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外网友的坦克排名中99A总是第十?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咱们中国自己的99A坦克,在国内那是响当当的明星装备,各种宣传片、阅兵式上都风光无限,技术指标也相当先进。可一到国外军事论坛上,尤其是那些老外网友热衷的坦克排名里,99A却常常被挤到第十名左右,甚至更靠后。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点: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

老外网友对99A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开信息,比如官方发布的技术参数、一些军事博主的分析、甚至是一些半官方的演示视频。问题就在于,这些信息往往是“经过挑选”的。哪个国家对自己最先进的装备,会一股脑儿全盘托出?不可能。所以,老外看到的,更多是“我们想让你看到的”。

而这些公开信息,虽然技术指标可能很漂亮,但在很多“懂行”的老外玩家或者专业人士看来,可能还有一些地方是他们持保留意见,甚至是质疑的。

具体来说,有几个关键点可能是导致99A排名靠后的重要原因:

1. 实战经验的缺失(或者说公开的实战经验太少):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坦克这东西,就像汽车一样,参数好看是一回事,实际开起来怎么样,能不能经受住战场上的残酷考验,那又是另一回事。真正能证明一辆坦克设计优劣的,是它在实战中的表现。

比如,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从海湾战争到现在,经历了多次实战检验,其火炮的精准性、装甲的防护能力、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都被证明是经得起考验的。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的视频和战报,大家都能看到艾布拉姆斯坦克是如何摧毁敌方目标的,也看到了它在承受攻击后是如何保护乘员的。

而99A,坦率地说,它没有经历过像样的现代高强度战争的实战检验。它可能在边境冲突中有过小规模的部署,但那跟大规模的装甲对决完全是两码事。缺乏实打实的战绩,尤其是面对其他顶级主战坦克的实战表现,就很难让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外军事爱好者们完全信服。他们会觉得,那些“先进”的参数,在实际对抗中是否还能保持?

2. 技术细节的模糊和“神秘感”的质疑: 咱们的军事工业在保密方面做得是相当到位的,这无可厚非。但是,有时候过度的神秘感,反而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猜测和质疑。

比如,99A的一些核心技术,像它的自动装弹机(虽然官方宣称有但具体性能一直很模糊)、观瞄系统、发动机的具体性能数据,可能在国外军事圈子里存在着不同的解读,甚至是信息碎片化。老外网友们在讨论时,如果他们难以获得清晰、可靠、可验证的技术细节,就更容易基于自己熟悉的、有可靠数据支撑的装备来评价。

而且,一些国外先进坦克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经过了长期的成熟和优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而关于99A的动力系统,虽然官方公布了功率,但在可靠性、耐久性、以及与整体车体的匹配度上,可能存在一些西方同行难以完全理解或者认可的地方。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认为“久经考验”的成熟技术。

3. “性能”的定义和侧重点不同: 每个人对“性能”的理解和侧重点可能都不一样。

西方视角下的“性能”可能更强调:
可靠性与耐久性: 车辆在严苛环境下长时间持续作战的能力。
乘员生存性: 在受到攻击时,乘员的生存几率有多大,这是西方坦克设计极其重视的一环。
信息化作战集成度: 与战场信息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包括目标共享、态势感知等。
成熟度与可维护性: 经过多年生产和装备部队的成熟技术,零部件的通用性和维护的便捷性。

而我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比如在火力、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但是,如果老外网友们认为在可靠性、乘员生存性这些基础但至关重要的方面,99A还有提升空间,或者说信息不足以让他们确信其达到顶级水平,那么在综合排名时,它就容易被往后排。

4. “主观喜好”和“阵营思维”: 军事论坛是一个充满讨论和观点的平台,很多讨论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阵营偏好: 很多老外网友可能是特定国家装备的拥趸。比如,德国的豹2系列,美国的M1系列,英国的挑战者2,在西方国家拥有大量拥趸,他们的装备在这些论坛上天然就有一个“好感度加成”。而对于来自中国的装备,即使性能优异,也可能因为地缘政治、历史认知等原因,被带有一定的审视甚至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待。
“潮流”和“惯性”: 有时候,排名会形成一种惯性。一旦某个坦克被大家公认为“顶尖”,那么在后续的讨论中,它就更容易被排在前面。反之亦然。99A的“第十名”可能一开始是某个有影响力的讨论或者排名产生的,然后被其他网友引用和模仿,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5. 与其他顶级坦克的直接对比可能存在的短板:

虽然99A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如果和那些已经“封神”的坦克,比如德国的豹2A7、美国的M1A2 SEPv3/v4、韩国的K2、或者俄罗斯的T14等(尽管T14争议也很大),在某些特定项目上进行“极限对比”时,可能确实会显得有一些不足。

例如,在防护能力(特别是针对高能穿甲弹的防护)和乘员生存性设计理念上,西方坦克可能更极致。在动力系统的功率重量比和可靠性方面,一些西方国家的坦克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且,像豹2那样经历了数十年的持续改进和实战洗礼的装备,其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是很多新兴装备难以比拟的。

所以,为什么是“第十名”?

这个“第十名”更像是一种综合考量下的一个相对位置,它代表了在这些老外网友“既有的认知框架”和“评价标准”下,99A目前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可能源于:

缺乏充分的实战验证, 导致其在可靠性和实战性能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部分关键技术细节的模糊或被认为不够成熟, 引发了他们的质疑。
与其他顶尖装备在一些关键性能参数上(他们认为重要的参数)的细微差距。
以及不可忽视的主观偏好和信息传播的惯性。

总而言之,国外网友对99A的排名,并非完全否定它的先进性,更多的是他们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固有的评价体系,以及对军事装备的理解和侧重点,得出的一个“合理推断”。我们自己认为它很强,这是基于我们的国家战略、技术发展和我们对自身装备的了解。而国外网友的评价,也是他们基于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和他们认为重要的标准。这两种评价,并不一定是对立的,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信息来源得出的不同结论。

未来,随着99A的更多信息公开、可能的实战参与(如果发生的话),或者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更开放的交流,这种排名和认知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就目前而言,这样的排名现象,反映了信息传播、技术认知和国际军事交流中一些普遍存在的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排名看个乐子就得了,坦克的装甲、火炮、炮弹数据都是保密的,能得到确切信息的只有外贸型号。

在新冠发生前英国还对各国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排过名呢,美国第一英国第二中国第五十。

user avatar

我的理解是这样子的,欧美国家的主战坦克在世界战场上屡屡吊打苏系、中系坦克(如ZTZ69在伊拉克战场的遭遇),所以欧美国家一贯认为,继承自欧美技术的坦克总是比东方坦克先进的,而毛子基于其本不落后的坦克技术和冷战时期钢铁洪流下的阴影,“最”先进的T-90总该有一席之地。

而中国呢?技术大体继承自苏联(忽视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科技对中国的影响),所以就算能造出一辆坦克,也总难进前五,至少落后于那些继承自西方科技的坦克。


所以排名就出来了,源自西方技术的坦克名列前茅:

M1系列、挑战者、豹2、勒克莱尔——这些技术原生国排名前列。

接下来插进一个俄罗斯的坦克,可能是T-90,或者T-80。

然后是西方技术的继承者:

K2、日本90式10式、公羊诸如此类。

鉴于以色列的优异战绩,不给梅卡瓦一席之地也说不过去,于是再塞一个进去。


哎哟,差点把中国给忘了,中国的最新坦克是什么?ZZZ?ZZT?TZT?TTZ?哦,是ZTZ-99A。好,那就排名第10吧。

user avatar

凡是有“十大xx”字样的,都不必看。毫无营养。

user avatar

十大坦克出现梅卡瓦,基本可以关闭

前三出现日本10式,基本可以关闭

前五没有99A,基本可以关闭


先说梅卡瓦,自重过大,机动烂,火力(相对于三期弹、M829A4、真空)薄弱,MK4防御倒是有了,但是一个坦克光有防御就够了?

10式体重倒是轻,机动还不错,但是主炮依旧发射JM33,就算相比90式有提升,又能升到哪里去?而且自重虽轻,可车高却不低,防御能力打个问号

现在五常+德国,能和99A相提并论的也就M1A2C、豹二A7、勒克莱尔、T-14,即便是挑二,那也还是等德国人升级完再说,而且毛子的松树-U才出一个大丑,到底什么水平还真不好说


@魂断蓝桥 这位小兄弟先拉黑再评论,真的有讨论精神,而且“公布出来的数据就是真实的吗?”,我怀疑你是阴谋论入脑了,这句话可以扣在全世界所有公开数据上,而且别人还真没法反驳

1993年正式竞标瑞典下一代坦克的时候,竞标坦克可是包括美国M1A2、德国豹2Imp、法国勒克莱尔、毛子T-80U(毛子是93年底才额外加入测试),详细测试了机动性、火力、防护性、指挥、操作和维护性,相关测试数据可以满天飞


希腊坦克竞标除了上述几个还多了一个英国挑战者2,测试资料也不少

五常+德国坦克里除了中国全员到齐,就这还能说没有数据,别人反驳就抓一个99A,敢情反驳你的都是杠精,未免太给自己贴金

user avatar

纠结这个问题,有意思还是有意义?

梅卡瓦,发动机前置,等于多了一层老厚的装甲板,增强了对乘员的防护,腾出后部空间还能搭载步兵……

后来在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和中国坦克专业情报研究网联合主办的《坦克装甲车辆》上看到一位研究员写的文章:梅卡瓦发动机前置,既是战场需要(搭配步兵节约装甲步战车、或增加弹药、补给品以利于坦克长期高强度作战,等等),也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塔尔少将设计梅卡瓦的时候,没有合适的、高强度高韧性的装甲板,英美也不提供,考虑到其它因素,所以把发动机前置了。

坦克设计,绝对是被决定于当时科技发展(M60以后,美国联合西方发达国家倒腾新型坦克,一股脑往上堆砌新技术,最终因为各系统不兼容、成本过高等等原因,散伙)、本国工业制造业水平、坦克兵潜在兵员文化水平(据说德国豹II坦克乘员需要大学本科,否则对付一些小故障都没戏)、潜在战场环境等各种制约条件限制。

大家各玩各的,各有倾向。挑战者玩命儿追求防护,机动性就有所下降。艾布拉姆斯玩命追求先进,贵的一塌糊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阿琼,才知道这坦克的时候,我才考上高中,现在我孩子都快高考了,这货还没有成为印度装甲力量的顶梁柱。

所以只能在装甲能力、机动性、火力这三者之间看一些表面的数据,可是哪个国家能真正的把这三项数据全部公布?尤其是装甲,到底能扛多大威力的穿甲弹、破甲弹?凭这些很不靠谱的数据去评一二三?搞笑。

现在坦克只提防护、机动、火力三大性能?电子化的、网络化又怎么考量?

上了战场,乘员的战斗技能、战斗意志,如何考量?

战场上,就坦克一家光着膀子冲锋陷阵?其它军兵种的合同化怎么考量

所以所谓的国际坦克排行榜,看看就好,那么多的技术参数都是蒙的,猜的,对战斗没什么意义。

哪个国家的坦克,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科技、工业水平、经济能力、兵员素质、需要面对潜在的战场环境等等等等,由专业人员长期论证、设计制造的,哪里有一个大一统的标准来排一二三?当然,还得提一下,印度阿琼坦克例外吧。搁今天,誉之为“白象”的印度陆军都不稀得采购,买了几辆,也就是阅兵的时候拉出来亮亮相而已。

~~~~补充一下:梅卡瓦坦克尾门,是搭载步兵的,这个问题就别抬杠了,不要自以为是了,行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坦克装甲车辆》杂志吧,曾经对梅卡瓦有过详细介绍,明确指出尾门是方便搭载步兵上下车的,还有尾门全开的照片。后来梅卡瓦改进型更加注重全方位防护,尾门进行了修改,三扇,平时只有中间门作为主门开关,所以门上没有间隔装甲,更没有焊上储物篮装雨布、油桶、水桶啥的,所以看起来好像尾门很小,步兵进出很困难。——你想什么呢?谁都把自个儿的机密暴露给你看?!尾门全开,里面布局全被你看了个精光?

user avatar

因为西方的这些排名做的是生意

要不停的告诉买家我的坦克很牛逼,你买回去你就非常的牛逼,天下无敌,尤其是像湾湾,三哥这种大手大脚,还天天被兔子打量着的角色,他排名的时候要是没事把99A排前面,你让湾湾和三哥买一堆打不过99a的东西回家跟兔子对峙吗??

西方的排名嘛,看看就好

生意嘛,谈生意的事情就好,干嘛为了排第几那么认真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