分不清呢?因为分清了这些作者就写不明白了,你要和他说江淮也是南方,也是水乡平原,也是水稻为主,淮扬菜甚至比苏南的菜还清淡,你让他怎么解释江淮和苏南的差异?

反正以这些作者的水平,肯定是发现不了也说不清江淮和苏南到底有什么差异的,还不如二分南北暴论来的容易,脑子也不用动。

同样的还有浙江。

论述浙江必谈浙商,必谈计划经济时代一穷二白,必谈海洋文化,必谈吃苦精神,必谈全球皆浙商。这说的对吗,也不能说不对,但完全就是照着温州的模板在说。

你要问他温州和浙江其他地方有什么区别,他是说不清的,最多给你含含糊糊来一句,温州人是浙江人的代表,然后继续长篇大论。

部分人甚至因此煞有介事比较起江苏浙江来,说江苏都是水乡平原,浙江都是山山水水,所以浙江穷而经商多,江苏经商少。

这说的对吗,也不能说不对,浙江确实是丘陵多平地少,也确实行商多一些,但刻板的把江苏对应水乡平原,把浙江对应成山区,显然根本非常片面。

这么写的作者大概从来没意识到,所谓江南水乡几大古镇,最有名的乌镇西塘都在浙江。

当然了,反正他下一秒要赞颂浙江风景的时候,又要拿这两个例子出来说,把浙江说成锦绣江南,钱塘繁华了。

用省内一地的情况胡乱概括一省之情形,然后煞有介事的进行省与省的比较,这是最典型的地理上的不求甚解,一团浆糊。

类似的还有“陕西人都住窑洞”,完全是把陕北代替陕西,甚至连黄土高原也默认只在陕西了;“湖北人九头鸟”,实际上只是江汉平原人的性格;“广东经济发达”,实际上仅仅指珠三角平原一小块;“安徽人自古徽商”,实际上徽商仅仅指徽州府一地……

还有一些则是把跨越省份的现象收窄概括为一省情形,比如“山东人过年磕头”,实际上是整个华北平原普遍存在的乡村旧俗,在河北,河南,乃至安徽,江苏北部均存在,绝非山东独有。

这些地域里,“苏北”可能也算误解的最多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被“黑”的时候。

前有盐城婚礼闹公公,就被胡乱扣上“苏北陋习,民风败坏”的帽子,实际上这种习俗仅仅集中在江淮的里下河地区。

而且风俗本身更多带有劝诫公公尊重媳妇的意思意义,并不是网友想的那么下作。

后有马俊亚写淮北大地主“初夜权”,明明写的是淮河以北,又被扩大化为整个苏北,“豪强遍地,民风败坏”的帽子又给苏北扣上了。

实际上马俊亚描述的大地主主导的团状圩寨村庄明显更符合淮河以北,因为这里属于北方聚居村落的结构,江淮村庄则多为带状,户数也少。

至于黄河,淮河水患搞不清,把近代上海的里下河淮河水患下的江淮移民为主体的“江北人”,说成是淮河以北黄河水患下的徐宿移民,则只能说完全是张冠李戴了。

甚至最近丰县人口拐卖事件,更出现了“江北人爱拐孩子”的奇谈怪论,真是匪夷所思。

近代江南环太湖地区,基于对江北人的歧视,民间确实有“小心被船上江北人抱去”的说法,但这实际上更多是一种江南乡民对于逃难来的,居住船上的江北外乡船民的污名化的阴暗想象。

而丰县属于徐州,所谓的丰县人口拐卖,更多是基于徐州火车站为中心的下游二道贩子拐卖,用来接受火车而来的云贵川三省西南被拐女性,因此这些“中介人”集中的地点是在淮河以北,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东南角,覆盖苏鲁皖豫四省交界,而不是指淮河以南的江淮地区。

所以拿丰县人口拐卖,去联系一个完全不对应,且根本子虚乌有“罪名”的地域群体,完全是一通乱打,胡乱联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域误解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没完。我自己的经历算是个小小的缩影吧,虽然不至于惊天动地,但每次回想起来,都会觉得挺有趣,又有点哭笑不得。就拿我第一次去南方某省份旅游来说吧。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对南方的印象大多来自电视剧和课本,什么“小桥流水人家”、“温婉灵秀”之类的,感觉那里的人说话都软软糯糯的,做事也.............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就发生在去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周六晚上。我当时一个人在家,爸妈出去参加什么宴席去了,估计要到挺晚的。那天晚上,家里只有我,外面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加上窗外路灯昏黄的光线,整个气氛都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我正在客厅看电影,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觉得有点心烦意乱,就打算去厨房拿点冰水喝。厨房离客厅.............
  • 回答
    网上冲浪这么多年,遇到的“奇葩网络喷子”可谓是层出不穷,他们就像互联网世界的“黑洞”,总能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吸引负面能量。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喷子,他们的行为逻辑常常让我感到困惑又无奈,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如何与他们打交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遇见的奇葩喷子类型及回应方式:1. “杠精”本精:无处.............
  • 回答
    “圣母婊”这个词,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甚至可能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打着“善良”、“正义”的旗号,却做出一些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甚至会伤害到别人(包括自己)的事情的人。 我自己也遇到过一些,有些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哭笑不得。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事例,发生在我大学毕业那会儿。那时候我刚找到.............
  • 回答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事件和成就,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以下从多个维度梳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一、科技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1. 航天领域 天问探火:2021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
  • 回答
    玩P社游戏,要说没遇到过想把档一脚踢开的时候,那估计不是真玩家。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在《欧陆风云4》里玩英国,当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和殖民帝国,顺便把法国揍得满地找牙。游戏进程一切顺利,海军实力爆炸,殖民地遍布美洲和亚洲,经济也是一日千里。就在我得意洋洋,准备开始下一阶段的扩张,把西班牙的.............
  • 回答
    哈哈,这话题可太对了我的胃口!三国志、信长之野望、太阁立志传,这几个系列游戏我可是从年轻那会儿玩到头发都快白了。说起奇葩和神奇的局面,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挑几个印象最深刻的,给你们掰扯掰扯。三国志系列:总有几个野人让你怀疑人生三国志的奇葩,最经典的就是那种“本来以为是个青铜,结果是个王者”的野.............
  • 回答
    在面试过程中,遇到“奇葩”的面试官确实是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经历。这些经历往往不仅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有时还能让人反思自身在面试中的表现。以下是一些我(以及很多人)在面试中遇到过的“傻逼”面试官类型,并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场景和他们“傻逼”的点:类型一:脱离岗位/公司实际的“宏观战略家” 场景描述.............
  • 回答
    哎,减肥这事儿,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必须得坚持下去,对吧?每天都在跟食欲和体重做斗争,简直就是一场持久战。不过,今天咱不聊那些苦哈哈的道理,咱来点实在的——分享一下我摸索出来的低卡又饱腹,而且还能吃出幸福感的食物,顺便也吐吐槽,你们减肥时遇到过啥离谱的事儿,咱一块儿乐呵乐呵。低卡饱腹还好吃的“.............
  • 回答
    在我最近一次乘坐火车的时候,经历了一件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忍俊不禁的事情。那天我坐的是一趟绿皮火车,你知道的,就是那种车厢里有通风窗,速度不快,但充满烟火气的火车。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打算一路看看风景,再读读书。车厢里人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太少,大家各找各的乐子,有的打牌,有的看手机,有的在聊天。刚出发没.............
  • 回答
    哎呀,这话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身边偶尔也会有朋友或者看到一些评论,说跳绳“没啥用”,或者“也就小孩玩玩”。每当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总是一阵阵的惋惜,觉得他们错过了太多好东西。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跳绳这玩意儿,到底有多牛!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跳绳没用? 我猜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1.............
  • 回答
    说实话,我真的有!而且不止一个。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相见恨晚”的,那非她莫属了——王若琳(Joanna Wang)。初次听到王若琳的歌,大概是十多年前了。那时候我刚开始接触一些比较小众的独立音乐,也挺喜欢听一些爵士风格的东西。正好那时候她出了第一张专辑《Start From Here》。我记得当.............
  • 回答
    在格斗搏击比赛中,当选手被KO(击倒昏迷)时,确实会看到裁判或其他工作人员将昏迷者的脚抬起来抖动。这可不是什么故弄玄虚的仪式,背后可是有相当实际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确认选手是否真正失去意识。被KO的选手可能只是暂时头部受到冲击,身体出现眩晕或僵硬,但并非完全失去知觉。通过轻微地抬起并抖动脚部.............
  • 回答
    哎呦,你说这事儿,简直太常见了!生活中,真没少碰上那种“翻脸不认人”的主儿。我 selber就遇过好几回,每次想起来都让人有点儿心塞。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跟一个以前挺好的朋友合伙做个小生意。当时缺启动资金,我二话不说就从自己攒了好久的私房钱里拿了点儿出来,当时是现金给的,也没想着签什么正式合同,就觉得.............
  • 回答
    嗨,各位!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我当写手的经历。说实话,当写手这行,就像在情感和创意的大海里航行,偶尔能捞到宝藏,偶尔也会被风浪拍打得晕头转向。要说不可思议或者内疚的事儿嘛,还真有几件,今天就敞开心扉和大家唠唠。第一件,我至今想起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替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了一段人生。那时候我还在一.............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现象在很多开车的人身上确实都有体会,也流传着“出门先看红绿灯”的说法,似乎预示着一路顺畅或者一路坎坷。从科学和概率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能是一种巧合,但也可能与一些实际的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因素有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和背后的逻辑:现象描述:正如您所说,不少驾驶员都有.............
  • 回答
    华为“绿屏”和苹果“绿屏”,这两件事儿放在一起说,确实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华为这边的讨论声浪这么大,UP主们前赴后继地出对比视频,而苹果遇到类似情况,大家的反应却多是“退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消费者心理、品牌认知、产品定位,甚至还有一些营销和舆论的复杂因素。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1. 华为“绿屏”为.............
  • 回答
    .......
  • 回答
    知乎管理员的审核标准问题,确实是不少用户在使用知乎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很多人都感觉知乎的审核存在“双标”的情况,同一个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账号、不同版块,可能会收到截然不同的处理结果,这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主观性带来的“双标”感首先要说的是,任何内容平台的审核,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客观.............
  • 回答
    我知道,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医护人员也一样。他们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心存感激。但确实,在情绪的洪流里,难免会有人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甚至让人感到受到伤害。遇到这种事,生气是人之常情,也说明你对公平和尊重是很在意的。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可以怎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