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哈雷摩托车车把那么高?

回答
说起哈雷摩托车,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画面,可能就是那标志性的高高扬起的车把。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可不是随便设计的,而是有着它的一番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哈雷灵魂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哈雷摩托车的早期。那时候,摩托车嘛,追求的就是一种粗犷、自由、有点“野”的感觉。高高的车把,首先带来的是一种统治感和气势。当你骑上一辆哈雷,双手高举,仿佛整个街道都在你的掌控之中,这种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宣言,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不仅仅是关于骑行,更是关于一种态度。

再者,这和哈雷早期的设计理念紧密相关。很多早期的哈雷,特别是那些巡航车(Cruiser)和定制车(Custom Bike),它们的设计灵感很多来源于老式的美国机车文化。在那个年代,车把的高度和形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骑手的体型和喜好来定制的,但“高把”成了一种流行的风格。这种风格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我不在乎你是否觉得我别扭,我就是要这样骑,我就是要这样看起来。 这种不拘一格,甚至有点叛逆的态度,正是哈雷文化的核心。

从实际骑行体验来说,高高的车把确实会改变骑手的身体姿态。它让骑手上半身更挺拔,手臂自然向上伸展。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视野开阔: 身体坐得更直,自然能看到更远的道路,对于观察路况、判断交通情况更有利。尤其是在拥挤的城市交通中,良好的视野至关重要。
长途骑行的舒适性(对某些人而言): 听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但对于一些骑手来说,高把可以让他们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减轻腰部和颈部的压力。手臂伸展,肩膀相对放松,这种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身体的压力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不同体型的人感受不同。
操控感: 高把位使得骑手在转向和控制车辆时,可以利用身体的重心和手臂的力量更直接地施加在车把上。尤其是在低速行驶和进行一些小幅度的转向时,这种高位的设计能提供更直接的操控反馈。想象一下,双手向上抬起,就像握住方向盘一样,这种感觉更容易让骑手感受到车辆的细微变化。
路况适应性(一定程度上): 比如在一些轻微的颠簸路段,或者过减速带时,略微抬高的车把可以让你在控制住车身的同时,更好地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避免身体过度前倾。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高车把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在高速行驶时,风阻会变得更大,因为你的身体暴露在风中的面积更大,需要你用更大的力气去对抗风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骑哈雷的摩友会选择加装挡风玻璃,来缓解这个问题。此外,对于一些身材娇小的骑手来说,过高的车把可能会导致操控不便,甚至增加疲劳感。

但正是因为哈雷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所以很多设计选择,即便在某些方面不那么“主流”或“高效”,但却能精准地抓住那些追求独特、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消费者内心。高高的车把,就是哈雷身上最醒目的标签之一,它代表着一种不羁的灵魂,一种坚持自我的态度。你喜欢它,可能不完全是因为它有多么舒适或操控有多么便捷,而是因为它让你感觉不一样,让你成为人群中最特别的那一个。

所以,下次看到哈雷那标志性的高把,不妨多看一眼,它不仅仅是一个零件,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生活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雷车把那么高,起源可能是因为狐臭。别笑,胡子是认真的。

提到高把机车,喜欢摩托车的朋友们脑海中一定会闪现出这样的画面:高扬的车把、拉风的坐姿、放荡不羁的骑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浮夸!

这种高车把设计在英文里叫做“Ape hanger handlebar”,翻译成中文就是“猿猴车把”,从下图中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为什么这种高车把叫做“猿猴车把”:


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太喜欢“猿猴车把”的摩友们吐槽说高车把设计不过是一种潮流,设计它的目的是让骑手看起来够“坏”够“酷”。而且高把手设计不仅没有任何实用性,还会对骑行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样的设计会使骑手在骑行过程中不太舒服。

许多第一次尝试过高把机车的骑手,在长时间骑行后都会出现因为把手太高使得双臂变麻木的情况。

此外,大多数大高把都设计的和普通车把一样宽,有时甚至更宽,所以这样的设计在“钻车缝”时也非常的不便。


那么问题来了,看起来并不实用的高把机车当时是因为什么被设计出来的呢?为了得到解答,胡子特意去搜索了一下高把机车的起源,却得到了各种不同又有趣的答案:

防止被路上的陷阱斩首

在旧时代的美国,马路附近的居民们经常被摩托团伙骚扰,于是他们会挂上一根横穿马路的绳子或者铁丝来教训路上肆无忌惮疾驰而过的摩托团伙。作为领队的骑手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脖子不受伤害不得不把他们摩托车的车把升高,防止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被突然出现的绳子斩首。而这种高车把的设计也因为其独特而炫酷的造型逐渐被其他车手模仿并流行起来。

电影《13骇人游戏》中骑手们被路上铁丝斩首的镜头,原片比较血腥所以打了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观看。

关于提高车把的设计是为了保护骑手不被斩首还有另一个说法:二战时德军会在马路上骑手脖子高度的位置设置带刺的铁丝。盟军骑手们在高速骑行的过程中一个不注意就可能被这些铁丝伤到脖子。于是军用摩托车的车把开始升高,并安装了切断铁丝的工具以保证骑手们的生命安全。战争结束后,虽然没有了被斩首的危险,但高车把的设计得以保留并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汽摩大战中的防护措施

也有人提出大高把起源于南加州,刚开始实行摩托车车道分界线行车(Lane-Splitting)时一些摩托车骑手经常违规行车,愤怒的汽车司机会拿将扫把柄伸出车窗外给不懂事的摩托车骑手一个教训。骑手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脖子,车把也变得越来越高,高车把也就成了骑手们上路必要的防护措施。

车把越高,腋下越干爽

还有一种说法把高把设计和腋臭关联到了一起。在高把摩托车出现之前,长距离骑行的骑手在长时间骑行的过程中腋下容易出汗,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湿热的腋下严重影响骑行体验,时间长了也容易产生异味。于是注重形象的骑手们把车把升高,让风直吹腋下,在骑行过程中时刻保持干爽。高把摩托成了有腋臭的骑手们的福音,同时炫酷的外形和特殊的骑姿引得其他骑手们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Ape hanger handlebar”的潮流。

虽然部分摩友觉得高把机车骑起来并不舒适,但是对于一些喜爱高把的朋友,尤其是身材高大的摩友们来说“猿猴车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觉得适当高度有利于强迫驾驶者坐直身躯,同时可以防止长时间骑行中造成的颈、背酸疼和灼痛感。

另外,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灵魂的骑手们非常乐于享受享高把摩托带给他们的浮夸与张扬,付出一些驾驶的舒适性和经济性也就变得不算什么了。

当然在一些极端“猿猴车把”爱好者的眼中车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车子可以破,但车把一定要高

老铁,你这车把怎么看后视镜?

臂长不够,身高来凑关于高把机车你还知道什么其他的起源故事或有趣的想法,可以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