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月亮本身不发光,发光的是太阳」这样的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处?

回答
“月亮本身不发光,发光的是太阳”——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很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它似乎只是一个关于天文的常识,但如果细细琢磨,你会发现,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知识,在很多层面上都蕴含着意想不到的价值,而且这些价值,并非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实用性,更多的是一种深远的启示。

首先,从最基础的认知层面来说,它建立了一个关于“真实”与“表象”的基本认知模型。

我们抬头看见的皎洁月光,确实如此真实地照亮了夜晚,带来了柔和的光晕,甚至勾勒出山峦的轮廓。但这个我们直接感知到的“明亮”,并非月亮自身产生的。它只是反射了来自太阳的光。这个看似微小的区别,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很多我们所看到、所感受到的美好和强大,其根源可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甚至不在其本身。

在生活中,这可以被理解为:

看清事物的本质,而非被表象迷惑。 就像一个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的人,他的光芒很可能来自于他所处的平台、他身边有才华的团队,或者某个恰到好处的机遇,而不是他个人就“天生发光”。认识到这一点,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评价人与事,不被一时的光鲜亮丽所蒙蔽,也避免因为别人的“光芒”而过度贬低自己。
理解影响力的来源和传递。 月亮之所以能照亮夜空,是因为它成为了太阳光线的“载体”。这就像很多时候,我们能通过某些“中介”或者“渠道”,去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或更强大的力量。认识到这种传递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找到影响力的源头,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传播效果。

其次,这句话还蕴含着一种关于“依存性”和“整体性”的哲学思考。

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它的存在价值(至少在照明这一功能上)完全依赖于太阳。没有太阳,月亮就只是一块冰冷的岩石,在黑暗中默默无闻。这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依存关系:

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找到正确的依靠。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强大、觉得自己能独当一面,但真相可能是,我们只是在某个强大的系统、某个伟大的思想或者某个支持性的关系中,才显得那么有“光芒”。理解这一点,不是为了让我们丧失自信,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很多时候,与他人、与集体的合作,以及对更伟大目标的追随,才能让我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像月亮借太阳的光,能够完成照亮大地的使命。
理解“无我”与“成就”的辩证关系。 月亮不为自己发光,它只是忠实地反射太阳。但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反射,成就了它照亮黑夜的伟大作用。这提醒我们,很多时候,真正的成就并非来自于争夺个人荣耀,而是来自于服务于更大的目标,成为一个连接者、传递者。当你不再执着于“我要发光”时,反而可能因为你的奉献和传递,而让更多人看到光明。这是一种“无我”的智慧,最终却能带来“大成”。

再者,从科学探究的视角来看,这句话是科学思维的入门级范例。

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质疑、去探寻、去建立基于证据的认知:

观察、推测与验证。 人们看到月亮似乎会发光,这是一个观察。但仔细思考,为什么月亮不像太阳那样灼热?为什么它的光芒有强弱变化(月相)?为什么它会随着时间和季节变化位置?这些疑问促使人们去探寻更深层的原因。古人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结合对太阳的理解,最终推断出月亮是反射太阳光。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雏形——从现象到本质的追问。
打破直觉的局限。 我们的感官有时候会欺骗我们。月亮在我们看来是发光的,但这只是因为它离我们足够近,并且反射了足够多的光。认识到感官的局限性,才能让我们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去探索那些肉眼不可见、但却真实存在的规律。

最后,这句看似简单的知识,更像是一则关于谦逊和格局的隐喻。

月亮的光辉并非它自己的,它从不邀功,只是静静地在那里。而太阳,作为光源,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存在之一。

谦逊是一种力量。 月亮的光辉虽然不是它自己的,但它并没有因此黯然失色,反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影响着地球。这教会我们,即使我们不具备“源头性”的强大,也能通过学习、通过合作、通过奉献,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以谦逊的态度去实现它。一个懂得反射和传递的人,往往比一个只顾自己发光的人,更能赢得长久的尊重和影响力。
格局决定视野。 太阳是广袤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月亮只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从宏观的宇宙尺度来看,月亮的光芒只是太阳能量的一小部分反射。当我们能够从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世界时,会发现很多曾经困扰我们的“光芒与黑暗”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个更大的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传递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光”。

所以,“月亮本身不发光,发光的是太阳”这句话,远不止是一个天文常识。它是一次关于认知、关于关系、关于科学、关于智慧的启蒙。它提醒我们,在追寻光明和成就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探寻其真正的来源,理解相互依存的关系,保持谦逊的心态,并拥有更广阔的格局。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方面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我明白你的困惑。中学时看韩寒说数学学到初中二年级就够了的论调也挺赞同,那时我的想法跟你差不多。不过,现在我有了一些不同的见解,不妨与诸位分享下。

单个知识拿出来看,都没什么用。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又怎么样?知道逆转录病毒的致病原理又怎样?知道曹孟德他长子叫曹昂又怎样?知识体系才有用。由各种细碎知识组成的有机整体才有用。打个比方,一幢大厦由砖块构成,每个砖块单独拿出来,都看似无足轻重,平淡无奇。甚至整个大厦换一块砖,少一块砖都无伤大雅。但没有那一块块可替代的砖块,大厦从何而来?

当然,我知道你可能会问,如果你根本不需要这个大厦,不需要这个知识体系怎么办呢?这个衍生的新问题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你现在以为你不需要,但在将来的某个节点你可能会需要。

举个笠子,我大一时考完微积分仰天长叹:这辈子终于不用跟数学沾边了。到了PhD阶段,我却突然发现自己没办法对实验数据做出有效的分析。于是我又跟着本科生一起上课,学习数学基础课,然后再进阶学习生物统计的博士课程。人生的路那么长,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绝对。

第二,你真的一辈子都不可能需要。

对于知识,甚至对于人生,我始终一个观点,不应该太功利。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用,更不是任何东西都需要拿来用。不然,往大了说,人生有什么用?无非是一个熵变过程,跟浩瀚的宇宙比起来再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值一哂。有用没用的事少考虑一些,生活更轻松一些。

user avatar

(一)

那天早上被voice call那边东西掉落的声音吵醒,天已经亮了。

宝贝,你的minion掉地上了,胖得那个。

......真的诶,你怎么知道。

不告诉你。

天还没亮诶。

是嘛,我这边已经天亮了。

怎么会,北京和深圳不是在一个经线上嘛。

你说的没错,但是北京纬度高。

(二)

易易的天文老师是个植物学爱好者,大学又是学地理的。

白天,她带着我们走山路,赏石鉴草。晚上,我们观星。

路边有一株不起眼的小草。

快来看,这朵花没有花瓣,花瓣的位置是雄蕊。

她说的是真的。

我们面面相觑,谁都没见过这番奇景。

回去之后,老师翻起厚厚的手册。

它叫瓣蕊唐松草,此时此刻兴奋的像个孩子。

此时那株草或许已经被不知其然的路人踏平了吧。

(三)

又一次观星的路上,草原,坝上。

大家都忙着风吹草低见牛羊。

她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火山石。

你们找找看,这些玄武岩,里面可能会有“微钟乳”。

我甚至不记得是不是叫这个引号里的名字,大抵说的是火山石的小孔内有像钟乳石一样的结晶。

易易有幸找到了这样的一块,长满了那样的结晶,和卢沟桥的石狮子一样,大小不同,形态各异。

兴高采烈地拿回家,

你为什么拿了块搓脚的石头回来?

姥姥不解。

(四)

易易,你见过银河么?

见过啊,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真的和照片上一样嘛?

其实看起来是没有颜色的,但是震撼的程度远超过照片的感觉。

唔、你不害怕嘛?

害怕?

对啊,是因为太习以为常就不害怕了么?它们那么多,那么远,每一个上面都可能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命,在看着彼此。

是啊,的确是太习以为常了,应该害怕的。

(五)

曾经收到过这样一道HR的心理测评:

你是一位火车司机,不巧你的火车失控了,前方有五个施工的工人,你可以选择改变轨道,但是这样会撞到另一个施工工人。你会怎么做?

A 继续前进 B 改变轨道 C犹豫不决

我选A。

为什么?

因为火车司机不能选择开哪条轨道。

(六)

如果你是个臂力很大的胖子,你在路过天桥的时候发现桥下的有轨电车失控了,远处有五位施工工人,你会选择把桥上除了你之外的唯一一位瘦子扔下天桥来让电车出轨倾覆然后停下来么?

A 会 B 不会 C 犹豫不决

我选D。

那是什么?

把他扔到车顶,然后给电车断电。

(七)

大一入学的时候有一门化学。

真是日了狗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

一周56课时的课,净排些乱七八糟的课。

自动化和化学有一毛钱关系么?!

学院是傻逼,老师都是蠢货。

其实,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考试是有普通化学的。

(八)

现在程序员和金融可赚钱了,为什么不让你家孩子学这个?

学什么是他的自由。而且他也喜欢历史。

那也得学点有用的呀,学历史有什么前途,出来只能当个小老师。

是啊,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是个老师,一个月只有十几。

饭局上,他放下筷子顿了顿。

而王府井的服务员一个月工资近一百块钱。大家都排着队去。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很快话题就变了。



你想要浪漫,却只知道石块和小草

你想要正义,却只知道前进和转弯。

你想要理性,却只知道有用和没用。

你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不知道。

















版权声明:

个人转载无需征求本人同意,随意转载,但需要遵循

知乎协议

其他组织或团体请参考

知乎协议

,征得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user avatar

以上不少答案可能是在题主的补充之前写的,并没有针对题主真正的疑问。

题主质疑“一点即明的、无限多的知识对于我们常人(非科学研究工作者)究竟有什么用处”,是因为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格物致知完全没有作用”,也就是说,常人有格物致知的需求(或有好奇心,很多答案都有提到)这一点题主是承认的,但是呢,”月亮会不会自己发光“这样的知识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题主没有怀疑相对论或牛顿定律等物理理论体系对常人的用处,是因为它们“对于我们格物致知起着很大作用”,能够满足我们的格物致知需求。

如果这样理解题主的意思没错的话,这就是说,题主认为,普通人要想满足自己对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恰当的做法是学习相对论等物理理论体系,“唯一的知识”,而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月亮会不会自己发光“这样的“一点即明、无限多“的知识上,因为这样的知识不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先摆出我的观点。我认为,恰恰是”月亮会不会自己发光“这样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激发我们的思考。

首先提一个问题,物理理论体系是怎么得到的?

是通过先建立几条先验的不言自明的公理,然后一条引理一条引理的推导出来的吗?或者,物理理论体系的建立,本来就深深的依赖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繁琐细节的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题主是学理论物理的,那我就来引用《费曼物理系讲义》中几段很精彩的论述:

我们在科学上所关心的事物,具有无数形式和许多属性。举例来说,假如我们站在岸边眺望大海,将会看到:这里有海水、拍击的浪花、飞溅的泡沫以及汹涌的波浪,还有太阳、光线、蔚蓝的天空、白云以及空气的流动——风;在海边有沙粒,不同色纹和硬度的岩石;在海里浮游着生物,此生彼灭;最后,还有我们这些站在海岸边的观察者;甚至还有幸福和怀念。在自然界的其他场合,难道不也同样出现如此纷繁复杂的事物和影响吗?无论在哪里,到处都是这样错综复杂和变化无穷。好奇心驱使我们提出问题,把事物联系起来,而将它们的种种表现理解为:或许是由较少量的基本事物和相互作用以无穷多的方式组合后所产生的结果。
例如,沙粒和岩石是两回事吗?就是说,沙粒只不过是大量的细小石块吗?月亮是不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呢?如果我们了解岩石,是否就能了解沙粒和月亮呢?风是否与海洋中的水流相似,就是一种空气的流动?不同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不同的声音有什么相似之处?究竟有多少种颜色?等等,等等。我们就是试图这样地逐步分析所有的事情,把那些乍看起来似乎不相同的东西联系起来,希望有可能减少不同类事物的数目,从而能更好的理解它们。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想出了一种部分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观察,推理和实验;这些内容构成了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月亮本身不发光,发光的是太阳」。这是一条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应着大自然的一处细节。这样的知识数目繁多,标志着人类知识数据库的庞大,人类探索未知的艰辛和辉煌,也说明了大自然的复杂和丰富多彩,称其为”无限多的“并不算夸张。但是,这样的知识,真的是“一点即明”吗?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发光”?也就是说,天体发光(辐射)的机制是什么?

2.如何判定月亮(太阳)是独立发光还是反射光有没有什么现象必须要用月亮反射光/太阳独立发光来解释?除了这种思路之外,是否可以通过地球上的接收器(眼球、CCD、光谱仪等)直接分析天体的辐射来判断?也就是说,独立产生的辐射与反射的辐射,辐射特征是否存在可观测的差异?人类的科技树升到哪一级才有可能做出这种判定?

3.月亮是如何反射光的?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如何测量月亮的反照率?从反照率中可以得到哪些月面信息?

4.太阳是如何独立发光的?发光对应着能量释放,太阳要想持续的独立发光,必须有稳定的能量供应。能量供应机制是什么?是什么能源让太阳维持数十亿年的持续发光?太阳会像一堆火那样烧完吗?太阳如果烧完,是像火堆那样渐渐熄灭,还是像点着的汽车那样爆炸?

5.为什么月亮不能独立发光而太阳可以?是因为月亮的物质构成中不存在某些太阳只有才有的“燃料”,还是有“燃料”但不具备点着的环境?月亮曾经独立发光过吗?月亮与太阳之间的物质构成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可以在维持月亮的物质构成和密度的前提下,把月亮放大到太阳大小,月亮会像太阳一样燃烧吗?这样的“超级月亮”的归宿是什么?

。。。。。。

在看到「月亮本身不发光,发光的是太阳」这句话时,如果你没有根本想过以上任何一个问题,那么,这句话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它不过是一个命题,一种诠释,一个断言,“苏格兰的绵羊是黑色的”一类的断言。它与你无关。它描述的对象你并不关心。你信任这句话,接受了它,不过是因为书本或他人的权威让你信服,而不是出于任何理性的思考。这句话本身是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但是,它不是你的知识。这样,采取跟福尔摩斯一样的态度是明智的。

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这与我又有什么相干?你说地球是绕着太阳走的,可是,即使地球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对于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福尔摩斯探案集》 血字研究

如果类似的问题自然的出现在你的大脑里,你也愿意花一些功夫给出答案,那么你会发现,每一个答案都会引出更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链几乎可以无限延伸下去,把天体物理的许多重要理论(辐射机制,空间探测,恒星形成与演化,太阳系起源,恒星模型,超新星爆发......)都包括在内。大自然是一个整体。科学事实(细节知识)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理论框架与其他事实链接在一起。尝试建立这种链接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另一方面,创立物理理论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把大量的科学事实有序的链接起来,指出它们背后的因果关系,抽象出更简短的图式来描述更多的大自然的细节。脱离细节知识的物理理论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样迥异于现实经验的理论。

知识不是装饰。理论不是教条。

user avatar

光是知道就很开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