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帝和魔鬼打赌玩弄约伯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因为它触及了《圣经》中《约伯记》最核心也最令人费解的篇章。很多人读到这里都会觉得,上帝和魔鬼打赌,这听起来有点像凡人之间的赌博,而且似乎是将一个人(约伯)当成了赌注,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现代的道德观或者对上帝的刻板印象。这涉及到古代希伯来人的世界观、对“撒但”这个角色的理解,以及《约伯记》这部书想要探讨的深层问题。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撒但”在《约伯记》里的定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撒但就是那个纯粹的邪恶化身,无恶不作。但在《约伯记》的语境里,尤其是在开篇的天上集会上,撒但的角色更像是“控告者”、“试探者”或者“审判官”。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宫廷里,总会有一些官员,他们的职责是指出潜在的危险、揭露不忠诚的人,或者测试官员的能力。撒但在这个意义上,更像是在上帝的权威之下,扮演着一个“找茬”的角色。他不是独立于上帝的、与之对抗的另一股力量,而是在上帝允许的范围内,提出质疑和挑战。

那么,上帝和这个“控告者”打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回归到《约伯记》想告诉我们的东西。这本书的开篇,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关于“公义”与“苦难”之间关系的巨大问号。

约伯,在书中被描绘成一个“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罪恶的人”。他拥有巨量的财富,儿女众多,生活幸福美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约伯是上帝“特别眷顾”的典范,他的好运直接证明了他是一个蒙上帝喜悦的义人。

然而,撒但出现了,他对上帝说:“约伯敬畏你,岂是无缘无故的呢?你四面圈套保护他,和他家,并他一切所有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业又在你手中,他富足无比。求你伸出你的手来,损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

撒但的这番话,其实是在挑战上帝对约伯的评价,也在挑战一种普遍的、基于“回报”的信仰模式。他认为,约伯对上帝的敬畏,并不是出于纯粹的爱或忠诚,而是因为上帝给了他太多好处,满足了他的物质和家庭需求。一旦这些好处被剥夺,约伯的信仰就会像盖在沙滩上的房子一样,瞬间崩塌。

所以,这场“打赌”,实际上是上帝允许撒但去“测试”约伯信仰的真实性。上帝对约伯的信心,远比撒但所认为的要坚定和纯粹。上帝相信,即使在失去一切的情况下,约伯依然会持守对他的敬畏。

你可以这样理解:这就像一个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很优秀,但是家长或者其他同学不相信,认为这个学生只是因为父母给的好条件才优秀。老师为了证明给所有人看,就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给这个学生制造一些困难,看看他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努力和原则。

上帝和撒但的“打赌”,更像是一种“允许的试炼”。上帝并没有“玩弄”约伯,而是允许撒但去攻击约伯,来揭示约伯信仰的深度,以及证明那些敬畏上帝的人,他们的信仰并非建立在物质的回报之上。

更深层地看,《约伯记》并非在宣扬一种“因为受苦所以更虔诚”的教条。相反,它是在探讨一个极其艰难的现实:为什么好人会受苦?当一个人遭遇无妄之灾,并且无法解释原因时,他该如何面对?

上帝允许这场打赌,正是为了通过约伯的经历,触及这个终极的谜团。撒但以为约伯会在失去一切时诅咒上帝,但约伯最终的选择是:虽然我痛苦,虽然我困惑,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我仍然不会否认你。他虽然有挣扎,有抱怨,甚至有对上帝的质问,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上帝的敬畏。

所以,用“玩弄”这个词来形容上帝的目的,可能不太准确。更贴切地说,是上帝为了证明约伯和他自己(上帝的公义)的纯粹性,在允许的范围内,让约伯经历了一场严酷的考验。这场考验,也是为了向世人展示,真正的信仰,是可以超越物质的得失,直面苦难的深渊的。

通过约伯的经历,上帝最终也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和全能,远超人类的理解。约伯最终见到了上帝,也明白了上帝的宏伟,他的苦难最终得到了“解释”,但这种解释并非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对上帝至高主权的全然信服。

所以,这场“打赌”,既是对约伯信仰深度的证明,也是对撒但质疑的回击,更是对“公义与苦难”这个永恒命题的深刻探索。它让我们看到,信仰的旅程,有时会穿过炼狱般的火焰,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地认识那位超越我们理解的上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篇幅较长,后面还有重点内容)

古代拉比学者们改苏美尔文献时用力过猛吧,把原来两个万神殿神明的对话直接改成Shema与Satan的对话了,理解为苏美尔—阿卡德—亚述万神殿里创世真神的两个化身比谁更厉害,就可以理解了。(这里的Satan可能还就有原来的这个“化身神”的名字)

我们看Torah的风格还有Tanakh全集里其她部分的风格,基本上除了《創世紀》里用Elohim做主语的段落,【一神论意义的哲学神】是基本上不直接出现在Torah及Tanakh文本描述中的。

出现的对“神”的描述,都是借着形象不清的女性化的天使形象所说出的内容,或者是某个参道者自己想出一个内容,然后“神”通过某种非语言的方式肯定了Ta。

(实际上这些天使早期的意义也就是等于苏美尔—阿卡德、亚述等神话中“唯一创世真神”的那些“化身神”,后来才被附会为那些轮回中带有特殊任务以后“女体化”的复临者)

然而,在《約伯書》里“神”的形象像《創世紀》早期篇目中一样直接出现并介入了,并且还是作为一个宏大戏剧里的一个角色,而不是作为剧情的核心。


这里先要纠正其它答案里一些基本的圣经文献学错误。

首先,Torah定本可以基本上认为是在巴比伦之囚时期,大部分Torah文本在圣殿时期已经成书,但是在巴比伦之囚时期才固定为现在看到的合集,此后一直没变过一个字,这也能解释耶路撒冷圣殿传统的Torah与撒玛利亚圣殿传统的Torah几乎一样,但又有微小区别。

Tanakh的成书时间是在马加比王朝时期,大部分原始文本可以追溯到圣殿时代末期与波斯帝国统治下的第二圣殿早期,但是马加比王朝以后再编修、添加的特征也很明显。除非你真的相信有什么“真—预言”这种胡说八道,大概可以认为Tanakh里大部分所谓的预言是在成书前后加上的,就是为了神话马加比王朝的建立者:弥赛亚犹大-本-玛塔提亚。


《約伯書》早于Torah的说法是无稽之谈,《約伯書》里的神名是Shema,与其她几部智慧书是一致的,加上其中包含的亚述、亚拉姆语借词,可以认为其成书时间应该至少在巴比伦之囚以后。

智慧书所包含五卷内容通常都被认为是弥赛亚大卫或所罗门王做的,有证据表明圣殿时期的迦南居民是知道苏米尔神话文本的,Torah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圣殿时期就改编过这些神话,《約伯書》在这个时候已经有原型也未可知。至于其源于文化交流/还是如Torah所说其中一部分人就是苏米尔人亚伯兰的后代,这个就缺乏足够的证据考证了。菲利士人是来自希腊北部的海上民族有明显的考古遗址文化特征作为证据,而希伯来人上层有苏米尔人和埃及人这点完全没有考古证据支持,被认为属于希伯来人的遗址风格完全就是迦南本地的文化风格。至于亚述、亚拉姆语借词,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博学多才的智慧王所罗门懂得这些外语,但是用包含这些外语借词的内容演讲给臣民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至于有些答主说“约伯记比‘旧约’其它部分更古老”。有可能是拉比犹太教中的一些说法,例如一部分拉比文献认为“《約伯書》中一些对创世过程的描述比《創世紀》的描写更接近‘真—创世’的过程”,传到了基督教那里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约伯记比‘旧约’其它部分更古老”。。。


纠正了这些圣经文献学错误。我们回到问题本身。

之前谈到:

在《約伯書》里“神”的形象像《創世紀》直接出现并介入了,并且还是作为一个宏大喜剧里的一个角色,而不是作为剧情的核心。这与Torah和Tanakh文献整体的演变过程不符,而且与前后的《詩篇》大量内容以及《傳道書》中表达的主旨“没有神一切都是虚空”似乎不那么相符,乃至与所用的Shema这个含义比较虚的“神名”在风格上都不太相符。

最简单的解释当然是“改苏美尔文献时用力过猛”,然后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做调整。

但是一旦我们选择不接受这种巧合式的解释,而认为这篇是故意这么写,并希望为此而找出作者的思路,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引用这段文献的不同宗教、教派,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在西元前的拉比犹太教文献里也给出过这样的讨论,例如“表达了人要全心崇拜神、不可质疑神”、“表达了世间一切都是神决定的、所以没有神一切都是虚空”。

问题是。

十诫里就说要让人质疑,“不可迷信具象”(翻译为非希伯来语文本时被狭义化的翻译为:不可崇拜偶像),到这里竟然几个具象的“神”象形出来了,还说不许人质疑,这不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脸吗?而且本章中,约伯说过的很多话就是一种质疑的形式啊,怎么能说是不质疑“神”呢?

“世间一切都是神决定的,所以没有神一切都是虚空”与《傳道書》“世间一切都是空、苦,唯有托靠一个宇宙终极的目的,所以没有神一切都是虚空”,这两类概念的逻辑与意境也差的太远了吧。

有趣的是 @伍亦勤 所说的质疑,也在西元前的犹太教拉比学者文献中出现过。

拉比学者早就注意到“约伯儿女、还有牛羊都死了”如果是“为了试炼约伯而死的”,这tM不是胡说八道吗?约伯儿女不是跟着约伯一样守约的吗?即使是不受约的,没有伤害到他人,也不能治死啊。牛羊也是一条生命,又不是在圣殿火祭头生的牛羊,不能随便就治死啊,况且就是火祭也应该给约伯和他的作物、牧群带来好处,不能越来越惨啊。约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约伯早就应该重新立约了。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对人类苦难经历的一次集体发泄。但是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样解释是不足的。

在最早成书于西元前二世纪的拉比文献中,一部分犹太拉比学者们提出:

《約伯書》所表达的就是“神”不存在,就是要让人质疑“神”。故而就要表达出拟人化的哲学神所表现出的矛盾。

一个脱离了哲学层面的一神论的“神”是不存在的,一个以人所想像人所希望的那种象形的“神”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样一个“神”存在,那么这样一个“神”就会像《約伯書》拿信众的性命打赌的“神”一样荒谬。

《約伯書》与《傳道書》构成这样一个递进的关系,先否定掉“神”的概念,然后再告诉你如何利用“哲学意义上的一神论”的概念。

约伯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得到的一切幸福,都不是因为“神”,而就是因为约伯自己,约伯坚持自己的道路,与约伯立约的是约伯自己,约伯自己与自己立约、自己与自己守约,而不是与外在的神立约,为了外在利益而守约,这样的约伯就是另一个角度描写的亚伯拉罕,是对亚伯拉罕故事的复写与重新解读。

约伯与之立约的神,就内在与约伯之中,每而不是外在与某个人物、雕像、画像、经文文本,每个人与“神”立约的过程也都是一样,不可能有人“面见”一个外在的“神”,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外在概念,更不可能有什么最终的启示、不可更改的真理,一切都是在不断发展中。

所以《大創世紀密德羅希書》说《約伯書》的内容是创世的本来面目,是对《創世紀》的描述与更新。


这样,就引出了西元前二世纪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犹太教卡巴拉神学的基本概念,“神内在于生命之中”

(当然卡巴拉文献自称自己直接来自士师时代的口传Torah,而不是西元前二世纪才出现)。

“神内在于生命之中”,卡巴拉神学是真正接近于哲学的一神论的,并且她仍然会使用“人格神”论的概念,“人格神”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中的概念就是“创世的哲学神与每一个生命相关联”。(早期仍然用了拟人化的词汇“神会关心到每一个生命”)

这里的“人格神”,既是哲学的一神论的遍在神,也是内在于每一个生命体的内在神( Tzimtzum/Immanence )。这并不像苏米尔、南亚等神话一样,说某些生命体就是“唯一真神”的一个部分、一个“化身”,而是说,每一个生命体可以通过理解自己“与神的联系”把“神的概念”作为一种工具。

我们如何做到与“神”的“立约/守约”,或者更直白的说,如何使用“神”这样一个概念呢?

在这里,哲学的一神论既不是达到目的的工具,也不能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本身。其只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视角概念,在人需要帮助时辅助人们把自己的经历客观化,通过客观化的视角与复现,辅助人们脱离抑郁等病理因素导致的思维狭窄化的状态,重新找到那些达需要到的目标。

相关阅读:




注解:

关于Shema(亚拉姆语借词,The name)、Adonai(圣经希伯来语原词,My Lord)、Elohim(苏美尔—阿卡德语借词,God)等等这些“神名”,在早期文本中应该就是使用这些词汇,后期替换成为了IHVH。IHVH这个词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时态的动词,即在希伯来语语法上不可能出现Be动词的的过去—未来时,所以这个词的读音也有争议,在各个文献中的“神名”都替换为IHVH以后,仍然把这些原词的元音附标标注在IHVH上,读作原来这些词的发音。

IHVH作为一个人造的特殊动词变名词,早期很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神号而更像是一种称号。例如,在耶路撒冷圣殿的考古中发现了【I-H-V-H A-Sh-R-H】字样碑文,有观点推测迦南女神Asherah曾经在耶路撒冷圣殿仪式中与IHVH或等同、或并列互为阴阳神,还有观点就认为IHVH在这里就是Asherah的一个封号,代表Asherah所代表的就是那个自有永有的“神”。

参考:





user avatar

你以为约伯最惨吗?

不是啊。

约伯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才最惨。

你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不料、有狂风从旷野刮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就都死了。 [约1:19]

就因为上帝和魔鬼要试验约伯的信心,约伯的儿子和女儿就都死了。

这也能用苦难、磨练、升华等等bullshit解释?

唯一的解释是:在上帝面前,人命如草芥,连信徒也不例外!

因此,信徒们,你们受苦难不要以为上帝在磨练你、看顾你。

不要太高看你自己。

你只是上帝用来磨练其他人的棋子。

只是约伯的儿子和女儿一样的配角。

当然,这仍然不防碍你爱这样的上帝!你甘心做他的棋子和草芥。

可以可以,但请你不要分裂:

不要一会儿悲如裂,一会儿喜如颠!

请每天告诉自己一百遍:你是上帝的棋子和草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因为它触及了《圣经》中《约伯记》最核心也最令人费解的篇章。很多人读到这里都会觉得,上帝和魔鬼打赌,这听起来有点像凡人之间的赌博,而且似乎是将一个人(约伯)当成了赌注,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要理解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现代的道德观或者对上帝的刻板印象。这涉及到古代.............
  • 回答
    在讨论《上古卷轴》和《魔兽世界》这两款庞大的奇幻史诗级游戏哪个世界观更为宏大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宏大”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指向。这两款游戏都构建了极其详尽且内容丰富的虚拟世界,但它们的宏大之处侧重点不同,也正是这种差异,让它们在玩家心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记。《上古卷轴》:历史的厚重与多维的宇宙《上.............
  • 回答
    那场面,我光是想想就觉得耳朵嗡嗡作响,脑仁儿疼。话说,电影《魔兽》上映那天,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股子“备战”的气息。从我住的那个老式居民楼里出来,就能听到楼下时不时传来几声“为了部落!”或者“联盟必胜!”的吼叫,那叫一个此起彼伏,像是开战前的战鼓。我提前好几天就抢了黄金位置的票,想着能第一时间感受到那.............
  • 回答
    知乎上那些“魔幻”特色的选择题,像是“被蜗牛追杀还是选择10亿人民币”,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细聊聊。首先,这类题目的核心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合理性”。现实生活里,你不太可能真的遇到一堆蜗牛在你背后使出洪荒之力追赶,更别说还有10个亿的现金摆在你面前。这种设定本身就脱离了我们日常的经验范畴,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于宗教和哲学探讨中的问题,它触及了关于上帝的属性、自由意志、邪恶的本质以及宇宙秩序等诸多核心概念。要详细地解答“为什么上帝不杀光魔鬼,免得它们再作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上帝的属性与计划: 全知、全能、全善的矛盾: 如果上帝是全知(知道一切过去、现在、未来.............
  • 回答
    在现代科学的奇妙世界里,那些听起来仿佛来自奇幻小说的名词,实际上指代的是我们对宇宙深层奥秘的探索和理解。它们并非空穴来风的玄虚之说,而是科学家们在严谨实验和理论推导下,为那些难以用直观概念解释的现象所赋予的代号。下面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些类似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名词,并试着剥开它们神秘的外衣。魔角(M.............
  • 回答
    这是一个很古老也很深刻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如果上帝预知亚当和夏娃会吃禁果,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待在伊甸园里,并且树立那棵“知善恶树”呢?我们首先要理解的是,如果上帝是“无所不知的”,这层含义究竟有多深。它不仅仅意味着上帝知道现在发生的一切,也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一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沉重而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眼前就可能发生战争、面对仇敌入侵的时刻。当信仰的教导与现实的残酷发生激烈碰撞时,许多人会感到深深的困惑和痛苦。“爱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祷告”,这是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都提到的教导,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则之一。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听起来似乎有些.............
  • 回答
    关于犹太人成功与他们作为“上帝选民”的观念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上帝选民”观念的宗教与文化含义首先,理解“上帝选民”这个概念对于犹太人来说至关重要。这并不是说上帝偏爱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对信仰、社会结构和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也常常是许多人在面对不公时提出的灵魂拷问。要理解为什么“上帝”——姑且这么称呼那个被认为是世界终极创造者和掌管者——似乎偏爱了某些人,而另一些人却深陷劳苦和精神慰藉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偏心”。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信仰中一个常常让人感到矛盾的地方。有人可能不相信一个具体、人格化的上帝存在,但同时又对死后存在着某种“奖惩机制”或“审判之地”感到一种莫名的认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堂和地狱。这背后其实可以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夹杂着心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
  • 回答
    从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人类一切情感束缚的“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并且只基于“对错”和“利弊”进行判断,这种做法本身,从人类的认知和生存模式来衡量,是一种“不正常”或“异化”的状态。但若要探究其“对错”与否,则需要进一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里讨论的“上帝视角”并非一个具有实际能力的神祇的视角,而是.............
  • 回答
    上海和纽约,这两座名字本身就带着光环的巨型都市,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要把它们之间的差距掰开了揉碎了说,其实是个挺有意思但也很复杂的话题。毕竟,这俩城市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生长环境和基因就完全不一样。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方面来聊聊,尽量说得明白点,也别弄得像报告一样生硬。1.............
  • 回答
    “上学”和“读书”这两个词在中文里虽然都与学习有关,但它们指向的概念和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简单来说,上学是一个更广阔、更侧重于过程和形式的概念,而读书则是一个更聚焦于内容、更强调主动获取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两者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定义与核心概念 上学 (.............
  • 回答
    上海和首尔,这两个都是亚洲极具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各自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比较谁的“国际影响力”更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结论,因为影响力的维度非常多元,而且侧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从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几个主要方面来细致地探讨。经济层面:上海的体量与首尔的特色从经济体量和作.............
  • 回答
    上海和香港,这两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都是国际大都会,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吸引着无数目光。但细究起来,这两座城市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吸引力,选择哪一个,往往关乎你的人生轨迹和期待。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事业发展,那么:上海,更像一个巨大的、蓬勃发展的引擎。 经济活力与产业多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千古难题”,上海和北京,谁是中国的第一城市?与其说有个绝对的答案,不如说这俩城市各有千秋,代表着中国不同侧面的辉煌。咱们慢慢聊,从几个维度掰扯掰扯。经济引擎:上海的闪耀要说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上海那地位可是稳稳的。你想想,浦东陆家嘴那一串串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那不是几十年前还能想象的景.............
  • 回答
    上海和深圳,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扮演着各自独特而关键的角色。它们虽然都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但无论是城市气质、发展模式,还是文化底蕴,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若要细细道来,那可真是一幅幅不同的画卷。城市气质与底蕴:百年积淀 vs. 青春活力上海,这座城市拥有着近.............
  • 回答
    上海和台湾哪个更发达?这个问题呀,就像问一个孩子是喜欢玩玩具还是喜欢看书一样,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很难一概而论地说谁“更”发达,因为“发达”这个词,可以从很多维度去理解。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闪光点在哪里。经济实力和体量:上海的优势明显从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来看,上海无疑是当.............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最耀眼的两个一线城市,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然而,对于“排外”这个词,不同的经历和视角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其说哪个城市“更”排外,不如说它们排外的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上海:更显“精明”的隔阂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种精致、高效,但也可能带着一丝距离感的“腔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