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使用的汽油机直喷技术现状是什么?

回答
当前的汽油机直喷(GDI)技术,可以说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与面临挑战并存的阶段。它已经从一项新兴技术,真正成长为当今主流的内燃机技术之一。

GDI技术的普及与优势:

简单来说,GDI就是把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里,而不是像传统的歧管喷射(MPI)那样先喷到进气歧管,再和空气一起进入燃烧室。这项技术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主要得益于它带来的显著优势:

燃油经济性提升: 这是GDI最核心的卖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燃油雾化更精细,与空气混合更均匀。发动机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燃油空气配比,尤其是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可以通过稀薄燃烧(Lean Burn)进一步降低油耗。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给每个燃烧室单独“精确配药”,不浪费一丝一毫。
动力输出增强: 燃油直接进入燃烧室,可以利用蒸发吸热效应,降低了进气温度。这就意味着单位体积的空气密度更大,能装进更多的氧气,从而实现更强的燃烧,提升动力。所以,很多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GDI,也能爆发出不错的动力。
排放控制改善(特定污染物): 相对于MPI,GDI在二氧化碳(CO2)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方面通常表现更好,这主要归功于更精确的燃油控制和更高效的燃烧。

GDI技术的演进与现状:

早期的GDI技术,可能喷射压力还在几十个bar,但现在,高压燃油泵和喷油器已经能提供高达200350bar甚至更高的喷射压力。这个高压化趋势是GDI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多层燃油喷射(MultiPulse Injection): 为了进一步优化燃烧过程,现在很多GDI发动机都采用了多次喷射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次进气冲程内,不是只喷一次燃油,而是根据燃烧的需求,分多次、小剂量地喷射燃油。这使得燃油和空气的混合过程更加平滑、可控,能够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某些排放,特别是氮氧化物(NOx)的生成。
分层燃烧(Stratified Charge): 在部分负荷下,GDI发动机可以通过控制喷射时机,使得燃烧室内的混合气呈现出“浓稀分层”的特点,即靠近火花塞的地方混合气浓度适中,而远离火花塞的地方混合气则比较稀。这种分层燃烧的策略,能显著降低油耗,但对喷射控制和燃烧室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集成点火系统(Integrated Ignition System): 为了配合高压燃油喷射和精细的燃烧控制,许多GDI发动机也在点火系统上进行了优化,比如采用更强的点火能量、更短的点火时间等,以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高效地点燃混合气。
与涡轮增压的结合: GDI技术与涡轮增压(Turbocharging)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涡轮增压器能够强制进气,提升进气量,而GDI的高压喷射能力则能有效地将燃油以细雾化状态喷入高压的进气流中,从而实现更精密的空燃比控制,充分发挥涡轮增压的优势,达成“小排量大动力”的目标。

GDI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然而,GDI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瑕,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颗粒物排放(Particulate Matter, PM): 这是GDI技术最受诟病的一点。由于燃油是直接喷入燃烧室,与空气的混合过程相对较短,尤其是在冷启动和低负荷等工况下,很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导致部分燃油未能完全燃烧,产生更多的细小颗粒物(俗称“积碳”)。这些细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缸内积碳(Intake Valve Deposits): 传统的MPI系统,燃油会喷射在进气阀的背面,对进气阀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而GDI系统,燃油不经过进气歧管和进气阀,这就导致进气阀背面的油污和积碳容易堆积,久而久之可能影响进气道的空气流动,甚至影响气门密封。
燃油喷射压力系统复杂且成本高: 高压燃油泵、高压油管、高压喷油器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都比MPI系统更加复杂,制造成本也更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GPF(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 就像柴油机有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一样,汽油机也引入了GPF,它安装在排气系统中,能够捕集GDI发动机产生的颗粒物,净化排气。目前,很多欧洲和中国市场的GDI车型都已经强制配备了GPF。
优化喷射策略和燃烧室设计: 通过改进喷油器设计(如增加喷孔数量、优化喷雾角度)、更智能的 ECU(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策略(如更精细的多层喷射、优化的喷射时机),以及更科学的燃烧室形状设计,来改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减少颗粒物的生成。
双喷射系统(Dual Injection System): 一些高端发动机开始采用一种“混合”策略,即在低负荷、低排放要求下,使用歧管喷射(MPI)来减少颗粒物排放和积碳;而在高负荷、高性能要求下,则切换回缸内直喷(GDI)以获得更好的动力和效率。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两者的优势。
改进燃油: 提升燃油的雾化性和燃烧特性,也有助于改善GDI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总结:

总而言之,汽油机直喷(GDI)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内燃机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提升的关键技术。它通过高压、精确的燃油喷射,实现了更优化的燃烧。尽管面临着颗粒物排放和积碳等挑战,但通过GPF、先进的喷射策略、燃烧室设计以及与涡轮增压的协同,GDI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并且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将是汽油发动机的主流技术之一,为我们带来更高效、更有力的驾驶体验。当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GDI技术也在与混合动力系统深度融合,以应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和消费者对环保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Bosch Motronic 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在这个EMS系统中,发动机有三种运行模式,分别是你所说的分层燃烧模式均质燃烧模式,还有一种均质稀薄燃烧模式

如图所示:

分层充气模式

至中间负载和转速区域为止,发动机一直运行在分层充气模式中。在分层充气模式中发动机 Lambda 值在1,6 至3 之间运行;节气门处于脱开状态,这样节气门的开度更大并且吸入空气时遇到的阻力也较小。

此时:

燃烧室中心的火花塞周围有极易点燃的混合物。

混合物被一层由新鲜空气和再循环废气完美组合的外层包围。

此时发动机需要多次喷射,进气行程喷射一次,压缩行程喷射一次,从而形成分层混合气。

当:

发动机在相应的负载和转速区域中

系统中没有与废气排放相关的故障

冷却液温度高于 50 °C

氮氧化物传感器准备就绪并且

氮氧化物存储式催化转换器的温度在 250 °C 至500 °C 之间。

发动机切换到分层模式

均质稀薄模式

在分层充气模式和均质充气模式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发动机运行在均质稀薄充气模式中。这些稀薄的混合物被均质地(均匀地)分布在燃烧室中。空气/燃油混合比约为Lambda 1.55.

此时发动机进气行程喷射。


均质充气模式

在更高负载和转速的区域中,发动机运行在均质充气模式中。在这种操作模式中,空气/燃油比约为Lambda=1。

此时发动机进气行程喷射。


当然还有Lambda<1的情况:

当发动机冷启动,发生爆震,排气温度过高需要保护催化剂,需要功率加浓时,等等,发动机会供给加浓混合气,此时Lambda<1,属于开环控制。


发动机采取哪种操作模式都是ECU根据扭矩,功率,排放,安全要求等等要求来进行判断的,也并不是以上所说的那么死板。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当然我也就只知道理论知识而已

要有错误,请指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