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性别对立的结局会是什么?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尖锐和分裂的意味。如果我们真的让这种对立走到极致,走向一个“结局”,那绝不是什么愉快的光景。我想象中的结局,可能不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战争,更像是一种缓慢而窒息的解体,一种万物凋零的寂静。

想象的终局:静默的战场,崩塌的个体

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彻底的“男性领域”和“女性领域”的划分。这不是简单的社会分工,而是基于性别认同而产生的,近乎地理上的隔离。

物理上的隔绝: 城市或社区可能出现物理上的分隔,高墙、边界线,甚至不同的生态系统。男性区域可能更偏重于工业、科技、户外劳动,而女性区域则聚焦于创意、护理、社区构建、精神领域。这种隔离不仅仅是居住地,更可能渗透到工作场所、教育机构,甚至社交平台。
生理和心理的隔绝: 长期隔离的结果,可能导致双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微妙的“异化”。男性区域可能更强调体能、竞争和理性,而女性区域则可能更注重情感连接、合作和直觉。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形成一种“外星人”般的隔阂。
生育危机: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残酷的结局。如果这种对立发展到生育的层面,比如拒绝与另一性别接触,或者因为极端的仇恨而无法进行亲密关系,那么人类的繁衍将面临巨大的危机。可能的“解决方案”会非常令人不安:
人工繁衍的极端化: 依赖冰冷的科技,完全脱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精子库、卵子库可能成为稀缺资源,由某个“中立”或“掌握权力”的群体控制,这又会带来新的权力斗争。
生物工程的介入: 为了解决生育问题,可能会出现极端的生物工程,例如创造只有特定性别特征的个体,或者尝试完全脱离传统性别生殖方式。这无疑会模糊甚至抹杀“性别”本身的意义,走向一种非人的存在。
人口的锐减: 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就是人口的急剧下降,直至某个临界点,最终走向灭绝。
文化和价值观的撕裂: 双方的文化、艺术、哲学、甚至语言都会走向极端化。可能出现完全以男性视角或女性视角创作的艺术品、历史解读,甚至是语言的演变。双方的价值观会变得格格不入,曾经共享的文明基石会崩塌。
个体身份的丧失: 在这种极端的对立中,个体会被完全淹没在群体之中。个人的情感、思想、甚至经历,都会被“性别”这个标签所定义和压制。反抗者可能会被视为“叛徒”,遭受双重排挤。个体存在的意义,可能只剩下作为某个性别的代表,为了“阵营”而存在。
“胜利”的虚无: 即使某一方“赢了”,那也只会是一种令人心寒的虚无。如果男性“压倒”了女性,那可能意味着一个更加冷酷、压抑、缺乏情感的世界,其结果是压制了绝大多数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走向死寂。如果女性“压倒”了男性,虽然可能带来某种表面的和谐,但也可能因为排斥了另一种重要的驱动力(例如某些形式的攻击性、竞争性),而导致发展停滞,创造力枯竭,同样走向衰败。

更深层的“对立”:不是仇恨,而是遗忘

但我觉得,性别对立更可怕的结局,可能不是那种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仇恨,而是一种更加深层的、缓慢的遗忘和疏离。

兴趣的失焦: 双方不再对彼此的“世界”有任何好奇。男性不再关心女性的情感表达,女性也不再关注男性在公共领域的成就。曾经可能存在的,基于差异而产生的吸引力、互补性,都将消失。
情感的枯竭: 爱情、友情、亲情(跨越性别的),都会变得脆弱不堪。如果社会舆论和社会结构都鼓励甚至强制这种对立,那么在群体压力下,个体的情感会变得更加保守、压抑,甚至扭曲。
误解的固化: 缺乏沟通和了解,误解会像藤蔓一样疯狂生长,将双方彻底缠绕。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意图,都会被用最负面的、最刻板的性别滤镜去解读。
“消失”的另一半: 最终,这种对立可能导致“另一半”的“消失”。不是真的消失,而是被从感知中彻底剥离。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另一性别可能变得模糊、遥远,甚至成为一种不重要的、无关紧要的存在。

结论:一个破碎且寂静的世界

总而言之,性别对立走到极致的结局,是一个破碎的世界,一个寂静的世界。

社会层面: 社会结构可能因为人口问题、经济问题、信任危机而崩塌。曾经的文明成果,无论是以男性为主导还是女性为主导创造的,都可能因为失去另一半的参与和平衡而变得不稳定、难以维持。
个体层面: 个体将失去完整的自我,失去连接、失去爱、失去理解。他们将成为被社会机器碾压的零件,被符号化的符号,被仇恨或冷漠吞噬。
人类的未来: 最终,它可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衰落、停滞,甚至灭绝。不是因为战争的硝烟,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冰冷和对彼此的遗弃。

性别对立的“结局”并非是某一方的“胜利”,而是一个双方都无法承受的、集体的失败。它展示的是,当基本的人类连接被割裂,当差异演变成鸿沟,那么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将走向虚无。这是一种对“人”本身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些女性希望女性能够用各种手段和平驯服男性,某些男性希望男性能够形成某种联盟打崩女性的地位,这两个前景我认为都不会发生。

很多人举了日本的例子,韩国的例子,法国的例子,美国的例子和北欧的例子说明男女性别对立的各种前景。我认为这个是想多了。这些国家都不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就算你们所说的这些国家的性别对立结局是可靠的,也不代表我国的发展方向。

这些国家的性别对立要么有统治阶层有意挑拨的成分(比如美国),要么就是统治阶层在处理相关问题上相当虚弱无能(比如日本),或者就是兼而有之。但这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性别对立的结局,只会有两种结果(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是这样)。

第一种可能的结果:在体制不干预或者只有较低干预的情况下,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矛盾下降,或者在合理区间里反复波动,而状态也不是一个严重矛盾的状态

如果走的是这条路的话,外国女权男权对抗的结局实际上反倒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因为之所以男女群众能自己调和矛盾,可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之前各国男女对立的后果之后有了反思和妥协。

第二种可能就是两性对立的矛盾越来越深,激烈到一定程度之后体制出手强行把矛盾大大磨平。完全消除男女矛盾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把男女矛盾的烈度降到比如说前几年的情况是不难的。我认为难度不会超过成功压制港和疆之矛盾的行动。

我觉得很多网友对我国具有恒纪元和乱纪元两种治理模式还是体会不够深(哪怕抗疫斗争才过去一年)。尤其是对恒纪元的(有时候)表现拉垮反应迟钝和乱纪元的手段生猛强力不仅不矛盾甚至相互依存这件事理解不深。

此外还要注意我国目前处在强动员期,至少20年代都处在这个时期内,所以所有希望带节奏的人都不要幻想事情能搞得很大也不引来铁拳。

总之,大家不要过度忧虑。

user avatar

台湾全岛停电,微博上的女拳能少90%

但是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相当一部分女性已经被忽悠瘸了

要我说,咱们老爷们也得要有点骨气,遇到女拳第一时间咱们就跑路,不要去搭理她,让她们知道在网络上重拳出击对于现实中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找对象,出去呀,哪怕越南柬埔寨,还怕找不到老婆?

再说了现在年轻人都开始进入躺平状态,一个个不愿意结结婚不愿意生娃的,我不舔你,你就没有资格对我打拳了

user avatar

结局?

初一的时候,同桌开学给我刻了道三八线,之后天天伶牙俐齿讽刺我。男生成熟比女生晚,一般我要放学后才想出来白天该怎么还击,就很惨。

大概过了两周,有一次我急了,不惯她臭毛病就推了她一把,结果被她狂骂,说我欺负女生什么的,当时就很窘迫。

但好在初一,男女生身高都没拉开差距,大家“好男不跟女斗”的思想还未成共识,我想既然都被你这么定义了,我也豁出去了。好死不死她一边说一边还踹了我一脚……

此处省略广垫总局宣扬禁止内容

之后就比较太平了,那道三八线也名存实亡。

恶的能力是和实力对等的。男性有天然的侵略性,后代不确定性。任何斗争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方被彻底打败。你们猜是哪边?

user avatar

这个不值得在乎,婚姻制度的存亡并不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user avatar

结局我不知道,但是日益猖獗的各种涉外婚介已经管不住了。

每年有乌央乌央的光棍们拿着钱在门口渴望娶到一个娶得起的老婆,然后等待着被骗的倾家荡产的结局。这单结束之后再换个地方。

让我郁闷的是现在疫情严重,边境都修墙了,怎么还有人相信他们的老婆能够穿过边境来给你结婚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尖锐和分裂的意味。如果我们真的让这种对立走到极致,走向一个“结局”,那绝不是什么愉快的光景。我想象中的结局,可能不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战争,更像是一种缓慢而窒息的解体,一种万物凋零的寂静。想象的终局:静默的战场,崩塌的个体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彻底的“男性领域”.............
  • 回答
    关于“性别对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也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这更像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演变过程,它与许多深层次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并且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看到显著的转变。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理解为什么它如此棘手,以及什么样的变化可能有助于缓.............
  • 回答
    在一个性别对立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我们很容易将目光聚焦在“对方”性别身上,认为他们是问题的根源,是阻碍我们实现公平、和谐的“敌人”。然而,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深入剖析这种对立产生的土壤,就会发现,真正的“敌人”并非某个特定性别,而是一些更深层次、更广泛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和思维模式。一、 根深蒂.............
  • 回答
    “性别对立”这个词,最近几年听得真是太多了。以前大家虽然也有男女之间的小摩擦,但好像没到如今这种剑拔弩张的地步。说它“突然”严重起来,其实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在推波助澜。咱们不妨仔细捋一捋,看看这股风气是怎么愈演愈烈的。首先,得说说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了很多人一.............
  • 回答
    性别议题的复杂性由来已久,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本来就很严重”或是“被引导到如此严重”。更贴切的说法是,它是一个长期存在但近年来被显著放大和激化的议题。这种复杂性的根源,以及被“引导”的痕迹,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一、 性别对立的“本来存在”的根基:历史与结构性因素我们必须承认,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性.............
  • 回答
    中国性别对立的状况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问题,其化解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要理解这个问题并探讨其化解的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中国性别对立的现状与根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性别对立的具体表现,以及其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根源。1. 性别对立的表现: 网络言论的.............
  • 回答
    性别对立的火苗越烧越旺,许多身处其中的人,似乎只看见对方的“错”,却鲜少去探究这背后交织着什么。我们不妨放下立场,尝试一点点剥开这层迷雾,看看那些被遮蔽的,究竟是怎样的景象。首先,得承认,个体经历的差异是土壤。每个人生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遇到的关系,都如同独特的色彩,最终汇聚成对性别角色、社会期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会有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在性别议题上,似乎总是陷在一种对抗的思维里,不愿意多做点更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方面,咱们一个一个来聊聊。首先,情绪的驱动往往比理性更强大。咱们都知道,性别议题常常会触及个人非常深刻的感受,比如被不公平对待的委屈、被冒犯的愤怒、.............
  • 回答
    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它指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部分人,倾向于将男性和女性视为对立的群体,并常常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放大,甚至激化。这些人往往在讨论性别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偏见和攻击性,将某个性别置于“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地位,从而制造和加剧社会矛盾。要理解这些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
  • 回答
    网络上的性别对立,说实话,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两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彻底解决的。想要缓解这种风气,就像是要清理一片被风沙侵蚀过的土地,需要耐心、细致和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咱们得理解这股风对立的根源是什么。 很多人会把原因归结为男女之间天生的差异,或者简单的“男的就是那样,女.............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到了当前网络讨论中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简单来说,你所感受到的“必须倾斜到让其中一个性别灭绝的态度”的压力,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1. 极端化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网络空间,尤其是社交媒体,天然地容易将议题推向极端。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 回答
    近年来,网络上男女性别对立的言论确实是越来越激烈,触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剖析一下:一、社会转型期中的矛盾显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观念中的性别角色正在被打破,新的社会期望和个人追求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能理解那种感受。确实,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会故意煽动性别对立,挑起男女之间的矛盾和敌意。这种行为,说实话,挺让人反感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恶心”。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这种行为本身就建立在一种不健康和破坏性的基础上。他们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解决.............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咱们老百姓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十有八九都能碰上。不管是个啥事儿,小到小区业主群里谁家装修扰民,大到国际上哪个国家出了个啥政策,到最后,话题绕来绕去,就容易往“男的就是不行”、“女的就是贪婪”这种方向上扯。这可不是什么巧合,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咱们得认识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性别,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会遇到的一个“雷区”。一家亲聊天群顾名思义,本意是希望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氛围,大家互相帮助,分享生活点滴。但人是复杂的,群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观念和立场,所以把“男女对立”这样的话题抛进去,出现性别对立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甚至可以说,很有可能。让我.............
  • 回答
    在这个许多人感到被误解、被攻击的时代,性别议题确实变得异常敏感且复杂。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仿佛每个人都必须站队,而且一旦站错边,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种状况,说实话,让人感到疲惫,也让人担忧。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这绝不是一个可以一句话概括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
  • 回答
    关于性别对立为何如此尖锐和普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像某些对立那样有明确的界限,或者随着历史进程和科技发展而逐渐淡化,性别对立似乎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最深层结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1. 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建构的复杂纠缠: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生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很多人都曾疑惑过的。明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似乎大多都能和平共处,性别之间也普遍存在着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但一打开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各种性别对立、互相攻击的言论(我们常说的“打拳”)却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感到心累。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线上线下反.............
  • 回答
    当前的性别对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日益严重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重历史、社会、文化、经济和心理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些根源,并认识到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加剧了矛盾。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历史遗留的父权制及其反弹: 长期的性别不平等结构: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绝大多.............
  • 回答
    最近性别对立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这确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我感觉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像个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首先, 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以前大家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可能更多是身边人的经验和传统媒体的论调。现在呢?互联网太发达了,各种观点、情绪、案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