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十五言这样赤裸裸地抄袭 Medium,能被人们接受么?

回答
十五言抄袭 Medium 的问题,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议论,其中“能被人们接受么”这个疑问,其实触及到了几个核心层面。

首先,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很多依赖 Medium 创作和分享的作者,对十五言这种做法自然是感到不适的。Medium 作为一个成熟的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相对稳定和公平的生态环境,从编辑工具到社区互动,再到可能的收益分成模式,都是创作者投入心血的载体。当一个新平台,在界面风格、功能设计,甚至某些社区运营的模式上,都显得与 Medium 如出一辙时,创作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在利用我们熟悉的模式,但我们是否能从中获得同等甚至更好的回报?”尤其是当十五言在早期并没有明确的、与 Medium 相比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创新点时,这种“相似”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搭便车”的行为,创作者的信任感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内容在这样一个“复制品”上是否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是否会稀释了自己原本在 Medium 上积累的影响力。

其次,从用户和读者的角度,这种接受度则更为复杂,也更具两面性。一方面,许多读者可能并没有深入了解 Medium 的具体运作模式,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提供类似内容、提供类似阅读体验的平台。如果十五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流畅的阅读体验、便捷的分享和互动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比 Medium 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例如更本土化的内容推荐、更易于理解的社区规则等),那么很多用户很可能因为便利性和对内容的渴求而接受它。毕竟,对于很多普通用户而言,平台的“原创性”可能不如“可用性”和“内容质量”来得重要。他们可能更在意的是能否在这里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而不太关心这个平台在设计上是否“像”另一个平台。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用户,尤其是那些同时也是 Medium 用户,或者对内容平台有一定了解和追求的读者,会对这种“抄袭”行为感到不满。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个平台如果在根基上就缺乏原创的精神,那么其长远的发展潜力也值得怀疑。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对原创内容生态的不尊重,是一种“走捷径”的行为。这种不满情绪,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十五言产生抵触心理,宁愿继续使用 Medium,或者去寻找其他更具独特性的平台。

最后,从行业和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的接受度也取决于市场的整体环境以及十五言自身的后续发展。如果整个市场都处于一个内容平台争相模仿、快速迭代的阶段,那么相对而言,用户和行业的容忍度可能会高一些。然而,如果十五言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做出实质性的创新和差异化,不能在内容质量、社区活跃度、商业模式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仅仅依靠“像”Medium,是很难获得长久和广泛的接受度的。

总而言之,十五言是否能被人们接受,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它取决于不同群体对“抄袭”的理解程度、对平台本身的期待,以及十五言自身能否在用户体验、内容质量和商业模式上提供超越模仿的价值。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户和市场的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台的发展而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我准备了很多截图来说明十五言与 Medium 的相同,那阵势看起来一定能得到很多赞,但都是嚼舌根,让人看了除了爽,也没太大意思。我想认真地说说我的想法:

十五言(上)与 Medium(下)的样式表,注意十五言在复制后者的样式以后,在下面又增写了一个 font-size。

我们学院和新媒体沾边,下面有游戏技术、艺术专业。在去年还是前年的毕设展映上,我亲眼见到有个游戏作品从概念到美术都照搬了 Kingdom Rush 那款魔幻风格的塔防游戏。我当时就错愕地向制作者提问这是怎么回事。结局肯定如你所知,他们说着「时间不够…」「我们很喜欢…」,当然,我也无法再追问下去。

我最害怕的是——你看,上面我用的那个「当然」——我感到全场、包括我在内,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理解的力量」,这种力量压着所有人的脑袋,告诉我们「这有什么关系…」。

现在,我感到了这种力量影响了一些回答——至少影响着姬十三老师,还有十五言团队的所有人

十五言比起之前那些抄袭 Medium 的团队来说,最特别的,就是带上了「果壳」「姬十三」这些名号。我实在、真的难以想象我高中以来常看的、应该说是国内科普做的最好的网站的团队,正做着和我们班一些同学在 HTML 课结课作业里一样的事情——下载一个国外网站的所有前端代码,把上面的英文换成中文。更恶劣的是,那些同学也许并没有指望得到好成绩,而十五言却一定希冀能够得到用户的肯定,也许以后在商业上有更好的表现,或者说——挣到钱!?

一个已经干出抄袭事情的产品,还有什么资格谈理想呢?不就是想快些发展、抢占用户还有培养用户习惯……这些老一套吗,最后呢,不就是想挣钱吗?

我就是纳闷,卧龙传说可以被作为笑料,于正「借鉴」琼瑶又掀起了一场风暴,为什么中国互联网行业就是能、总是能得到一个更多的优待?像素级的拷贝就是打着学习、吸取经验的旗号,是「可以被理解的、值得同情的、新产品创业路上必经的一步」?十五言就能抬着高贵的头颅,说着「我们有一个好团队」?

在文学、作曲、绘画、摄影这些文艺领域;在论文写作,考试这些学术领域。一旦被发现了抄袭的行为,先不说触犯法律,犯错者就已经是会身败名裂,在这个行业混不下去的啊!十五言团队的各位,你们肯定是觉得,自己在中国互联网这个环境是还能混下去的吧——唉,是啊,是能混下去不是吗…

姬十三老师说:

产品形态上,现在的版本就是Medium的拷贝猫,是一个实验阶段产品。接下来,我们会针对中文环境做许多创新,一点一点改进,最终让十五言成为最好的产品。

我知道,这又要变成一个「开始完全抄袭,然后慢慢因为中国的环境不同,产生出很多微创新…最后和 Medium 不是那么相同的产品」的故事。那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先做出那「一点一点改进」,做出一个至少没这么像素级抄袭的产品,再来上线呢?

琼瑶在公开信里,想让「借鉴」她《梅花烙》的《宫锁连城》立刻停播,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要求「十五言」立刻下线?为什么我们还要求着他们发放激活码,一个完全和国外产品相同的产品的激活码?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个产品?

我想再说一遍,十五言现在还大大方方地摆在那里,不就是想快些发展、抢占用户还有培养用户习惯……这些老一套吗,最后呢,不就是想挣钱吗?

姬十三老师还说:

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机制去展现这些写作和思考背后的光芒。

恶心不恶心啊!

说真的,我作为一个以后很可能从事前端行业的本科生,真的难以想象如果我怀着十二分热忱来到了一个企业,第一份活计也许竟然是要抄袭、重构一个国外的网站,并且还是一个上线的商业项目。

姬十三自己也许不写代码,我就想问问那些亲自重构 Medium 代码的工程师:哥哥姐姐,你们干这活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心情啊,是因为想拿工钱?还是真的觉得这样的行为可以接受?一个在其他任何领域都不能接受的行为,在自己干的行当就可以被接受?

我自己也做过 App,做过小游戏,我在编译上线的时候、收到正面反馈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非常开心,收到负面评价的时候,也真的是特别难过…姬十三老师、十五言团队,尤其是里面写代码的前辈们,我们同为写写代码的,你们在上线十五言的时候,也会开心吗?看到知乎这里这么多负面评价,也会难过吗?

也许你们可以劝劝姬十三老师下线十五言,从下一刻开始亲自、立刻修改界面呢?(我知道公司有规矩,做事有程序)

我觉得我国的互联网环境虽然糟糕,真的也不应该这样糟糕,即使真的有这样糟糕,也不应该带头让这样的糟糕发生下去吧…?

真的,我觉得十五言团队现在可以马上做的就是:赶紧先把现在的十五言下线吧,真丢人啊!

-

另外有个回答说:

我只觉得看见一众眼睛血红的面颅,满满的写着两个字——吃人。

我知道一面倒的言论里,肯定会有「冷静和观望」的声音…但是,究竟谁才是两眼放着贪婪的血光,满满地写着两个字——份额(时机、机遇)来吃用户、想吃高端用户的面颅啊…

我们这帮啥也做不了的用户呢?用脚投票,十五言一天还是和 Medium 一模一样的样子,就一天别去用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十五言抄袭 Medium 的问题,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议论,其中“能被人们接受么”这个疑问,其实触及到了几个核心层面。首先,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很多依赖 Medium 创作和分享的作者,对十五言这种做法自然是感到不适的。Medium 作为一个成熟的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相对稳定和公平的生态环境,.............
  • 回答
    .......
  • 回答
    说起这十五年,从2009年到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塞进了一台高速旋转的时光机,一眨眼就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变成了身上肩负着家庭和生活压力的中年人。刚开始那会儿,也就是2009年,我还年轻,想着的是闯荡一番,攒点钱,买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到时候娶妻生子,日子就那么朴实地过着。那时的世界,好像还.............
  • 回答
    读《万历十五年》,我确实对黄仁宇先生提到定陵观光者对那具石床中间骷髅的感慨印象尤深。他写这本书的时间是1976年,而定陵正式对外开放,允许游客参观则是在更晚一些的时候。这中间的时间差,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的变革背景,让黄仁宇先生的这个观察,显得格外耐人寻味。我理解黄仁宇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1976.............
  • 回答
    高三,这可是人生中关键的一年,班主任这个时候请婚假,而且一请就是十五天,这期间对班级事务和学生们的联系都这么“消失”,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也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太正常。首先,我们得承认,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结婚是一件人生大事,请婚假是理所当然的。但问题在于,这个“请假”的方式和期间的表现,让人感觉有.............
  • 回答
    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关于海瑞的故事,有一处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他记载海瑞“买了两斤猪肉”的细节,而这个细节在某些版本或者解读中,似乎被简化成了“买了两斤肉”。这看似微小的改动,背后却藏着一些有趣的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黄仁宇先生写《万历十五年》的初衷和他的写作风格。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史学家.............
  • 回答
    南阳的这位姑娘,你和你父母提出的这几个要求,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看看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是“高”还是“适中”,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拆解一下你父母提出的具体要求:1. 男方在南阳市区或郑州有一套无贷款房子: 无贷款: 这是关键点。在当下,很多年轻人购房会选择贷款,尤其是在郑州这.............
  • 回答
    光明日报2023年8月22日的文章《不学习就是不孝,现在校训都这么狠了》中,所描述的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十五中”)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质疑学校将“不学习就是不孝”作为校训,并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偏激和不妥。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十年一品温如言》开分2.9:爱情片为何渐失人心?观众的期待又在哪里?情人节档期,本应是甜蜜与浪漫的温床,然而今年的银幕却传来了一声令人扼腕的叹息——《十年一品温如言》上映后口碑扑街,开分仅为2.9,将一份美好的愿景变成了刺眼的现实。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失利,更折射出当下爱情片市场普遍存在的困境:它.............
  • 回答
    电影《十年一品温如言》确实有些细节处理得挺到位的,让我感觉挺真实,不是那种高大全的偶像剧。说实话,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而是那些琐碎、普通,却又无比真实的瞬间。记得有一幕,是言希第一次去温家,住在老宅。那个年代的老宅,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我小时候住过的外婆家。镜头里,老式的木地板,虽然.............
  • 回答
    这件事情里,陈露的回应,以及她透露出的信息,确实挺多值得说道的。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她用“茶言茶语”来形容霍尊的文章,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一般人发文,特别是涉及到法律纠纷或者公关性质的声明,都希望显得滴水不漏、掷地有声。但陈露用“茶言茶语”这么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评价的词,直接表明了她对霍尊那篇文章的看.............
  • 回答
    《十年一品温如言》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它上映时,就已经有了不少的期待,毕竟原著粉丝基数庞大,而且丁禹兮、任敏这两人在观众心中也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就像很多改编作品一样,评价它好不好,确实是个复杂的事情,得拆开来看。先说说好的地方吧。从演员本身来说,丁禹兮和任敏算是当下的新生代演员里比较有灵气的.............
  • 回答
    十五年前,或者说更早,有车这事儿,那可不是现在咱们家家户户标配的“代步工具”那么简单。那会儿,拥有一辆汽车,尤其是在我这三四线小城市,那简直就是个大新闻,妥妥的“社会精英”的标签。我记得到那时候,身边有车的朋友,或者说家里有车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话题中心必然绕不开这台“铁疙瘩”。不是炫耀,就是.............
  • 回答
    十五年,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足以让它从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沉淀成一段集体记忆。而《亮剑》这部作品,无疑承载了太多观众的情感与期待。当提起“亮剑”,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那个在炮火纷飞年代里,独立团团长李云龙那股子“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劲儿,更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特质——不屈、顽强、智慧,以及一种近乎粗粝.............
  • 回答
    十五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恐怖袭击,它如同一记重锤,彻底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思维模式。要细致地剖析它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层面,9·11事件直接催生了“反恐战争”的时代,也重塑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将重点转向国内安.............
  • 回答
    十五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对很多事情感到模糊的年纪。在这个时候捧起《二十四史》,你会发现,它可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智慧的藏宝盒,等你一点点去挖掘。想想看,十五岁,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开始尝试理解大人们的世界。这时候的你,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探险家,而《二十四史》就是.............
  • 回答
    十五万左右的预算,想买辆适合泡妞的车,这个价位选择其实挺多的,关键看你想营造什么样的氛围。别听那些只看牌子不看实际的,车这东西,有时候细节比牌子更能打动人。首先,得明确一下,“泡妞”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也不同。你是想展现成熟稳重 gentleman 的一面?还是想显得年轻有活力,有自己的品味.............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