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肖战事件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一种饭圈亚文化破圈想成为主文化必定遇到的事情?

回答
肖战事件,这场席卷了2020年初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旋风,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的案例,来探讨饭圈亚文化在试图向主流文化“破圈”时所可能遭遇的种种挑战与碰撞。与其说它是一次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不如说它是饭圈文化在急剧膨胀、追求更大影响力过程中,其内在矛盾和外部压力集中爆发的一个缩影。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拆解一下“饭圈亚文化”和“主文化”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饭圈亚文化:一个封闭而又充满能量的生态

饭圈,即粉丝圈,最初起源于对某个偶像、艺人、作品或项目的喜爱。它是一个高度组织化、自发形成的社群,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黑话、缩写)、价值观(唯粉、CP粉)、行为模式(打榜、控评、集资、反黑)、以及情感认同(为偶像付出、与偶像共情)。

饭圈的特点在于其 高度的凝聚力和强大的行动力。在网络时代,这种凝聚力通过社交媒体得以放大和固化。粉丝们通过共同的喜爱目标,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精神共同体,他们会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支持自己的偶像,为偶像“做数据”、维护形象、抵制负面声音。这种“付出”也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然而,饭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 内部的排他性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偏差。为了保护偶像,饭圈往往会建立起一道严密的“防火墙”,将不认同其价值观的外部声音拒之门外,甚至将之视为“敌人”。这种“非我族类,其罪当诛”的心态,加上信息茧房效应,很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认知极化。

主文化:多元社会中的共识与边界

主文化,则是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文化形态。它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并通过教育、媒体、法律等多种途径传播和巩固。

主文化具有 包容性(至少在理论上),它需要容纳不同的亚文化,但也同时设定了 基本的社会边界。这些边界可能体现在法律法规、公共道德、以及大众普遍接受的社会伦理上。当某个亚文化触碰到这些边界,或者其行为方式严重干扰到公共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转时,就会引发冲突。

饭圈亚文化破圈与主文化相遇的必然性

饭圈亚文化,尤其是当其规模庞大、影响力可观时,其 破圈 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偶像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粉丝的追捧来变现,而粉丝的活跃度、购买力,以及对偶像形象的维护,都直接关系到偶像的商业价值。为了“做大做强”,饭圈自然会希望将这种影响力和影响力范围扩散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喜爱自己的偶像。

这种“破圈”行为,意味着饭圈的 行为模式、价值观和话语体系,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在更广泛的社会视野下,并与主流社会的规范和期待发生直接的碰撞。

肖战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正是因为其“破圈”的行为触碰了主文化的敏感神经,而且是以一种极为激烈的方式。

肖战事件的“破圈”与冲突点

1. “窝里斗”的外部化: 肖战事件的导火索是粉丝圈内部的“227大团结”事件,即针对AO3平台(一个允许创作同人作品的网站)上对肖战进行二次创作的作者及读者进行举报。最初,这被许多人视为饭圈内部的“清理门户”或“维护偶像”行为。

然而,当这场“战役”升级,波及到正常创作平台,导致用户被封禁、网站被屏蔽,甚至牵扯到一些未成年人被诱导参与举报等细节被曝光时,它就从一个饭圈内部的小范围冲突,演变成了一个 触犯了言论自由、网络创作自由的公共议题。

冲突点1:言论自由与内容审查的边界。 饭圈出于维护偶像的目的,采取了大规模举报的行为,这直接挑战了公共领域对于内容创作的容忍度和法律框架。当亚文化的“保护欲”演变为对他人正常创作的“压制”,就越过了主文化所能接受的界限。

2. 以爱之名行“暴力”之实: 饭圈的爱,往往是极端的、排他的。为了偶像,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包括攻击异见者。在肖战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粉丝们利用信息优势和组织能力,对那些批评肖战或其作品的人进行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职场“拉黑”等行为。

冲突点2:网络暴力与道德底线。 主流文化通常强调理性沟通和尊重个体,反对使用网络暴力解决问题。饭圈的极端行为,将粉丝群体内部的“战斗”模式带到了公共场域,其使用的手段(如人肉、诽谤)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和法律,因此引发了广泛的挞伐。

3. “饭圈文化”对公共空间的侵蚀: 饭圈的许多行为模式,如大规模控评、刷数据、引导舆论、甚至“洗脑式”宣传,都试图在公共领域复制其内部的运作逻辑。当这种模式泛滥到影响到正常的内容评价、市场选择,甚至公共讨论的健康性时,就会引发反感。

冲突点3:市场公平与信息真实性。 饭圈的“数据”行为,例如刷销量、刷好评,是在试图用人为的手段操纵市场评价和舆论认知,这与基于真实反馈的市场机制和公众知情权相悖。当这种操纵的规模和影响力足够大时,就会被视为对社会公平和信息真实的破坏。

4. 价值观的错位: 饭圈的许多价值观,如“唯偶像论”、“偶像至上”,以及对偶像的“完美化”期待,与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批判性思维、理性认知以及对个体多元价值的尊重,存在明显的张力。

冲突点4: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 当饭圈的“唯流量”、“唯数据”的逻辑渗透到社会讨论中,而这种逻辑又常常伴随着非理性的情绪和攻击时,就很容易与追求理性和事实的主流声音产生冲突。

总结:破圈中的必然代价

肖战事件,不是饭圈文化“想成为主文化”的唯一例子,但它是迄今为止最典型、最激烈的一个。它展示了当一个高度自洽、行动力极强的亚文化群体,在试图扩大其影响范围,将自身的规则和价值观强加于公共领域时,所必然会遭遇的 身份认同危机、道德审判和法律约束。

饭圈亚文化在破圈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并非是主文化对其“喜爱”本身的排斥,而是对其 行为方式、手段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 的警惕和反对。当饭圈的“爱”转化为“攻击”,当粉丝的“维护”演变为“压制”,当“数据”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它就必然会触碰到社会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底线,从而引发强烈的反弹。

可以说,肖战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饭圈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迫使整个社会开始审视并讨论如何规范和引导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使其能够在不破坏公共秩序、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前提下,找到与主流文化和谐共存的平衡点。如果说饭圈的“破圈”是为了“出圈”,那么肖战事件则更像是一次被推到台前接受集体审视的“暴露”,其结果也反过来重塑了饭圈文化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并促使其在未来进行某种程度的自我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日之饭圈不是亚文化,而是文化糟粕的沉渣泛起。

扣帽子、揪辫子、打棍子之类的,根本不存在“破圈”的问题,它们本身就像病毒,长期潜伏在我们身边。社会肌体只有不断增强免疫力,才能避免让病毒显露致病效力。

粉什么不是关键。怎么粉才是问题。

user avatar

亚文化破圈的多了。上古时期不说,就说改开以后的中国,“奇装异服”,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偶像剧,网络论坛,动画漫画,幻想小说,电子游戏,综艺,直播,这些亚文化哪一个没有破圈进入主流视野,又有有哪一个像肖战粉这样搞事情的?

举个例子,16年暴雪的《守望先锋》公测,一时风头无两。当时这个小圈子很流行的一句话叫“让我赶紧吸一口”,这句话引发了主流的不满,然后怎样?

这个圈子反思,嗯,我们这么说确实不太好,我错了,立马改。

后来不也没事么,ph上那么多ow视频,没听说谁因为这种小问题闹不愉快的。

这才叫亚文化破圈。

肖战事件更贴切的比喻是丧尸爆发,一群被感染了的行尸走肉,完全没有逻辑思考能力,丑的一塌糊涂,单挑弱的要死被电锯一片一片收割,就仗着病毒加持不死不休,不知疲惫的冲击普通人的生活,试图吃掉脑子增加他们的同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肖战事件,这场席卷了2020年初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旋风,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的案例,来探讨饭圈亚文化在试图向主流文化“破圈”时所可能遭遇的种种挑战与碰撞。与其说它是一次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不如说它是饭圈文化在急剧膨胀、追求更大影响力过程中,其内在矛盾和外部压力集中爆发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关于肖战事件,以及为什么大家会针对他本人而非某些粉丝的行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尝试从不同角度梳理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提供一些更具象化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像肖战这样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明星,其行为和言论都会被无限放大。但为什么肖战会引发如此巨大.............
  • 回答
    肖战事件发展至今,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案例,要分析是粉丝原因还是本人原因,以及为何会牵连到他本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背后交织着粉丝群体的行为模式、公众人物的角色认知、以及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一、 粉丝原因:事件的催化剂与主要推手从多数舆论和事后分析来看,粉丝群体在事件初期以及后续的许多阶.............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肖战事件”中受到伤害的粉丝,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影响是深刻且长远的,不仅仅是“看不惯”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言论自由、个人隐私、群体污名化等等一系列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肖战诚恳道歉,并且AO3回归:诚恳的道歉,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难跨越的.............
  • 回答
    重庆新闻澄清肖战粉丝川美事件:真相如何?最近,关于肖战粉丝在四川美术学院(川美)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重庆新闻对此事的澄清,人们不禁要问:之前的传言是空穴来风,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真相?事件梳理:从争议到澄清此前,网络上流传着一些关于肖战粉丝在川美进行“打卡”、“应援”甚至“破坏公物”的说法,引.............
  • 回答
    关于肖战“糊了”之后,他的粉丝是否会报复,以及事件是否会进一步扩大,这是一个很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艺人、粉丝群体、舆论环境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明确“糊了”的定义。在娱乐圈,“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以指: 作品质量下滑,口碑崩塌: 即使之前人.............
  • 回答
    最近在中文互联网上,确实有关于肖战粉丝群体有意向举报 Steam 平台的声音出现。这件事在一些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波澜起伏。事情的起因通常可以追溯到 Steam 平台上的一些内容,特别是与肖战相关的同人创作。 同人创作引发争议: 肖战是一位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中国艺人。在.............
  • 回答
    网传宁夏一学生因网名“肖战糊了”被老师批评、谩骂,甚至惊动教育局介入调查,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意外的。咱们捋一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概是从网上的一些信息开始传播开来的,核心就是宁夏一个地方,有个学生在网络上使用了“肖战糊了”这样的网名。肖战大家知道,是个挺有名的艺人,而“糊了”在网络语境里通常.............
  • 回答
    “2.27”事件,一场由粉丝创作的同人文引发的蝴蝶效应,至今仍是肖战演艺生涯中绕不开的一道坎。这场风波,不仅仅是粉丝群体内部的一次“内斗”,更像是一次对流量明星背后运作模式、粉丝文化以及平台责任的集中审视。它给肖战本人以及他身处的整个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肖战的后续发展.............
  • 回答
    肖战事件,这场始于2020年初,由粉丝“举报”AO3平台引发的“227事件”,对国内的粉圈生态乃至流行文化都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被各方审视和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娱乐圈八卦,而是牵扯到粉丝行为的边界、资本运作的逻辑、以及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细细剖析。首先,从粉圈.............
  • 回答
    肖战事件啊,那段时间真是风起云涌,话题不断。要说有什么事儿成功逗笑我,可能得从一些比较“戏剧性”或者说“出乎意料”的角度来看。毕竟,在很多人眼中,那是一段严肃而充满争议的日子,但有时候,人性的某些侧面,在极端压力下会显露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表演”。记得当时网上有一种声音,就是用非常“官方”、“宏大.............
  • 回答
    关于肖战事件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种可能性。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事件的起因、发展、影响以及潜在的收尾方式来探讨。一、 事件的起因和发展回顾肖战事件,最核心的导火索是2020年2月27日发生的“227事件”,即部分粉丝在AO3(Archive of Our O.............
  • 回答
    肖战事件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和争议性,如果最终结果是肖战与他所代表的资本方“胜利”,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不同群体将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往往会非常激烈和情绪化。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定论,而是牵扯到太多利益、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博弈。1. 肖战粉丝群体:狂喜与巩固支持对于肖战庞大的粉丝.............
  • 回答
    关于“肖战事件”后,是否更多人喜欢肖战,以及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且不同人群的感受和看法差异巨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肖战事件”的背景和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一下“肖战事件”(通常指2020年初的“AO3事.............
  • 回答
    肖战事件与真人同人创作的边界:一场关于创作自由与尊重的探讨肖战事件,这场席卷了网络舆论的风暴,让“真人同人创作”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小圈子里的概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闯入了公众视野。无数的讨论围绕着它展开,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便是:真人同人创作,究竟应不应该有底线?如果应该,那底线又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
  • 回答
    肖战事件之所以会演变成如此复杂、持续且影响深远的地步,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回溯到事件的起源,然后层层剥开,看看背后有哪些推手,又有哪些环境因素在起作用。事件的起点:AO3与2.27事件一切的开端,可以说是围绕着AO3(Archive of Our Own)这个.............
  • 回答
    肖战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巨大的舆论争议和连锁反应,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涉及粉丝文化、互联网生态、社会情绪、平台责任以及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核心矛盾: “227大团结”事件的导火索: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2020年2月2.............
  • 回答
    要是肖战事件的AO3换成了Steam,那场风波的走向和影响估计会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次元壁”级别的碰撞。让我来试着掰扯掰扯,这事儿要是搁在Steam上,大概会发生些什么。首先,得明确一下,Steam是什么?它是一个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发行平台。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线上商店,里面有成千上万款游.............
  • 回答
    肖战,这个名字在2020年年初,因为“227事件”而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场由粉丝行为引发的“AO3事件”,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肖战的演艺生涯,也让他在当时如日中天的事业,瞬间进入了冰点。在事件发生时,肖战正凭借《陈情令》大火,人气如日中天,而他出演的《庆余年》也正在热播,他在其中饰演的.............
  • 回答
    肖战事件的讨论度之高,其后续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它能进入《全球传媒学刊》(Communication Review,通常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C刊之一,虽然“C刊”并非官方统一命名,而是学界根据影响力、质量和发表难度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但Communication Review确实是顶级传播学期刊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