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下 2 个纯牌效率麻将问题,如何打?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和你一起探讨这两个纯牌效率的麻将问题。咱们就敞开了聊,力求把每个细节都说透,保证听着就像是跟老麻友面对面交流一样,没有一点AI的生硬感。

问题一:手牌已成,三面听,但打出去的牌被对家碰了,此时手牌效率是否下降?为什么?

这招,问到点子上了!这绝对是很多牌局中会遇到的经典情况。

我的答案是:是的,手牌效率大概率下降了。

为什么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

1. “三面听”的威力: 你能想到“三面听”,说明你手牌已经相当不错了,具备了胡牌的潜力。三面听意味着什么?就是你手里捏着三个不同的顺子/刻子/对子,每个组合都可以搭一个对子(将牌)就能胡牌。比如你手里是:
234万 567万 88筒
或者 22万 55筒 890索

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一个3万、7万、万筒(或者2筒、5筒、1索),就能胡牌。这简直是“十面埋伏”,给对家制造了巨大的压力,也为你自己赢牌增加了概率。

2. “对家碰牌”的影响: 对家碰牌,通常意味着他拿走了你打出的那一枚牌,然后组成了一个刻子(明刻)。这个动作,直接改变了牌局的“局面”,也影响了你手牌的“效率”。

对你意味着什么?
断绝了和你相关的听牌路: 你之前可能是“三面听”,而且其中一个面很可能需要用到你打出的那张牌。比如你手牌里有“34万”,而你打出了一张“2万”,对家碰走了“2万”,组成“222万”。那么你本来可以靠“2万”吃进“5万”组成“345万”来听牌的路,就被堵死了。
对手牌的“活跃度”降低: 你原本可能存在的“123万”听“4万”的机会,可能因为对家碰了“2万”而没法构成“222万”+“34万”,然后听“5万”了。你手牌的“活性”——也就是能组成各种各样组合的潜力,被削弱了。
可能让你的听牌“退化”: 原本是三面听,可能因为对家碰了关键牌,导致你剩下的手牌只能组成两面听,甚至单面听,或者干脆就没法听了。

对对家意味着什么?
增强了对手的胡牌能力: 他通过碰牌,把自己的手牌变成了明刻,这比暗刻更早地亮出来,意味着他离胡牌更近了一步。而且,他能碰,说明这张牌对他很有价值,很可能和他手牌的牌型有关。
可能增加了他的听牌面: 碰牌的牌,很可能也是他“面子”的一部分,让他也进入了听牌阶段,甚至比你先胡。

3. “效率”是动态的: 麻将的“效率”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手里有多少张牌,有多少潜在的组合,每张牌能让你构成多少种听牌,这些都是计算效率的依据。当有一张牌从你的手里消失,并且被别人拿去组成了一个“面子”,你的手牌能组成的组合数是会减少的。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假设你的手牌是:
234万 (顺子) 55筒 (对子) 789索 (顺子)

你这手牌是 “三面听”:
1. 234万,需要 1万 或 5万 听。
2. 789索,需要 6索 或 0索 听。
3. 55筒,需要 5筒 组成刻子,然后另外两面再搭将牌。

关键点来了: 如果你打出了一张 “1万”,而对家碰走了。
对家碰了“1万”,很可能他手里有“111万”或者“11万”。

你的手牌效率会怎样下降?

你本来可以靠“1万”和“5万”来搭234万,听“1万”或“5万”。现在“1万”没了,你听“1万”的路就被堵死了。
你的手牌从“三面听”变成了“两面听”(依然可以听5万、6索、0索)。虽然还是两面听,但相较于三面听,机会少了一个。

所以,总结一下:

当对家碰了你打出去的牌,你手牌效率下降,主要是因为:

牌张的消失: 你手里的一张牌(你主动打出的)被别人拿走了,这个牌张本身的组合潜力(比如可能和你手里的牌组成对子,或者组成顺子)对你来说就没了。
对手的强化: 对家通过碰牌,把自己的手牌变成了明刻,离胡牌更近一步,对你形成了更大的威胁。
局面的变化: 牌局的“信息”发生了改变,你本来可以根据场面上打出的牌来预判和规划,现在因为对家碰了,他手里的牌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非你打出的那张牌,在你自己的手牌里是“孤张”,对构成任何牌型都没什么帮助,而且你觉得打出去对家碰走也无伤大雅,那效率可能没那么明显下降。但只要那张牌在你手里还有潜在的价值,被碰走,效率肯定是有损的。

这就像玩策略游戏,你把一个重要的棋子主动交给了对手,对手加强了,而你失去了一个潜在的进攻点或者防守点,你的整体实力自然就下降了。

所以,看到对家碰牌,心里得有个数,自己的手牌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是不是还需要调整策略。



问题二:你的手牌中有两个“对子”,而对手已经有三副明刻,你是否应该优先打出“生张”(即场面上没有出现过的牌)?为什么?

这问题非常有实践意义!咱们慢慢聊。

我的答案是:是的,在你的手牌中有两个“对子”,并且对手有三副明刻的情况下,优先打出“生张”通常是更明智的选择。

原因嘛,咱们也得分几步来解析:

1. “生张”的含义和风险:
生张(孤张):就是你手上有的牌,但之前在牌山里你没见过,更别说场面上没人打过、没人碰过、没人杠过。它就像一张“白纸”,充满了未知。
风险: 打生张最大的风险在于,它很可能是对家或者下家手里“暗藏”的将牌、或者要组成刻子/顺子的关键牌。一旦你打出去,他们刚好需要,立马就能碰走,而且直接增强他们的牌力,让你处境更危险。

2. “两个对子”的手牌:
潜力: 两个对子意味着你有可能组成两个将牌。这比只有一两个单张的牌要好。但仅仅有两个对子,离胡牌还比较远,它们本身不能直接构成“面子”,也不能直接听牌。
相对被动: 相比于已经有顺子、刻子,两个对子更需要后续的牌张来连接,它的“效率”相对较低,因为它需要的牌张类型是特定的(需要一张相同的牌来组成将牌)。

3. “对手有三副明刻”的威胁:
危险信号: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对手有三副明刻,说明他已经 “奔着胡牌去了”。而且,这三副明刻是亮在外面的,你能看到的“实力”。
信息不对称: 你知道了他三副明刻,但你不知道他手里还有多少牌,还有什么牌。他可能还藏着几副顺子、刻子,甚至已经听牌了。
加大的风险: 只要对手亮出明刻,就意味着他离胡牌又近了一步。如果你打出的牌,刚好是他需要的,他就能继续做大牌,甚至直接胡牌。

4. 打“生张”的策略:
规避直接的冲突: 在对手已经很强的局面下,你打出的每一张牌,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手里有两个对子,意味着你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你更需要的是“苟住”,慢慢发展。
减少被“抢杠”或“点炮”的概率: 你不知道对手手里有什么。万一你打出一张牌,是对家或者下家即将要碰/杠/胡的牌,那就麻烦大了。打生张,至少它不是场面上已经出现过的,意味着它不太可能马上被别人组成“面子”或者当做“将牌”。
保留“熟张”的价值: 场面上已经出现过的牌,我们称之为“熟张”。如果你手里有和场面上打出的牌同类的“熟张”(比如场上打了很多万,你手里也有万),打这种牌相对安全,因为它们被别人组成的刻子/顺子的概率会降低,被别人当“将牌”的概率也会降低(因为这些牌已经被很多人摸过、打过了,不容易凑成对)。
“曲线救国”: 你打出“生张”,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你手里那两个对子,就像是两颗种子,你需要时间去浇水施肥,让它们发芽。对手有三副明刻,就像是对方已经种好了三棵树,并且正在快速生长。你打生张,就是在不给自己挖坑的情况下,尽量让自己的种子能够有机会生长。

举个例子:

你的手牌:33筒 (对子) 77索 (对子) 还有其他牌

场面上:
对家明刻:111万
下家明刻:444索
对家明刻:789筒 (顺子)

现在轮到你出牌。假设你手里还有一张 “2万”(从未在场面上出现过,属于生张),还有一张 “8筒”(场面上已经有人打过8筒,比如对家打了一张)。

你应该打什么?

优先打“2万”。

为什么?

打“2万”的逻辑: “2万”这张牌,你也不知道谁需要。但至少它没有出现在场面上,它不可能是“对家明刻111万”的那个“1万”,也不可能是“下家明刻444索”的那个“4索”,更不可能是“789筒”这个顺子的组成部分。它可能是安全的。
不打“8筒”的逻辑: “8筒”这张牌,场面上已经有人打过。这意味着:
1. 它可能被别人做成顺子: 比如有人在等“678筒”或者“890筒”。
2. 它可能被别人做成对子: 比如有人手里已经有了“88筒”,你打出“8筒”,他就可以碰走。
3. 它可能被别人当将牌: 比如别人手里有“88筒”,你再打一张“8筒”,他就可以组成“888筒”刻子,或者更复杂的牌型。
最关键的是,你手里的“77索”是你的对子,你也很可能想留着“7索”变成将牌。如果你打出“8筒”,万一对家正好碰走了“8筒”,他可能因此凑成了一个对子,然后你再摸到“8筒”,就和他打的“8筒”形成“三张”,虽然不是绝对的点炮,但风险还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对手已经有了三副明刻,他有多强的胡牌能力是未知的。你手里只有两个对子,相对很弱。你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把一张可能对他有用的牌,递到他手里。

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对手,最好的策略就是“减少损失”,而打“生张”是减少直接被对手利用的机会。

反过来想:

如果你手里有两个对子,并且场面上已经有人打出了很多“万”牌,甚至有“1万”和“3万”被打出。而你手里的“2万”是生张,你手里也有一张“4万”(场面上没出现过的生张)。

那么,你打“2万”还是“4万”,和对手的明刻关系不大,更多是看你手里的组合,以及你对“2万”和“4万”在自己牌型中的用途。

核心还是在于,当对手强大时,你的首要任务是“自保”和“规避风险”。打生张,是这种策略下的一个重要体现。

总结一下:

1. 对手强大(多明刻): 这是你最大的威胁。你需要尽量不给对手提供任何机会。
2. 你的手牌(两个对子): 相对被动,离胡牌较远,需要时间发展。
3. 生张: 未知,但风险相对低,因为它没有被场面“污染”。
4. 熟张: 已知,但风险相对高,因为它们已经被场面“污染”,可能被别人利用。

所以,在对手已经摆出明显优势(三副明刻)的情况下,优先打出“生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将手中可能“无害”的牌(生张)变成对对手“有利”的牌(被对手利用)的概率。

这两道题,咱们算是掰开了揉碎了聊了。麻将这东西,就是信息博弈,顺势而为,同时也要藏一手,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牌。希望这些解释能让你对牌局有更深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俩题没区别啊。留雀头、两面和两坎好形

user avatar

讨论牌效率问题,需要从整手牌出发,不能只看局部。整手牌的上听数、搭子组数、雀头候补数都会影响局部复合搭子的最优处理方式。

这两个题目都是 8 张牌,这里暂且认为剩余的 6 张牌是无影响的 2 组面子,例如中中中、发发发。在此基础上,这两个题目就都是一上听的牌效问题了,都应该打 4m。因为打 4m 可以保证最广的一上听进张面(两题均为 16 张进张),而一上听最重要的就是进张面。而打 p 则会直接损失 4 张一上听进张,且后面改善听牌质量的概率并不足够大,是得不偿失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