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学地理没忘的话,应该记得淮河、秦岭一线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吧?
那为什么淮河是中国北方的分界线,而北方与南方又有什么区别呢?
以淮河为南北方分界的理由之一,是淮河与中国1月0℃等温线。也就是说,除非在高海拔、极端天气特殊的情况下,否则淮河以南的河流是终年不冻的。与此相对的是,淮河以北的河流在冬天基本都会结冰。
而黄河一旦结冰,所谓的天险就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在历史上,如果黄河一侧的人想进攻对岸,等到冬天到了走过去就行了。当然,如果你想防御对方的进攻,也可以凿开冰层。比如,在南北朝时期,北周和北齐以黄河为界相对峙。起初,北齐强而北周弱,所以北周每年冬天都会干一件事,那就是凿开黄河上的冰,以防止北齐的进攻。但过了几十年,形势逆转,凿冰的一方就换成了北齐。但黄河长度有几千里,你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那里也就成了进攻的突破口。
而在历史上,古人的诗文也记录了同纬度地区大河结冰的情况。比如当年在长安的庾信,诗作里就有“雪花深数尺,冰床厚尺余”、“雪高三尺厚,冰深一丈寒”、“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关山负雪行,河水乘冰渡”等句子。李白的《行路难》则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陆游的诗歌里则说“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而杜甫的诗里,更是连黄河结冰的时间都写出来了——“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当然这有可能是因为当年气候比今天冷一些,但不管怎么说,黄河会结冰这是一个常识。而位于纬度更高的河套地区的那一段黄河,冰只会结的更厚。
现代的两栖抢滩登陆给了不少人错觉,觉得长江天险的意思是长江是个超大号的护城河
事实上,古代从未爆发过滩头决战这种事。长江天险的实际表现,是南方防守方,借助水军优势,通过水运维持水系沿岸各各据点。
如果南方防守方可以轻易把粮草增援从南京运抵上千公里外的襄阳,那对于北方进攻方来说,跨越长江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古代攻城耗费非常巨大,比起据城而守的防守方,进攻方人本来就多的多,还要牛拉肩担的从后方运粮食,双方粮食消耗比可能是夸张的几十比一,上百比一,一座城耗尽进攻方存粮的事比比皆是。如果这个城还能通过水运补充的话,那就变成常态性的几十比一交换,这种损耗对于进攻方来说太难受了。
在船只并不专业的古代,国立力占优的北方进攻方想攒出一支够用的水军,远比现代整“百年海军”容易,而且进攻方拥有一支堪用的水军后,长江一定程度上还能变成助力。因为在古代,滩头决战是没有意义的,水军军力的天平一旦倾斜,长江连大号护城河都当不了,因为楼船上搭云梯可比陆地上简单太多了,哪个城墙敢沿河修,等着被楼船直接骑脸吧。
但是要进攻方逐步拔除沿江据点,掌握渡口码头,控制作坊工匠,征集民船,比起铁骑在华北平原上一日千里,那也是非常麻烦的事了,长江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难以处理的天险。
而黄河,虽然看着跟长江差不多长,说起来也是齐名的母亲河,然而水量却小的多,仅仅只有长江5%左右的水量。黄河水系的运力要小的多,可以避开岸上远程攻击的宽阔水道几乎没有。更糟糕的是,黄河还会在枯水期的冬季结冰,骑兵下马蹭着沙洲过河太简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