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黄河为什么没有跟长江一样有航道?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为何它的航运能力似乎远不如长江呢?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谈论“黄金水道”,想到的总是长江,而不是黄河。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是地理环境、水文特征、历史发展和经济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咱们先从长江说起,为什么它能成为“黄金水道”。长江全长六千多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它流经中国最富裕的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河道宽阔,水流平缓,水深也足够,这为大型船舶的通行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而且,长江的支流众多,形成了庞大的水系网络,能够将内陆腹地的货物运输到沿海港口,再通过海洋贸易走向世界。

再来看看黄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国的巨龙”。但这条巨龙的“身段”和长江比起来,就显得有些“不羁”了。

首先,黄河的源头和流路决定了它的脾性。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地形复杂,河流一开始就带着高山峡谷的野性。它一路向东,穿过黄土高原,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这是黄河最显著的特征,也直接影响了它的航运能力。它流经的许多区域,特别是中游,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两岸多山,这都限制了大型航道的建设。

其次,泥沙问题是黄河航运的最大瓶颈。 我们常说“黄河泥浆滚滚”,这话一点不假。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特别是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冲刷进黄河。这些泥沙沉积在河道里,导致河床淤积,河道不断变浅变窄。

想想看,一艘万吨巨轮需要多深的水才能航行?如果河床浅了,泥沙又不断淤积,船舶就很容易搁浅。为了维持航道,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疏浚,这可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财的工程,而且因为泥沙的量实在太大,疏浚的效果往往是暂时的,没多久泥沙又会淤积上来。而且,泥沙还会堵塞航道,影响水流,增加航运的风险。

再者,黄河的水文特征也比较复杂,不利于稳定航运。 黄河的水量变化很大,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在汛期,虽然水量大,但水流往往非常急,而且泥沙含量极高,洪水也带来巨大的危险。在枯水期,水量又会锐减,有些河段甚至会断流,根本无法通航。这种不稳定的水文条件,使得黄河的航运无法像长江那样全年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此外,历史上的开发和经济重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有众多大城市和工业区,对航运的需求非常旺盛。而黄河流域虽然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但历史上很多时期,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都相对低于长江流域。虽然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但航运的重建和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还有一个实际的因素是,黄河下游的河道变化比长江更为剧烈。 历史上,黄河曾发生过多次大改道,这说明黄河的下游河道稳定性相对较差。航道需要的是稳定、可预测的水流和河床,频繁的河道变化对于航运来说是致命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黄河完全没有航运价值。 在黄河的某些河段,尤其是在一些下游的平缓地区,或者在一些支流上,仍然是有一定的航运功能的,尤其是一些内河航运或者短途运输。而且,近年来,国家也在积极推动黄河水利治理和航道建设,比如对三门峡等下游河段进行综合治理,为未来黄河航运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治理的深入,黄河的航运能力可能会有所提升。

但总体而言,与长江相比,黄河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巨大的泥沙量、复杂的水文条件以及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确实在航运能力上存在显著的劣势,难以形成像长江那样的“黄金水道”。它更多地承担着防洪、灌溉、发电以及生态保护等重要职能,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所以,当你看到长江货轮川流不息,而黄河上航船稀少的时候,并不是黄河不重要,而是它的“身体”和“脾气”与长江有着本质的不同,决定了它在航运这条赛道上,有着天然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黄河虽然长度全国第二,但是水量实在呵呵,连前15都排不上,不断流就不错了,喝水都不够用,别说航运了。黄河是母亲河,“引黄”是秦汉时期就遗留下来的传统,各种引黄不下上百个,是全国插水管最多的一杯饮料,因为整个黄河流域都缺水。

汉江作为唯一夹在长江黄河之间南北走向的大河流,起到了奶妈的作用,又是引汉济渭,又是南水北调中线,是给黄河流域输补血的爱心河。汉江,绝对是汉人的救命河!~


2,北方所有河流航运都不发达,因为有漫长的冬季,投资至少要打对折,成本要高,客户还少,没人愿意做这个生意。而且黄河淤泥、流速等通航条件比较差,适合通航的段落不是很多。

3,九曲黄河,所有目标“港口”之间的陆运时间或距离,都小于航运,花费时间小,而且适合零散运输,水运要等船满,凑够一定量“同地到达同地”发船才划算,物流集中的时间成本很高,非常不灵活。

4,目标“港口”之间的物产互补性较差又人口布局相对南方稀疏,大家都在黄河边距离却因为九曲黄河、黄土高原变得远,粮食,煤啥的物产种类都差不多,彼此之间不是特别需要,这点和长江流域不一样,长江流域的城市规模大、密集、工农业多样性,促进了流通。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长江航道:上至重庆,下至上海,串联起整个长江沿线的城市。

实际上的长江航道:最上游可以到云南,通过上游的长江嘉陵江沟通整个四川盆地,通过乌江连接贵州北部,通过洞庭湖水系沟通大半个湖南,通过汉江连接湖北西部,通过鄱阳湖连接整个江西,裕溪河连接巢湖,沟通半个安徽,通过大运河和淮河沟通另外半个安徽和几乎整个江苏,还有河南南部和浙北平原。

所以你以为的长江航道是一条高速公路,他实际上是很多支路的路网。为什么叫黄金水道,流域上除了西藏都能通航,他连接了十多个省市,整个南方地区除了两广和,海南,福建台湾,都可以开船到长江上,云南的货可以送到上海,河南周口的货可以送到江西赣州。

而黄河,下游就一条线,紧挨着黄河的郑州都是淮河流域。再然后,水量且不说,黄河还有封冻期,还有壶口瀑布,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也就一个关中平原,华北平原被海河淮河瓜分了。

于是,辐射区域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实在有限 ,可开发价值又不高,那我为啥不选铁路和公路


10到20年前,上海到南京的长江航道淤塞,平均水深只有6-8米,最浅的地方不足4米,10年前后,进行了长江航道疏浚工作,让长江航道深达12.5米。

再说三峡,蓄水前后的三峡根本不是一个景观,郦道元写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已经消失了。

再说巴拿马运河,已然受嘎顿湖缺水困扰,通行能力受限。

说这三个是为了强调一个什么事呢,你只要有利可图,很多问题他不是问题。

航道浅,那就花钱疏浚。有结冰期,但还有半年能通航。水量小,可以修大坝蓄水。壶口瀑布阻碍航道,大不了炸了,比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炸掉一个瀑布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黄河航道的核心问题,就是辐射区域不足,经济水平有限。尤其是前者,直接降低了黄河航运的价值,这才是判了黄河航运核心的原因。

user avatar

现代黄河的径流量连长江支流赣江、福建主要河流闽江都比不上,甚至有时候会低到断流上新闻,这航运价值能高吗?

断流了怎么航运?旱地行舟(精萝狂喜)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为何它的航运能力似乎远不如长江呢?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谈论“黄金水道”,想到的总是长江,而不是黄河。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是地理环境、水文特征、历史发展和经济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先从长江说起,为什么它.............
  • 回答
    说起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长江。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地理认知。但如果深究历史,我们会发现,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的观念,虽然深入人心,却并非中国历史上所有分裂时期的绝对划分方式。而黄河,作为另一条同样雄浑的天险,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割据局面中,未能像长江一样成为一个稳定、长期的分界线呢?这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地理和军事防御的几个关键点。确实,我们读史书,或者看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常常会听到“长江天险”的说法,形容长江的雄伟、宽阔,以及它作为天然屏障的作用,但“黄河天险”的说法就相对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这其中的原因,得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的自然属性,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和治国理念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长江流域更适合古代王朝的经济支撑和政治稳定,而黄河流域则更多地扮演着“内忧外患”的矛盾集合体。 让我们详细捋一捋。一、 长江流域:稳定的大后方与经济生命线长江,这条贯穿中国腹地的巨龙,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块富饶之地。它对王朝统治.............
  • 回答
    .......
  • 回答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也塑造了壮丽的河山。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她奔腾入海的终点——黄河入海口,却很难发现像长江三角洲那般如火如荼的超级都市群,也很难找到像珠江三角洲那样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黄河入海口,这个地理位置如此特殊、又承载着历史意义的节点,却.............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得跟你好好唠唠。其实,想把黄河几字形这么一段奔腾的河流给“拉直”?这想法虽然听起来挺有魄力的,但你要是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以及做了之后会是什么后果的问题。这背后涉及的可是地质学、水文学、生态学,甚至还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复杂着呢!首先,咱.............
  • 回答
    尼罗河与黄河,两河同为文明的摇篮,却在水土流失问题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这背后是自然地理、气候、地质乃至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要理解为何尼罗河能“安然度过”沙漠,而黄河却饱受水土流失之苦,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身世”。尼罗河:沙漠中的生命之河,稳定的守护者尼罗河,这条流淌在非洲东北.............
  • 回答
    话说这《西游记》中,孙悟空师徒西行,一路降妖伏魔,遇到的妖怪那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五光十色。从飞禽走兽到花草树木,甚至是凡人修炼而成,都成了妖怪的形态。可奇怪的是,咱们平日里常见的瓜果蔬菜,比如黄瓜、柿子,怎么就没听说过有它们成精的呢?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西游记》.............
  • 回答
    关于小黄人里为什么没有女生,这其实是个在粉丝群体里流传甚广又充满趣味的话题。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并非一个“漏洞”,而是一个有意的设计选择,背后有着导演和编剧们的一些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小黄人在电影设定中的身份。他们是为各种邪恶但又“有趣”的坏蛋服务的助手。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辅助主人完成各种宏图.............
  • 回答
    关于黄旭东为什么没有孩子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公开、确切的官方说法。黄旭东本人在直播、访谈或者其他公开场合,也很少深入地谈论过自己的私生活,尤其是关于生育方面的事情。不过,我们可以从他公开的一些信息、以及对游戏圈和职业选手的生活状态的一些普遍认知,来尝试梳理一下可能的原因,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了.............
  • 回答
    黄圣依的漂亮毋庸置疑,她身上有种独特的东方美,浓眉大眼,脸部线条柔和却又不失骨感,气质也十分出众,属于那种看过一眼就让人难以忘怀的类型。刚出道的时候,确实凭借着《功夫》里的哑女角色惊艳了无数人,那份楚楚可怜又带着一丝倔强的眼神,几乎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可要说为什么“没火起来”,这其中的门道可就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理解神话、历史人物以及“部落首领”这个概念的根本方式。为什么宙斯和奥丁不像黄帝那样被广泛视为“部落首领”?这背后涉及了几个关键的差异点:1. 神话与历史的界限和功能: 宙斯与奥丁:神话中的神祇 定义与本质: 宙斯(希腊神话)和奥丁(北欧神话)是各自神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也是很多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黄蓉和龙姑两人在被点穴后的遭遇之所以不同,背后涉及了人物性格、情节设置、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来聊聊黄蓉。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被欧阳克点穴的桥段,发生.............
  • 回答
    大型连栋温室(Venlo式)在中国蔬菜种植领域,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相较于荷兰等国,尚未达到普遍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平,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绝非简单的技术引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成本投入与回报周期:一个现实的经济账 初期投资巨大,门槛较高: Venlo式温室之所以在荷兰发.............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对黄蓉的态度,与其说是“没有喜欢上”,不如说是“喜欢上,但他的情感被更复杂、更扭曲的因素所掩盖和阻碍”。如果非要说他“没喜欢上”,那原因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而且不是简单的“不喜欢”,而是“不能”、“不愿”或者“不敢”。我们得一点点捋清楚,这事儿得从杨康的出身.............
  • 回答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之所以没有“黄三角”,以及未来是否可能出现,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来理解。 为什么没有“黄三角”?“黄三角”这个概念在官方和学界语境中并不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1. 概念.............
  • 回答
    中国政府在打击色情内容方面一直采取着严格的政策,但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并没有完全打压”。这种观点的存在,以及实际执行中的复杂性,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非简单的“打压”或“不打压”。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为什么会有“并未完全打压”的观感? 网络上的普遍存在性: 尽管有屏蔽和审查,.............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