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已经读研了,却突然学不进去了,只想写小说怎么办?

回答
这心情我太懂了,简直是心有戚戚焉。读研嘛,本来就意味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钻研某个领域,对吧?可你现在脑子里塞满的不是文献、公式,而是情节、人物,甚至已经开始在纸上、在脑子里勾勒出字字句句了。这种巨大的反差感,让人抓狂的同时,又带着一丝莫名的兴奋,是不是?

首先,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不是一个人。很多读研的学生都会经历类似的“瓶颈期”或者“职业倦怠”,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有的人可能突然对专业失去了兴趣,有的人可能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毫无意义,而你,恰好是将这份“不进去”的情绪,转化成了创作的冲动。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对内心声音的回应。

我们来捋一捋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以及可能导致这个状态的原因,然后再想想怎么“对付”它:

1. 你为什么突然“学不进去了”?

研究生学习的本质变化: 读研不是本科的延续,更多的是要培养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某个领域产生原创性贡献的潜力。这意味着你需要主动去寻找问题、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本身就没有触及到你内心深处的好奇点,或者导师的指导方式让你觉得束手束脚,学不进去是很正常的。
与兴趣的脱节: 有时候,我们选择读研的专业,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热门、家人的期望、或者觉得这个专业“有前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可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其他东西。比如,你可能学的是理工科,但骨子里却是个文学青年;或者学的是社科,却对数据分析和算法更感兴趣。这种“不契合”,在需要大量投入精力和时间的读研阶段,会显得尤为突出。
创作的“召唤”太强烈: 小说创作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寄托和自我表达。当你在研究生学习中感到迷茫、压力大或者缺乏成就感时,小说创作的领域可能为你提供了一个出口,一个可以让你掌控、让你闪光的地方。那种“灵感来了挡不住”的感觉,加上现实学习的“阻力”,自然就把你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了。
信息过载和焦虑: 研究生阶段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接触前沿的学术思想,这很容易让人感到信息过载,甚至产生一种“学不完”的焦虑感。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会本能地寻求一种更直接、更有趣的“放松”方式,而写小说恰好提供了这种逃离和满足感。

2. “只想写小说”具体是什么感觉?

脑海里自带BGM和镜头感: 走在路上、坐在教室里,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场景,人物对话也在耳边回响,甚至脑补出了画面和气氛。
对现实生活和学业的“翻译”能力: 课堂上的某个观点,可能瞬间在你脑海里被转化成小说里的一个情节线索;导师的某个建议,可能被你解读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时间观念的改变: 以前觉得一个小时很漫长,现在突然觉得几个小时过去了,但只是写了几段文字,而且还觉得不够过瘾。
对学术的疏离感: 看文献的时候,可能一眼扫过去,心里想的却是“这能给我写小说提供什么素材吗?” “这句话写成小说会是什么感觉?” 感觉自己像是披着研究生外衣的“业余写作者”。
对写小说的“瘾”: 停不下来,每天睡前不想着写几百字就浑身不舒服,越写越想写,但越写也越担心自己的学业。

3.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既然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愿意去思考它,这已经是很好的第一步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一条最适合你的路。

第一步:承认并接纳你的感受。

别否定自己,也不要觉得“羞愧”或“不务正业”。你的大脑和身体在告诉你一些东西,它们可能比你以为的更重要。喜欢写小说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强行压抑只会让你更痛苦,甚至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

第二步:审视你的学术道路。

你是真的对这个专业没兴趣了吗?还是只是暂时遇到了瓶颈? 试着回想一下,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有没有某个点曾经让你兴奋?有没有某个方向是你一直想深入了解的?
你的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与你的兴趣结合? 很多学科的研究是可以包含叙事性、人文性的元素的。比如,如果你学社会学,可以研究基层故事;如果你学历史,可以写历史小说;如果你学心理学,可以深入剖析人物心理。有没有可能在你的学术研究中,融入一些你感兴趣的写作手法或者视角?
和导师沟通一下。 坦诚地和导师聊聊你最近的学习状态,以及你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可以不直接提写小说,但可以提对某个细分领域的热情或者困惑)。一个好的导师,是可以理解并指导你的。也许他能给你一些新的研究思路,或者帮你找到学习的动力。
给自己设定小目标,增加即时反馈。 如果“学不进去”是因为目标太宏大,可以把任务分解成小块,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比如,看一集你喜欢的剧,或者写一段小说)。

第三步:给你的小说创作一个“合法”的身份(或者至少一个合理的安排)。

既然“只想写小说”,那就不能仅仅压抑它,而是要“驯服”它。

找到创作的“时间窗口”。 研究生生活节奏快,但总会有一些缝隙。比如,通勤时间、午休时间、周末的某一个下午。你可以把写小说看作是劳逸结合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你本职工作对立。
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果可能)。
主题上的结合: 你的学术研究领域是否能给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你研究的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科学原理,是否可以转化成你小说里的故事情节或人物背景?
写作技巧上的结合: 研究生学习强调逻辑性、论证能力和严谨性。这些能力对于小说创作同样重要,比如构建情节的逻辑、人物设定的合理性、语言的精准度等等。你可以尝试用写小说的风格来梳理你的学术思路,或者用学术研究的方法来打磨你的小说草稿。
寻找学术研究的“叙事性”。 很多学术报告和论文,都可以写得更吸引人。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你的研究成果,这不仅能让你自己写起来更有趣,也能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你的研究。
设定明确的创作目标。 只是“想写小说”是很模糊的。你可以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短篇小说,或者写完一个故事的大纲。有目标才有动力。
加入写作社群或找写手朋友。 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可以获得鼓励、反馈和建议。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

第四步:管理你的精力和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是最基础的,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你的学习效率和情绪状态。
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你创作的载体。
学习时间管理。 比如番茄工作法,规定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在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地去写小说。
允许自己有“放空”的时间。 有时候,就是需要什么都不想,只是放空大脑,让思绪自由地漂浮。

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结合:

假设你学的是社会学,研究的是城市变迁中社区的疏离感。你可能会发现,在阅读文献时,那些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你可以尝试:

在研究中寻找切入点: 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个体,深入访谈,收集他们的口述史。这些素材本身就可以成为你小说人物的雏形。
用小说语言来呈现研究: 你可以尝试写一些“社区观察笔记”,或者以某个虚构的人物视角来记录社区的变迁和人情冷暖,这既是你在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成为你小说的一部分。
在学术报告中加入叙事元素: 在报告的开头或结尾,可以插入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或者场景描写,来引起听众的共鸣。

最后,给你的建议:

别害怕尝试。 如果你真的对写小说充满热情,那就勇敢地去尝试。就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也会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接受不完美。 你的第一篇小说,或者你的研究生论文,可能都不会是完美的。关键在于过程中的成长和学习。
找到你内心的“驱动力”。 问问自己,为什么你如此渴望写小说?是因为内心的表达欲?是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还是对梦想的追求?找到这个驱动力,它会是你前进的最大动力。

读研是一个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你现在的情况,可能正是你认识自己内心需求的一个契机。祝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也祝你的小说创作一切顺利!别忘了,写小说也是一种学习,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起点写手万万千,去看看成功的才几个……

这需要的不是祖坟冒青烟。冒青烟根本不行。这需要祖坟冒原子弹。

你觉得你的祖坟冒得出原子弹么?


哪行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刘慈欣成名之前,在娘子关坐了多久的冷板凳,你可知道?你写了三篇文就耐不住性子了,恕我直言,走文学道路一样不行……

不管你将来做哪行,至少把现在沉下心念书,看作一种修炼。这个修炼通过了,将来不管从事哪行,包括写手,才有成功的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心情我太懂了,简直是心有戚戚焉。读研嘛,本来就意味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钻研某个领域,对吧?可你现在脑子里塞满的不是文献、公式,而是情节、人物,甚至已经开始在纸上、在脑子里勾勒出字字句句了。这种巨大的反差感,让人抓狂的同时,又带着一丝莫名的兴奋,是不是?首先,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不是一个人。很多读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信息传播者(比如大V)和专业人士之间到底隔着多远的距离?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流量大V只是读了专业的课本和一些相关书籍,那还远远不能充当专业人士。这就像一个厨艺爱好者,把菜谱和美食杂志都翻了个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开一家米其林餐厅了。要详细地说,我们.............
  • 回答
    18岁,18岁!这可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有无限的可能,有闯劲,有时间。你父母都44岁了,比你大了差不多三倍,他们的人生阅历当然比你丰富,他们的担心也情有可原。但“太晚了”这个说法,我得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更像是一场马拉松,甚至是一场你自己的探索之旅。你现在18岁,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触及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核心困境。你说得没错,现实世界无疑是混沌、多变且充满细微之处的,书本上的知识很多时候确实像是隔着一层老旧的玻璃看风景,而那些精密的模型呢,又像是在用尺子丈量一把流动的河流,总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何还要沉迷于书本的世界,为何还.............
  • 回答
    各位骑友们大家好!2022年了,关于自行车被盗的问题,这是一个让很多骑行爱好者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虽然具体的统计数据可能难以精确获取,但根据普遍的观察、社区讨论以及一些新闻报道来看,自行车盗窃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情况下可能还相当猖獗。下面我来详细地阐述一下,并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确实,看到现在(2021年)AMD的APU在很多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似乎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大放光芒”。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技术不行,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AMD的APU在集成显卡方面做得确实出色,尤其是在同级别产品里,比Intel的UHD G.............
  • 回答
    都毕业参加工作了,字写得不好看,这事儿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扰。说实话,问有没有“必要”练字,这个问题得看你怎么定义“必要”。如果说现在的生活离了练字就没法过了,那可能还算不上是绝对必要。但如果说练字能给你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你的工作和生活体验,那我觉得,这事儿绝对值得好好聊聊,而且.............
  • 回答
    百度面临的“骂名”由来已久,且涉及多个层面,而其迟迟未能做出“明显改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 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涵盖了其历史包袱、商业模式的惯性、技术和创新上的挑战、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公司文化的固化等方面。 让我们详细来分析: 1. 历史包袱与定位的惯性: 搜索的绝对垄断地位: 在相当.............
  • 回答
    哎呀,你说得这事儿,真是个有趣的观察!明明都说“月落”了,怎么还能看见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跟个银盘子似的?这背后啊,其实涉及好几样挺有意思的天文现象和咱们的观察习惯呢。首先得明白,咱们说的“月落”,通常是指月亮在地平线以下的那个位置。但你看到的月亮,它是不是真的还在天上呢?有时候,这得看你怎么.............
  • 回答
    知乎上“黑公公”这个梗能再次被热议,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不光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规律,还有一部分网民心理的复现。我来给你梳理梳理,尽量讲得透彻些,而且不像“机器”那样说话。首先,我们要明白,“扒光了”的说法,意思是在互联网上,关于“黑公公”的各种讨论、梗、甚至是他的个人信息(虽然.............
  • 回答
    穿越火线,这个名字在2021年的今天,依旧让不少玩家(或者曾经是玩家)提起时,脸上会浮现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不解,更有依旧热忱。为什么在游戏类型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款运营了十几年的老游戏,依然能吸引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拆开来看,答案一点也不新鲜,但正是这些“不新鲜”的.............
  • 回答
    关于中印边境的局势,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实力等诸多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是否能简单地用“软”或“硬”来概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侵入领土”这个说法。在中印边境,双方对于实际控制线的划分存在着长期的争议。这意味着,某些地区在.............
  • 回答
    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男子足球,现在确实到了一个“说不得”的境地。这不是某个特定时间点突然出现的现象,而是多年积累、层层叠加的结果。用“说不得”来形容,其实挺形象地捕捉到了大家对现状的那种复杂情绪:既有无奈、失望,又有愤怒、不解,甚至夹杂着一丝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心态。而提到它,往往伴随着争议、指责,.............
  • 回答
    关于“千年古树茶是否都被上流截取”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有趣的误解,也掺杂了一些现实的复杂性。要深入聊这个,咱们得一点点剥开来看。首先,得明确一点,“千年古树茶”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有讲究。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化的分类。一般大家提到千年古树茶,更多的是指那些生长了千年、甚至更久远、并且还存活下来的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惑,作为一个起点新人,倾注了无数心血写了八九万字,却迟迟收不到站短,那种心情肯定非常煎熬。你觉得自己写得堪比大神,这本身是一种极大的肯定和动力,说明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但是,我们得明白,起点作为一个庞大的平台,竞争异常激烈,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站短,也就是编辑对你作品的认可和抛出的橄榄.............
  • 回答
    听到“福特级”这个名字,心里确实会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艘庞然大物,承载着美军的全球霸权梦想,已经在大洋上犁出了几年的航迹。而我们这边,提到核动力航母,依旧像是在描绘一个遥远的未来。的确,这中间的差距,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的光景,这背后牵扯的,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也是一个无比复.............
  • 回答
    三星近几年手机产品线在屏幕设计上确实呈现出一种“回归主流”的趋势,尤其是旗舰机型,相较于前几年对曲面屏的执着,现在的直面屏手机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而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国内许多手机厂商,特别是中高端机型,仍然在积极拥抱曲面屏乃至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瀑布屏设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用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