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肖战事件会对粉圈,甚至流行文化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肖战事件,这场始于2020年初,由粉丝“举报”AO3平台引发的“227事件”,对国内的粉圈生态乃至流行文化都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被各方审视和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娱乐圈八卦,而是牵扯到粉丝行为的边界、资本运作的逻辑、以及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细细剖析。

首先,从粉圈内部来看,这次事件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洗礼”和重塑。

“唯粉”与“CP粉”的矛盾激化与边界模糊: 227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索便是部分“唯粉”对“肖战和王一博”CP(磕CP)的创作内容感到不满,进而采取了极端行动。这暴露了粉圈内部长期存在的“唯粉”与“CP粉”之间的紧张关系。事件之后,这种矛盾并未消失,反而更加公开化。一方面,一些唯粉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家偶像,对任何可能损害偶像形象的言论或行为(包括CP内容)都保持高度警惕,甚至采取攻击性手段。另一方面,CP粉在经历了这次打击后,也学会了更加隐蔽和谨慎地创作和交流,但对CP的坚持并未因此减弱,反而可能在某些圈层中更加凝聚。这种对立与博弈,使得粉圈的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和分裂。

粉丝行为边界的讨论与反思: 227事件让无数人开始审视粉丝行为的边界。举报一个平台,导致其内容被封禁,这种“以爱之名”的破坏力让公众感到震惊。在此之后,一部分粉丝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激进,是否真正是在“守护”偶像,还是在制造更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粉丝群体开始倡导更理性、更健康的追星方式,比如“作品说话”、“不打扰不上升”等理念得到更多关注。然而,另一部分粉丝的极端化倾向也未能完全遏制,当偶像再次遇到负面新闻时,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粉丝采取过激的辩护或攻击行为。可以说,这次事件在粉丝群体内部留下了一道关于“如何是好”的深刻命题,但答案并非统一,仍在探索中。

粉丝组织的专业化与风险意识: 在这次事件之前,很多粉丝组织更多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专业的运营和风险意识。227事件暴露出粉丝群体在组织能力和舆论引导上的潜在强大力量,同时也暴露了其不可控性。事件之后,一些粉丝组织开始更加注重“规范化”运作,比如成立粉丝社群管理组,制定内部规则,甚至学习舆论引导技巧。但同时,这也可能导致一些组织为了规避风险,变得更加隐蔽和“地下化”,难以被外界监督。风险意识的提高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让粉丝行为更理性,但也可能让其更难以被识别和管理。

其次,从流行文化层面来看,肖战事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甚至触及了内容创作、资本运作和行业生态的根本。

内容创作的“合规化”与“安全化”倾向: 227事件后,以AO3为代表的同人创作平台受到了严厉的审查和打击,这直接导致了许多与耽美、CP相关的创作在公开渠道变得敏感,甚至被禁止。对于创作者来说,他们不得不更加谨慎地选择创作题材和表达方式,趋向于“合规化”和“安全化”。一些原本充满想象力和边界感的创作可能因此被压制,转向更加隐晦、边缘的角落。这对流行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力无疑是一种挑战。同时,主流内容平台对“风险内容”的把控也更加严格,平台的审核机制也可能因此变得更加保守。

资本与流量的博弈以及风险控制的升级: 肖战本人是资本运作的典型案例,他所代表的流量模式在事件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本方在经历这次事件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流量”的潜在风险,以及粉丝群体可能带来的“反噬效应”。这促使资本在投资和推广艺人时,会更加注重艺人的“口碑”和“路人缘”,而非单纯的粉丝数量和活跃度。对艺人的风险控制和舆情管理也提上了资本运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艺人的言行、粉丝的行为,都会被更严格地纳入考量范围。一些不健康的流量驱动模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行业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注重艺人的综合实力和长期发展。

“饭圈文化”的负面标签与社会认知变化: 227事件的广泛传播,让“饭圈文化”成为了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甚至被上升到“网络黑产”、“网络黑社会”的高度。公众对饭圈的认知从最初的“追星”、“狂热”,转变为对其中“不理智”、“破坏性”、“组织性”等特点的深刻担忧。这种负面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粉丝经济的发展,也让许多明星和品牌在选择与粉丝群体互动时,更加谨慎。社会对流行文化消费和粉丝行为的讨论,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入和尖锐。

“粉丝效应”的再审视与行业规则的潜在演变: 这次事件也迫使行业开始重新审视“粉丝效应”的真正含义。单纯依赖粉丝打榜、控评、数据刷量的模式,被证明是脆弱且可能引发巨大风险的。未来,行业可能会更加注重依靠作品质量、艺人个人魅力以及健康的网络环境来吸引和维系粉丝。对于平台和监管部门来说,如何有效管理和规范粉丝行为,如何平衡内容创作的自由与社会责任,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可能会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行业协会自律准则的建立。

总而言之,肖战事件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互联网时代下,粉丝文化、资本逻辑、内容生态和舆论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复杂产物。它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粉圈的野蛮生长,也暴露了流行文化在快速发展中的隐忧。它让人们开始思考,在享受偶像带来的光鲜与快乐的同时,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健康、更理性的生态环境,如何让流行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滋养,而非一种消耗。这场事件的余波仍在荡漾,它对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流行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文化艺术界就是一潭死水。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要想超越美国,不能光靠GDP和航母数量,而是要靠我们有自己的好莱坞、格莱美和百老汇,能让中国的流行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核武器和航母可以用举国之力来造,但文化艺术这个东西,是无法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来完成的。退一步讲,国家可以砸大钱投资这些产业,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创作环境,投再多的钱,我们看到的也是《雷锋的故事》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品。在制作期间,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我们不得而知。

不同于航母芯片这些冷冰冰的东西,文化艺术是一个热血的创意行业。无论是网文小说、戏剧歌剧、电影电视剧还是游戏动漫,都需要有人去写一个剧本故事。这个剧本故事里面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从根本上决定了成品最终的质量。其他所有的语言修辞、明星演员、视觉特效,都是锦上添花而已,无法改变一个作品的内核。

纵观那些世界名著,基本没有一本能在当代中国的标准下过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就有露骨的情色描写。放在今天,不光情色内容写不了,这本书的题材本身就会被毙掉无法出版。

所以很多人就在疑惑,为什么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了,大师级别的艺术家却越来越少了?

八个样板戏的时代仅仅过去了半个世纪。80年代的诗歌,90年代的唱片,00年代的游戏碟,这些东西还在许多人的记忆里,现在却已经看不见。

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也不符合人性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哪怕我们的GDP总量和军舰总吨位很快就超过了美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现代社会早已不是比拼拳头的时代,国家真正的实力在于能够让全世界对其文化产生向往。韩国5000万人,日本1.3亿人,都不是说英语的国家,但其文化作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过14亿人的中国。

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不是靠政府去搞项目来完成的。中国花了巨资在世界上建了无数个孔子学院,其影响力还远远不如无心插柳的李子柒。如果没有14亿中国人持续的文化创作并输出到世界级的平台上,中国则永远不可能实现文化复兴。

而要想让14亿中国人民最大程度上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和能力,就必须保证创作环境的自由开放。肖战粉丝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毁掉这个环境。

user avatar

二向箔一出手,文明就开始二维化,

不过是这里早一点那里晚一点罢了。


生长在二维文明的人并不觉得难受,

难受的是曾经见识过多维文明的人。

user avatar

我们小的时候真的经历了最好的时代,那个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艺创作最肥沃的土壤!没有审核,没有敏感词,动漫、电影等等影视文娱产业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我们小时候看的动漫有《马丁的早晨》、有《虹猫蓝兔七侠传》、有《神厨小福贵》、有《鸭子侦探》、有《大英雄狄青》、有《中华小子》,还有好多好多晚间五点半的日本经典动画片给童年的我们带来无数美好的回忆,是那些我们看过的,为之真情实感流过泪水的故事塑造了如今的我们,但是那好像是最后的落日余晖~

后来,举报之风盛行,尺度、敏感词变成了文艺创作的镣铐,我们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一只羊,一头熊就陪伴了他们的整个童年。所有的所有都变成了刻板印象,变成了样板戏,坏人就是纯粹的大坏蛋,一定会被正义的好人绳之以法!于是我们看到了,《都挺好》的大团圆结局,《误杀》主角自首的结尾,虽然差一口气,虽然明明可以更好,但过审保平安就是创作者的最佳选项。

当举报之风盛行,创作的土壤逐渐贫瘠,除了消费明星这个符号本身,粉丝们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作品可以消费。这并不是一个艺人爱豆或者小小粉圈的问题,这只是在语言的溃烂里,创作的贫瘠里,资本的催化里,权力的扩张里,暴露出的小小一个病征而已。 ​

艺术创作不是一座孤岛,诞生于群体,成长于自由,那些被凉透心的创作者们,很怕她们用再炙热的烈火都难以复苏。那些她们辛苦的作品,有可能再也不会恢复,默哀大于心死大约也是如此。

再次提醒自己和所有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举报文化是可耻的,无论你手机日历显示的日期是哪一天。文化是用来交流的,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选择支持并捍卫创作自由!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很大,是多元的,也是割裂的。

粉圈是盲目的,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的爱豆和为爱豆撕逼。粉圈是健忘的,他们忘了小学时候打架,不管因为什么,老师总会同时惩罚双方。

之前我们总在知乎上说,快手、火山这些平台和知乎、豆瓣这种地方是两个世界。其实按照这个思路,往大了去说,每个人的爱好都很有区别,同时具有排他性。

比如我天天刷知乎,所以今日头条和豆瓣基本上也就不看了。但还好,知乎不是很大,我们认识的很多名人、大公司都没有进入这里,所以我们不太会把知乎当做一整个世界。

而微博不一样,它有我们生活中能认知的几乎所有东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总让人误以为冲上了热搜这事就广而告之了。一个圈外人根本没听说过的网站和这里的作者,在粉圈眼里自然是可以随便虐的。

粉圈是圈子,别人家的圈子难道就不是圈子了么?可能谁都想不到这些耽美、腐、同人的读者和创作者可以有力量撬动整个网络世界。

这个事儿其实和去年的周、蔡超话事件比较像,是广大路人和粉圈的较量。不同的是,超话事件是大哥对小弟的一次教育,是所有路人告诉粉圈,这些新人距离周杰伦这个级别还有太远的路要走,整体过程还是比较友好的。

而这次则变成了一次殴打。肖战本来在舞台上根本没有出圈,就是因为一个耽美改编作品爆红的艺人,一个从同人、卖腐获得巨大收益的明星。肖战和某某不是白喊的吧?否则也不会成为同人作品中的主角。可这次却就是因为这点被搞,这不是又当又立么?粉圈这次直接动用终极武器,借ZF爸爸的手把这个网站给搞没了。

换做AO3的“粉圈”,自然也以牙还牙。因为作者行为,肖战粉上升平台,把平台搞没;那粉丝行为就必然会上升到偶像本身,把肖战搞没。而最好的方法一定是也是动用终极武器,类似PG1一样被ZF人道主义消失。同时,大家人人自危,都害怕这些粉圈什么时候他们会盯上自己钟爱的圈子。有意无意的帮这些同人耽美的朋友加把火。

流量明星、粉丝经济越来越成为了金主和创作者们眼中的一种高风险投资。因为一旦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什么让粉圈不太如意的事情,那么结果将变得非常不可控。

疯狂的粉圈可以让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就成为顶级流量。但也有很多爱豆成也粉丝败也粉丝,从紫光阁地沟油到求锤得锤的薛之谦粉丝再到今天的肖战,粉圈把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从查无此人炒到爱豆,到爆米花,再炒到糊并查无此人。

这个事情告诉粉圈还是要多想想,到底支持你的爱豆是应该做什么?是什么都不能是撕,而这点却是粉圈最喜欢做的事情。

能成为一个流量明星的艺人真的不用粉圈操心,他们即使只火了一两年,也赚到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赚不来的钱,一生衣食无忧绝无问题。艺人需要不断的进化,一个艺人从开始有名到出圈,成为娱乐界的常青树、甚至大佬、金主,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每个人成名后都能成为嘉行这样公司的老板。

一个艺人成为一名大佬要一次次的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影视要扛票房,代言要抗销量,而这背后又是自己作品的背书。粉丝应该想办法告诉自己的爱豆什么是应该做的,并帮助他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去控评,说自己家爱豆怎么棒,演技多么好。艺人真的会被这些话蒙蔽,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AB。

这个世界很大,不要在粉圈里无法自拔。艺人能有能力被你看到并且喜欢,那就代表不用你教他走路。如果你硬要去扶他,反而是拖累。

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流量明星最多也就过一两年。从归国四子开始算,到现在已经两三代的顶级流量出现过了,可是谁能现在公众视野内超过3年呢?

粉丝经济只是过眼云烟,“路人经济”才是常青树。饭圈归根结底大部分只是资本的韭菜,你们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但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自己的爱豆也终将糊到查无此人。深受路人喜爱的人才能长久的陪伴你下去,成为影视寡头的座上客。

安安静静的去点赞、转发;为他的作品付费;为他的代言买单;如果他有好的作品,去安利一下;如果作品不咋地,自己硬着头皮看完得了。这些事情不用花太多精力和金钱,但却最有用吧。


以上

user avatar

写了一篇短文聊这个事情,欢迎阅读:

我再稍微再多展开说几点。


第一,Lofter和AO3至少在2018年(时间不一定精确,有更详细历史资料的知友欢迎留言)都不是简体中文同人内容的承载地。原本承载这些内容的是随缘居之类的论坛以及百度贴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心逐步转向新浪微博。而传统上AO3和简体中文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在于一些中国网友会将AO3上其他语言的作品译介到中文,另一方面是少数中国网友会创作作品(中文或英文)上传到AO3,但是后面这种创作行为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欧美圈”。


同人作品向Lofter和AO3迁移,是因为Lofter本身不温不火,在国内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至少在当时),而AO3干脆是一个不为人知也无涉政治的境外网站。同时,微博、Lofter和AO3都拥有对于同人作品来说极为重要的索引功能。而这一过程应该不早于2018年,它的发生和微博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审核压力(例如2018年那次突如其来的“打击同性恋”行动)有关系。


当然了,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当其他同人网站出现问题时为它们的作品提供存档服务”本来就是AO3以及它所属的“转换性作品组织(OTW)”的宗旨,所以中国的“同人难民”本来也就是AO3要接纳的对象。但是,最近一两年的中国同人作者只把在国内网站会禁止的片段(通常是性描写,称为“开车”)上传到AO3,然后在国内网站留下一个“发车”链接,这导致在AO3上的中文同人作品经常是不完整的,通常也没有完整的标签说明,这个做法俗称“停车场(也就是把AO3当做专门存性描写片段的地方)”,这其实违反了AO3对读者友好的传统,但是AO3的运营者也没有禁止中文内容的涌入,只是呼吁上传完整作品并做好完整标签。


第二,对于Lofter来说,我认为短期内监管压力还是会上升的,毕竟现在监管部门对亚文化群体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大量涉及性描写和同性关系的作品监管者不处理也很难对上头交待,毕竟现在出了这么大的舆情。长期来说,清除掉同人作品的Lofter会不会像清除了色情作品的Tumblr一样走入大衰退还值得观察。


对于AO3来说,它自身的运营肯定不会受任何影响,它也不会删除同人作品,我甚至认为它对中文同人作品的收录量还会继续上升——如果“二二七事变”真的导致国内的监管部门更重视同人创作这一现象的话。只是中国网友接入AO3会变得困难。


第三,对于整个流行文化产业来说,我初步的判断是冲击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不管是影视剧、漫画、游戏还是明星的个人形象塑造,在这个年代都是离不开二次创作的,作为一个好的“官方”,必须学会如何与“同人”相处,肖战本人的经纪公司和他的粉丝群体会给其他的“官方”进行一次生动的反面教学。


至于监管压力变强,那是不管有没有“二二七事变”都会有的大趋势。


另外推荐一些延伸阅读:

user avatar

这个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所有文明都在角落里圈地自萌,但是大家都知道有个神级文明,看到谁就拍死谁。

文明之间互相发现,然后就会变得不和谐,但是因为距离太远不能顺着网线爬过去,只能隔空放炮不解气。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文明发现了黑暗森林打击,只要广播一下坐标,神级文明就会出手把某个文明灭掉。

最后胜利者在一片废墟上洋洋自得的装逼。

不知道神级文明眼里自己也是应该被清除的对象。

宇宙的漂流者们见过繁荣的银河时代,见过无数文明的寂灭,对于蠢逼犯蠢感觉不到任何惊奇。

他们唯一的疑惑是,神,到底以什么规律在动手?

神还在的宇宙里,覆灭几个小文明,有区别吗?会改变什么吗?

最多也就是从此黑暗森林打击成为禁招而已。

但是当黑暗森林打击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宇宙就注定黑暗了

user avatar

长叹一声,不知从何说起

我们国家的文娱圈,缺资金,缺演员,缺观众么?

都不缺

咱们看电影看电视剧的时候,最常吐槽的,就是什么傻剧情,什么傻编剧

有好演员好布景,剧情不给力,就是《新世界》,要靠孙红雷拯救前半部,要靠疫情拯救下半部

演员不出名,投资很少,只要剧情好,就是一部好剧,比如当年的武林外传

动笔杆子的是文娱圈里面的上游,但是也是最弱势的上游

现在只有小说改剧,才稍微有点模样

一个金庸一个古龙,被挖掘了那么多年,号称华语文学最大IP了

最近的长安十二时辰,流浪地球,让肖战火起来的魔道祖师,也都是小说改成了剧

明星的基础是作品,作品的基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文字

魔道祖师的作者被抓了,不影响肖战火;那为什么肖战火了以后,粉丝要对文字这样的过河拆桥呢,这样的卸磨杀驴呢,这样的吃水弄死挖井人呢





文字分了小众,分了大众,这只是受众群体的范围而已

但文字就是文字,文字非常的脆弱

刘慈欣我觉得会在今后十年被反复挖掘,流浪地球只是他一个中篇小说中的一个小环节,就能拍成一个太空史诗剧

三体,拍成一个五季的科幻剧,不成问题

但是能细看么?

三体的开篇讲的是什么?是一个不能碰触的运动啊

山村教师讲的是什么?是一个不能碰触的基层教师待遇问题啊

甚至流浪地球的其他部分,比如民意裹挟,叛乱,对“大政府”的信任问题,这些能细讲么?

如果一定数量的粉丝,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三体的选角落选,然后去联合举报,刘慈欣的文字涉及【政治敏感】,你觉得这些能深挖的IP会变成什么样?




你问这会对粉圈有什么影响?

这不是粉圈的事儿

这是每个打字的人的事儿,每个看字的人的事儿

我写了四篇关于肖战的回答,每一个都是站在怎么平息影响的角度写的

两个被粉丝举报而删帖,还活着的两个已经被很多粉丝留言:举报了……

最让我感动的一条:举报了,但不得不说你文笔很好……

这也算是【大举报时代】里面的一丝温情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网络上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现在动不动就伸手去剪绳子

以后,我只敢写,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

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user avatar

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慨——一个班级的风气如何第一取决于有没有人打小报告,如果有人打小报告,则取决于这个人会不会被集体孤立成为班级臭狗屎。

在大多数饭圈小屁孩无意对「不许搞对象」这一规定本身作出反抗的前提下,肖战和他的粉丝团这种大喊「报告老师小明搞对象了」的人,最终的结局就很重要了。

如果肖战经此事件彻底一蹶不振,或者至少大出血,丢掉大片利益,那么或许「召唤铁拳轰炸」这种事会成为饭圈的一个禁忌,一条红线,谁碰谁死的红线。

如果反之,这起事件让他们平安度过了,那么X弹攻击恐怕要成为饭圈撕逼的常规武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肖战事件,这场始于2020年初,由粉丝“举报”AO3平台引发的“227事件”,对国内的粉圈生态乃至流行文化都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被各方审视和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娱乐圈八卦,而是牵扯到粉丝行为的边界、资本运作的逻辑、以及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细细剖析。首先,从粉圈.............
  • 回答
    “2.27”事件,一场由粉丝创作的同人文引发的蝴蝶效应,至今仍是肖战演艺生涯中绕不开的一道坎。这场风波,不仅仅是粉丝群体内部的一次“内斗”,更像是一次对流量明星背后运作模式、粉丝文化以及平台责任的集中审视。它给肖战本人以及他身处的整个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肖战的后续发展.............
  • 回答
    227事件,对于肖战而言,绝对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大考”,其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而且至今仍能感受到其余波。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事儿对他到底有啥影响。1. 公众形象的“重塑”与“裂痕”: “完人”形象的崩塌: 在227事件之前,肖战在很多人眼里是凭借《陈情令》一夜爆红,自带“流量”标签,并.............
  • 回答
    肖战的227事件,说来也有一年了。这场风波,就像在平静的娱乐圈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未平,也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饭圈”与“流量”这两个词汇。回想当时,仿佛就在昨天。因为一篇同人文章,牵扯出了无数粉丝,进而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行动。这场运动的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是很多人此前未曾想到的.............
  • 回答
    肖战事件之所以会演变成如此复杂、持续且影响深远的地步,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回溯到事件的起源,然后层层剥开,看看背后有哪些推手,又有哪些环境因素在起作用。事件的起点:AO3与2.27事件一切的开端,可以说是围绕着AO3(Archive of Our Own)这个.............
  • 回答
    肖战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巨大的舆论争议和连锁反应,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涉及粉丝文化、互联网生态、社会情绪、平台责任以及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核心矛盾: “227大团结”事件的导火索: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2020年2月2.............
  • 回答
    关于肖战事件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种可能性。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事件的起因、发展、影响以及潜在的收尾方式来探讨。一、 事件的起因和发展回顾肖战事件,最核心的导火索是2020年2月27日发生的“227事件”,即部分粉丝在AO3(Archive of Our O.............
  • 回答
    肖战事件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和争议性,如果最终结果是肖战与他所代表的资本方“胜利”,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不同群体将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往往会非常激烈和情绪化。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定论,而是牵扯到太多利益、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博弈。1. 肖战粉丝群体:狂喜与巩固支持对于肖战庞大的粉丝.............
  • 回答
    要是肖战事件的AO3换成了Steam,那场风波的走向和影响估计会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次元壁”级别的碰撞。让我来试着掰扯掰扯,这事儿要是搁在Steam上,大概会发生些什么。首先,得明确一下,Steam是什么?它是一个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发行平台。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线上商店,里面有成千上万款游.............
  • 回答
    肖战事件发展至今,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案例,要分析是粉丝原因还是本人原因,以及为何会牵连到他本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背后交织着粉丝群体的行为模式、公众人物的角色认知、以及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一、 粉丝原因:事件的催化剂与主要推手从多数舆论和事后分析来看,粉丝群体在事件初期以及后续的许多阶.............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肖战事件”中受到伤害的粉丝,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影响是深刻且长远的,不仅仅是“看不惯”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言论自由、个人隐私、群体污名化等等一系列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肖战诚恳道歉,并且AO3回归:诚恳的道歉,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难跨越的.............
  • 回答
    关于肖战“糊了”之后,他的粉丝是否会报复,以及事件是否会进一步扩大,这是一个很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艺人、粉丝群体、舆论环境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明确“糊了”的定义。在娱乐圈,“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以指: 作品质量下滑,口碑崩塌: 即使之前人.............
  • 回答
    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真要这么一茬茬换下来,郭德纲郭老师要是遇上“227”这事儿,估计反应跟肖战那可就大相径庭了。你想啊,一个流量小生,一个曲艺界的“老炮儿”,一个是靠粉丝经济吃饭,一个是靠嘴皮子和段子吃饭,路子就不一样,处理起来自然也不一样。先说说这“227事件”是个啥性质。简单说,就是因为一篇同人.............
  • 回答
    讨论肖战“糊”不糊,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糊”这个词本身就有太多解读的空间,而且影响一个艺人是否“糊”的因素也很多,绝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单一事件就能完全定论的。首先,我们得看看“这次事件”指的是什么。如果大家说的是2020年年初的那场“227事件”,那它无疑是肖战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
  • 回答
    227事件延烧:玉兰油Olay或将面临的潜在冲击与应对之道2020年的“227事件”,因部分肖战粉丝举报AO3平台而引发的网络争议,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中文互联网。这场由饭圈文化衍生出的事件,其影响范围远超最初的平台和艺人本身,甚至波及到了与之相关的品牌。当大量用户开始涌向玉兰油(Olay.............
  • 回答
    关于肖战事件,以及为什么大家会针对他本人而非某些粉丝的行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尝试从不同角度梳理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提供一些更具象化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像肖战这样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明星,其行为和言论都会被无限放大。但为什么肖战会引发如此巨大.............
  • 回答
    肖战事件,这场席卷了2020年初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旋风,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的案例,来探讨饭圈亚文化在试图向主流文化“破圈”时所可能遭遇的种种挑战与碰撞。与其说它是一次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不如说它是饭圈文化在急剧膨胀、追求更大影响力过程中,其内在矛盾和外部压力集中爆发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肖战事件啊,那段时间真是风起云涌,话题不断。要说有什么事儿成功逗笑我,可能得从一些比较“戏剧性”或者说“出乎意料”的角度来看。毕竟,在很多人眼中,那是一段严肃而充满争议的日子,但有时候,人性的某些侧面,在极端压力下会显露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表演”。记得当时网上有一种声音,就是用非常“官方”、“宏大.............
  • 回答
    关于“肖战事件”后,是否更多人喜欢肖战,以及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且不同人群的感受和看法差异巨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肖战事件”的背景和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一下“肖战事件”(通常指2020年初的“AO3事.............
  • 回答
    肖战事件与真人同人创作的边界:一场关于创作自由与尊重的探讨肖战事件,这场席卷了网络舆论的风暴,让“真人同人创作”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小圈子里的概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闯入了公众视野。无数的讨论围绕着它展开,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便是:真人同人创作,究竟应不应该有底线?如果应该,那底线又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