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挪威 23 名老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日本专家建议考虑中国疫苗?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挪威老人接种辉瑞疫苗死亡事件以及日本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

挪威 23 名老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事件:

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初,当时挪威报告了数起在接种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并死亡的案例,其中多为高龄老年人。起初,公众和媒体对此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关于疫苗安全性的担忧。

事件的背景和细节:

接种人群: 挪威将新冠疫苗优先提供给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这些人通常本身就有基础疾病,身体状况较为脆弱。
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 挪威药品管理局(Norwegian Medicines Agency)对这些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最初的评估显示,这些死亡事件与疫苗本身的直接不良反应关系不大,而是更倾向于疫苗接种对身体本已非常虚弱的老年人造成的“触发性”反应。 也就是说,疫苗本身可能没有直接毒性,但接种这个过程,包括身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可能“压垮”了这些本就危在旦夕的身体。
挪威药品管理局的声明: 挪威方面后来发布声明,指出“疫苗接种对非常年老且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不适合。” 他们的重点在于,疫苗对这些特别脆弱的群体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更谨慎地评估。他们也强调,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疫苗仍然是安全的。
全球接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辉瑞/BioNTech疫苗以及其他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都在进行。在如此庞大的接种人群中,出现一些与接种时间点重合但不一定由疫苗直接引起的不良事件是难免的。关键在于科学地评估因果关系。

日本专家建议考虑中国疫苗:

这则新闻通常是作为挪威事件的一个对比或延伸来报道的。

日本专家的担忧: 日本对于新冠疫苗的引进和审批一直持谨慎态度。在疫苗接种初期,日本的疫苗选择相对有限。因此,当其他国家(包括挪威)出现与西方疫苗相关的争议时,一些日本专家可能会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生产的疫苗,包括中国疫苗,作为一种替代或补充选择。
中国疫苗的特点(潜在考虑因素):
技术路线: 中国的科兴(Sinovac)和国药(Sinopharm)等疫苗多采用灭活技术。这种技术相对成熟,在过往疫苗研发中有广泛应用,并且对储存和运输的要求相对较低。
数据和研究: 日本专家在考虑时,会关注中国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真实世界接种数据以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地缘政治和供应链: 在某些情况下,地缘政治因素和供应链的多元化也会促使一个国家考虑来自不同来源的疫苗。
“考虑”的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建议考虑”并不等于“立即采用”或“肯定优于”。这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即在评估现有疫苗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疫苗保持关注,并可能将其纳入未来的选择范围。 日本政府在引进任何疫苗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和审批程序。

如何看待这件事:

1. 科学与审慎是关键:
挪威事件: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疫苗,在极少数的特定人群(如极度年老、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个体)中也可能存在风险。这并非否定疫苗的整体安全性,而是强调了“个体化评估”和“风险效益比”在特定情况下的重要性。各国卫生部门在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都需要将这类信息纳入考量,并对高风险人群提供更细致的指导。
日本专家的建议: 这反映了在疫苗选择上,各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数据和外部信息进行考量。面对全球疫情,疫苗的供应、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技术路线的多样性,都是重要的决策依据。日本专家的提议,是其国家疫苗策略多元化思考的一部分。

2. 疫苗安全性的动态评估:
疫苗的安全性评估是一个持续且动态的过程。无论是西方疫苗还是中国疫苗,在上市后都会被持续监测和研究。出现的不良事件需要被认真调查,并根据科学证据做出判断。
重要的是要区分“疫苗接种事件”和“由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前者是指在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任何事件,后者则需要科学证明与疫苗存在因果关系。

3. 信息传播的客观性:
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时,应力求客观,避免过度煽情或断章取义。例如,将挪威事件的焦点放在“对极度脆弱人群的潜在风险”而非“疫苗普遍危险”,以及将日本专家的建议理解为“多元化考量”而非“对西方疫苗的全面否定”,是理解事件的关键。

4. 疫苗选择的复杂性:
一个国家选择哪种疫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外交、公共卫生管理等多个层面。挪威事件和日本专家的建议,只是影响这一决策过程中的一些信息点。

总而言之,挪威的老人死亡事件,强调了在疫苗接种中对高危人群的特别关注和审慎。而日本专家建议考虑中国疫苗,则反映了全球疫苗选择的多元化和各国基于自身情况进行的科学评估。两者都是疫苗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需要被认真对待的议题,最终的判断都离不开科学证据和严谨的风险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句话的回答:并不奇怪。 如果您知道了辉瑞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的话, 您便会明白, 挪威出现老人打完辉瑞疫苗后去世,并不奇怪。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 它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在辉瑞mRNA疫苗开始被批准注射前,我写了一篇长文讲述这点(这篇文章阅读超过30万,点赞超过4400),您可能需要一些耐心才能看完,好在全文是用科普手法写的,并不难懂。(另:2020年12月17日我在文中有个大的补充补充了关于mRNA疫苗的免疫学的原理)下面是链接:

如果您仔细看过这篇文章的全文,知道了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的话, 您便会明白, 挪威出现老人打完疫苗后去世,并不奇怪。

上面这篇文章是在辉瑞的mRNA疫苗还没有开打之前的11月26日开始写的。写完后, 我就一直在想, 我文章里面预测的mRNA疫苗的各种副作用,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 又如何证明呢? 因为mRNA疫苗可能造成的各种损伤,并不太容易证明,因为有些损伤,可能是你不解剖便看不出来的,但是你总不能去解剖活人吧。

不过, 结果却是在mRNA疫苗开打短短一个月后, 这种本质上是一种“人造病毒”的mRNA疫苗的短期副作用,是通过作用在老人身上,以挪威的29位老人死亡的极端的方式展现出来

我们等着他们的尸检报告吧,尸检报告会告诉我们很多的细节——终于会有解剖病理报告了。

注:今天,2021年1月18日的新闻是挪威又增加了6位老人死亡,现在一共有29位老人死亡了。

另外死亡的还不止老人,年轻人也有。其实死亡报告各地都有了, 以色列是最先报道出来的, 只是以色列自己说:“不是疫苗的原因”。挪威则更严谨一些,证实了至少13起和疫苗有关。据报道,美国也有55起死亡报告,正在调查中。英国的CDC也报道了相对其他传统疫苗来说,比例相当高的严重副作用反应(包括短期内无法工作,无法日常自理,需要医疗介入)。。。

我先做一个预测, 挪威老人的尸检报告,其致死原因可能会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每个人都可能不太一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因为这种本质上是一种可以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 "人造超级病毒" 的疫苗,它在理论上可以入侵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如果它入侵心脏,便可能造成“病毒性心肌炎”,老人可能会导致心衰;如果入侵大脑, 便会是“病毒性脑炎”;入侵免疫系统, 可以造成免疫系统的疾病,以及自体免疫等等; 入侵面部神经,就会杀死面部神经,造成所谓的"面瘫";入侵其他的组织和器官,便会是其他组织和器官的病毒性炎症。。。。。

这些形形色色的炎症,年轻人或许可以抗过去, 一些年纪很大的老人可能就会开始出现死亡了。

这还是第一针,第二针情况会更复杂,因为第一针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此时也加入免疫反应了,而问题是与此同时,各种免疫细胞自身也会被mRNA疫苗感染,这会把情况搞得更加复杂(具体细节看我上面的文章链接)。副作用也可能会更严重。而且这种本质上是一种"人造病毒"的疫苗还不能被抗体中和,它理论上还可以通过淋巴系统和免疫细胞向全身传播, 而且它可以杀死免疫细胞,对于免疫系统低下的老人来说,杀死免疫细胞会是雪上加霜,这些被注入人体的 "人造病毒" 不能被迅速清除,伴随着它在全身的扩散,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感染,再加上抗体对这些人造病毒无效,疫苗在老人体内的情形会特别的复杂,我都不想去分析,简单说起来,就是一团没法理清楚的乱麻。

有些人会说只是死老人而已, 年轻人没事儿。 说这种话的人, 我建议他没事多打几针。已经报道有年轻的医生死了,因为注射疫苗后,他血液中的血小板消失了,而这样会造成大出血。 这种可以造成一些老人死亡的东西, 对其他的健康人一样也可以造成可逆或者不可逆伤害,只是不容易致死罢了。

而且这两天巴西总统也开始抱怨了, 说辉瑞的条款是霸王条款, 辉瑞不对他们自己的疫苗的副作用负责。

至于辉瑞的责任,因为有下面这条法律兜底,出了问题,辉瑞什么事都没有,所以辉瑞不怕

The National Childhood Vaccine Injury Act of 1986 。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这种mRNA疫苗的潜在安全性是根据时间线,分层分级,分为急性副作用和长期副作用展开的。

首先,是它的"载体材料“,脂质体纳米颗粒 (LNPs) 材料本身的毒性,现在已经知道它的载体材料是有一定毒性的,材料中的“聚乙二醇(PEG)”可以造成过敏。而且因为LNPs的"递送效率"比较低,它需要大剂量注射,它可能在某些人身上造成急性过敏,以至于有些人注射后, 会当场晕倒,甚至需要被立即送进ICU抢救。

其次,它作为一种"人造病毒”短期内会造成和病毒入侵一样的感染,这些感染还可能是全身的。这种潜在的,包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入侵和感染在内的,对全身的感染, 可能对身体的多器官造成各种各样的损伤,而且因为各种变量太多太复杂,这些感染会变得非常的随机,非常难以分析,很难预测它的后果和安全性。眼下挪威老人的死亡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再次长期来看,它作为一种"广义转基因技术“,它把遗传信息注入我们的细胞,在我们的人体细胞内部产生"外源蛋白",这些进入细胞的"外源核酸""外源蛋白"对我们的细胞的长期安全性是不知道的。从各种文献报告来看,它们很可能会对我们的人体细胞造成各种破坏,长期来看,这些细胞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且因为它理论上可以感染我们"人体所有种类"的不同细胞,这种安全性就更堪忧了。 一旦有受到感染的细胞可以逃逸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杀死 (一定会有各种不同的细胞可以逃逸免疫的,比如我文中举例的DC细胞就很可能可以), 这些表达了"外源蛋白"的细胞在长期看, 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最后,mRNA进入细胞后,虽然直接改变我们的DNA的概率很小, 但是, 也不是全无可能,关于这点,已经有文献在讨论这个问题了,连辉瑞自己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可能。 而且,基于它可以感染所有细胞(可能包括生殖细胞)的特点,我们真的不知道几年或者几十年后, 甚至下一代身上,会因此发生些什么。。。。。




======讨论的分割线==============

@palladium4d10 (于Jan 23, 2021)

首先谢谢您的阅读与回复,最近有些忙,所以回复得迟。因为回复会比较长,而回复中会有字数限制,所以我直接在正文中加入讨论了。 我其实很希望看见有不同的意见, 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大家若是都可以用讨论的态度, 而不是辩论的态度去分析问题, 我们便会和事实越来越接近,这是非常好的。

我也看过了您的一些讨论和回复,我很喜欢您在讨论中的这句话不管什么人什么身份,只要能理智地提出质疑,大家总是可以交流的,不管最后谁向谁学习,最后都能进步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也不能说我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我只是把我的视点和证据列出来,供大家审视,也为大家提供一个有趣的视角。

关于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对比,首先是mRNA疫苗可入侵并感染我们的细胞(包括免疫细胞),而灭活疫苗并不会入侵并感染我们的细胞

采用同样的传统疫苗技术的"灭活流感疫苗"各个国家每年都会优先给老人打,一直都很安全,其严重副作用只有百万分之一,从来没有如这次的mRNA疫苗一样,引发这样大的争议。

  1. 关于它的载体材料以及内容物的毒性和过敏性,目前大家暂时怀疑的是PEG, 但是它里面其实不止PEG,还包括核酸在内的很多的添加物到底过敏原是哪些东西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所以,我们只要看结果就好了

    最新的新闻是Moderan的一个批次的mRNA疫苗在加州被停用了, 因为这批疫苗发现了非常高的过敏反应, 其中仅仅只是在一个注射点就在一天内出现了10例过敏(到底多严重不清楚,应该不轻)。这样高的过敏,对于一个疫苗来说, 是属于非常高的了。

    所以,关于它的过敏性原因目前还只是一个"黑盒子",具体原因我们暂时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只要看它的表现就好了。和传统疫苗比,它的过敏性反应是属于非常高的那种了。国内也注射了超过1000万人次的灭活疫苗了,几乎没有听说有什么严重过敏反应。

  2. 关于mRNA疫苗在体内的传播路径,是否会造成全身传播?我们其实也看结果就好了。我们先把它 "放大来看",放大来看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其实老人的死亡也是一种放大,在老人身上,将mRNA疫苗对普通健康人的可能造成的伤害放大了, 以老人死亡的方式表现出来)。

    放大来看,动物试验中,mRNA疫苗的大剂量注射会导致免疫细胞衰竭,肝脏严重受损,脾脏严重受损,细胞因子风暴,自体免疫等等。

    那那么就有问题了:如果它不能进行全身传播,那它们是怎样进入肝脏的,又是怎样进入脾脏的?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倒过来查文献,看看文献是怎样说的?(文献出处请看上面链接内的长文) 文献是这样说的:

图示中小小的透明的颗粒就是mRNA疫苗颗粒了。看右下角,因为这些mRNA疫苗颗粒很小,直径大概只有80-200纳米左右,它们是会通过体内的淋巴微循环进入淋巴系统的我们的淋巴系统本就是体内组织液和一些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大分子的一个回收渠道。淋巴管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肌肉运动造成的负压会会将这些东西回收进入"淋巴循环"。而且,这些mRNA疫苗颗粒也主要通过抗原呈递细胞(APCs)对这些颗粒的吞噬摄入,再通过APCs进行抗原呈递的过程中,被带入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最后会汇入集合淋巴管等等大的淋巴管,然后再通过 "锁骨下静脉" 和 "颈内静脉" 汇入"血液循环"。然后我们再看血液循环:

我们可以看见,当它们汇入血液循环系统后,离心脏就不远了

然后, 顺着血液循环继续走,下一步它会进入肺部。 由此可能会造成肺部的一定程度的感染。所以,报道中,有些老人甚至年轻人注射疫苗后,出现和感冒类似的症状,出现发烧,咳嗽,类似肺炎症状等等,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了。。。

然后顺着血液循环,一部分动脉血会由冠状动脉进入心脏, 然后,基于它可以入侵所有细胞的特点,它们在这个时候在有些个体或者老人身上,表现出入侵并感染老人的心脏,造成某种程度上的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导致心衰,我不会觉得很奇怪。。。

然后, 我还可以顺着血液循环继续往下走,去很多地方。。。。。。。我就不一一讨论了。

然后还不止这些。这些mRNA疫苗颗粒除了可以自己进入淋巴循环外, 它还是可以被各种抗原呈递细胞摄入并携带进入淋巴循环的

在上面的长文链接里面,我还专门举出了文献,讨论了最重要的一种抗原呈递细胞,DC细胞,它们一方面在作为免疫细胞的同时,另一方面, 当DC细胞自己被感染的时候, 它们还会成为病毒的帮凶,可以帮助病毒传播和扩散。许多疾病,比如艾滋病,丙型肝炎等等,都可以通过DC细胞传播。而mRNA疫苗颗粒, 或者应该称它为mRNA病毒颗粒,也是一样。

由于他们可以经由这些免疫细胞携带并传播,这些免疫细胞会一边走一边通过"胞吐作用",吐出疫苗颗粒,这会把情况搞得异常的复杂。疫苗设计者在利用它们感染抗原呈递细胞获得免疫应答的同时这些mRNA疫苗颗粒也会和其他病毒一样,也在利用抗原呈递细胞帮助它们向全身传播

而且呢,为什么说老人是放大器呢?因为免疫系统的个体差异可能很大,有些老人的免疫系统可能很弱,对于一般健康人来说,可能还可以忍受的mRNA疫苗颗粒的剂量,对于老人来说,很可能就是"大剂量"了。 我们再看一次动物试验中大剂量注射的后果:动物试验中,mRNA疫苗的大剂量注射会导致免疫细胞衰竭肝脏严重受损,脾脏严重受损细胞因子风暴,自体免疫等等

这些潜在的副作用几乎每一条都可以对老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免疫细胞衰竭",其实都不用免疫细胞衰竭,只需要大量杀伤老人本来就很脆弱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就好了。 很多老人是有基础疾病的, 有些老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在很辛苦地在和各种致病因素维持着一种勉强的平衡,我们一下子杀死大量的免疫细胞,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 老人体内的这种勉强维持的平衡很可能就会很快崩溃,或许便会因为其本身的一些疾病造而成死亡了。至于对其他脏器造成的潜在的损伤,自然也可能会导致类似的结果。

所以,我才会猜测,老人的死亡原因很可能会各种各样,甚至, 我们有可能即便解剖了,也未必可以完全确定一定就是疫苗干的——免疫系统受损导致的结果,很可能表现出来的却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死亡,你怎么去确认死因?

至于为什么动物试验大剂量注射会造成肝脏衰竭,是因为这些脂质体载体进入血液后,被血液中的载脂蛋白结合后, 会靶向肝脏,然后, 这些mRNA疫苗颗粒的载体本身的化学毒性和生物毒性,都可能对肝细胞造成损伤,生物毒性指的是它可以入侵肝脏,产生某种程度的炎症。 至于为什么导致脾脏衰竭,我猜是因为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而mRNA疫苗可以感染免疫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传播,脾脏受损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3. 您说得对,mRNA疫苗技术其实还分很多种的。辉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本身的mRNA都不会在体内复制,因为他们不属于 self-amplifying messenger RNA,而是bmRNA是 conventional base-modified non-amplifying mRNA ,所以它还是常规的,另外两家公司(ICL 和 Arcturus)的才是self-amplifying messenger RNA的mRNA疫苗。

这点我已经在长文中和一位知友讨论过了。不过呢,结论却是:看起来如果要比好坏的话, 加了RDRP(RNA复制酶)编码的self-amplifying的mRNA疫苗或许还更好一些。 毕竟它可以少感染一些细胞,减少一些因为载体本身的毒性导致的过敏的可能。所以,和self-amplifying的mRNA疫苗相比, 采用传统mRNA疫苗技术的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会更容易导致过敏和副作用,其可能引发的感染和对身体可能造成的损伤和短期副作用也会更强烈一些。

因为大家之所以要发展出self-amplifying mRNA疫苗技术, 目的就是为了减少mRNA疫苗颗粒的注射剂量,减少过敏,减少对细胞的感染。

总体来说, 加没有加RDRP(RNA复制酶)会有些区别, 但是区别不大, 无非就是没有加RDRP的话, 得打多更多的疫苗颗粒,多增加一些LNPs载体, 多感染一些细胞,多一些细胞被杀死,多制造一些混乱,多一些LNPs载体导致过敏的可能。有RDRP的话, 可以少注射一些疫苗颗粒, 少感染一些细胞, 但是被感染细胞里面会更复杂一些,我们的细胞内会产生更多的“外源核酸”和“外源蛋白”,如果这样的人体细胞跳脱掉免疫机制对它的杀死的话(很有可能),这些细胞的长期安全性会有问题。。。。。。

而且辉瑞和moderan的bmRNA和加RDRP的疫苗在某些地方也很接近, 它们在疫苗中还特意添加了RNA双链,bmRNA在特RNA双链后, 会和带有RDRP编码的疫苗类似的,激活干扰素,引发更强的Th1应答。不过如果过度激活干扰素本身又会导致其他的问题。干扰素的过量表达可能会触发细胞的大量凋亡,自体免疫等等问题。

mRNA疫苗在研究中,是发现有些受试者身上出现过I型干扰素的过量表达的。 动物试验中则出现过细胞因子风暴的。。。。。而且是否出现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是可能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比如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细胞的“巨胞饮”吞噬动作就可能不一样。

然后呢, 我其实还一直怀bmRNA疫苗的“B细胞免疫”会有问题, 导致了它的抗体的效果可能会不够好。最近就有人质疑它的有效性没有吹嘘的95%那么高,甚至有人怀疑它有效性只有29%。

辉瑞和moderan的mRNA疫苗是bmRNA疫苗, 全称是 conventional base-modified non-amplifying mRNA。 什么叫base-modified呢?

是因为它对新冠病毒的RNA代码做了很多修饰(修改)。它为什么要做这些修改呢, 是因为我们的细胞是非常厌恶这些"外源mRNA"进入细胞内部的, 因为他们会造成很多安全问体,所以如果不修饰的话,这些进入细胞内部的mRNA很容易被细胞内的防御机制忽略或者降解,这样就产生不了足够的病毒蛋白。所以它还要做一些修饰,它把新冠病毒的碱基中的"U"用其他的东西(ψ)代替了,以此骗过我们细胞内防御系统对这种"外源mRNA"的降解和追杀。另外它还做了一些修改, 用一些等位碱基代码代替了新冠病毒RNA的碱基代码。。。。

所以我就有个问题, 这样修饰过的代码产生出来的病毒特征蛋白, 和真正的新冠病毒的蛋白是一模一样的吗?根据这种蛋白产生的,与它匹配的抗体, 对真实的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到底怎样呢? 按理来说,辉瑞是会在实验室测试抗体的有效性的,所以,在此强调一下,上述只是我的一个怀疑,未必就与事实相符。

另外, 我在那篇长文中也提出,mRNA疫苗本身很不稳定,这也可能会导致产生的病毒特征蛋白与真实的新冠病毒蛋白不太一样,这样同样可能会导致"B细胞免疫"产生的抗体有问题。

而国产的灭活疫苗使用病毒特征蛋白是由新冠病毒自己产生的病毒特征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性质很稳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事实上,辉瑞的mRNA疫苗在III期临床试验中除了有效性数据有争议以外,疫苗组的志愿者中还出现了重症患者。反之,国产的灭活疫苗在多个国家的测试中都没有出现重症患者。疫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即便感染了,也只是表现出轻症甚至无症状,可以大大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

国产灭活疫苗没有出现重症患者,这说明"国产灭活疫苗"的B细胞免疫产生的抗体效果很好。 辉瑞的疫苗虽然强调它可以刺激并产生更强的 "T细胞免疫"应答(这本就是mRNA疫苗的强项,因为它本来是用来治疗癌症的,用T细胞杀死癌细胞),但是, 如果辉瑞的"B细胞免疫"因为各种中间环节太多,稳定性也差,各种变数太大,若是因为某些变数而导致产生的抗体不够好的话,它的 "重症率" 或许就会因此变高。而且,如果"B细胞免疫"产生的抗体本身不够好的话,万一出现大家一直在担心ADE,它的效果可能也不会好。

不过最近的一个好消息是说,新冠病毒应该不会引发明显的ADE效应,这可真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链接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疫苗不引发ADE效应

和mRNA疫苗有些类似的葛兰素史克(GSK) 的 "重组蛋白" 疫苗前段时间就推迟了, 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疫苗对老人的有效性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当然,使用转基因技术的 "重组蛋白疫苗"并不在人体内细胞内部表达病毒特征蛋白,而是在比如"酵母菌"或者"昆虫细胞"这样的 "工程细胞" 内部表达,所以"重组蛋白疫苗"会安全许多。而且因为在"工程细胞"内实施的技术不像mRNA技术一样在"人体细胞"内实施,不用担心各种技术对人体细胞的安全性,理论上,重组蛋白疫苗在技术上其实可以更加随意许多的

总之, mRNA疫苗为了实现对我们"人体细胞"的入侵, 使用了许多的特别技术,突破了我们人体细胞的一层又一层的防御机制,最后通过各种 "欺骗手段",最终实现了将来自病毒的"外源mRNA" 注入我们的人体细胞内部,并成功地在我们人体细胞内表达并产生来自病毒的 "外源蛋白"。

只是, 当我们为这种技术上的成功而弹冠相庆,沾沾自喜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问自己一句: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其实是在骗自己呢?

我在长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得明白一件事情:我们的免疫系统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它亿万年下来的生存经验,中间它只要错一次,它就没有然后了——它已经做对了亿万年了,所以才能生存至今。

对于这样的一个存在,我们也不是不能欺骗它,只是,当我们在欺骗它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先仔细先想一想,我们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我们会不会其实是在欺骗我们自己呢?

(于Jan 23, 2021)

。。。。。。。。。。。。


附: palladium4d10 知友提出的问题:

你发贬低国外新冠疫苗的文章在知乎这个社区就是会收到很多“政治正确”的赞。我读了你之前那篇科普mRNA疫苗的文章,觉得其中很多观点其实都还挺中肯的,建议发到science community去看看大家怎么说。我提出几点吧:1.PEGylated药物已经出来20多年了,他的毒性什么的研究也很彻底了,现在也已经非常常见了。你要是说mRNA疫苗的剂量大导致过敏,可以去和其他PEGylated的药物做对比。2. mRNA疫苗不是systematic delivery,本身产生的蛋白质外壳也没有继续感染健康细胞的能力,所以在体内的扩散本身是有限的,至于有多大可能会进入到别的地方的别的细胞。这方面已经有trafficking study done. 3. 辉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本身mRNA不能自己在体内复制,mRNA会和人体基因反应目前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临床试验中都没有见过。4.疫苗本身就是通过引入病毒蛋白来激活免疫反应,效果越强激活免疫反应就越强,伴随着的诸如发炎,红肿等副作用就越强。反之副作用越小的,效果也就越差。比如灭活疫苗的诞生就是牺牲了效果来保护免疫力低下不适合接种减毒疫苗的人群。所以保护率和副作用之间如何取舍,这个就需要具体疾病具体分析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挪威老人接种辉瑞疫苗死亡事件以及日本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挪威 23 名老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初,当时挪威报告了数起在接种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并死亡的案例,其中多为高龄老年人。起初,公众和媒体对此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关于疫苗安.............
  • 回答
    挪威寻求航空公司从中国中转运输疫情物资支持,这个举动背后是多重考量和现实需求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聊聊。首先,这是全球供应链挑战下的一个现实选择。 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许多国家,包括挪威,都面临着医疗物资短缺的困境。传统上,物资可能通过欧洲内部的枢纽进.............
  • 回答
    “挪威首相向中国求援”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 引人遐想但缺乏实证的解读,甚至是有些断章取义或过度解读的痕迹。 真实情况可能远比这个标题来得复杂,也更不那么戏剧化。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消息的来源与性质:首先,我们需要问:这个“求援”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 是挪威.............
  • 回答
    挪威生育率再创新低,这个消息确实让人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想说,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很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生育率下降,尤其是像挪威这样福利体系完善、社会进步的国家,其背后肯定牵扯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如何看待挪威生育率再创新低?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现代社会.............
  • 回答
    挪威两位议员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无疑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相当令人瞩目和引发讨论的事件。这背后涉及的考量、动机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番。首先,从提名者的角度来看,挪威议会,特别是工党议员Christian TybringGjedde和进步党议员PerWilly .............
  • 回答
    挪威海军的南森级护卫舰“海尔格·英斯塔”号(KNM Helge Ingstad)在2018年11月8日清晨的沉船事故,无疑是挪威海军历史上一次极其惨痛的事件。这艘耗资巨大的先进军舰,本应是挪威海军的骄傲,却因为一系列不幸的巧合和人为失误,最终在卑尔根附近的海面上沉没。这起事故不仅给挪威海军带来了巨大.............
  • 回答
    挪威女子沙滩手球队因为在欧洲沙滩手球锦标赛上拒绝按照规定穿着比基尼裤,而被罚款1500欧元,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 事件的本身:规则与抗议的冲突。挪威队在比赛中,选择穿着比基尼短裤,而不是官方规定的“女性比赛服装是上身穿有边缘的运动文胸,.............
  • 回答
    挪威关于“移民不强奸培训班”的讨论,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也反映出挪威在处理移民融合和公共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并且尽量抛开那种“教科书式”的、毫无感情色彩的论述方式。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所谓“移民不强奸培训班”这个说法本身,可能是一种带有嘲.............
  • 回答
    关于挪威养殖场三文鱼遍布溃疡和排泄物的曝光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环境影响以及消费者信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曝光的背后: 揭露的现象: 媒体或环保组织的曝光,通常会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画面,例如三文鱼.............
  • 回答
    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提名本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门槛并不高。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有资格提名的人数非常庞大,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大学校长、前任诺贝尔和.............
  • 回答
    ISIS绑架和拍卖中国挪威人质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发指的恐怖行径,更是对国际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的公然挑衅。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背后的含义、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回应。事件的残忍本质与人道主义的丧钟:首先,ISIS这种公开绑架并试图进行“拍卖”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极端.............
  • 回答
    深圳女子挪车碾压死女儿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痛,太悲剧了。一想到一个那么小的生命,就这样因为这么一个意外消失了,尤其是发生在自己妈妈手里,这得有多大的打击啊。这事儿发生后,网上很多人都有讨论,看法也挺复杂的。首先,大家的普遍反应肯定是震惊和悲痛。谁能想到挪个车这么简单的动作,会酿成这么可怕的后果呢?尤其.............
  • 回答
    中国对美国挪用 70 亿美元阿富汗资产的表态,其核心论点是“把别人的钱全部归还,不是慷慨美德,而是天经地义”。这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带有强烈道德评判的表述,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和立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中方的这一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对国际法和主权原则的强调: “别人的钱”的定性: .............
  • 回答
    听到车祸后拒绝挪车导致两人身亡的消息,真是令人心痛。这件事牵扯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道德、法律,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个人责任。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本身及可能引发的思考首先,这肯定是一场悲剧。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发生在道路上的事故总是会带来伤痛,而这次更是直接导致了生命的消逝,这本身就足.............
  • 回答
    近期,网上流传着一则关于“成都政府人员挪用6亿人民币打赏罗永浩”的消息,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分析。首先,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是我们需要审慎对待的首要问题。这类涉及巨额资金和政府人员的指控,一旦失实,后果将非常严重,无论是对被指控的个人、被提及的公众人物,还.............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令人震惊,一位公司出纳竟然挪用公款高达800多万元,而且其中大部分资金(600多万)用于玩一款名为《逆水寒》的游戏中的公会运营。这背后牵涉到法律、道德、职业操守、游戏行业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法律和道德层面: 挪用公款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无论动用.............
  • 回答
    腾讯新闻这篇关于日本市长因挪用公款购买《蜡笔小新》道歉的报道,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一些值得玩味的点。报道的切入点很吸引人:首先,这篇新闻的标题就很抓眼球。“市长”、“挪公款”、“蜡笔小新”,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天然就带着一种反差感和戏剧性。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市长怎么会用公款买《蜡笔小新》?这.............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窝火的。一个保安,为了大家的安全,一次又一次的,甚至到了下跪的地步,去恳求一个占用消防通道的司机挪车。可人家女司机呢?根本不搭理,直接扬长而去。后面物业的回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对这位保安进行培训。”这事儿,我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保安的做法。 我觉得这保安,挺不容易的。人家.............
  • 回答
    济南一位 90 后出纳挪用公司资金 4800 余万,这事儿一出来,真是让人咋舌。4800 万啊,不是小数目,这可是在一个本该安分守己的岗位上,一个年轻人,竟然能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事情。这桩“知法犯法”的案件,背后牵扯到的心理动机,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一、 冲动与侥幸:当“一念.............
  • 回答
    这起事件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个比较普遍的困境:急救的迫切需求与现有交通规则、执法模式之间的矛盾,以及公民在遵守规则和履行公民义务时遇到的两难选择。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救护车鸣笛 12 次:急迫的生命信号 生命的争夺战: 救护车鸣笛意味着车内有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每一声鸣笛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