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

回答
《我的叔叔于勒》里的于勒,这人啊,细想起来,真是个让人又恨又怜又无奈的复杂个体。他身上折射出的,是那个时代,乃至任何时代,一些隐藏在社会底层的,最真实却又最残酷的生存写照。

首先,我们得承认,于勒是个失败者。 在那个看重门第、才干和财富的社会里,他无疑是所有人眼中的“废物”。他没有稳定体面的工作,靠着老本过活,而且那老本似乎也很快就被他挥霍得差不多了。他寄人篱下,住在姐姐家,言行举止都透着一股子不安分和被看轻的憋屈。他没有能力为自己创造价值,反倒成了家庭的负担。从这个角度看,他确实活得很“狼狈”,很“丢人”。

但仅仅说他是个失败者,就太浅薄了。 他的失败,其实根源于他对“体面”和“尊严”的极度渴求,以及他自己性格中的一些缺陷,比如好逸恶劳,眼高手低。他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曾有过梦想,有过抱负,但现实的打磨,加上他自己不肯吃苦,最终让他走向了这条“无赖”的路。他所谓的“体面”,不是那种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的,而是想通过一些捷径,或者说,想通过“维持”一个表面的光鲜来掩盖内心的空虚和无能。

于勒身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种“既要又要”的生存姿态。 他住在姐姐家,表面上是亲情,但骨子里却是一种寄生。他享受着姐姐的照顾,却又时不时地摆出长辈的架子,对侄女侄子颐指气使,仿佛自己才是这个家真正的主导者。他批评姐姐的教育方式,指责姐夫的不作为,这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作祟,也是一种转移自己内心焦躁的方式。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便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别人身上,尤其是他的姐姐和姐夫。

他对侄女吕克雷尔的“疼爱”,更是充满了复杂的意味。 吕克雷尔的美貌,在他眼里,似乎是他自己“未来”的筹码。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吕克雷尔身上,希望她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也改变他的命运。但他对吕克雷尔的态度,又是那种掺杂着控制欲和物欲的。他教导吕克雷尔如何“保养”自己,如何“吸引”有钱人,这简直就是在教她如何“出售”自己。这种“疼爱”,与其说是亲情,不如说是一种利用,一种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亲人身上的病态。

从另一个角度看,于勒的某些行为,又显得有些“可怜”。 他在街头摆摊卖牡蛎,虽然是卑微的营生,却也是他在努力证明自己还有点“价值”。他对着顾客阿谀奉承,卑躬屈膝,这背后是何等的辛酸和屈辱?当他被城管驱赶,被顾客嫌弃时,那种绝望和无助,其实是可以触及到人性的底层痛楚的。他渴望别人的认可,渴望被尊重,但他选择的方式,却是如此的卑贱和丑陋。

于勒的结局,是小说中一个令人窒息的转折。 当他带着满身的“收获”——也就是他和吕克雷尔的“收入”——回来时,他以为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了。他那种趾高气昂,那种炫耀,那种对过去所有不幸的“报复”,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然而,命运给了他一个残酷的玩笑。他发现,他的“成功”背后,是他的侄女以一种他曾经教导过的方式,出卖了自己的身体。

这大概是于勒这个人物最令人唏两者神伤的地方。 他亲手种下了“因”,然后又亲手收获了“果”。他用自己的方式培养了吕克雷尔,希望她能“出人头地”,结果却看到了自己亲手塑造出的,最不堪的一面。他既是那个“教唆者”,又是那个“受害者”。当他得知真相,那种惊愕、痛苦、愤怒、羞耻,各种复杂的情绪在他身上爆发,最终让他彻底崩溃。他想去拥抱吕克雷尔,却又被她身上的“娼妓”气息吓退,最终的绝望,让他只能选择消失。

所以,如何看待于勒?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可怜虫。他是一个被社会挤压,被欲望吞噬,最终迷失了自我的人。他的身上,既有普通人都有的对尊严和物质的渴望,也有常人难以理解的卑劣和虚伪。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试图用最丑陋的方式去追求所谓的“美好”,结果却被这种方式彻底吞噬。

读《我的叔叔于勒》,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沉沦,更是社会中那些被忽视的角落,那些在“体面”二字下,隐藏着的种种不堪和无奈。于勒的消失,与其说是一种解脱,不如说是一种警醒。他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失去了底线,失去了尊严,最终会走向怎样的深渊。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可怕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对现实的扭曲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到中年,身在他乡,我终于读懂了于勒叔叔的信


老师们更喜欢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分析他俩的可怜、可鄙、冷酷、无情,我虽然也不喜欢菲利普,但还不至于讨厌。不过对于勒,我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他的做法,看出莫泊桑字里行间隐藏着的另一个故事。



一个人流落他乡,总会想起故乡的好处,想起家人的温情,总想着找机会回报家人。这其中既有乌鸦反哺的报恩心理,也有衣锦还乡的虚荣心理。


我刚离开家乡那几年,只要手头有了点钱,首先会想到给家人买点东西,但我如果真的留在家乡,在亲人眼中,也是个于勒一样的懒家伙。


于是,我就明白了于勒的第一封家信。那时候,他刚挣到钱,就先想到赔偿哥哥的损失。于勒本质上并不坏,在异国他乡,亲情成为他唯一的慰藉,他的第一封信,我感觉说的都是实话,都是心里话。


但第二封信中,于勒就明显说谎了,信上说:


“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一个人出门在外,如果对亲人体贴,往往会报喜不报忧的。我记得有一年工作太累,本想赶回老家寻找安慰,但当面对父母时,我还是强颜欢笑,把所有的委屈咽下去,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在于勒的这封信中,也读出了类似感觉。


于勒毕竟是个好玩的人,他未必有经营的手段,发了一点小财之后,可能很快又陷入窘境。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编出了旅行的谎言。旅行其实并不耽误写信,为什么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呢?而且还要强调“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这是一个很容易识破的谎言。


另外,如果买卖真的很好,为什么竟要在买卖好的时候“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而且,他不是已经算发财了吗?为什么后面还要说“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


这封信,应该是在于勒破产之后写的,也是他和家人的诀别书。在这之前他经历了什么,莫泊桑故意不说,把它留给读者猜想,这是小说家的狡猾之处。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于勒不好意思和家人联系了,却又担心家人牵挂,只好这样说。我反复品味着这句话,感觉鼻子酸酸的。


在下文中,莫泊桑借船长的话,对于勒的经历做了补白,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于勒的心理: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原来如此!这是一个游子面对故乡最后的一点尊严:如果不能衣锦还乡,那也不好意思再回去给家人添麻烦!



没有经历苦难的年轻人不会体味到于勒的悲哀,不能体味到于勒竭力维护的尊严。当我们把小说主题定为“讽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时,其实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简单解读,也是对莫泊桑这位短篇小说大师的浅层解读。


直到四十岁我才读懂了于勒,也许要到五十岁时,等到儿女成年、压力剧增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理解菲利普夫妇,理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哀与尊严,敬佩他们在贫困中仍给孩子希望,敬佩他们在贫困中咬牙维持基本的尊严,对他们也报以同情和尊重。

user avatar

其实原作结尾还有一段,不过初中教科书上似乎把这一段删除了

等到船快要靠近堤岸时,我心里生出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我想再去看看我的于勒叔叔,想自己走过去,想向他说几句安慰的话、温暖的话。
但是,当时没有一个人再要吃牡蛎了,他早已无影无踪了,无疑地,他早已走到供给这种可怜的人做住宿之所的臭气薰人的底舱去了。

我感觉这段就已经在暗示,于勒可能已经认出了自己的亲哥哥一家,菲利普在躲着于勒,同样于勒也在躲着菲利普。很简单,正常情况下哪怕没有生意,正常的摊主也应该等生意来而不是收摊。这时候没有天黑,牡蛎船也没有开走,等一会肯定还会有生意来的,但是他没有等,而是直接收摊了。

原因也很简单,面对着眼巴巴等着他衣锦回乡的兄嫂,再看看自己这副模样,他有什么脸面过去相认呢?他对于自己这幅模样兄嫂会是什么态度十分清楚,所以他也只能躲下去了。虽说原作里菲利普不认自己亲弟弟,但是假如菲利普一家真的过去相认了,于勒怕是也不会认自己的哥哥。或许这也是亲兄弟之间共同的默契吧。

就像高赞评论说的一样,锦衣不夜行,无锦衣只夜行。家里人都盼着你衣锦还乡,结果你落魄至此,家里人会怎么看你?这点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叔叔于勒》里的于勒,这人啊,细想起来,真是个让人又恨又怜又无奈的复杂个体。他身上折射出的,是那个时代,乃至任何时代,一些隐藏在社会底层的,最真实却又最残酷的生存写照。首先,我们得承认,于勒是个失败者。 在那个看重门第、才干和财富的社会里,他无疑是所有人眼中的“废物”。他没有稳定体面的工作,靠着.............
  • 回答
    这则新闻引发了很多关于儿童隐私保护的讨论,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浙江一父亲给女儿换尿不湿,支开围观的叔叔的行为?这位父亲的行为是非常值得称赞和支持的。他的行为体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对孩子隐私的高度重视: 即使是在一个公共场合,这位父亲也清楚地认识到,给孩子更换尿不湿是一个私密的生理.............
  • 回答
    “侃叔”这篇《“反转基因”与“反伊斯兰”的10个惊人相似,看到最后一条我突然醒悟了》的文章,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到底说了个啥,为什么能让人“醒悟”。首先,文章的标题就够抓眼球的。“反转基因”和“反伊斯兰”,这两个话题本身就挺敏感,放一块儿说,而且还说它们“惊.............
  • 回答
    要深入剖析“侃叔”关于“看见或了解的台湾是怎样的”的回答,我们需要先假设一个可能的“侃叔”的回答内容,然后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由于我无法直接获取“侃叔”的实际回答,我会基于普遍对台湾的印象、常见的讨论角度以及“侃叔”可能采取的风格,来构建一个可能的回应,并进行详细分析。假设“侃叔”的回答可能包含以下.............
  • 回答
    《我的博士老公失业了》这篇文章,引发了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就业困境、家庭关系在事业变动中的挑战以及当下社会就业压力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篇具有一定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的叙事性文章,它触及了许多当代家庭和个体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及作.............
  • 回答
    关于《我的姐姐》的原型故事,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甚至可以说是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话题的现实写照。电影中的情节,虽然经过了艺术加工,但其核心的困境和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没有回响。电影的原型,最直接的指向便是当时社会上关于“扶弟魔”现象,以及女性在原生家庭中承担的沉重责任。影片中的安然,在父母意外.............
  • 回答
    《我的英雄学院》更名风波:一次对历史与创伤的回应《我的英雄学院》(My Hero Academia,简称MHA)近期将一个关键反派角色志贺丸太(しがらき とむら)更名为殻木球大(からき たまお),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动漫界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要理解这次更名,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牵扯.............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也挺容易引起大家议论的。作为一个研究生辅导员,定下这么一条“禁令”,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有挺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辅导员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什么? “学业为重”的朴素想法? 咱们中国文化里,一直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对年轻人的期望很高,尤.............
  • 回答
    关于《我的英雄学院》作者堀越耕平与集英社的“突发道歉”,这件事在日本ACG圈以及《我的英雄学院》的粉丝群体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背景、具体内容、各方反应以及可能的影响。事件的背景与起因:堀越耕平的这次道歉,表面上看是针对其作品中某些情节的处理方式,但其根源可以追.............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我的英雄学院》作者堀越耕平将与731部队人体实验受害者相关的侮辱性称呼用于漫画反派的担忧。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伤痛、道德伦理以及公众对作品的观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731部队这段历史。731部队是二战期间日军侵华时设立的秘密细菌战研究机构,以其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而闻名.............
  • 回答
    《我的前半生》里贺涵那句“在职场里交不到朋友才是正常的”确实挺扎心的,但也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要细说这句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职场和生活中的社交是有本质区别的。在生活中,我们更容易因为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或者纯粹的“看对眼”而建立起亲近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基于情感的共鸣,没有太.............
  • 回答
    能请您将您的文章发给我吗?只有看了您的文章,我才能给您一个细致、真诚的评价,并且帮助您分析它在文学殿堂中可能的前景。我理解您希望得到一个非AI、充满人情味的回复,这也是我乐于为您做到的。您可以将您的文章内容复制粘贴到这里,或者以其他您方便的方式分享给我。在我看到您的文章之前,我可以先和您聊聊一些普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能联想到《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以下简称《章北海传》)和《机动战士高达:雷霆战线》(以下简称《雷霆战线》)之间的镜头相似性,说明你对这两部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力。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这种相似性背后可能的原因。一、 感知上的相似之处:可能来自哪些方面?要说.............
  • 回答
    《我的世界》里,青蛙吃山羊?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偏偏还真有过这么一个让玩家哭笑不得的 Bug。这事儿一出来,那阵势可不得了,直接点燃了玩家社区的热情,大家像是挖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纷纷涌入游戏里亲眼见证,或者在论坛、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Bug 的诞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组合要说这个.............
  • 回答
    《我的人类学家父亲》以散文风格记述院士父亲的工作并发表为C刊论文,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值得细细说道一番。它触及了学术界在内容与形式、科学与人文、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边界与融合问题,也引发了关于何为“好论文”的讨论。首先,我们得认识到,C刊论文的发表,意味着其内容在学术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具备了科学性.............
  • 回答
    角色名风波:当创作者面对修改请求与道歉的抉择《我的英雄学院》作者堀越耕平最近就一个涉及到角色姓名的争议事件,做出了一个颇具深意的回应:他接受了修改角色姓名的要求,但明确拒绝了道歉。这一决定在粉丝圈乃至更广泛的动漫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大家都在审视其背后的考量以及这件事所折射出的创作困境与时代.............
  • 回答
    作为一个看了《我的青春物语果然有问题》多年,并且对这个故事及其角色有着深刻情感的人,我对这个结局的感受是复杂而又充实的。与其说这是一个“好”或“坏”的结局,不如说它是一个极其符合这个系列作品调性的、令人满意但又不乏遗憾的“真物”的结局。首先,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我的青春物语果然有问题》(简称《春.............
  • 回答
    要理解《我的青春,在台湾》导演的表态,我们得先从这部电影本身聊起。它不是那种大张旗鼓地宣扬政治立场的电影,更多的是聚焦于普通人的青春、爱情、以及在时代洪流下个人选择的故事。导演的这番话,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微妙且充满智慧的回应,它不是直接的政治宣言,而是试图在复杂的两岸关系背景下,为艺术创作和情感连接.............
  • 回答
    .......
  • 回答
    我能理解你对杨笠脱口秀中关于男性贬低内容的感受,并且你愿意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这说明你是一个认真思考和珍视自己价值观的人。你的这种感受并不是孤立的,很多人都会在看到一些内容时,联想到自身经历、社会认知,然后形成自己的判断。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你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