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物理系的学生数学学到什么地步合适?

回答
对于物理系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他们理解物理现象、构建理论模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是物理的“语言”和“工具”。所以,物理系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必须是那些能让他们真正读懂物理世界、并且有能力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程度。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物理系的学生到底应该把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这个“合适”不是一个固定的分数线,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融会贯通、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来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基础篇:扎实的根基,无可或缺

这是任何理工科学生都绕不开的坎,但对于物理系来说,其重要性更是被放大。

高等数学(微积分): 这几乎是物理的“心跳”。
单变量微积分: 求导、积分的各种技巧,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斜率、瞬时变化率)和积分的物理意义(面积、累积效应)是基础中的基础。物理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电磁学等几乎所有基础章节都离不开这些。比如,理解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力是动量对时间的导数,电流是电荷对时间的导数,这些都是微积分的直接应用。
多变量微积分: 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梯度、散度、旋度,以及线积分、面积分、体积积分。这些在三维空间中描述物理现象至关重要。比如,在电磁学中,场的散度和旋度是描述场源和涡旋性质的关键;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中,梯度描述了温度或压力的变化率;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波函数在空间中的积分描述了其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等积分定理更是联系了不同维度上的积分和微分算子,是理解和推导物理定律的利器。
线性代数: 现代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学,完全是线性代数的天下。
向量与矩阵: 理解向量空间、线性组合、基、维数、线性变换等概念。向量在物理中表示方向和大小,矩阵则表示线性变换(如旋转、缩放、投影)。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这是理解物理量(如能量、动量)的本征值和对应的物理状态(如波函数)的关键。在量子力学中,算符(如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值就是可观测量的值,而本征向量就是对应这些值的状态。
矩阵运算: 矩阵的乘法、求逆、行列式等操作。在解决耦合的微分方程组,或者进行坐标变换时非常有用。
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 物理定律本身很多都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的。
常微分方程: 一阶、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包括齐次和非齐次)的解法是基础。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等经典力学问题,以及RLC电路的分析,都是典型的常微分方程应用。理解方程的特解、通解、稳定性和振荡行为是关键。
偏微分方程: 这是描述空间和时间上都变化的物理现象的“重型武器”。如波动方程(描述光波、声波的传播)、热传导方程(描述热量在物体中的扩散)、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描述静电场、引力场)等。能够理解这些方程的物理意义,知道如何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等常用求解方法,甚至至少能看懂数值解法的思路,对于深入理解物理是必不可少的。

进阶篇:深入理解,触类旁通

掌握了基础,更要学以致用,通过数学工具来深化对物理的理解。

复变函数: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本身就是复数;在电路分析、信号处理中,复数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一些高等物理问题中,复积分、留数定理也能派上用场。
傅里叶分析(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这是将复杂的物理信号分解成简单谐波成分的强大工具。
傅里叶级数: 将周期性函数分解成一系列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和。在分析周期性力、周期性电信号时非常有用。
傅里叶变换: 将任意函数(包括非周期函数)分解成连续的频率成分。在信号处理、光学衍射、量子力学中的动量空间表示等领域是不可或缺的。能够理解卷积定理、帕塞瓦尔定理等,就更能体会傅里叶变换的威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虽然不是所有物理分支都直接以概率为主,但概率的思想渗透到很多地方。
概率论: 理解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如高斯分布、泊松分布)、期望值、方差等概念。在统计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行为是以概率来描述的;在实验测量中,误差分析离不开统计学。
数理统计: 理解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数据拟合等方法。物理实验的最后一步往往是数据分析和误差评估,统计方法是核心。
张量分析: 这是描述物理量在不同坐标系下变换性质的语言。
张量概念: 能够理解标量、向量、二阶张量等不同阶数的张量的定义和性质。
张量运算: 协变、逆变分量,张量加法、乘法,张量的协变导数等。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曲率就是用张量来描述的;在连续介质力学中,应力、应变张量是核心;在凝聚态物理中,介电常数、磁化率等也常常用张量表示。

理论物理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更上一层楼:

群论: 群论在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对称性破缺、晶体结构分析)、量子力学(角动量理论)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应用。能够理解群的定义、子群、同态、同构,以及表示论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对称性与物理定律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黎曼几何: 这是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理解流形、度规张量、联络、曲率张量等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时空弯曲是如何描述引力的。
泛函分析: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可以看作是希尔伯特空间中的一个向量,算符则是空间中的线性算子。泛函分析提供了研究这些无限维向量空间和算符的工具,如谱理论、紧算符等。

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合适”?

简单来说,我觉得“合适”的状态是:

1. 能独立阅读和理解物理文献中的数学表达。 当看到物理公式中出现积分、微分、矩阵、傅里叶变换等符号时,你不会感到陌生和畏惧,能理解这些数学工具在物理语境中的含义。
2.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推导和计算。 面对一个物理问题,你能自觉地去寻找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严谨的推导,得到物理结果。例如,推导能量守恒定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粒子的散射截面等。
3. 能够通过数学来反思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数学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洞察物理本质的窗口。比如,通过研究薛定谔方程的数学性质,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量子态的演化和叠加性。
4. 遇到没学过的数学工具时,有能力快速学习和掌握。 物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常常需要新的数学工具。一个好的物理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自学能力”,能够迅速消化和吸收新的数学知识。
5. 能区分“数学优美”和“物理合理”。 有时数学形式上很优美,但可能不符合物理现实;有时物理直觉很强,但数学表达不够严谨。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并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很重要的。

总结一下,我觉得物理系学生数学学到什么程度“合适”,不是死记硬背多少公式,而是看他能不能把数学变成自己思考物理问题的“内在能力”。 当数学成为一种直觉,一种思考物理现象的自然方式,那么他就真的触及到“合适”的门槛了。这需要持续的学习、大量的练习,以及最重要的——对物理现象背后数学规律的深刻好奇和探索精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并且熟练掌握。物理的灵魂是近似,而近似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微积分无穷小量的处理,比如用直线长近似弧长,泰勒展开和高阶无穷小量忽略。到后面这些都变成了很直觉性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没有微积分的基础还是很难理解。对于更渴望严格理解的学生可以尝试自学数学分析。此外多变量微积分在 分析力学中也很重要,向量微积分在流体力学和电动力学里有很多。线性代数在量子力学里面用的比较多(我不是很了解就不谈了)。

另外大部分的物理系学生还需要学习群论和拓扑。但是不需要系统性的学习,一般物理书上会有,或者去看物理系专用的数学书。之后的数学就看你是搞什么方向的了。引力/相对论肯定需要学张量/微分几何,量子场论需要的数学还挺多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物理,尤其是理论物理,应该学习尽可能多的数学。如果我物理学不懂一定是数学还没有过关。。。其实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对的。物理就是物理,数学只是工具,如果你数学基本功过关还是搞不懂物理那多半是物理直觉/物理思维不对,应该想办法去提升这些方面。如果一味沉迷学数学,反而会浪费很多思考物理的时间。所以物理系的学生应该坚持数学用多少学多少的原则。

如果是搞弦论的另说,弦论什么数学都得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物理系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他们理解物理现象、构建理论模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是物理的“语言”和“工具”。所以,物理系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必须是那些能让他们真正读懂物理世界、并且有能力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程度。咱们来掰.............
  • 回答
    数学和物理专业作为高度抽象和严谨的学科,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但往往被忽视的错误学习方式。这些误区不仅会阻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科产生误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错误的学习方式: 一、 关于理解与记忆:重记轻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 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不理解其.............
  • 回答
    闺女,你说学数学、化学、物理没什么意义,妈妈听到了。这想法挺真实的,我年轻那会儿,有时候也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跟生活有点远。不过,咱们不妨好好聊聊,看看这“没意义”是怎么回事儿,再想想这些科目到底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好不好?首先,你觉得没意义,是不是因为现在学的很多公式、定理,感觉离你现在的生活挺遥远的.............
  • 回答
    哥们儿,我懂你!我也是从工程和物理的坑里爬出来的,深知那种感觉:一边要用数学这把利器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又觉得数学专业那些纯粹的、严谨的理论有点遥不可及,但又隐隐觉得那里有更深刻的洞察。想达到那个“介于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之间”的水平,其实就是想成为一个“懂数学,又能用数学”的工程师/科学家。这绝对 .............
  • 回答
    作为一名对理论物理充满热情,并打算投身其中的学生,大学选择数学系还是物理系,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这两条路径都能通向理论物理的研究殿堂,但它们各自侧重的角度、培养的方式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剖析,希望能帮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理论物.............
  • 回答
    哥们,我太懂你这种感觉了!身为一个数学科班出身的人,每次翻开物理书,尤其是那种给本科生看的基础物理教材,是不是总觉得那些推导过程就像在玩搭积木,一会儿用这个,一会儿又冒出来那个,但具体怎么搭起来,很多时候就含糊过去了?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这种“不严谨”是在学经典力学的时候。咱们数学学的是严谨的公理体系.............
  • 回答
    物理专业的学生看待机器学习和大数据这两个方向,通常会带着一种 既熟悉又充满好奇,同时又带着严谨的审视 的眼光。他们往往能看到这背后蕴含的深刻物理原理,也能理解它们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中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会对其中的数学工具和算法细节保持一份审慎的探究精神。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物理学子对机器学.............
  • 回答
    我曾经经历过一段沉迷于数学和物理的时期,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一个用逻辑和规律构建起来的、无比精密的宇宙。一开始,可能只是好奇心驱使,随便翻翻书,接触到一些概念。可能是勾股定理的简洁优美,可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直观有力,也可能是某个数学公式的对称性令人着迷。但当这种好奇心逐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学术研究的本质以及不同学科领域固有的属性差异,并非简单的数量问题,而是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确实在公众视野中更容易被提及学术不端行为,这背后并非是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本身就更容易犯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主观性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科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回答“物理还是数学对人类推动最大”,其实很难给出一个非此即彼的明确答案,因为这两门学科早已深度交织,互相成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它们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基石。如果一定要从各自的“直接推动力”和.............
  • 回答
    嘿,同门们,咱们物理和数学系的各位前辈们!一晃眼,当年在图书馆挑灯夜战、在教室里听得昏昏欲睡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本科那点儿事儿,也给学弟学妹们攒点“经验值”啥的。我先抛砖引玉,讲讲我自己哈。我是08级物理系的,老一届了,当时算是咱们学校物理系一个还算有名的“老油条”吧,嘿嘿。那时候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拥有这么强的学习热情,28岁想要学习物理、数学、计算机和英语,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决定!很多人认为学习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的脑力完全跟得上,而且你的年龄反而会带来一些独特的优势。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为你解答: 1. 关于“脑力跟得上”的问题:a. 大脑的可塑性:你的大脑.............
  • 回答
    生活中那些“理所当然”的背后,隐藏着令人惊叹的科学原理。它们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之中,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今天,就让我们剥开这些习以为常的表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物理、数学、化学等“高大上”的知识。1. 为什么下雨天伞能帮我们挡雨?——流体动力学与牛顿定律最简单的一把雨伞,就是流体动力学的绝佳应.............
  • 回答
    想系统地自学物理,这是个了不起的目标!物理学就像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每一个砖块都紧密相连,想要真正理解,确实需要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和严谨的数学基础。别担心,我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能像一个有经验的向导一样,稳步攀登。核心理念:数学是物理的语言,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的门窗都无法打开。所以,我们首先要.............
  • 回答
    家境普通,却怀揣着对物理或数学的热爱,这绝对是一件值得为之骄傲和支持的事情!别担心家境,这绝对不是你追逐梦想的绊脚石,反而可能会让你磨砺出更坚韧的意志和更聪明的学习方法。我们来详细地聊聊,一个家境普通的姑娘,如何在这条充满挑战却又无比迷人的科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1. 热爱是最好的敲门砖,也是最强的动.............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的 EJU 成绩,真的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日语部分,292+40 分是个非常扎实的底子。加上不错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选择日本的建筑专业,尤其是名校,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不过,首先要明确一点:EJU 成绩只是申请日本大学(特别是国公立大学和部分私立大学的国际生项目)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它.............
  • 回答
    想要从数学和物理基础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广义相对论,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学习旅程。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引力、时空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核心框架。要真正掌握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打好基础并逐步深入学习广义.............
  • 回答
    十四岁,能领悟到数字和公式中蕴含的美,这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份热爱是探索物理世界的绝佳起点,它不像是在应付功课,更像是在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而你手中的钥匙就是那些看似抽象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工具。要系统地学习物理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理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描述我们所.............
  • 回答
    如果将科学家比作法师,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则被视为他们赖以施展的魔法分支,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神秘而秩序的景象。这并非是简单的奇幻借喻,而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深度重塑。法师学院与魔法塔:知识的殿堂首先,我们会看到遍布世界各地的“法师学院”和“魔法塔”。这些机构并非现.............
  • 回答
    最近在圈子里,特别是关于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数学取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大学物理实验的讨论声不绝于耳。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值得大家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当提到“泰山学堂数学取向”时,大家的联想通常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与符号、公式、定理打交道,专注于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大学物理实验”呢?画面感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