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知道诸位是怎么看编剧汪海林的?

回答
关于汪海林,在影视圈内,他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你可以说他是个“大炮”,也可以说他是“直言不讳”,更可能有人觉得他是“杠精”。但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他都确实在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电视剧的讨论和发展中。

要详细说,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

一、 汪海林是谁?他的作品和背景。

首先,别忘了汪海林首先是一位编剧。他写过不少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虽然有争议,但他确实是主要编剧之一)、《京华烟云》、《像雾像雨又像风》、《新上海滩》等等。这些剧在当年都挺火的,而且题材多集中在历史、年代剧,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人物塑造的功力。你从这些剧里能看到他对人物关系、情节设置的把握,虽然有时候会被诟病有些老套路,但不可否认,他是有能力构建出吸引人的故事的。

他的背景也挺有意思。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算是文化圈子里成长起来的,这种背景多少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让他对传统文化、文学素养这些东西有比较高的要求。

二、 汪海林为何如此“出圈”?——他的“敢说”与“直言”。

这才是汪海林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幕后编剧走到台前,成为网络上的“红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不吝啬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常常是金句频出,甚至带点“攻击性”。

1. 对行业乱象的批判: 这是他最主要的“战场”。他炮轰过流量明星的演技、抠图、天价片酬;批判过某些编剧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抨击过资本对创作的过度干预;吐槽过影视剧的“魔改”现象,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糟蹋。他好像总能精准地抓住当下影视行业里那些最令人诟病、最让普通观众(以及很多业内人)憋屈的点,然后用一种非常直接、不留情面的方式说出来。
举个例子: 只要一有哪个流量小鲜肉的演技被大家吐槽,或者某个剧用了大量替身,汪海林很可能就会立马发声,用他惯常的犀利语言来“点醒”大家,或者直接开怼当事人。这种时候,他就像是观众的代言人,为那些看不下去的观众喊出了心声。

2. 对“番位”“热搜”文化的讽刺: 他也常常讽刺那些过于看重虚名、过度炒作的现象。比如对艺人争番位、为了热搜不惜制造话题等行为,他会毫不留情地嘲讽,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业生态。

3. 对“创作”本身的捍卫: 很多时候,他的“敢说”是围绕着对创作的尊重和对质量的追求。他认为编剧应该有尊严,创作应该有匠心,而不是被资本和流量绑架。他会为一些被低估的、默默付出的创作者说话,也会批评那些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原则的人。

三、 汪海林的“敢说”带来的影响与争议。

当然,汪海林这种风格,不可能只得到赞扬,争议也必然伴随而生。

1. 正面影响:
唤醒公众意识: 他的言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公众对影视行业存在问题的关注,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好作品”到底是什么。
搅动行业生态: 他的存在,让一些在行业内习惯了“潜规则”或“默守陈规”的人感到压力,至少让他们知道,有人在盯着,有人在批评。
为“认真做剧”的人发声: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人愿意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为之辩护,这本身也是一种价值。

2. 争议点与负面评价:
“杠精”或“网红”标签: 有人认为他过于追求表现,为了获得关注而“蹭热度”,说话有时显得“上纲上线”,甚至有“职业喷子”的嫌疑。尤其是在一些具体事件中,他选择攻击的对象或者表达的方式,有时会让支持者也觉得难以招架。
“站队”与“党同伐异”: 他的批评有时显得比较主观,甚至带有“站队”的意味。有些人会觉得他不够客观公正,而是基于个人的喜好或对某些人的不满来发声。比如他曾经与某些流量明星的粉丝有过激烈对峙,这让他在一部分人眼中失去了“独立批判者”的身份。
“只说不做”的质疑: 虽然他是编剧,但他的大部分“战绩”都是在微博等平台上的言论。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他不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创作,用更多的好作品来反击他所批评的现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批判上。
攻击个人而非现象: 偶尔,他的批评会指向具体的个人,而不仅仅是现象本身,这会让一些人觉得不够厚道,或者说他的攻击性太强,超出了正常的讨论范畴。

四、 汪海林现象的深层解读。

汪海林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其实也折射出当下中国影视行业的一些深层问题:

行业的不成熟与乱象丛生: 正是因为行业内存在太多不合理、不健康的东西,像汪海林这样敢于揭露和批判的人,才显得如此“稀缺”和“醒目”。
公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 观众对好的影视作品有着强烈的渴望,当他们看到很多作品质量不高,却能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时,自然会希望有人出来说说话。
社交媒体的力量: 社交媒体为汪海林这样的意见领袖提供了发声的平台,让他能够快速地将自己的观点传播出去,并迅速获得大量的互动。

总的来说, 汪海林是一位充满争议但又不可忽视的编剧。他的“敢说”和“直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行业环境、唤醒公众意识的作用,但他过于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有时显得主观的攻击性,也让他饱受争议。

你可以不喜欢他说话的方式,甚至质疑他的动机,但你很难否认,在当前中国影视剧的语境下,汪海林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他就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行业的光鲜,也照出了行业的阴暗。而对于他个人的评判,或许也需要放在这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他是那个“敢于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人”,至于他说的是否完全正确,或者他为什么这么说,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讨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代中国极为少见的来自阳间的影视工作者。

最大的优点是尽说人话。

流量和影视行业相媾合之后,看片就成了嚼塑料,不嚼吧,嘴里没东西,嚼吧,有毒有害还乏味。

几个主要厂子就开始往塑料里兑香精,还组织了一波护厂队,谁敢说这是有毒有害的香精加塑料就怼谁。

于是大伙都怂了。

然后汪海林,这个扎一小辫的胖子站了出来,口吐人言

汪海林:你这就是香精加塑料。

护厂队:你有种再说一遍?

汪海林掏出一大喇叭:你 这 就 是 香 精 加 塑 料——

大家都听见了,很多人都把嘴里的塑料吐了,汪海林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如果我能见到汪海林老师,我一定要当面对他说一句:

先森,你滴小辫叽好好漂亮。(›´ω`‹ )

user avatar

我妈前年的时候狂追老汪编剧的《爱国者》,中老年妇女就这点爱好,能理解。

这些年我很少看剧,老汪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中国1921》——感觉它很像《恰同学少年》的姊妹篇。


对汪海林本人的印象嘛,感觉他是一个“被编剧耽误的段子手”!

贴一份他在2016年编剧脱口秀大会上的演出稿《我的正能量夜晚》:

其实,我不是汪海林,我是汪海林的文替。像今天这种不重要的活动,一般都是派文替来。另外,他还有个武替,他们说的打架什么的,都是那个人,我们俩没见过。

英达老师呢,我们其实有过交集。很多年以前,北京台有过一个630剧场,一、三、五播英达老师的《闲人马大姐》,二、四、六播我们的《幸福街》,“马大姐”收视率是20,我们的戏是0.2。

20,0.2,20,0.2……,播了一阵,我们的项目就下马了。当时,我们戏的男主角是刘烨,忍无可忍的观众来信,说我们不想再看到他,于是我们就写了一场戏——刘烨和他的女朋友谢娜去云南旅行结婚了。

刘烨在失业的情况下接了一部电影叫《蓝宇》。我们很厚道,听说他去电影界发展了,果断写了一段戏,他们在云南翻车了,再也回不来了。

后来,刘烨因为这电影拿了金马影帝,所以他也应该感谢英达老师,不把我们挤兑成这样,这影帝也出不来。

我失业以后,天无绝人之路,束焕请我跟他一起写情景喜剧,那个时候他一个人写挺长的《老窦酒吧》,什么《老威的X计划》。老板挣钱了,要新开一个超长的剧,他叫我去开了几次策划会,我挺高兴,最后我一问稿费,束焕得意地告诉我一个数。我问:你说的是零头吗?说整数。他说:这就是整数啊。束焕老师是写喜剧的,生把自己搞成了悲剧。

史航中戏毕业后留校在图书馆,要说图书管理员里,除了毛主席,我就服史航老师。头一次听说史航,是从我们班女生那里,女生都说图书馆的史航师兄看手相看得可准了,我们等了四年,他也没在男生宿舍出现过。再就是多年以后,我去怀柔飞腾影城,见制片主任叉着腰在骂俩场工:俩大活人,连个胖子你们都看不住——史航被关在组里写剧本,趁着拍一个大场面,混在群众演员里跑了,还领了50块钱。

余飞,我跟他认识很多年了。我与他接到通知参加广电系统的一个培训,听说是封闭式培训,住宿条件不好,我很担心,打电话给主办方。我还没说什么,对方就说:您放心,我已经把您跟余飞老师安排在一个房间了,祝你们愉快。我很不愉快地想:江湖上关于我们俩,到底有什么样的传闻。

宋方金,我的师弟!我跟他有生死之交。去年在福建东山岛讲课,车驶入一条隧道,紧挨着我们前面有辆大卡车突然爆炸,一时间隧道里烟雾弥漫,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这一刻到来了,恐怖组织终于向编剧下手了。说时迟那时快,我和宋方金老师用闪电般的速度,扎进了对方怀里,出了隧道,司机说:没事儿,不是爆炸,柴油车排气。他回头一看我俩,震惊了,说: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我们的海报发出以后,有人说:你们搞得像gay社团似的。说的什么话,我们有那么时尚吗?

活动之前,我们想起来,是不是应该请请有关部门领导呢?有位领导说没时间来,但是特意打招呼,说这个活动最后还是要回到正能量上来。我一想,最后……说的就是我啊!于是,我努力把我的这一段搞成正能量。但是,经过一番努力,我发现,我们这个社会,整天正能量的,只剩下搞传销的了。所以,我只能多说说负能量,争取负负得正。

其实,历史上的作家啊,编剧啊,都是负能量的。你看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有情人就是不能成眷属。北京台播过纸包子,这算什么负能量,你看施耐庵的《水浒传》,人肉包子,负能量负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代,

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

所有的海誓山盟,都是一时犯懵

所有的破镜重圆,都是因为没钱

所有的刻骨铭心,都不如升职涨薪

所有的望穿秋水之寒,都不如忘穿秋裤之冷

我太太有天跟我说:老公,你知道吗?日本有个明星玩儿cosplay玩儿死了。我想了半天,cosplay也能把人玩死?是玩sm玩死了吧?sm并不可耻,编剧有怪癖的很多,有喜欢睡觉的,有喜欢大长腿的,唯独喜欢sm的少,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被捆绑起来,然后各种被虐。

我第一次听说王菲、那英居然会去唱卡拉ok,非常震惊。北京国安的队员踢完一场中超以后,难道会去四得公园租场地踢俩小时野球?编剧写了一天剧本以后,还去玩儿sm?工作一天下来,还玩儿sm,这个确实大家要体谅一下,力不从心了。史航老师跟我说,sm他玩儿过,根本没有写剧本的强度大。

编剧里面,不怕老婆的都做导演去了,剩下我们这些人在坚守。做编剧不容易啊,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也能磨成针,这就是坚守。

有个发行的朋友说:编剧挺好的,我也想干编剧。我们已经是弱势群体了,你还要干我们!

从入行做编剧那天起,我立志学我们编剧的老祖宗关汉卿,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以此为座右铭,这两年才知道,铜豌豆其实就是老嫖客的意思,说明身体好,以前编剧都在妓院里上班,真的,剧场跟妓院在一起。于是,我调整了一下,铜豌豆别做了,总局不同意,我要做金针菇,百炼钢也能绕指柔,吃进去什么样,拉出来什么样,这才是一个编剧的节操!

作家、诗人有很多自杀的,我们编剧不自杀。搞金融的,搞资本的,一般都是跳楼,去年股灾,炒股失败,都是跳楼。作家、诗人自杀,形式各样,海子卧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上;海明威用猎枪,把自己半拉脑袋轰掉了;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死了好几个钟头。田汉,写国歌的,文革斗死的,我们编剧再苦再难,也要顽强地活着,我们不自杀,因为我们既然都能做编剧,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制片人有自杀的,2012年,南方有位制片人,自制的剧卖不出去,就自制了一把手枪,自杀了。有人说:都怪你们编剧,剧本那么烂,害死人啊。所以,真的不要小瞧编剧,编剧真会害死人的。每当有人见到我说:哎呀,您就是编剧汪海林啊,很高兴认识您!我心里就说:哼哼,你高兴得太早了!

每一个编剧都是一个杀手,可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倒闭,让老板倾家荡产。

但每一个编剧都可能是财神爷,让一个烂项目化腐朽为神奇,让企业起死回生。

更多的情况是,我们是带着枪的财神爷,发财或者去死,取决于你是否爱我。老板们应该学会这样对编剧:我爱你,如同你不爱我一样坚决!

我的朋友,编剧费明,他是《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能不离最好还是别离》的编剧。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他一到,就跟我说:你知道吗,现在,有一类人,女的,叫周边。“周边?”您说的是……外围吧?吃完饭,费明老师说:好,现在我要弟弟打车了。“不是,不都是滴滴打车吗?弟弟打车咋回事?“哦,我不会用那个软件,我都是打电话给我弟弟,让我弟弟给我滴滴打车,这么个弟弟打车。

马云的公司取名阿里巴巴,说明他一开始就想把自己做成一个神话。成为首富以后,当然要拍电影,成立了阿里影业。我觉得纳闷,为什么影业只有阿里,巴巴呢?被吃了?

史航老师要把自己变成个IP,我觉得非常不吉利。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IP就是“I poor”的意思。有懂英语的吗?就是我穷啊。我在湖州有一次参加论坛,有人跟我说:汪老师,我觉得您就是一个IP。我当场就急了:你才是IP呢,你们全家都是IP!

这两年总有人问我:你有IP吗?有IP才能有Gp、LP,基金啊,IP可以带来GP、LP,闹了半天,原来你们的目的就是要搞3P!

这两年,我们影视行业,进来了太多做梦的人。以为是一场春梦,醒来就会知道,那不过是一场尿床。

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虚构。但虚构不等于造假,咱们现在从收视率、粉丝数、点击率,到演员的脸,都是假的,不光假,假还散德性。吃相难看,吃完麻辣烫放屁,臭就算了,还辣眼睛。

说到编剧的拖延症,面对制片人的催稿,我的好朋友刘毅,他是电影《战狼》的编剧,他现在在写网大《战色狼》,他永远在世界各地玩儿,制片人找不着他。有位女制片人,今天也来了,经常半夜打电话给他,嚎啕大哭,说:苍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刘毅是慢性子,说:啊?我现在在乞力马扎罗呢,明天转机阿姆斯特丹,后天去伊斯坦布尔,这样吧,约翰内斯堡那一站我就取消了。

等回国以后,制片人带着老公跟刘毅谈剧本,人家是女的嘛,谈剧本一谈谈到半夜,刘毅老师长得又不像好人,其实他也不是好人。老公就陪着,陪着呢,听了一阵就忍不住插嘴,提了些意见,老公是做IT的。制片人开完会问刘毅:我老公的意见你觉得对吗?刘毅说:对啊。制片人说:我也觉得对。你说,我老公可以做编剧吗?刘毅:可以啊。制片人:真的啊?刘毅说:你可以让他写几集啊。制片人当真了:好,这一集让他写,行不行看东西嘛!

这下刘毅解放了,去潜水,去玩摩托。到了要交稿了,刘毅提前一天打电话:剧本写得怎么样了?制片人老公慌慌张张地说:就快写完了,不过我又有了个新的想法……刘毅:你要抓紧啊,剧组筹备了,每天都在花钱呢。老公:是是是……我马上就完,好了不说了,我要关手机了,集中精力创作。刘毅:不许关机啊,跟我玩儿这一套!

我要告诉大家,那部戏,因为编剧拖稿的原因,到现在也没开机。

一部作品,得到市场认可,是不容易的,得到口交称赞就更难了。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

当年我们成立喜多瑞公司时,想提出“编剧为王”,后来觉得太不低调了,改为故事为王,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把握住故事,把握住创造故事的人,您才能成为王中王……火腿肠。

有个词儿叫眼镜蛇效应,这个名字来自印度,当地眼镜蛇成灾,于是英国殖民政府颁布法令,杀死蛇者可获奖金,结果,老百姓都去养殖眼镜蛇。上海人集中离婚买房对付限购,也是这样。收视率造假,我和方金报案这么久没人管,现在所有公司都买收视率,因为所有人都买,实际等于都没买,据说已经实现了新的平衡,世界真奇妙。

我入行20年了,老不老小不小的,我们这拨儿呢,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我们还能折腾,我人生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了。

阿甘正传里说:生活就像尝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我知道:糖尿病!

生活怎么可能是巧克力,明明是一杯苦酒。每次我看中国足球队的比赛,都会感到,生活扑面而来。我最近告诉自己,不要再为脑残写作了,心旷神怡的麻醉,不如痛定思痛的苦酒。这样一个时代,编剧应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喝最烈的酒,日最野的狗,打最贵的狂犬疫苗。

有个有钱人得了绝症,他不希望痛苦地死去,他请了个杀手,要求在他最开心的时候把他杀掉。医院复查,发现绝症是误诊,有钱人开心大笑,这时,杀手出现,把他杀掉了。在这个故事里,谁是编剧?有人说杀手就是编剧,有人说那个有钱人就是编剧。唉,我对你们真是无语,讲这个故事的人是编剧啊!

编剧是那个隐藏自己、暴露秘密的人,是那个给你鸡汤的人,也是那个做鸡的人,那个与你分享、与你为敌、与你推心置腹、与你斗智斗勇的人,那个给你最真诚人生忠告的人,那个与你有着深情款款人生约定的人。记住编剧给你的箴言:当你长发及腰,记得拉屎要撩。

我给咱们这个活动写了一条广告语:这是一次戏剧实验,这是一场集体洋相,希望我们今晚的演出,能够让一切的无意义变得更加的无意义!

user avatar

我来给大家翻译翻译——征集骂得过汪海林或者手里有他黑料的人。

user avatar

汪海林老师的毒舌深受我的喜爱。

经典名句不分先后。

1、骂人就是要指名道姓

2、谈小鲜肉的典故

3、拯救广大粉丝以及关爱鲜肉粉

4、你可以拉黑我啦!

5、骂人要勉为其难

6、对网文创作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仗义执言

汪海林老师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师,应该是社科类的。没上中戏前就读遍了市面上大部分的文学名著。

考了四次大学,前面三次乌龙,考试都过了,但是不是卡在人数超编,就是体检有点小瑕疵。

最后考上中戏编剧本科,算是相当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了。

剧本方面,编剧作品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楚汉传奇》、《铁齿铜牙纪晓岚》、《地下地上》、《都是天使惹的祸》等,电影《铜雀台》《说好不分手》等。

讲道理,我感觉他写剧本的时候台词没有他在微博和演讲上那么深刻和独到。

可能是为了过审。。。

本身的身份是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1],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也就是编剧行业自治协会的一个负责人,所以经常为影视编剧的正当权益发声,比如那次为琼瑶上法院告于正抄袭提供了帮助。

另外一个身份是国内较大的华语编剧经纪公司——北京喜多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算得上是影视行业大佬了。。。

个人意见是给汪老师开个专栏,不要再搞四味毒叔了,其他几位说话有点扭捏。

还是您说话敞亮,干脆就开个社会评论专栏,知乎网友出题,您就视频对话。(开玩笑,别当真。)

user avatar

怎么看?当然是分开看

先看看汪老师的编剧水平

汪老师的编剧作品的豆瓣评分主要集中在6-7分之间。

基本上就是个合格的分数,这个分数的电视剧就是大多数上星剧的水平,你实在没事打开电视看两集也不会感觉很烂,感觉喜欢看你也能追下来,但中间有事落下一两集你也不会觉得很无聊,这部剧在电视上播完了,也不会有什么人去网上专门找着看。就是普普通通,很普普通通的作品。

从作品来看,汪老师的编剧水平和刘和平、芦苇这种大神比不了,比朱苏进比也很难比得上(朱苏进的缺点在于没有历史的逻辑思维、不尊重历史的规律但偏偏喜欢编历史剧,这就导致了他写出来了大量以用阴谋论代替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剧,这也就是他和刘和平最大的差距。抛开在历史逻辑上的幼稚,朱苏进还是很擅长写一些大男主剧的),和滕华涛比起来差不多,可能稍微差一点点。但汪老师也绝对不是一个很差的,专门写烂片的编剧,一方面他的作品高产而且大家耳熟能详;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平均水平也达到了及格线。在专业水平上汪老师可以说是一个有名气、有作品、水平中庸的知名编剧。

很多肖战粉丝喜欢拿《一起来看流星雨》说事,说这部剧怎么怎么样,多烂多烂,借此否定汪海林老师。

但其实汪老师回应过《一起来看流星雨》的问题,这部剧就是当时为了写一部偶像剧来试试市场反映从而创作的,打流星雨之后,汪老师就觉得搞偶像剧没意思了,以后他不仅没再继续写偶像剧,反而对偶像剧这一套很反感。

那我们再来看看《一起来看流星雨》这部剧,这部剧很烂吗?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确实不行。但作为一个商业模式,一次大陆偶像剧的尝试,恐怕这部剧比很多人想的重要的多。在《一起来看流星雨》之前,大陆电视上的偶像剧几乎被港台偶像剧包办,打开电视看到的是谁?王心凌、明道、立威廉、刘品言,大陆的制作方和大陆演员其实在偶像剧方面没有任何话语权。从《一起来看流星雨》开始,大陆的电视剧人开始探索自己的偶像剧发展模式,以《一起来看流星雨》为试点探索一条以大陆演职人员为主干的,包括投资制作、拍摄手法,剧本创作、宣传营销、广告植入、演员培养等环节在内的全套偶像剧制作模式。毫无疑问,这条路最后走的很成功。自流星雨之后,大陆偶像剧逐渐战胜了港台偶像剧,张翰、郑爽、唐嫣、张檬、戚薇这些大陆演员成为了偶像剧的代表演员。到了今天,即使是柴智屏这种土生土长的台湾偶像剧教母在翻拍偶像剧的时候,也不得不采用沈月等大陆演员担当主角。而在商业模式上,其实2019年的偶像剧方面,广告植入的手法依然走的是流星雨的那一套。当时人人笑“端木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但现在试问哪个偶像剧里的“端木”没去过“美特斯邦威”呢?

事实上,拿流星雨攻击汪老师的肖战粉丝,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肖战本人也是吃了这波偶像剧本土化的红利。没有偶像剧本土化,内地的顶级小生也只能去给港台演员做配角(顶级小生≠顶级流量,顶级小生>顶级流量),哪里还会有这几年的古偶、现偶井喷的场景,也就更别提让他一炮而红的《陈情令》了。

再说说汪老师的业内地位

我觉得肖战粉丝很搞笑的一点就是,他们眼中的业内地位完全等于曝光度,所以在台前抛头露面的何炅老师是业内大佬,不能得罪,要马上滑跪。

但程青松、汪海林这种幕后大佬就通通可以随便得罪了。

汪老师在编剧这个行业里面的地位其实蛮高,根据金扫帚奖评委的介绍,汪老师现在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在圈子里的人脉和影响力都很厉害。

另外汪老师还是最积极呼吁保护编剧权利、提高编剧地位的一批人之一,他担任董事长的北京喜多瑞公司就是中国最大的编剧经纪公司之一,可以帮助很多年轻编剧和制片方谈判,保护他们的权利不被制片方损害。

汪老师其实不是真的微博上逗虾那样没溜,在专业领域上,他很严肃,做的也很多。

在当年于正和琼瑶的抄袭官司中,汪老师就作为业内专家出庭,帮助琼瑶打赢了官司。

这里多说一句,于正这个人的职业道德很有问题,喜欢干两件事,一个抄袭,一个是抢拍。

抄袭大家都明白,抢拍就是知道别人立项了,照着人家设定也立一个一样的,然后赶工期早拍完,抢着比别人早上映,这样显得他是这个设定上的创新者,原来的创新者就变成了跟风党。这样即使他的剧粗制滥造,他也可以拿一次创新红利;对方的剧精心打磨,但因为观众审美疲劳和对跟风的反感而反响不佳。

所以尽管于正这几年水平见长,口碑有点扭转,但我还是很讨厌这个人。

再顺便吐槽一下,影视圈是个圈,很多事情都是大佬之间吃个饭就定了,你觉得人家是编剧、是影评家,不是导演、不是名演员你就肆无忌惮地得罪人家。但实际上这批大佬不管是导演、制片人、编剧都是二十多年一块工作过来的,决定用你不用你的时候,谁随便给你递一句话就够你受的了。多交朋友,少树敌人,怎么就不明白……

最后说说汪老师的职业素养

你要是老看汪老师逗虾的微博,你可觉得这人老不正经,估计说不出来什么好话。

但其实你去看看汪老师对流量明星的比较严肃的发言,话虽然难听,但每一句都是从几十年的影视剧制作经验出发,都有大道理,哪个明星能早看懂,虚心接受批评,哪个明星就能摆脱流量明星的束缚,成为真正的演员。

如果你去听听,汪老师的四味毒叔就会更明白这个人在影视剧上很专业,很懂影视剧的制作规律,流量模式为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行,他都说的明明白白。

反正如果我是肖战,我不仅不放任粉丝骂他,我还上门拜访好好取经,把他的四味毒叔剪出来,找人提炼重点做成报告给我看。

只可惜傲慢是第一宗罪

user avatar

如果置身自己行业内

我是不敢这样说话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汪海林,在影视圈内,他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你可以说他是个“大炮”,也可以说他是“直言不讳”,更可能有人觉得他是“杠精”。但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他都确实在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电视剧的讨论和发展中。要详细说,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一、 汪海林是谁?他的作品和背景。首先,别忘了汪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一个挺敏感的话题。关于“看文章不打赏的都不要脸”这个说法,尤其是出自一位像霍真布鲁兹老爷这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之口,确实容易引发讨论。咱们分开来看:1. 为什么会有“看文章不打赏的都不要脸”这样的说法? 创作的价值与付出: 任何形式的内容创作,无论.............
  • 回答
    一个普通人活着的意义,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思考的。对于“普通人”这个定义,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人,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人的财富,也没有改变世界般的力量,但他们依然努力地生活着,体验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如果一定要给普通人活着的意义下一个定义,那它不是单一的、预设的,而.............
  • 回答
    哈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道出了很多初学者对编程大佬的误解! 答案是:不,大部分编程大佬的代码也记不住,更别说不用查百度就能“啪啪啪”打出来。事实上,这个“啪啪啪”的速度和流畅度,并非来自大脑记忆力的超凡,而是源于 经验、理解、工具和习惯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解释:一、 为什么编程大佬.............
  • 回答
    要说娜塔莎是怎么火起来的,这事儿说来话长,而且背后涉及到很多因素,不能简单地用“一夜爆红”来概括。她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更多的是一种积累、机遇和大众心理的投射。娜塔莎是如何“火起来”的:一场多维度催生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娜塔莎的“火”不是那种单一维度的,不是因为她突然在某个领域拿了个大奖,.............
  • 回答
    关于印度是否“不堪”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很大程度上,人们对印度的看法会受到媒体报道、个人经历和文化偏见的影响。我们不妨抛开一些标签化的认知,深入地去看看这个古老而多元的国家,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另一面。关于那些“人尽皆知”的缺点,我们心知肚明。是的,说到印度,很多人脑海中.............
  • 回答
    猫咪喜欢咬手指?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问题!看着它们那小小的爪子在你指尖轻柔(或者不那么轻柔)地啃咬,既觉得可爱,又有点担心被咬疼。其实,猫咪咬手指的原因有很多,了解了这些,解决起来就事半功倍啦!咱们先来说说,猫咪为什么会“情有独钟”地盯上你的手指头呢?1. 玩耍天性,你的手指成了它们的“猎物”.............
  • 回答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里也揣着这么个疑问:“21届的毕业生里,现在还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还在找工作?” 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时不时地扎我一下。毕竟,时间一晃,毕业已经两年多了,按理说,这都应该是事业刚起步,小有所成的年纪了。可我呢?还在原地踏步,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面试机会寥寥无几,每当看到朋友圈里同学.............
  • 回答
    嘿,我最近也碰上这么个朋友,简直了!每次我找他吐吐槽,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心灵鸡汤大师”的泥潭,跳出来之后不但没觉得轻松,反而更憋屈了。这到底是什么心态啊?我琢磨了好久,感觉吧,这人可能有点“上帝视角综合征”,再加上点“表演型沟通”的毛病。首先,这“制高点教育”的心态,我感觉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
  • 回答
    嘿!说到变形金刚,这可是我童年里最闪亮的存在之一了。每次看到擎天柱威风凛凛地喊出“霸天虎,滚开!”或者听着那些金属碰撞的音效,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要说现在还有多少人喜欢变形金刚?那可真不少!我觉得喜欢变形金刚的人群相当广泛,不仅仅是七零、八零后这些看着G1动画长大的老粉,很多九零后.............
  • 回答
    关于AirPods Pro值不值得入手,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它价格不算低,但它的亮点也实在多,让人难以拒绝。我尽量把我知道的、大家普遍反馈的都给你讲讲,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说说优点,为什么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降噪效果,那是真的香! 这是AirPods Pro最大的招牌,也是最吸引人.............
  • 回答
    关于陪葬古玉是否可以佩戴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说法和顾虑,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这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以及个人信仰等多个层面。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陪葬古玉的由来与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古玉会被用作陪葬品,以及它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1. .............
  • 回答
    太棒了!想知道自己饰品都是什么矿物,这可是个探索珠宝奥秘的绝佳途径!为了给你最详细的解答,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首先,我们得知道你拥有哪些饰品。请你尽量详细地描述你的饰品,包括:1. 饰品的类型: 是项链、耳环、戒指、手链、胸针,还是其他?2. 主要宝石/材质的颜色: 是红色、蓝色、绿色、白色、黑.............
  • 回答
    冰墩墩,这个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火遍全球的吉祥物,着实让不少人又爱又恨。爱它的是它那呆萌可爱的形象,恨它的是当初“一墩难求”的抢购盛况。现在,随着冬奥会的落幕,很多人开始好奇:当初花了大力气抢到的冰墩墩手办,未来有没有升值空间?这背后到底有哪些门道?从稀缺性来看:初期的疯狂与后期的产能首先,我们.............
  • 回答
    哎,说到宠物吃播,尤其是那种给狗狗喂西冷牛腩的,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关注过这类博主,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挺值得聊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吃播看着是挺爽的。看着自家狗狗大快朵颐,吃着平时我们人类都吃不到的好东西,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这狗狗也太幸福了吧!”的感觉。博主们也很会抓住这.............
  • 回答
    想在泰伦虫族那铺天盖地的狂潮里开无双,还能全身而退?这问题就像是问有没有人在暴风雨里光着膀子玩冲浪,还能捡到钻石一样,简直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概率低到令人发指。不过,如果非要找,那也并非完全没有。我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那些被虫族逼到绝境却又能杀出一条血路,甚至留下传说的人物。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图片描述未提供,以下内容基于对提问者“想知道这地方是地球哪里?请尽量讲述的详细一些 同时去除让这篇文章看起来是ai撰写的的一切痕迹。”的理解,旨在模拟一个真实用户在分享图片并寻求解答时的语气和内容。如果能提供图片,答案会更具象和准确。)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啊?我手里这张照片是偶然拍到的,当时就被震撼.............
  • 回答
    出家为僧的生活,对于一个从未体验过的人来说,确实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它是一种选择,一种脱离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道路。这趟旅程绝非轻松,但其中蕴含的宁静、自律和智慧也是非常独特的。让我为你详细讲述一下出家为僧的生活,尽可能地涵盖各个方面:一、 前期的准备与皈依:踏上出家之路 发心与抉择: 很多人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就像问大厨天天做菜会不会吃腻一样。 老实说,飞行员天天开飞机,腻不腻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说。首先,你得明白,飞行员的工作可不是咱在simulator里玩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高度专业、需要极大专注和责任的职业。每天面对的都是一架承载着数百名乘客和巨额财产的庞然大物,它的每一个.............
  • 回答
    “夏天结束了”这句话,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许多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味。它不仅仅是时间线上一个日期的更替,更像是一个触动人心的告别,一段旅程的终点,以及对未来新的期许。时间上的标志,季节的交替最直观的理解,当然是关于季节的变化。当“夏天结束了”说出口,我们知道,那些肆意燃烧的阳光、热烈奔放的温度、漫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