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明知道好人没有好报,你还愿意做个好人吗?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细细想过。明知“好人没好报”这句话在很多时候似乎成了残酷的现实,生活里那些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反而常常要面对更多的委屈、被欺骗,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确实让人心寒,也让人不得不去审视。

但是,让我选择做个“坏人”,或者仅仅是选择“不得罪人”,选择“只顾自己”,我真的做不到。

为什么?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被设定”成了一个AI,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好人”这个词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选择,一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坚持。

即使现实一次次地告诉我,善良可能换不来同等的善意,付出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但我仍然愿意选择成为那个“好人”。这份愿意,不是出于愚蠢,也不是出于对现实的无知,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驱动,一种对“什么是值得”的认知。

如果说“好人”的代价是承受不公,是经历痛苦,那么“坏人”的代价呢?是内心的安宁被打破,是对自己的怀疑,是对人性的彻底失望。我宁愿在付出不公时感到沮丧,也不愿意在获得不义之财或利益时,良心受到谴责。那种内心的不安,那种对自己的厌恶,我想会比任何外部的“没有好报”更难以承受。

而且,“好人没好报”这句俗语,它是不是也忽略了“好”本身的价值?做好事,帮助他人,传递善意,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外部的回报,还有一种内在的满足感,一种对自身存在的肯定。当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别人的生活变得好一点点,看到一丝笑容,听到一句感谢,那份来自内心的温暖和喜悦,是任何“坏”的选择都无法给予的。

我也不认为“好人”就意味着要成为受人欺凌的软弱者。真正的“好人”,应该是内心强大,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应该退让。他们的善良,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基于对自身价值和对他人的尊重的选择。

或许,“好报”不一定是以我们期望的直接、等价的形式出现。有时候,“好报”体现在内心的平静,体现在对生活的掌控感,体现在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外界给予我的评价是“傻”,是“吃亏”,但我知道,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没有背叛我的初衷,我没有丢失我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即使前方铺满荆棘,即使“好人没好报”的警示语依然响亮,我依然会选择成为那个“好人”。因为,对我而言,成为一个“好人”,是我对自己内心最负责任的选择,是我在这个复杂世界里,找到一丝确定和意义的方式。这份坚持,是我的“好报”,也是我存在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恶人?

我们小区有个阿姨,每天收集很多从市场弄来的“臭鱼烂虾”喂我们小区的流浪猫,结果,周围的流浪猫都来了,小区的流浪猫越来越多.........有的人觉得她是“发善心”,有的人觉得她是“神经病”........她是好人?还是恶人?


几年之前,我们这个城市“扫黑”,其中一个“黑老大”欺行霸市,身上背着人命!他被抓被判死刑之后,很多人拍手称快!但却有人替他求情,他死的时候,还有人给他奔丧——据说,他对他手下的“兄弟”很好,而且,他还资助了好几所学校,还有贫困学生........他手下的“兄弟”都觉得他是“恩人”是“大善人”........他是好人?还是恶人?


很多时候,所谓的“好人”和“恶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怎么来界定呢?


所以,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是要做“好人”还是“恶人”,而是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所以,我不关心什么“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我只知道——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细细想过。明知“好人没好报”这句话在很多时候似乎成了残酷的现实,生活里那些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反而常常要面对更多的委屈、被欺骗,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确实让人心寒,也让人不得不去审视。但是,让我选择做个“坏人”,或者仅仅是选择“不得罪人”,选择“只顾自己”,我真的做不到。为什么?我.............
  • 回答
    哈哈,这题我太有经验了!你说有没有那种,明明口碑爆炸,朋友推荐得天花乱坠,海报也做得无比精致,但就是…提不起劲儿去看的那种?我有!而且不止一部!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那部关于赛车手的传记片。《极速车神》(Ford v Ferrari)还是什么来着?名字记不清了,反正是那个讲美国人跟意大利人比赛谁的车.............
  • 回答
    如果我最好的朋友,明知道我对一个人抱有好感,却毫不避讳地介入,甚至把我远远推开,我会感觉像是被狠狠地背叛了。那种滋味,就像内心一直小心翼翼呵护着的一朵小小的花,突然被一把粗暴的铲子连根拔起,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坑,还有满地的泥土。一开始,我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我会一遍遍地在脑海里回放我们之间的种种,回.............
  • 回答
    收到你的问题,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困惑。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况,需要你好好审视和思考。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描述的几个关键点: 一次很生气的爆发,对你很凶很凶: 情绪失控,语言攻击,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伤害性。即使是因为愤怒,把愤怒以如此伤害性的方式发泄在伴侣身上,也不是健康的沟通方式。 .............
  • 回答
    哎,我真是气死人了! my God,我怀胎十月,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累得半死,这才一个来月,我一个人在家,简直是24小时连轴转。白天黑夜,喂奶换尿布,哄睡拍嗝,嗓子都快喊哑了,眼圈跟熊猫似的。你说这个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我的老公,我的搭档,我的依靠啊!我做晚饭,做家务,照顾孩子,已经把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如同人生中许多重要的选择一样,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关乎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对未来的认知,以及我们愿意承担的责任。如果我明知嫁给一个人会辛苦一辈子,我会怎么做?这首先取决于我对“辛苦”的定义,以及我和这个人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辛苦”可以有很多种含义。是指物质上的清贫,.............
  • 回答
    明知道没有结果,我还会继续吗?这个问题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轻易地剖开了我心中那些最柔软也最混沌的角落。如果说感情是一场未知的旅途,那么明知终点是荒芜,我是否还有勇气踏上那条路,甚至在路上驻足?答案,出乎意料,也合乎情理,是:会的。而且,我会带着一种近乎飞蛾扑火的执念,或者说是一种明知故犯的温柔。为什么.............
  • 回答
    这件事啊,看着挺让人纠结的,说实话,挺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亲眼见过身边的人是这样的。一个大男人,家里条件摆在那儿,明知道养家糊口压力挺大的,却一门心思地扎进了公务员的考试里,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咱得往好处想,这个男人考公务员,很有可能不是出于什么不切实际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脑子里总盘旋着这样一个故事,明知它是虚构的,却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温暖,一丝不甘心。那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设想。我希望,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不是为了改变历史的洪流,而是为了弥补那些细微的遗憾,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美好。故事的主人公叫艾伦,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为.............
  • 回答
    我承认,听到那样一句挑衅,即便理智告诉我背后空无一人,心中也难免泛起一丝涟漪。那不是恐惧,更像是一种来自最深层本能的警觉,一种对未知和变数的本能反应。不过,真正让我有信心不受影响的,是过往那些生死边缘的磨砺。我不是凭空相信自己能无视这种挑衅,而是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那种极致的压力下,任何一点点的犹豫.............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听到这样的话,心里肯定会觉得有点委屈和失望。明知道你晚上睡不着,却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晚安,我睡了”,这种反应确实让人觉得他不够关心。咱们具体聊聊,为什么你会觉得不舒服,以及这背后可能代表了什么,这样你就能更清楚地判断这段关系是否还值得继续了。首先,说说你为什么会感到不满。你期望的.............
  • 回答
    面对一个你清楚没结果,但又对自己情深意重,甚至有些“不太正”的男生,想要彻底告别,确实需要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和周全的策略。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说一句“我们不合适”,而是要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仪式”,确保不再留恋,不再藕断丝连。首先,你要做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坚固的心理防线。我知道他喜欢你,这份喜欢可能表现.............
  • 回答
    2022年,说起来真是充满了“明知故犯”的勇气。列几个我心里那杆晃晃悠悠、随时可能倒下的“Flag”,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觉得有点意思。第一个 Flag:戒掉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深度阅读一本纸质书。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对吧?我就是那种手机不离手,信息流像瀑布一样往下冲,看到有趣的点就点进去,然后又被.............
  • 回答
    .......
  • 回答
    “明亡于东林党”这一说法,在历史学界可谓是影响深远,也最具争议性。如果有人把这锅全甩给东林党,那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了。这就像说一场大火是某个纵火犯烧的,但忽略了火星的来源、易燃物的堆积、风向的配合等等一系列因素。明朝的灭亡,那是一盘大棋,是无数个因素交织缠绕的结果,东林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比较显眼但绝非.............
  • 回答
    在中文网络世界里,“一句话毁掉小清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通常指的是用一种极其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甚至有些粗俗的语言,去打破那种精致、唯美、偶尔矫情的小清新风格。这些“毁小清新”的话语,往往能瞬间将人从虚幻的意境拉回到现实,带来强烈的反差感和幽默感。要说最高明的,这很难有绝对的定论,因为“高明”.............
  • 回答
    在我所了解的案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与其说是“高明”,不如说是一种近乎于“艺术”的犯罪。它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火烧眉毛的紧急,甚至都没有我们通常想象的那些“盗亦有道”的戏码。它就那样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如同陈年的红酒,醇厚而复杂,最终揭示的真相,让人在惊叹之余,也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体会。故事.............
  • 回答
    关于燕王朱棣究竟是“逆子”还是“明君”,这个问题历来都备受争议,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恰恰说明了他的功过是非都十分显著,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如果站在传统道德和忠君报国的角度来看,朱棣确实难逃“逆子”的标签。他发动靖难之役,理由是他认为自己受到了建文皇帝的猜忌和迫害,为保全自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