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哥萨克的水军是继承了基辅罗斯和瓦良格人的传统吗?

回答
关于哥萨克水军是否继承了基辅罗斯和瓦良格人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历史的传承、地理环境的塑造以及哥萨克独特的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来理解。

基辅罗斯的海上力量与瓦良格人的航海传统:历史的起点

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那个古老的时代——基辅罗斯。罗斯人,尤其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他们本身就是出色的航海家和水手。瓦良格人的到来不仅仅是掠夺者,更是建立强大商业和军事网络的关键力量。他们沿着广阔的河流网络,如第聂伯河,一路南下,最终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庞大的国家。

河流网络的利用: 基辅罗斯的地理优势在于其发达的内陆河流系统。第聂伯河、伏尔加河等构成了连接波罗的海与黑海、里海的重要通道。瓦良格人正是利用这些河流,用他们的长船(longship)进行贸易和军事行动。他们的船只设计轻巧,便于在河流中穿梭,甚至可以人力扛着越过河流之间的陆地。
海上贸易与军事存在: 罗斯人并非仅仅局限于内陆河流。他们曾多次远征拜占庭帝国,通过黑海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攻击。这些行动表明罗斯人拥有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建造和指挥足够数量的船只进行远距离航行和作战。他们的海军力量虽然不如拜占庭那样庞大和复杂,但在当时的东欧地区是不可忽视的。
对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贡献: 瓦良格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船只本身,还有与之相关的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他们对木材的加工、船体的构建以及基本的导航技能,都为后来的罗斯人打下了基础。

哥萨克水军的崛起:地理环境与生存压力

哥萨克人,是在十二至十五世纪左右,随着基辅罗斯的分裂以及蒙古入侵后的东欧地缘政治变化而兴起的一系列生活在俄罗斯南部草原和河流三角洲地带的东斯拉夫民族群体。他们的水军力量,特别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的水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哥萨克水军是如何与基辅罗斯和瓦良格人的传统联系起来的呢?

1. 地理的呼唤与传承: 哥萨克人的生活区域恰恰是基辅罗斯时期罗斯人水上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第聂伯河下游以及黑海北岸。这些地区河流密布,湖泊众多,为发展水上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哥萨克人,作为从不同阶层逃离统治、聚集在这些边缘地带的人们,他们需要适应当地的环境来生存和发展。河流不仅是他们的交通要道,更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战场,以及他们的食物来源。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水上军事力量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2. 生存的需要,军事的创新: 哥萨克人生活在当时的“无人地带”,长期面临来自南部的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势力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进行劫掠扩张以及参与各种政治军事斗争,他们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而第聂伯河的下游和通往黑海的航道,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活动空间和战略目标。水军的强大,使他们能够快速移动、进行突袭、截击敌人,甚至直接攻击敌人的沿海据点。
3. “恰伊卡”(Чайка)的传奇: 哥萨克水军的标志性战船是“恰伊卡”,一种轻便、速度快、吃水浅的船只。这种船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载有数十名哥萨克战士,并配备火炮和步枪。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河流和浅海中灵活机动,甚至可以在必要时方便地进行陆地拖拽和运输。这种船的建造和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早期罗斯人使用轻便船只在河流中作战的智慧的继承和发展,只是更加适应了哥萨克人的特定需求。
4. 军事战术的延续与演变: 瓦良格人擅长利用船只进行突袭和登陆作战。哥萨克水军同样是突袭战术的大师。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敌人面前,利用船只的快速机动性发动猛烈的攻击,然后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撤离。这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与早期罗斯人利用河流网络进行的军事行动有着精神上的共通之处。虽然武器装备和战术细节有所演变,但其核心的“快速打击,灵活撤退”的思想,隐约可见早期的影子。
5. 抵抗奥斯曼帝国的影响: 在很多时候,哥萨克水军的活动与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地区的军事存在直接冲突。奥斯曼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而哥萨克人的水军则是其在中低层海域的有力挑战者。这种长期的对抗,也促使哥萨克人不断改进他们的造船和作战技术,尽管与奥斯曼帝国庞大的海军相比,他们的力量显得更为游击和渗透性。

结论:并非直接血脉,而是环境、需求与智慧的交融

总的来说,哥萨克水军并非直接、唯一的继承了基辅罗斯和瓦良格人的军事传统,就像一个现代城市并非直接继承了某个古代国家的建筑风格,但其城市规划、功能布局可能依然能看到古老智慧的痕迹。

哥萨克水军的强大,更多的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河流网络)、生存的压力(来自南部势力的威胁)以及哥萨克人独特的社会组织和军事文化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基辅罗斯时期罗斯人利用河流网络进行水上活动、进行贸易和战争的传统,为哥萨克人在同样的地形环境中发展水上军事力量提供了历史的“土壤”和“基因”。

瓦良格人作为早期罗斯人水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展现出的航海、造船以及水上作战的智慧,在哥萨克人身上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了体现和发展。哥萨克人吸收了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和作战需求,创造出了如“恰伊卡”这样的标志性战船,以及一系列高效的水上作战策略。

因此,与其说是直接的“继承”,不如说是一种在相似地理环境中,基于相似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对早期水上活动经验的“呼应”和“再创造”。哥萨克水军的崛起,是东欧地区水上军事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演变、融合的一个生动例证。他们是地理环境的儿子,是生存压力的产物,也是前代航海智慧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哥萨克本来就有优良的海盗传统

像攻打西伯利亚的叶尔马克·齐莫菲耶维奇

其早年的生涯其实是靠在河上抢掠商船发家的,也是因为这样被伊凡雷帝悬赏捉拿并判处极刑的

在后来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发达的水系也给哥萨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一般人的印象不同,哥萨克主要不是在马背上征服西伯利亚的鞑靼汗国和其他北亚土著的,而是依托河流作为他们进攻的支点和撤退的屏障。

这点我们甚至可以在清初配合满清军队参与罗禅征伐的朝鲜人笔下找到对证。

“臣到曰哈(地名,松花江口附近)始遇贼舡,大舡十三只,可载三百石。小船二十六只,似倭舡矣。”

可以说在朝鲜人眼里,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基本就像倭寇了

以上两图摘自记载叶尔马克生平的《梅勒佐夫编年史》

而至于著名的扎波罗热哥萨克领,更是以活跃在第聂伯河和黑海沿岸的海盗行为著称。事实上在扎波罗热哥萨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从土耳其人的奴役中逃脱的原斯拉夫裔水手,再加上他们依靠一种被称之为“寨卡”(Chaika)的轻型战船,进行沿海劫掠可谓如鱼得水。这种寨卡战船大概在18-20m长,4-6m宽左右,配备6门左右的隼炮,搭载60人左右,不论是进行突袭还是隐蔽都十分方便,而且只要船数够多,一样可以对土耳其正规的Galley巡航舰队造成威胁


突击黑海沿岸城镇也是家常便饭,味精人即视感


更有甚者,在1624年一支由八十艘左右的寨卡组成的哥萨克舰队直接突进到了鄂图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近郊烧杀抢掠,引起了苏丹的恐慌


去过伊斯坦布尔并且坐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船的朋友应该都对鲁梅利亚堡的位置有印象,那根本就是大boss的家门口了!

不过要说哥萨克要在技术上有更出众的地方也谈不上,无非就是为了抢掠方便而采用轻型船战术,并且其大本营远在第聂伯河中,不需担心敌对舰队的反杀罢了。这种地缘条件,想不变成海盗都难

大概差不多时期,就是被很多洋奴顶礼膜拜到天上去的海上君主号下水的同一年,一支同样由Xebec这种轻快小船组成的巴巴里海盗亦成功劫掠了英格兰南海岸。你说穆斯林的海军科技攀的比欧洲人更高吗?

海防形势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东西,还真不是靠大船大炮这种硬技术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