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一个传奇版的西班牙少年,从15岁开始经营自己的“双重身份”,竟然成功把自己包装成了政府顾问、商界要人,还在6月出席了国王费利佩六世的登基典礼与其握手。现在终于因诈骗被捕,连初审的法官都懵了,在报告里写自己“完全无法理解"
承蒙谬赞,居然过百,本答不定期更新。
第四个案例已更新。2015.02.21。(感谢@
Linyi Li告知我连日期都打成了2005TVT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毕竟我是个蛇精病
第四个案例确实是著名的王木匠。欢迎百度这个喜闻乐见的故事哈哈哈哈哈哈据说他的理想是拥小学学历骗遍我国五大自治区(进度2/5)麻麻我要吓哭了。
——————————————————
说几件吧,专业原因,接触的多一些。
一是一起越狱。
这事是八十年代,那年代我们这里的监狱管理极其不严格。
到了什么地步,狱警为省心省力,带着犯人出去买菜买肉,一路肩扛手提,都是犯人,狱警落得清闲。
这是前情提要,故事源于某个监狱收押了一个犯人,是个贼。
这贼伶俐,身手好,常自夸有飞檐走壁之能,闲谈时多次强调,身有异术,十米高墙不在话下!
干警也当笑话听,问,你如此能耐,怎不越狱?
贼答得也妙,说你们头上警徽光芒四射,阻我法力,若都摘下帽子,我便跑了。
某日干警押贼出去采购,途中突然想起,说,听说你飞檐走壁,表演一个看看。
贼坚拒,说我是要好好改造的,我要是表演,怕你们说我越狱。
干警好奇心愈起,再三要求,赌咒保密。贼无奈,说那我只表演给你一个人看,你退后一段,看我从你头顶飞跃过去,退,退,退,好,站着,把帽子摘了。
干警低头摘帽。贼嘻嘻一笑,反身钻入人潮中,再不见了。
二是一起盗窃。
这个是听人辗转描述,细节或多有出入。应该是九十年代,本市一个老太太,寡居,子女在国外,每隔数月汇些外币给她。
一日老太太报警,称家中贵重首饰,现金和外币被盗,价值数万。九十年代丢好几万这是大案,警方立案侦办,但是没有发现盗窃痕迹,门窗完好,家中物品无翻动。怀疑老太太报假案,但是老太太神志清醒,记忆清晰,显然又不是来逗你玩的。
于是从另一条思路入手研究,调查全市所有银行,近期是否有人兑换大笔外币。那时候外币也稀罕,银行柜员都有印象,好查。经调研,发现条可疑线索,一男子在不久前兑换过,刚好就是老太太丢失的外币数目。
警方根据柜员描述想办法画了个像,拿给老太太辨认,答不认识。
但是意外的是,老太太某邻居说这不是你那侄子吗?前些日子常来照顾你的那个?
警方追问,邻居答此人是老太侄子,常登门。但老太坚称自己没有侄子。经调查,还真是没有。
于是继续追寻,发现老太太生活极为规律,每日定点出门买菜散步云云。于是警方断定是一个老太太之外的人入室行窃。
他们循银行线索追寻到了一个人,那时候也粗暴,直接抓起来了。一审就说了。
此人与老太太素不相识。某一次老太太去银行换外币,他排在老太太身后,发现老太太资产颇丰,于是在其出门后一直尾随,摸清地址。
他没有直接抢,而是跟了老太太一个月,彻底熟悉了老太太作息。
然后他发现每天有个固定的时间老太太是不在家的。
事情变得更简单,他想办法弄来了一个坏锁芯,用这个锁芯换掉了老太太的锁芯,这个锁芯可以被任意一把钥匙打开,也就是说,他,甚至所有人,现在已经能随意进入老太太家中了。
他并没直接下手,而是每天趁老太太出门的时候偷偷潜入,一点一点研究她家家具摆放,踅摸贵重物品所在。在此期间,有人询问他,他都自称老太侄子。
又是近一个月后,他知道了老太太的贵重物品位置,下手了。东西全部偷走,最后把老太太的原有的锁芯换了回去。
一直到他被抓,老太太都没发现,自己家的锁其实是被换过两个月的。她的报案,事实上已经是案发后很久的事情了。
如果他不急着换那些外币,或许还能一直隐藏住。
第三个是诈骗和非法集资。
背景是我省某城市快速发展,大拆大建,旧城区改造,耕地变高楼,郊县农民手里攥了不少拆迁款。
该市遂花样兴起民间融资,高利借贷。其中一个集资者开出的条件很诱人,不仅高利,而且确保借贷者本金绝对安全。方法是让借贷者将资金存入银行,他通过银行的朋友贷款,还算是借这群借贷者的钱,但是中间有个银行做保证,借贷者可以随时通过银行提款,利息打入银行账号。
一时间投资者众,集资款高达十数亿。两年后资金链断裂,集资者卷钱跑路,典型的庞氏骗局。
储户们蜂拥去银行取款,那是国有四大行之一,他们手持拿着写有数百万金额的存折,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
于是警方介入。经调查,数名银行职员被带走。两年后,集资者落网。
据说具体方式是,集资者联系有借贷意愿的拆迁户,约定其某日到银行某柜台存款200万,另一方面,集资者事先买通银行职员,打好一张户主为拆迁户,存款金额200万的空存折,待拆迁户前来存款,即交付此存折,而200万存款事实上并未入账。或先将钱款暂时入账,不久后即以存折损毁,脏污等借口变造新存折,储户的资金被悄然转移。
这个案子其实非常老套。之所以有数百人上当,涉案资金数亿,完全是因为集资者利用了人们信任银行,尤其是国有四大行的心理,除此之外,手法上并无特别之处。我之所以记录它,是因为它的起始和结局。集资者当年用以引诱这群银行员工踏上犯罪道路的筹码大约价值数十万,不超过百万。两年后,集资者落马,被判死刑,其余涉案银行员工纷纷获刑。
后来银行内部制作了警示片。在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案发地某个员工惊骇地表示,镜头中出现的那个集资者,当年曾经出现在她的身边,帮过一些忙,大献殷勤,承诺过很多事情,提供种种便利,例如代为揽储,赠送名牌皮包,长期借用座车等等。后来她因故调离前台,该人从此消失。
写下这些,其实只是想告诉那些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对天上莫名掉下来的肥肉,请务必谨慎,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免费午餐,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贪念一起,搭进去的可能就是一辈子。这一批被判刑的员工,其中有一个是我认识的,当年也曾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但十年牢狱,已经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了。
第四,哈哈哈哈哈又想起一个事儿。典型的诈骗,数额非常巨大。
前二年有个大老板,港商,到了一个城市,特别的牛逼,一挥手就在高级宾馆弄了个总统套,长时间的住着 ,找了个高洋上的写字楼包了一整层办公,开着个卡迪拉克,屁股后面随时带着七八个特别精干的保镖,跟港片里一模一样的。
此人来的核心思想是帮助政府进行城市改造,签订引资合同,由政府提供建设用地,他的公司出资数亿元合作开发。来了以后就满口的高端词语,什么金融CBD甭管你懂不懂酒桌上敞开了侃。
于是政府大方的决定给块地让他盖楼。
但是楼呢不是大老板自己盖的,大老板又不会和水泥。
大老板开始招标建筑公司,还特别摆谱,招标不开标,开标后不退还投标保证金。小公司不要没名声的公司不要,中铁某某局来了还得掂量你配不配得上我这个项目,港商你造吗,中外合资你造吗。
结果几十家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两三千万元,没退。
然后就贷款。虚构贷款主体,骗取国有四大行一个亿。
一个亿也不够盖个CBD啊!大老板要求建筑公司前期垫资。于是套取上百家企业的工程款和材料款,小四个亿。
这还不够。大老板以20%的高息为诱饵,非法集资又搞了三个亿。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大老板不见了。
最牛逼的还不是他不见了。而是他换了个身份跑到第二个城市,重新把这一套又上演了一遍。
两个城市,他捞了接近十八个亿。融资就融了十八个亿啊!其他为了建设而搞的拆迁什么的损失还不算。
在他活动第三个城市的时候,被抓了。警方调查发现他有六个不同的“合法”身份,六个身份各有一个妻子,四个妻子为他生了孩子。
我听说这一消息的时候觉得,如果我也能手握十八个亿,六个夫人四个继承人,这日子给个皇帝都不换。
哦对了,忘了说大老板的真实身份。
木匠,小学未毕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