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元成宗去世后,卜鲁罕皇后为什么要迎立非真金系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而不是其他真金系诸王?

回答
元成宗铁穆耳驾崩,后宫之中,尤其是掌管着实权的卜鲁罕皇后,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选择:皇位由谁来继承?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力排众议,选择了非真金嫡系的安西王阿难答,而非当时健在的、同样出自真金一脉的诸位宗亲。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方势力角逐、权力格局微妙平衡下的必然结果。要详尽地剖析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各方势力的盘算,以及卜鲁罕皇后自身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厘清一下“真金系”和“非真金系”的概念。元朝皇位的继承,虽然历来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但由于蒙古帝国的政治传统以及早期复杂的权力斗争,也存在着血脉亲疏和实际掌握兵权、影响力的考量。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但他在世时并未被正式立为皇太子,尽管他曾被册封为监国。他去世后,其子德宗(裕宗)的继承权虽然被承认,但其他有野心的宗亲也伺机而动。阿难答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是安西王,他的父亲是忽必烈的一个儿子,但并非真金。所以,选择阿难答,就是选择了一个与真金嫡系有一定血缘关系,但并不直接属于真金子孙的宗亲。

那么,为什么是阿难答?而不是其他更有资格的真金系诸王呢?当时健在的、且有继承权的真金系诸王,例如晋王甘麻剌(成宗的哥哥)、燕王脱欢(成宗的叔叔)等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封地、军队和势力。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能引发其潜在对手的不满,或者在权力分配上带来新的麻烦。

卜鲁罕皇后之所以选择阿难答,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她个人的政治考量和当时的权力格局。

一、卜鲁罕皇后的权力诉求与政治手腕

卜鲁罕皇后并非一个安于后宫的普通女子。她出身于权势显赫的弘吉剌氏,自幼在政治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在成宗统治时期,她便已展现出相当的政治影响力。成宗本身体弱多病,在许多重大决策上,都离不开卜鲁罕皇后的参与和支持。她逐渐习惯了掌握实权,并深知皇权稳固对她个人的地位至关重要。

成宗去世时,他的儿子们尚且年幼,或者尚未形成能够独立掌握朝政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一位年龄尚幼或势力不足的真金系诸王继位,很可能意味着皇太后(卜鲁罕)将长期掌握摄政权。这固然是一个选项,但同时也意味着她需要面对来自其他宗室的挑战,以及可能出现的辅政大臣的掣肘。

选择阿难答,可能是在卜鲁罕皇后看来,比直接扶持一个年幼的真金系继承人更优的选项。原因如下:

相对容易控制: 阿难答虽然也是王爷,但相比于那些已经在北方掌握重兵的晋王、燕王等,他的实力可能相对不那么显赫,或者说,他的势力范围与皇权核心的距离更远一些。这使得卜鲁罕皇后认为,自己更容易通过与阿难答的联合,来掌控新一轮的权力分配,甚至是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阿难答的朝廷中。
分散真金系内部矛盾: 真金系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个支系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和矛盾。如果卜鲁罕皇后选择一位真金系内部的亲王,那么其他同样是真金系亲王的人,可能会感到不满,认为自己的继承权受到了不公的对待。扶持一个“非嫡系”的阿难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暂时避免这种激烈的内部冲突,因为其他真金系诸王在面对一个非嫡系的继承人时,他们更容易形成“统一战线”(尽管这种统一战线可能只是暂时的)。
避免“叔侄相传”的敏感性: 在古代的皇权继承中,叔叔继承侄子的皇位,或者反之,都可能存在一些政治上的忌讳和不稳定因素。选择阿难答,避开了这种可能引发宗法争议的问题。

二、阿难答的背景与优势

阿难答是安西王,他的封地和势力主要在北方,但他的政治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为什么他能够得到卜鲁罕皇后的青睐?

与皇室的联系: 尽管非真金嫡系,但阿难答毕竟是元世祖的孙子,与皇室有着近亲的血缘关系,符合蒙古帝国早期对皇位继承的宽泛要求。在没有更合适的、且能被皇后接受的真金系继承人的情况下,他是一个可以被考虑的选项。
可能存在的“联姻”或政治联盟: 关于卜鲁罕皇后与阿难答之间是否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联系或个人约定,历史记载并不十分详尽。但是,不排除卜鲁罕皇后在成宗病重期间,已经与阿难答及其支持者达成了某种默契。也许阿难答承诺在继位后会给予卜鲁罕皇后足够的尊重和权力,甚至可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阿难答,以此来巩固双方的联盟。
相对“弱势”的实力: 相较于已经掌握重兵的晋王甘麻剌等人,阿难答的势力范围可能相对集中在某个区域,缺乏足够强大的、足以挑战皇权核心的军事力量。对于卜鲁罕皇后来说,扶持一个相对“弱势”的继承人,意味着她可以更容易地通过后宫和朝臣的影响力来控制局势,避免出现一个“羽翼丰满”的皇帝挑战她的权威。

三、其他真金系诸王的劣势与卜鲁罕皇后的顾虑

我们来对比一下当时其他有继承权的真金系诸王,以及卜鲁罕皇后可能存在的顾虑:

晋王甘麻剌: 作为成宗的哥哥,甘麻剌的继承权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他可能已经显露出一定的政治野心,并且在北方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卜鲁罕皇后可能担心,一旦甘麻剌继位,她将无法再掌握如此大的权力,甚至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燕王脱欢: 同样是真金的儿子,脱欢也是一位有实力和经验的宗王。卜鲁罕皇后可能也担心他的继位会进一步巩固他家族的势力,从而削弱皇后在朝中的话语权。

总而言之,卜鲁罕皇后选择阿难答,是基于对自身权力利益的计算,对当时各方势力对比的评估,以及对未来政治局势的预判。她可能认为,选择一个并非最有力竞争者,但又具备一定合法性(血缘关系)的阿难答,能够为她赢得一个更稳定、更可控的局面,让她在权力过渡期继续保持其核心地位。

当然,历史的进程并非一成不变。卜鲁罕皇后的选择最终还是未能完全如她所愿。阿难答继位后,很快就遭遇了来自其他宗室,特别是海都的挑战。而最终,是晋王甘麻剌的儿子英宗(也属于真金系)继承了皇位,这似乎又回到了真金系的轨道上。但无论如何,卜鲁罕皇后在成宗驾崩后,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权力,所进行的这场政治博弈,以及她选择阿难答的策略,都是元朝宫廷政治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侧面。这其中掺杂了个人野心、家族利益、政治智慧和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共同造就了这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画个图你就明白了

元成宗去世的1307年,他大哥甘麻剌、二哥答剌麻八剌早已经死了,他儿子德寿也死了,也就是说,皇位只能是他两个哥哥的儿子,或者是他那几个叔叔的儿子接管。

但对于朝臣以及皇后来说,谁都可以,唯独甘麻剌家的孩子不行。甘麻剌当年就是铁穆耳的竞争者!

忽必烈死的仓促,他死了谁即位这事实际上是朝臣和真金的媳妇阔阔真钦定,然后这位亲妈就让俩儿子背诵成吉思汗语录,一如黄药师让郭靖和慕容复背《九阴真经》,谁背的多,谁口条顺,谁就是皇上。

嗯,甘麻剌口吃……

那还背个六啊,亲妈铁了心的要偏袒小儿子,谁也拦不住,于是甘麻剌出镇漠北,彻底出局。

甘麻剌的长子梁王松山在1293年出镇云南,晋王也孙铁木儿打一出生就在漠北,1302年接了爸爸的班继续出镇漠北。这俩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朝中无人,从甘麻剌1290年出镇云南开始,要么云南要么漠北,就没在两都老实待着过,捎带俩孩子也是南边一个北边一个,所以成宗去世的时候还有没有人记得天南海北还有这俩倒霉蛋都不好说,自然不可能有人推选他。后来也孙铁木儿能即位那是趁着英宗被杀,一片混乱中他带着军队南下抢来的,如果是等大家研究决定来请他进京,且等呢。

再者说了,请他们哥俩回来,回来之后一扫听当年为啥他爸爸没能当上皇帝,那不管是大臣还是成宗皇后,谁都好不了。所以无论如何,在朝臣和皇后这来说,甘麻剌家的孩子和皇位已经出五服了。

有趣的是,老二答剌麻八剌,据乌思藏那边的史料说,是个哑巴,而且这个说法还不是孤例。老二死得早,铁穆耳就想起了二嫂子,毕竟兄收弟妇、弟娶兄妻在草原上很正常,而且如果娶了二嫂子,还白得了仨便宜儿子……但这事被他自己的媳妇卜鲁罕给拦住了。

成宗之后的皇位有三个选择:

一是请来晋王甘麻剌的孩子。对卜鲁罕而言,这是万万不能的,容易被清算。

二是请来怀宁王答剌麻八剌家的孩子。对卜鲁罕而言,也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刚得罪过他哥俩。

三是请来非真金系的诸王。

三这个选择呢,还有两个分支选项:

1是找成宗的平辈。

2是找真金的平辈。

前者那就是安西王阿难答,他是忽必烈的孙子辈里最年长的一位,家有长子国有大臣,找他说得过去。后者,是北安王那木罕,他是真金太子的同母弟弟,也是忽必烈现存儿子里最年长的一位。

阿难答出生年份不确定,约摸在1270年左右,到成宗去世时三十七八岁,正直壮年,而且是漠北大军里实力最强的那个人,海山都只能排在他后边。选这么一位在朝中没人,且与铁穆耳没仇的实力派,是保证卜鲁罕皇后自己不失富贵的最好选择。

再者,阿难答信不信伊斯兰教其实不好说,因为这个说法并不见诸中原史料,而是仅见于波斯史料的《史集》,并且很多学术界大佬都对此驳斥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