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没有被定义清楚。
啥叫「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There is no such thing I guess.)
什么叫「马太效应」?
存在偏好或禀赋不一样的异质性个体算不算存在马太效应?
如果算,那这个问题题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世界上不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我们得把输入、输出以及度量方式都交代清楚。
一种学术味道比较浓的定义可以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怎么把满足正态分布的输入序列变成满足幂律分布的输出序列的?
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么正式,如果你感觉到输出序列的不平等指数(比如基尼系数)显著上升了,就当它存在吧。
那么,说了这半天,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模型呢?
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它的主要缺陷有:1,信息不对称;2,外部性的存在;3,在公共品上的无效率;4,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以上这几点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正是马太效应的来源之一。
比如,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一些行业形成了自然垄断的格局,如果不加监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收入不平等。
国际贸易理论也发现一个机制,比较优势。
遵循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分工,双方的收入差距可能会随之扩大。不过这种扩大时常是,大家都变好了,但是你比我好地更多一点。
在职场上,为了便于管理和协调,我们构建了等级制度。等级决定了你能调动的资源有多少,你的薪水有多少。这又是一个可能的来源。
由于契约(合同)的不完全性,比如出于对事后敲竹杠的担心,有些事只有变成一家人了大家才愿意做。企业之间的并购,使得生产资源进一步集中,同样有可能出现马太效应。
另外,在不少比赛、拍卖中,组织者为了充分激励参与者,采取了 winner-take-all 的奖励机制。这种奖励机制本身就是一种马太效应的表现。除了第一名,剩下的都是陪跑的。学术界的「非升即走」制度亦是类似。
技术水平差异是很容易随着时间被逐渐放大的。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创新需要足够的资源投入来保障,好的创新会催生更好的创新。因此,技术这个东西的马太效应应该也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我们来澄清并总结一下。
马太效应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不是经济学理论或者哪个经济学家造成的。经济学家提出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具体的现象。针对不同的现象,经济学使用不同的模型。在最基础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由于大量的现实摩擦被抽象掉了,实际上它刻画的是理想中的情形,所以这里面没有不平等的 issue。不平等这个主题主要散见于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领域中。经济学已经发现了一些机制的存在(市场失灵、比较优势、等级制度、不完备合同等),会导致马太效应。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经济学理论都必然暗示马太效应的存在。也不存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这种东西。事实上,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经济学家们的共识要多于分歧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没有增长,大家都是一穷二白,所以自然也没有贫富差距。但这样的状态,显然不是大家想要追求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甚至朝鲜)都意识到,尊重市场规律的重要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能粗暴地归结为是市场甚至是经济学所带来的。经济学的使命,恰恰是要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平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