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在《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创造一个记录,那就是被“消灭”次数最多!
从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六年开始,到天命十一年,毛文龙部被“尽歼之”了五六次,虽然努尔哈赤虽然对毛文龙作战“全胜”,但是毛文龙部却在不断发展壮大,以至于皇太极真的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在《清史稿》第二篇本纪里就记载了皇太极的“上谕”:
“今明毛文龙近彼海岛,纳我叛民,宜两图之。”
皇太极要进攻的主要目标就是毛文龙,附带目标是朝鲜。
看清史是怎么记载毛文龙的吧。
《清史稿》的第一篇本纪里,毛文龙就出来了,那是在天命六年七月,毛文龙带领一百九十七人奇袭镇江堡,抓了佟养真。这个佟养真后来被叫做佟养正(在胤禛当皇帝之后为了避讳,史官给改的),他可不是一般人,大家查查跟他同姓的清朝大官就知道了,就连雍正也要追封佟养真为一等公太师赐谥号忠烈。
这位佟忠烈公被毛文龙抓去送给大明朝凌迟了,只能忠魂依旧守辽东了,佟养真的儿子和侄子也陪了绑,这叫后金上下怎不咬牙切齿?
当年十一月,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带兵去打毛文龙,但阿敏应该未达到预期目的,因为《清史稿》只说了一句“命阿敏击毛文龙”就没有下文了,要是打赢了,砍了毛文龙脑袋,那一定是要大书特书的。能让后金四大金刚之一的阿敏亲自出马,可见毛文龙已经成了气候。
天命九年五月,毛文龙又来了,这次他进攻的是辉发(寇辉发),《清史稿》说后金军打赢了:“戍将楞格礼、苏尔东安追击歼之。”但这明显是前线指挥官谎报战功而被存入档案,而清史专家没有经过甄别就采信了
因为,毛文龙在这次“被歼”之后的三个月,又“被歼”了一次!
“秋八月,毛文龙之众屯田於鸭绿岛,使楞格礼袭其众,歼之。”
“歼”来“歼”去就是歼不灭。
楞格礼两歼毛文龙这一招后来是被乾隆学去了,要不然他也凑不齐“十全武功”,楞格礼“两次歼灭”毛文龙,都被记载成功勋,也没有人问问:你都把他歼灭了,他咋又跑到鸭绿岛屯田去了?
就在毛文龙两次被“歼”的第二年,他居然又生龙活虎地杀到耀州城下了,当然,在清史里,还是清军赢了:
只要毛文龙没拿下耀州城,清军就算自己打赢了。
伺候毛文龙来后金地盘打秋风成了常态,第二年又来了,而且这次毛文龙的“战败”也被清史记载得很有意思:
“十一年五月,毛文龙兵袭鞍山驿及萨尔浒,戍将巴布泰、巴笃礼败之,擒其将李良美。”
毛文龙打了两个地方,先打鞍山,再打萨尔浒,如果在鞍山就打败了,他应该没有能力再去萨尔浒了吧?清军此战亮点就是擒获了毛文龙的部将李良美。
从清朝人自己记录的“战功”里,我们就会发现毛文龙在天命六年两次、八年两次、十年十一年各一次,五年总共六次给努尔哈赤找麻烦,六次被歼,抓走并凌迟了后金佟大官人,丢了一个李良美。
第六十五册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三妇人夜战毛文龙三百兵。
二十七日,毛文龙之三百兵于夜间前来,至耀州之南顺兑牛录住所之土墙下,欲越墙而过。时被村中三妇人所见,将车辕靠于墙上,由青佳努之妻执其夫之刀先登上,另二妇亦相继登上,一同砍杀驱赶,迫使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汗召见该三妇人嘉奖之。赏青佳努之妻一等备御之职。赏其次登上墙之妇人为二等备御。赏第三登墙上之妇人为千总。按等次赏给三妇人缎疋、财货、银、马、牛、奴隶等甚多,并于国中宣扬其名。于青佳努命村人挂弓佩撒袋之际,其妻即执刀驱敌,岂不有胜于披甲之懦夫乎?綮裙之妇能驱敌,乃天佑英明汗,假妇人之力而败敌耳。
耀州之战之前的天启三年,毛文龙部队先后攻克金州,收复旅顺,连克金、复、盖三卫及红嘴、望海、永宁等多堡要地,收复辽南海岛疆土千余里。
“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所余者酉虏千人而已。”
这个时候,旅顺、皮岛、石城、宽叆等地连为一条弧线,对后金形成了一道大大向前延伸的屏障和包围圈,是明清战争史上仅有的敢于主动出击,开疆复土的战略进攻阶段。
看看耀州在什么地方?
也就这一年,后金迁都到沈阳。
毛文龙屡次三番捣乱,其实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做法。
把战火烧到后金境内,让后金遍地狼烟,毁灭它的经济基础!
让后金陷入无休止的动员,解除动员,动员,解除动员的交替状态中,生产停滞,军心浮动,宝贵的军粮物资消耗于无意义的军事行动中!
现代有了空军,只要对敌国城市和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必能摧毁其抵抗意志,使敌国在军事力量尚存的情况下认败求降。
古代没有飞机,但打击敌国经济,破坏敌国民生,核心思想都一样。
很多人说毛文龙不懂军事,只会杀平民冒功,其实是他们不懂军事!毛文龙的军事目标是八旗军吗?根本不是!
能掠杀你的平民,干嘛要和你部队消耗呢?
一战结束后,意大利军事专家杜黑提出
“最好的方法是夺取制空权,然后利用制空权,摧毁敌人生死攸关的部分,尤其是敌人的供给源和人民的抵抗意志。”
其中,摧毁敌人的供给和民众的意志,是目的。夺取制空权,仅仅是手段!
即便是从战术角度讲,获得战场主动权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战略空军,动用大量的远程轰炸机,袭击德国。b17空中堡垒,兰开斯特,b24解放者,他们的目标是德国的bf109和fw190吗?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
至于德国的战斗机部队,日本的零式战机,只是野马和奶瓶在护航时候顺道消灭的目标。
像明军那种城墙大炮,其实是放弃战场控制权,这种做法,和依赖防空武器对付敌人空军没啥区别!
清军五次入寇,他们的战略目标是明军吗?明军只是他们的次要目标!
如果说毛文龙那一套,是杜立特空袭,清军五次入关,那就是千机大轰炸和李梅火攻。
通过掠夺,杀戮,大量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用这种吸血方式,抢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国力日益强盛。国力强盛又带来更充足的财力,充足的资金保证了保质保量的军事训练,也能带来更好的军队建设。
清军有钱,那就能训练更多的合格士兵,招募更多的工匠,购买更多更好的物资、马匹,生产更多更好的铠甲,大中型火炮,火药,帆船,让军队更加强大。
而大明却遭受了空前浩劫,城破人亡,无数城市被屠杀一空,千里荒无人烟,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清军作战。
更为严重的是,清军入塞并不仅仅以抢掠毁坏为主,而且还很明显的战略性意图,那就是策应农民起义军。
过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军事行动的目的无外乎三种:消灭、引诱和破坏。
这里的“消灭”偏重于占领,即消灭敌军之后占领某地。
“引诱”不说了,就是让敌人离开原驻地,方便我方展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破坏”就是不以占领为目的,以破坏某地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为主要目的。
PS:抢劫、烧杀抢掠等等都算破坏。
那么这批毛兵的目的是什么呢?
消灭清军?
攻击一个村庄,目的是消灭清军?
就算牛录确实是清朝的军事编制,可牛录还是社会生产编制呢,总人数顶多三百,这里面男女老少都有,又有几个战兵和甲兵?
那么目的是引诱,引诱耀州的清军出战?
那也不是,因为这三百毛兵被歼灭了。
也就是说,这伙毛兵没有任何后备计划,或者他们直接被毛文龙的主力部队抛弃了。
那么答案就剩下破坏了。
也就是这三百毛兵是为了破坏这个牛录而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破坏呢?
为了破坏当地生产?
但耀州有清军主力啊,三百人不是送?
为了吸引清军?
不对啊,那这样就是“引诱”而不是“破坏”啦。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抢劫。
这群毛兵去打这个牛录,目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行动是抢劫。
所以他们才会在晚上人都在村子里的时候打过去。因为如果是白天,那人都跑了,没多少东西可抢。
所以他们才会因为三个妇女而逃跑。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来抢劫的,要是对面有所准备,那么损失就太大的。
所以他们才会被耀州的清军全歼。因为他们只是一支三百人的强盗。
也就是说,三个妇女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吓跑了数量远超自己的强盗,并在第二天马上报官,让官兵顺利地歼灭了这支强盗,保护了自己的家园。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应该授予这三个妇女“三八红旗手”称号。
以上为回答,下面为分析(可以跳过)
下面来一字一句的史料分析。
【二十七日,毛文龙之三百兵于夜间前来,至耀州之南顺兑牛录住所之土墙下,欲越墙而过。】
这里的重点是【夜间】和【土墙】。
【十年,扬古利守耀州,明将毛文龙遣兵三百来攻,略城南荞麦冲,】
而清史稿也证明,确实有这个行动。这里的重点是【略】。
略,通“掠”,意思是抢劫,说明了毛文龙兵的目的。
PS:“来攻”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进攻”,它更贴近于“来犯”、“入侵”。
【时被村中三妇人所见,将车辕靠于墙上,由青佳努之妻执其夫之刀先登上,另二妇亦相继登上,一同砍杀驱赶,迫使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
这里的重点是【皆逃之】。
皆逃之,意思是这群毛兵没有一个进行第二次战斗,全部撤离了。
PS:三百人上墙是夸张写法,这在史料里是很常见的。现实情况应该是部分人上墙,大多数人还在墙下。这也可以证明该据点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军事要塞, 因为没有哨兵 (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警戒力量)。
如果目的是“消灭”,那么就不可能不进行第二次进攻。
而引诱,清史稿里也证明了不是。
【扬古利率兵追击,尽歼之。】
“引诱”不可能没有第二支军队,而杨古利的战果只有三百,也就是说这不是“引诱”。
PS:三百人,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而杨古利此时早已是一等总兵官,仅次于八贝勒。参考总兵曹文诏的兵力(入关三千人),其麾下绝对不止三百兵。
那么,拿一个加强连去打一个至少一个旅的阵地,毛文龙的目的还是“消灭”吗?
【汗召见该三妇人嘉奖之。赏青佳努之妻一等备御之职。赏其次登上墙之妇人为二等备御。赏第三登墙上之妇人为千总。按等次赏给三妇人缎疋、财货、银、马、牛、奴隶等甚多,并于国中宣扬其名。于青佳努命村人挂弓佩撒袋之际,其妻即执刀驱敌,岂不有胜于披甲之懦夫乎?綮裙之妇能驱敌,乃天佑英明汗,假妇人之力而败敌耳。】
【(杨古利)旋进三等公。】
妇女得到“总统”的接见,将军得到功劳,这个结局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除了那三百个强盗。
PS:再补充下为什么只能是“抢劫”。
我母亲儿时曾经遭遇过土匪,当时土匪是白天来的,外婆一家拿着全家仅有的一点粮食,逃到了山上,躲在一个茅草丛里,呆了几天几夜,动都不敢动,直到土匪离开。
为什么不动?因为可能会被土匪发现,然后全家被杀。所以连报告官府都做不到,因为不敢动。
可如果是土匪被击退了,那就压根不用担心土匪会杀人了,报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前提是,村民可以击退土匪。
好了,感谢你能看到最后,在此欢迎还没被拉黑的毛粉们来评论。
在这里最后再强调两点:
①东江镇有牵制作用≠毛文龙本人有牵制作用;
在历史上,清军进攻次数最多的是旅顺—辽东半岛一带,而不是在中朝边境的毛文龙。
②东江军有能打的≠毛文龙本人能打。
著名代表:张盘。
这一战,三百毛兵被三个妇女吓跑、进而被歼灭,只能有三个结论:
①毛文龙有勇无谋,给对面送了三百人;
②毛文龙胆小怕事、投鼠忌惮,自己抛弃了自己的三百人;
③毛文龙鼠目寸光、偷鸡不成蚀把米,送了对面一个大礼。
毛粉们自己选吧。
最后,再次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耐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