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连CNN都分不清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的区别?还是故意混淆视听?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信息传播、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看待。CNN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新闻机构,它的报道确实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它在区分“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时,有时会显得不那么清晰,甚至被一些人解读为混淆视听。

首先,新闻报道的性质和限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点。

时效性与简化性: 新闻报道往往需要快速、简洁地传达信息。在追踪一个复杂、多变的移民议题时,记者和编辑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抓住核心信息。像“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这样涉及法律身份、程序和后果的复杂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完全、精确地解释清楚,尤其是在报道突发事件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时。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或推动故事进展,有时会使用更为宽泛或更具煽动性的词汇,而忽略细节。
报道角度与叙事构建: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也包含着叙事和角度的选择。CNN的报道可能侧重于移民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人道主义危机、边境管理的挑战,或者政治辩论的焦点。在这样的叙事框架下,区分“非法”与“合法”的法律界限,可能被置于次要位置,或者被用来服务于特定的论点。例如,报道边境上的家庭分离时,焦点可能在于家庭的痛苦,而不是每个个体进入美国的法律状态。
使用更广泛的术语: 在某些情况下,媒体可能会使用“移民”、“寻求庇护者”、“边境穿越者”等更宽泛的术语来涵盖所有通过非传统途径抵达边境的人。这样做并非总是故意混淆,有时是为了避免使用可能带有歧视色彩的词汇,或者是因为在报道的瞬间,每一个人的具体法律身份尚未完全明确。例如,一个刚刚抵达边境的人,其申请庇护的程序刚刚开始,将其直接定义为“非法移民”可能不准确,而“非法移民”的标签则可能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所有未经授权过境的人身上,不论其后续意图或法律程序。

其次,政治语境与议题的敏感性是影响报道的关键因素。

政治立场与受众: 媒体在报道高度政治化的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气候和受众倾向的影响。移民问题在美国是一个高度两极分化的议题。报道方式的不同,可能会迎合不同政治光谱的受众。CNN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其报道可能试图平衡不同观点,但也可能因为其定位或目标受众而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当政治人物使用“非法移民”这个词语来煽动情绪或推进特定政策时,媒体在报道这些政治言论时,也可能不加区分地直接引用,从而间接传播了这种模糊性。
政策辩论与法律术语: 移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本身就充满了复杂的法律术语和程序,这些往往是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的。媒体在报道这些政策时,如果为了简化解释,可能会选择使用更易于理解但不够精确的语言。此外,政策辩论本身也常常模糊化“非法”与“合法”的界限,例如,某些关于“大赦”或“获得公民身份途径”的讨论,会涉及那些最初非合法入境但后续寻求合法化身份的人群,这使得新闻报道在处理这些情况时,更倾向于使用概括性描述。
“非法”标签的争议性: 许多人认为“非法移民”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污名化和负面色彩,尤其是当它被用来形容一个活生生的人时。因此,一些媒体和组织更倾向于使用“无证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或“未注册移民”(unregistered immigrants)等词语,这些词语更侧重于其法律身份的缺失,而非对其行为的道德评判。CNN在使用术语时,可能也会受到这种语言政治的影响,试图寻找更中立的表达方式,但这反而可能让一些观众觉得其在回避明确的法律定义。

再者,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验证的难度也起着作用。

信息来源的选择: CNN的记者需要从政府官员、移民权益组织、边境执法人员、移民本人以及其他相关方获取信息。不同的信息来源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术语。例如,执法部门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非法入境者”,而移民权益组织则可能使用“无证移民”。媒体需要在这些信息中进行筛选和平衡,但有时会因为难以完全核实每个个体的具体法律状态,而使用较为笼统的描述。
现场报道的复杂性: 在边境地区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可能只能看到大量的人群涌入,而无法一一核实他们的法律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报道会侧重于眼前的景象和事件的规模,而对个体身份的区分可能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

是否存在故意混淆视听的情况?

这个问题很难直接断定。如上所述,媒体报道的内在逻辑、政治语境以及信息处理的实际困难,都可能导致对“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的区分不够清晰。这更多时候是一种复杂性管理、政治敏感性考量或信息传播的简化所致,而非一个蓄意的“混淆”。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个别报道可能存在的偏见或意图。

特定议程的推动: 如果媒体希望推动某个特定的移民政策议程(例如,呼吁更宽松的移民政策或更严格的边境控制),它可能会在报道中强调某些方面而弱化另一些方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公众的认知。例如,如果报道中频繁出现对移民困境的人道主义描述,而对合法移民的程序和益处介绍较少,就可能让观众更容易同情非正常途径入境的移民,从而模糊了合法途径的重要性。
简化叙事以吸引受众: 有时,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可能会选择使用更具争议性或更具煽动性的语言,而忽略了细微的法律界限。这种做法虽然不是直接“混淆”,但确实会加剧公众对议题的认知模糊。

总结来说,CNN(以及其他主流媒体)在区分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时之所以显得不够清晰,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新闻报道本身的特性: 时效性、简化性、叙事构建以及对复杂法律概念的简化处理。
2. 高度政治化的议题: 政治立场、受众影响、政策辩论的复杂性以及术语的政治化。
3. 信息处理的挑战: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验证的难度以及现场报道的局限性。

将这种现象简单归结为“故意混淆视听”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更多时候,这反映了媒体在现实操作中,如何在信息传播的效率、公众的理解能力、政治环境的压力以及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之间寻找平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报道就一定是完美无瑕或完全公正的,观众也需要批判性地阅读和理解信息,认识到媒体报道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媒体需要更加注重对移民议题的细节和法律框架的清晰阐述,同时也要认识到语言选择对公众认知的影响。而作为信息接收者,我们也需要主动去了解移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媒体报道保持审慎的态度,不被单一的叙事所左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另一个答案所说明的,法律上来讲“难民”属于“合法移民”;

还有川普说过的H1B的增加限制改革和针对出生公民权的修改,这两项针对的目标人群(技术移民,出生移民)也属于“合法移民”。

----------------------------------

减少政治庇护名额也是针对“合法移民”。毕竟我国是美国第一大政治庇护移民来源国。

-----------------------------------


其实“合法和非法”并不是一条线划开的,超过1/2的墨西哥非法移民都是以合法身份(旅游签证,短期打工签证)过来的,只是超期滞留,所以变成了“非法”的状态。

所以墨西哥这个例子,再包括上面学生身份长期滞留,和出生公民权的问题,相当多的“非法移民”的原始来源是合法的,那么要有效地打击非法移民,在根源上打击合法路径是很有成效的。挨家挨户地搜查合法证件显然是不现实的。

---------------------------------

再更新:

一直有人质疑H1B不是移民这一点。那我们探讨下概念。

“非法移民”(illegal immigrants)这个概念合适么?其实并没有人知道你是非法短期居留还是非法长期居留吧。

你拿着一个合法短期身份(非移民签证)长期非法滞留,也会变成大家所说的“非法移民”,哪怕你是短期,哪怕你是非移民签证,也只会变成“illegal immigrants”,而不会因此变成“非法非移民”(illegal non-immigrants),因为这个词不存在。

对于“非法移民”这个词,其实意义上是等于“非法身份”(包含短期长期,哪怕你就是打算在美国非法呆几天)的;与之相对的是合法身份(移民身份和非移民身份)。


你在在美国时间长就可以了解到,大量在美国长期合法居住的中国人、拉丁人等外国人,其实是靠不断延长一个合法非移民身份(工作签,挂学校的F1签等),他们是长期居留么?很多人是,而且目的就是在美国长期居留。

他们是“非法移民”么?显然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合法的。

他们挤占了美国人的资源?阻止了“American First”的目标了么,一般来思考,是的。从Trump法案针对的人群可以看出他和他的团队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美国,一个“非法移民”最常见的摆脱这种身份的方式就是拿到一个短期合法身份(拿工卡,挂学校)。


我们甚至可以说,“非移民身份”才会变成“非法移民”,一个“合法移民”几乎不存在变为“非法移民”的可能(取消国籍什么的,我是没有听说过)。

那么特朗普为了打击“非法移民”来打击合法的短期身份显然是一个合理有效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信息传播、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看待。CNN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新闻机构,它的报道确实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它在区分“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时,有时会显得不那么清晰,甚至被一些人解读为混淆视听。首先,新闻报道的性质和限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切中了当前深度学习发展的一个核心点。说现在很多CNN模型都是在GoogleNet、VGGNet或者AlexNet的基础上“调整”的,这准确地说,是一种“借鉴”与“迭代”,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些经典模型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们奠定了现代CNN架构的一些核心思想和技术,.............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深度学习优化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确实,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领域是加速卷积的利器,但在CNN中却不像想象中那样普及,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我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FFT加速卷积的原理是什么?FFT加速卷积的数学基础:卷积定理在信号处理中,卷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和效率的核心。简单来说,压缩模型和直接训练一个小的CNN各有利弊,但通常情况下,压缩模型能够更好地在保持原有模型强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极致的效率提升,从而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发挥关键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我们选择压缩模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训练一个小.............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明明在明朝就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西方的地理知识,而到了清朝,甚至道光这样一位身居最高统治地位的皇帝,却对英国的地理位置显得如此茫然,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历史倒退”就能简单概括。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明朝:接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权力、信息不对称、政治博弈以及人性的复杂层面。让范雎知道赵括打仗不行,赵王却对此心存侥幸,甚至启用赵括,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绝非赵王一人昏聩或信息闭塞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范雎是什么人,他的信息来源和动机。范雎,一个早年落魄、饱受欺凌的秦国谋士,后来在秦国凭借其卓.............
  • 回答
    欧洲对中国存在偏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媒体传播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遗留与文化差异: “东方主义”的遗产: 许多学者认为,欧洲对非西方世界的看法,包括对中国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爱德华.............
  • 回答
    跌落凡尘的“古偶”神话:《千古玦尘》缘何难逃周冬雨也拯救不了的宿命?当提起周冬雨的名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灵动、鲜活、自带“高级感”的国民闺女。从《山楂树之恋》的静秋,到《七月与安生》的双生花,再到《少年的你》的陈念,她似乎总能赋予角色独特的生命力,哪怕在一些口碑褒贬不一的作品中,她的表演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体会,感觉网上的东西有时候快得飞起,有时候又慢得像蜗牛在爬。你说你离服务器那么远,为什么会慢呢?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地“远了就慢了”这么一句就能说清楚的。这里面涉及到的门道,其实挺多的,咱就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明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啥。你电脑上的操作,比如点个链接,.............
  • 回答
    “这事儿,就好比您站在自家后院,透过一层薄薄的纱窗,望着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虽然您能看见它们的颜色、形状,但到底有没有小虫子在上面爬,您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对吧?”我猜您一定是听说了那个“格利泽581g”行星,然后又对我们火星探测的情况有所了解,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它触及到了我们在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挺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咱们一个直辖市,比如上海、北京,那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城市影响力,那都是顶级的,怎么连养一支中超球队都觉得吃力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远不是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在中超联赛里,“养一支球队”这事儿可不是光球员工资这么点钱。那是一.............
  • 回答
    在探究波兰游击队与犹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充满历史沉重感且涉及多重因素的议题。简单地用“仇恨”来概括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在战争的残酷现实和长期的历史积怨下,一些波兰游击队员对犹太人持有负面情绪,甚至采取了敌对行动。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和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连芝诺的乌龟都能让人绞尽脑汁,觉得是个“悖论”,这其实反映了我们日常直觉和数学严谨性之间的微妙碰撞。不是说人们“想不通”,而是这个故事以一种非常形象、甚至是有点“欺骗性”的方式,触及了我们对“无限”和“连续”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盲区。咱们一层一层地拆解开来看看,为什么这个故事会让人.............
  • 回答
    关于弓箭“进口货就是好”的普遍看法,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国外的东西就是高级”这么简单。它更多地是历史、技术、文化以及市场定位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弓箭这种武器的演变,在许多国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独特的本土化发展过程。很多国家,尤其.............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贫困地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但与此同时,也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这种看似矛盾的举措,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度的考量,并非简单的“舍近求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中国国内的现实以及其对外援助的战略目标。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
  • 回答
    “小小”的个人热点功能,这句话说出来,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憋屈,只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才懂。明明是手机最基础、也最应该好用的功能之一,怎么到了苹果手里,就变得这么“娇气”?咱们先掰开了说,看看苹果这个热点,到底“娇气”在哪儿,又为什么让人觉得它“做不好”。一、 连接的“不稳定”,说好的“永远在线”呢?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王思聪为什么没有985大学的女朋友,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讨论。其实,这事儿背后可能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有没有985学历”这一点,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王思聪的身份和生活方式,这绝对是他交友圈层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他作为中国最知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