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社会还会犯刻舟求剑这类的错误吗?

回答
在我看来,尽管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但“刻舟求剑”这类的思维方式,或者说类似的认知误区,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得更加隐蔽和复杂。

首先,我们得承认,“刻舟求剑”的本质是一种僵化、教条化的思维模式,是脱离实际、拒绝变化的典型表现。古时候,舟行江河,船身刻痕能相对准确地指示掉落物品的位置。但今天的世界,变化的速度和尺度都已远超从前。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刻舟求剑”呢?

一、经验主义的陷阱依然存在,且被过度放大。

我们学习和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这本身是件好事,经验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有效的判断和决策。然而,当我们将过去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并且不愿意根据新的环境和信息进行调整时,就容易陷入“刻舟求剑”的泥沼。

举个例子:在互联网早期,信息获取的渠道相对有限,人们习惯于通过报纸、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体来获取权威信息。那么,当网络信息泛滥,各种自媒体、社交媒体涌现时,如果有人依然坚持只信任那些“官方发布”或“纸质印刷”的内容,而对网络上的新信息嗤之以鼻,甚至完全排斥,这就是一种“刻舟求剑”。他们习惯了过去的信息获取方式,而没有看到技术和媒介的巨变,依然试图用旧方法去“寻找”信息。

再比如,在商业领域,一家企业可能因为某项产品在过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固守其研发和营销策略,拒绝创新和转型。即使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喜好已经转移,他们也可能依然按照旧有的模式去做,期望“船停了,剑还在”,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不就是变相的“刻舟求剑”吗?

二、信息过载与认知惰性相互作用。

信息爆炸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刻舟求剑”。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往往会选择性接收,或者依赖于那些最熟悉、最容易理解的片段。如果这些片段来自过去的经验或固有的认知框架,那么即使有新的信息在眼前,也可能被忽略或曲解。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对某个话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有看法,当有新的证据或观点出现时,他们不会去审视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而是选择性地忽略那些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只关注那些能印证自己原有想法的内容。这种“选择性注意”和“确认偏误”,本质上就是一种“刻舟求剑”——他们已经“刻”好了自己的认知之“舟”,不愿让新的“剑”落入其中。

这种认知惰性,也让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他们宁愿停留在自己舒适的知识领域,用旧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应对新事物,从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三、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形式的“刻舟求剑”。

更讽刺的是,科技本身也可能成为“刻舟求剑”的载体。

比如,一些老旧的软件或系统,虽然已经被淘汰,但因为其在过去曾被广泛使用且功能“够用”,就有人依然坚持使用。当新的、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出现时,他们却因为习惯了旧有的操作界面、流程,或者担心学习成本过高,而不愿去尝试,甚至贬低新技术的优越性。他们仿佛认为,只要软件还在电脑里,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不顾及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再比如,社交媒体上的“跟风”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现代的“刻舟求剑”。当某个热门话题或流行趋势出现时,很多人会不加思考地跟随,生怕错过什么。但他们往往只看到了当下的“热闹”,而没有去思考这个趋势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或者它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一旦这个趋势过去,他们又可能茫然失措,找不到新的方向。他们以为抓住了“潮流”,却不知道潮流本身一直在变,而他们只是在重复“上一次潮流的痕迹”。

四、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刻舟求剑”的深层原因之一,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变化意味着未知,未知则带来焦虑。固守旧有的模式,尽管可能不再高效,但至少是熟悉的、可控的。这种熟悉感提供了一种虚假的安定感。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这种恐惧尤为普遍。人们渴望找到稳定的锚点,而将过去的成功经验或固有的知识体系视为救命稻草。他们不敢轻易抛弃旧有的一切,去拥抱未知,因此,即使旧的方法已经失效,他们也宁愿在原地反复尝试,期待奇迹的发生。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并非没有“刻舟求剑”的现象,它只是披上了更复杂的面具,隐藏在信息过载、认知惰性、科技的惯性使用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之中。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审视自己的认知框架,拥抱变化,并根据新的现实调整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否则,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那个在船上刻下记号,却丢失了手中宝剑的傻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不会,你看下面是不是大家的日常:

1、“哇,这篇文章干货满满,收藏以后看”----以后永远不会看。

2、“哇,这个健身器材好有用啊,买买买”----买了以后永远不用。

3、“好想学游泳啊,好想学英语啊,好想认真看书啊”---明年这个时候继续这么说。

4、“等我有钱了,我一定要买下它。等我有钱了,我一定要去那旅游”----你倒是认真去赚钱啊!

5、“为了我的健康,今晚一定早睡觉”----昨天你也是这么说的

6、“为了我的健康,硬盘里的学习资料我今晚就清空它”----别再让我看到你又去下载!


看吧,这不仅是刻舟求剑了。

这完全就是刻一下舟,剑都不要了。

人类的本质,真的是复读机啊......

user avatar

会。比如“我们这里是汉族的发源地,所以我们这里讲的话就是正宗汉语。”“你们这里夏朝时还没开化,所以你们这里讲的是蛮夷话。”---- 历史的“舟”已经向前走了很远,驱越人至中南半岛,又被打得衣冠南渡。但这些都不妨碍有些人坚持在原刻痕处捞“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看来,尽管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但“刻舟求剑”这类的思维方式,或者说类似的认知误区,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得更加隐蔽和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刻舟求剑”的本质是一种僵化、教条化的思维模式,是脱离实际、拒绝变化的典型表现。古时候,舟行江河,船身刻痕能相对准确地指示.............
  • 回答
    现代社会,谈论“为了爱人去死”的爱情,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遥远,甚至有些夸张。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理性、注重个人价值和生命权重的时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深刻、极致的爱就彻底消失了。只是它存在的形式和表达的方式,可能变得更加复杂和内敛。试想一下,在现代社会,两个人之间的羁绊,往往建立在长期的情感.............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沉重,但也确实反映了社会上一些存在的、令人不安的现象。在现代社会,我们倡导的是平等、尊重和个体价值,但“男人想吃独生女绝户”这种说法,虽然极端,却能触及到一些人内心深处的某些顾虑和想法。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种想法的根源,很可能并非普遍的“恶意”,而是一种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现实压力下形成的“.............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中关于社会女性化的设想,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下赛博朋克风潮盛行的背景下,更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他当年的预言,放在现在还能打几分?社会究竟会走向何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刘慈欣的那个设想本身。他在书中提出的社会女性化,并非简单地说女性地位上升,而是描绘了一种更.............
  • 回答
    如果明天,一连串确凿无误的神迹降临,而且这些神迹清晰地指向某个特定的宗教,证明其宣称的神祇真实存在、其教义是真理,那么现代社会将会经历一场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的巨变。这不仅仅是信仰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塑,是人类文明的根本性转折。首先,信仰与宗教的地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千年来,宗教一直是人类.............
  • 回答
    一些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形成一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个女性从未经历过性骚扰,这可能暗示着她“长得不好看”或“身材差”。这种想法的形成,其实是复杂社会心理和现实环境相互交织的结果,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性骚扰在当下社会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职场,甚至网络空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宏大的历史与政治哲学议题:现代国家是否还会重蹈封建王朝的兴衰周期?我的看法是,虽然现代国家在结构和运作上与封建王朝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某些深层次的“周期性”特征,以一种新的形态,依然可能在现代社会中显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封建王朝的周期性。传统意义上,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往往指的.............
  • 回答
    抛开知乎、B站这些平台,单凭读书和看新闻,在现代社会是否会让人落后于时代、思想滞后、跟不上潮流?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要看具体怎么“读”和怎么“看”,以及我们对“时代”、“思想”和“潮流”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和B站这些平台确实为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维度。它.............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现在,这个拥有各种高科技、信息爆炸的时代,突然回到春秋战国那种“采邑分封”的模式,那画面可就太有趣了。首先,你要知道,春秋时期的采邑分封,那可是基于农耕经济和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一个诸侯王,把一块地(采邑)分给你,你就得负责那块地的生产、军事、治安,当然,也得给我交租、出兵。这种模式.............
  • 回答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若孔夫子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这个喧嚣而又充满可能性的现代社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定会如一块古玉,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映照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光辉。细细想来,他最坚持的,以及最先妥协的,或许正如他一生所追寻的“道”一样,既有不变的根本,也有因时而变的智慧。最坚持的:仁者爱人.............
  • 回答
    我一直觉得,三国时期那些运筹帷幄、征战沙场的英雄们,如果穿越到现代,会是什么一番景象?如果真有这么个机会,让我邀请一位他们来体验现代社会职业,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对是——诸葛亮,去尝试城市规划师。为什么是诸葛亮?你想想,他那“隆中对”一出,天下三分的格局便跃然纸上。那可不是简单的军事战略,而是.............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一夜之间,“妻妾”制度重回我们生活的土壤,那将是一幅怎样斑斓又错乱的图景?清晨,你或许会听到邻居家传来一阵细细碎碎的争吵,不是因为油盐酱醋,而是关于“大奶奶”今天早上用的料是否比“二奶奶”的更精细。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一些家庭出门时,男主人身边跟着不止一位女性,她们的称谓,她们的地位,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我们现代人对自由和尊严的理解。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鸳鸯不愿意做贾赦的屋里人?这得从鸳鸯本身的性情和她所处的环境说起。1. 忠心与情义的羁绊: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可以说是从小跟着贾母长大,是贾母最信任的人。贾母对她恩重如山,视若.............
  • 回答
    倘若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思想,能够真正贯穿并塑造我们如今的社会,那么眼前的景象,定然与我们今日所见的喧嚣、焦虑、步履匆匆的模样大相径庭。这并非说社会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更为内在、更为和谐的生长方式。首先,社会结构会显得更加扁平和分散。 追逐权力、建立森严等级的动力会被大大削弱。人们不再热衷于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等多个层面,如果真的仔细掰开了揉碎了讲,会发现“雪中送炭”在现实中确实不如我们期望的那么普遍,而“火上浇油”的现象则常常更显眼。这并不是说人性本恶,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社会和理想中的道德标杆是有差距的。 “雪中送炭”的成本与风.............
  • 回答
    二十年后,科技的飞跃让我们摆脱了衰老的束缚,一个永葆青春的时代悄然降临。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奇迹,更是对人类社会规则与秩序的颠覆性重塑。一、 权力与财富的重新洗牌:经验与积累的终结,智力与创造力的崛起在旧时代,权力和财富往往与年龄挂钩。长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积累的资源,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 回答
    想聊聊莎士比亚,这个人,他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谈到他,总会觉得有点遥远,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人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如果我们真的去看看他身处的那个时代,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或许就能找到一些答案。时代造就了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成就了时代?先说说那个“复杂的社会背景”。.............
  • 回答
    这是一个让我脑袋里立刻跑过好几十号人选的有趣问题!要在FGO里挑一个从者共度余生,这可不光是看宝具的威力或者技能的强弱,而是要考虑一下,这位神秘的英灵,能不能真正融入我平淡而琐碎的现实生活,并且和我一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斟酌再三,如果只能选一位,我可能会选择——阿喀琉斯。别误会,我知道他最出名的可.............
  • 回答
    思考一个社会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比如从私有制回到公有制,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都可能经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很难简单地用“更好”或“更差”来概括,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复杂因素的博弈。对我的个人生活的影响:首先,如果私有制被取消,意味着我目前拥有或赖以生存.............
  • 回答
    新冠病毒长期存在且频繁变异,没有特效疫苗,而隔离成为常态……这不仅仅是“社交距离”的增加,它会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甚至改变我们对于“正常”的定义。经济的持续性阵痛与结构性调整首先,经济将进入一个持续的“低速运转”甚至“冻结”状态。曾经繁荣的旅游、餐饮、娱乐业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即便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