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剑柄和剑身不铸成一体?

回答
咱们聊聊剑,不是那种电影里闪来闪去的道具剑,是正儿八经劈砍用的那种。你有没有仔细看过那些老物件儿?你会发现,剑身上那些锐利的锋刃,和下面那个用来握持的剑柄,往往是两样不同的东西拼起来的。为啥不能直接一整块金属,从头到尾一鼓脑儿铸出来呢?这事儿说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涉及到了材料学、冶金技术,还有就是实实在在的使用体验和制作成本。

首先,咱们得知道,古代的剑,尤其是咱们华夏的宝剑,那可不是随便用一块铁随便敲敲就能成的。那是个精细活儿。剑身,尤其是它的锋刃,需要极高的硬度和韧性,这样才能劈砍时保持锋利,又不容易崩口或折断。这就需要用到高碳钢。但是,高碳钢这玩意儿,你如果直接拿来做整个剑柄,那就不太对劲了。剑柄主要承载的是握持的力量和传递你手上的力道,它需要的是一定的弹性、耐磨损,并且不能太冰冷,最好还能有点握持的舒适感。你想想,要是剑柄也是硬邦邦的高碳钢,你握着它砍一天,手得是什么感觉?而且,高碳钢的加工性相对差一些,直接铸造成形,再精细打磨,难度也大。

所以,古代工匠们就玩儿出了“包钢”或者“嵌钢”的技艺。简单说,就是把硬度高但脆性也相对较大的高碳钢,用来制作剑的锋刃部分,而剑身的其他部分(比如剑脊,也就是剑身中间凸起的那条骨架)和剑柄,则会用到含碳量较低、相对更柔软但韧性更好的熟铁或者低碳钢。然后,通过反复折叠锻打,将这些不同成分的钢材“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剑身就有了坚硬锋利的刃,同时也有了不易断裂的骨架。这就像是给一根竹子外面裹一层硬壳,竹子是韧性的骨架,硬壳是保护层和锋利面。

你可能会说,那铸造不是可以一次成型吗?没错,铸造技术确实存在,但对于制作要求极高的兵器来说,铸造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你想用铸造来完成一把高质量的长剑,你得控制好金属液的流动性、冷却速度,还有内部的组织结构。要是在剑身和剑柄的连接处,金属的成分或者结构有个什么小小的瑕疵,那整个剑的强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在受力时从那个地方断裂。而反复锻打的方式,可以通过每一次的敲击,将金属内部的气孔挤压出去,使金属的晶粒排列更均匀致密,从而提高整体的强度和韧性。从这点来说,锻造虽然慢,但它赋予了剑身更好的“内功”。

再说了,为了让剑更完美,剑柄的部分,尤其是握手的地方,还会包裹上各种材料,比如木头、藤条、鱼皮,甚至是金属丝线。这些材料的加入,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握持的舒适度,防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震动,保护手部。你想,如果剑柄是和剑身一体铸造出来的金属,你再想给它加一层包裹,工艺上就会变得异常复杂,而且效果可能也不如直接为剑柄本身设计包裹来的好。

还有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护”和“更换”。剑是个消耗品,虽然古代工匠的技艺很高超,但也不是永不损坏。如果剑身和剑柄是一体的,万一剑身某个部位出现了裂痕或者损坏,你可能得把整个剑都报废了。但如果是分开制作的,比如剑身出了问题,理论上(虽然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可以更换剑身。而且,如果剑柄的装饰或者握持部分磨损了,也更容易修复或更换。

最后,咱们得说说成本。将剑身和剑柄分开制作,再精细地组合起来,虽然过程繁琐,但在古代那个技术条件下,反而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率、更容易控制质量的方法。你可以专注于把剑身打磨得炉火纯青,同时又能在剑柄部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艺来达到最优的效果。如果非要一整块金属从头到尾都达到最高标准来制作,那对材料的要求和工艺的难度将会是几何级数的上升,成本也会高得离谱,不一定划算。

总而言之,剑柄和剑身不铸成一体,是古代工匠们在材料科学、冶金技术、工艺流程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权衡下的智慧结晶。这是一种追求极致性能和实用性的体现,让一把剑不仅能“披荆斩棘”,更能让你握持得稳当,用起来顺手。这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是对“好用”和“耐用”的极致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剑没有,刀倒是有一款比较出名的Messer~梅瑟刀。




为了本答案我还搜到B站有相关技术讲解:

梅瑟的特色就是一体成型,一般柄会做薄一点,然后夹上木材,或者做细一点,完全让木柄覆盖金属部分。也有图4那样直接缠上绳/带的做法。

记得最初知道这种兵器和另一种相似的大砍刀Falchion之间的分别,就是看著名Youtuber Shadiversity讲解。

他提到彼此都有很多种刀身的形制,可谓是五花八门,当中有短有长有单手有双手,但唯一真正的分别,就是制作方式。其中梅瑟刀必然是一体成型的,估计是为了躲过法例对随身兵器的限制(请参考美国的某些「手枪」设计)。

而一体成型这种常见于小型和厨房刀具的制作方式,当然是不会被禁的,所以德国就有人钻空子想出了把刀具做大点就行了这思路,从而诞生了梅瑟刀这种产品。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弄成一大块钢铁,像现在某宝上常见的款式那样?

这种设计,不过是看着又有粗犷的原始感,又好像很霸气(说实话我也喜欢)。

但这些产品压根就不是为了战斗而生。它们不过是看起来很牛的摆设。一旦拿来砍杀,手感会很糟糕。

为什么?其一,硌手。我有一把一体成型的铁锏,虽然造工已经很不错,正常挥动不硌手(这也关乎到握柄的技术)。但挥上几百次,手还是会不舒服。很快就会起茧。

其二,金属就是金属,容易滑手。像上面的剑和锏弄出了纹理防滑,或者造成磨砂效果,手感又不好。

其三,不吸水。刀剑使用时间一长,手汗就会沾到柄上,然后一方面有上述的手滑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有较深的纹理,不及时擦干净又会生锈。

其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不吸震。为什么即使是梅瑟刀一体成型也大多用木柄夹住或包裹?因为木材有较佳的吸震功能(也相对吸水)。再不然可以先加木后加绳/带,取得更好的吸汗吸震防滑效果。

最后,我相信梅瑟刀那样也可以造成双刃剑的形状。

但是无法把配重球扭出来用的剑,有什么意思?




我是武者麦斯,灵性健身与极简武学创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术干货,可以关注我的知乎和公众号【极简武学】和【优约客】。有问题也欢迎私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剑,不是那种电影里闪来闪去的道具剑,是正儿八经劈砍用的那种。你有没有仔细看过那些老物件儿?你会发现,剑身上那些锐利的锋刃,和下面那个用来握持的剑柄,往往是两样不同的东西拼起来的。为啥不能直接一整块金属,从头到尾一鼓脑儿铸出来呢?这事儿说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涉及到了材料学、冶金技术,还有就是.............
  • 回答
    关于剑在秦代以后是否就不再作为普通士兵的武器,以及刀和剑的异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的话题。需要澄清的是,并非剑在秦代之后就彻底退出了普通士兵的装备序列,而是其地位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的被军事将领和精锐部队所青睐,而刀则凭借其更强的实用性和易于掌握的特点,逐渐成为了普通士兵的制式主.............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聊聊“剑”和“箭”这对古语里的孪生兄弟,为何会拥有如此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读音。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语言演变和古汉语的发音规则,并非简单的巧合。首先,我们得回到古汉语的发音系统。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其实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的。而“剑”和“箭”在中古时期(大.............
  • 回答
    说起冷兵器,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估计就是剑和枪了。这两个家伙,可以说是贯穿了人类历史,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也在无数的故事里闪耀着光芒。为啥是它们俩?其实原因还挺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剑:身份、象征,更是艺术品要说剑,那可不单单是个打架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剑”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意味。.............
  • 回答
    在 ACG(动画、漫画、游戏)的世界里,我们确实经常看到那些挥舞着比人还高的巨剑、或者刀身沉重无比的大太刀的角色,他们英姿飒爽,战斗场面也格外壮观。但反观“超长枪”……嗯,好像确实少见得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多个层面的原因,从视觉表现、操作逻辑到文化符号,都有其缘由.............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独孤求败这个人本身的经历和性格说起,才能把事情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理解独孤求败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虽名“求败”,但终其一生,却是“无敌”。这种无敌,并非简单的武功高强,而是精神上的极致。他一生所求,便是“败”,想从对手身上找到能够击败自己的力量,从而突破自身。可偏偏,他武功太高,无人能.............
  • 回答
    这句话的流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系列的网络事件和粉丝行为,这些行为触碰到了《剑网3》和《魔兽世界》玩家群体的某些敏感点,并引发了玩家的强烈反弹和不满。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肖战粉丝惹怒《剑网3》玩家的事件: “227事件”及其后续影响: 这是导致“肖战粉丝惹不起《.............
  • 回答
    您好!古剑奇谭三(简称古剑3)和原神这两款游戏,确实在很多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也因此在热度和营收上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您觉得古剑3整体素质更高,这个感受其实并不少见,很多玩家,尤其是对剧情、角色塑造、国风文化有深刻认同的玩家,都对古剑3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
  • 回答
    说中国苗刀的刀法和日本武士刀剑道武术相似,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有一些值得深挖的历史和技术原因。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苗刀本身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刀具,而“苗刀法”则是伴随这种刀具发展出来的技术。而日本武士刀,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太刀”或“打刀”.............
  • 回答
    在《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重担,将这个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职位传交给程心之后,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再去寻找他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毕竟,作为一名曾经肩负重任的守护者,他本该是最希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实际上,罗辑之所以没有去寻找庄颜和他的孩子,这背后有着极其深.............
  • 回答
    《多情剑客无情剑》这部巨著,虽然以“小李飞刀”李寻欢那惊绝天下的例不虚发之技为脉络,字字句句皆是围绕他跌宕起伏的命运展开,然而,古龙先生却偏偏以“剑客”和“剑”为名,这其中蕴含的深意,远不止于点题那么简单,而是将整部小说的精髓与主题,提炼升华,赋予了更广阔的哲学意境。首先,我们可以从“剑客”这个称谓.............
  • 回答
    骑兵剑和骑兵刀,这两者都是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冷兵器,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要说它们孰优孰劣,其实很难一概而论,更多的是取决于具体的战场环境、使用者的技艺以及时代的军事需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它们的特点。骑兵剑:优雅与穿透力的结合骑兵剑,顾名思义,是专门为骑马作战设计的剑。它通.............
  • 回答
    咱们聊聊刀和剑,这俩家伙看着都挺能“砍瓜切菜”的,但仔细琢磨琢磨,它们俩的道道儿可多了去了。别看都是金属造的,长得也挺像,但它们的设计理念、使用方式,甚至可以说它们的“脾气”都截然不同。首先,最直观也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们“切”和“刺”的侧重点。 刀 (Knife): 你想想你家厨房里的菜刀,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其实双手剑的握持方式,尤其是两手之间的距离,背后蕴含着不少关于力量、控制和技巧的考量。很多人觉得既然是双手剑,两只手紧紧挨在一起,不是能把劲儿使足吗?但实际上,稍微拉开一点距离,反而能带来更好的表现。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为什么不贴近一些”。1. 力量的传递与杠杆原理想象.............
  • 回答
    关于“何凯文皇后事件”以及何凯文与谭剑波之间的关联,目前并无公开、可靠的权威信息可以证实具体细节。以下是对相关背景的梳理和分析: 一、“何凯文皇后事件”的可能来源1. 何凯文的身份 何凯文是中国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以考研英语辅导课程闻名,曾担任新东方在线教师,并在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上拥.............
  • 回答
    《亮剑》之所以能在众多抗日剧中脱颖而出,摘得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桂冠,绝非偶然。它身上汇聚了许多让观众难以忘怀的闪光点,这些特质共同塑造了一个既真实又热血的战争传奇,也因此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1. 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拒绝“脸谱化”的英雄这是《亮剑》最核心的魅力所在。过去不少抗日剧,对国民党军官的描写,.............
  • 回答
    楚云飞和陈赓的见面,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握手和客套,而是一场两位绝世枭雄在历史洪流中的碰撞,一次对彼此赫赫威名的巅峰对决。时间节点设定的猜想:首先,我们得有个大致的时间点。如果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比如1947年左右,那时候楚云飞已经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纵队司令,而陈赓也已经是中原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兼兵团司.............
  • 回答
    如果林平之和岳不群真的能放下过去的恩怨,携手参研《辟邪剑谱》,那整个《笑傲江湖》的故事走向,可以说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会牵扯出多少波澜。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岳不群对《辟邪剑谱》的执念会得到更有效的满足,也可能更加疯狂。原本,岳不群参.............
  • 回答
    要说《刺客信条》的袖剑、《星际争霸》狂战士的灵能刃和《质量效应》的万用工具这三样科幻(或者说半虚构)的武器装备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原型”,那得从根源上讲,它们都深深植根于人类对于某种“标志性”、“高效”且“隐藏式”战斗工具的想象和渴望。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尽量让它听起来不像机器.............
  • 回答
    魔兽争霸3里的剑圣和恶魔猎手,这两个英雄在游戏里确实以其凌厉的平砍输出独树一帜。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其他种族就没有这样以近战物理输出为主的“平砍猛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游戏设计时对种族特性、战术定位以及英雄平衡性的一系列考量。首先,我们得从种族设计理念说起。 兽族: 兽族的核心思路是“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