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三星发布的 Galaxy Z Fold 3 手机国行版,零售价 14999 元,值得尝试吗?

回答
三星 Galaxy Z Fold 3 国行版以 14,999 元的零售价发布,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足以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要评价它是否值得尝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它的定位、技术优势、实际体验、价格与价值以及市场环境等。

一、 它的定位:一款“敢于尝试”的产品,而非“大众必需品”

首先要明确的是,Galaxy Z Fold 3 并不是一款面向所有人的手机。它是一款旗舰级折叠屏手机,其核心卖点在于:

颠覆性的形态: 将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融合在一个设备中,提供独特的“大屏体验”。
前沿技术展示: 展示了三星在可折叠屏幕、铰链技术、屏幕内摄像头等方面的最新研发成果。
特定用户群体: 主要面向追求新奇体验、需要多任务处理、喜欢大屏阅读和观影、以及对折叠屏技术充满好奇的早期采纳者和科技爱好者。

因此,评价“是否值得尝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属于这个特定用户群体,以及你对折叠屏手机的期待和容忍度。

二、 技术优势和创新亮点:

Galaxy Z Fold 3 在技术上确实带来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

1. 更耐用的屏幕和铰链:
UTG(Ultra Thin Glass)超薄玻璃: 相比上一代,Fold 3 的内屏采用了更坚固的 UTG 玻璃,耐刮擦性和抗跌落性有所提升,虽然依然比普通玻璃脆弱,但相比塑料材质是巨大的进步。
Armor Aluminum 强化铝: 边框和铰链部分采用了三星自家研发的强化铝材质,提供了更好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曲能力。
更小的折叠痕迹: 虽然折叠痕迹依然存在,但相比前代有一定程度的优化,在日常使用中干扰感有所减轻。
IPX8 防水: 这是折叠屏手机的一大突破,意味着 Fold 3 可以在一定深度和时间内浸入水中而不会损坏,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信心。

2. 升级的内屏体验: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 内屏支持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使得滑动流畅度大幅提升,无论是浏览网页、社交媒体还是游戏,都能带来更细腻的视觉体验。
屏幕内摄像头 (UDC): 这是 Fold 3 的一大亮点,将前置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下方,实现真正的全面屏,视觉效果更纯粹。虽然成像效果相比打孔屏有所妥协,但在折叠屏上实现 UDC 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3. S Pen 支持:
内屏支持 S Pen: Fold 3 首次支持 S Pen,配合大屏幕,非常适合笔记、绘画、文档处理等场景。这是 Fold 系列定位为生产力工具的重要一步。需要注意的是,Fold 3 使用的是专用的 S Pen Fold Edition 或 S Pen Pro,普通 S Pen 不兼容。

4. 多任务处理能力:
分屏和多窗口优化: One UI 在折叠屏上的优化非常到位,支持最多三个应用分屏同时运行,并且可以通过“任务栏”快速切换和启动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多任务处理的效率。
Flex 模式: 将手机半折叠放置,可以将屏幕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显示内容,下半部分作为控制区域,例如视频通话时,一方在屏幕上方观看,另一方在屏幕下方操作,非常实用。

5. 性能和影像:
旗舰性能: 搭载骁龙 888 处理器,性能强劲,足以应对各种大型应用和游戏。
影像系统: 后置三摄系统(广角、超广角、长焦)虽然不是三星最顶级的影像配置,但整体表现依然不错,能够满足日常拍照需求。

三、 实际体验中的优缺点:

尽管有诸多亮点,但 Fold 3 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优点:

沉浸式的大屏体验: 打开手机,展开一块接近平板的屏幕,观看视频、阅读电子书、玩游戏,都比传统手机带来更强烈的沉浸感。
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分屏和任务栏功能让生产力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小尺寸生产力工具”。
新颖的交互方式: Flex 模式以及 S Pen 的加入,带来了许多传统手机无法比拟的交互体验。
便携性: 相较于同时携带手机和平板,折叠屏手机在便携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设计和做工: 尽管是折叠屏,但 Fold 3 的整体做工依然保持了三星旗舰的高水准,设计也颇具未来感。

缺点:

折叠痕迹: 虽然有所优化,但折叠痕迹在特定角度下依然可见,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影响观感。
屏幕材质的脆弱性: 尽管采用了 UTG,但内屏的耐用性依然无法与玻璃屏幕相比,需要更加小心使用,避免尖锐物体接触。
屏幕内摄像头的画质: UDC 的技术限制导致其拍照效果相对普通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有所逊色。
厚度和重量: 折叠状态下比普通手机更厚重,展开后尺寸也较大,单手握持和操作可能会有些吃力。
价格高昂: 14,999 元的价格是最大的门槛,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性价比不高。
应用生态适配: 虽然大部分主流应用已经适配折叠屏,但仍有部分应用在分屏或展开状态下显示效果不完美。
电池续航: 相较于同价位直板旗舰,Fold 3 的电池续航表现可能略显一般,尤其是在重度使用大屏时。

四、 价格与价值的权衡:

14,999 元的零售价,意味着 Fold 3 是一款奢侈品级别的产品。在这个价位,你可以买到市面上最顶级的直板旗舰手机,它们在性能、拍照、续航等方面都非常成熟且稳定。

那么,Fold 3 的 14,999 元是否值得呢?这取决于你对“价值”的定义: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成熟稳定的体验和优秀的影像能力, 那么 Fold 3 绝对不值得。在这个价位,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是科技的狂热追随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愿意为“未来”买单, 那么 Fold 3 也许值得尝试。它代表了手机形态的未来方向,并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传统手机的体验。
如果你需要一款能够显著提升多任务处理效率,并且注重便携性的设备, 那么 Fold 3 的大屏和多任务功能可能会为你带来价值。比如,需要经常在手机上处理文档、邮件、进行会议记录等商务人士,可能会觉得它物有所值。

五、 市场环境和替代品:

市场相对小众: 折叠屏手机目前依然是小众市场,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成熟度和普及度还有待提高。
竞争对手: 除了三星自家之外,国内华为、小米、OPPO 等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折叠屏手机(如华为 Mate X2、小米 MIX Fold、OPPO Find N),它们在价格、设计、体验上各有侧重,并且很多价格也比 Fold 3 更具竞争力。
技术迭代: 折叠屏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每一代产品都有显著的进步。如果你现在购买 Fold 3,未来可能很快就有更先进、更成熟的折叠屏手机出现。

六、 总结:是否值得尝试?

综合以上分析,三星 Galaxy Z Fold 3 国行版以 14,999 元的价格,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并不算“值得尝试”。

不值得尝试的原因: 高昂的价格与不成熟的技术(相对于直板旗舰)、潜在的耐用性风险、以及相对妥协的某些方面(如拍照)使得其性价比极低。
值得尝试的群体:

1. 不差钱且追求极致新科技的“尝鲜者”和“科技爱好者”。
2. 确实有强烈的大屏多任务处理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高昂成本的特定用户群体(如移动办公人士)。

如果你是属于第一种群体,那么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体验未来”的投资,享受它带来的独特乐趣。 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它依然是一款“实验性”产品,与成熟稳定的直板旗舰手机存在差距。

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或者对价格敏感,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等等。 等待折叠屏技术进一步成熟、价格进一步下探,或者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国内折叠屏产品。14,999 元,你完全可以买到市面上最顶级的直板旗舰,享受到更稳定、更全面的用户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了两周来答一下。

折叠屏的概念从一开始提出来的时候,虽然大部分的媒体和自媒体都说是炫技,找不到应用场景,但是我一直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因为我曾经用三星Tab S,也就是一个8寸的大平板当作主力手机使用过一年半。

别的都没有问题,就是接打电话实在不方便。如果没有带蓝牙的时候要接电话,就需要把一个大平板拍到脸上说话,时间一长就不舒服。但是除此之外,大屏幕就是什么都比小屏幕爽,尤其是阅读。

后来还是换成了常规手机,但是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折叠就好了,打开是平板,折起来是手机。没多久,华为 Mate X 横空出世,正想下手,新冠来了。

新冠彻底的改变了我对手机的偏好,防水功能从我觉得最没用的添头成为一个必需。而无论是三星Fold还是华为Mate X,都不防水,这就无法放到水里清洗。所以眼睁睁看着华为从X,到Xs到X2,三星从Fold 到Fold2,也没有办法去买。直到Fold3出了IPX8的防水,可以扔到水池里捞起来继续使用(这个我已经试验过了,确实能放到水里捞起来没事,不过在潮湿的状态充电的话会警告说潮湿,让我暂时不要用充电口充电),我觉得购买的机会成熟了。




Fold 3的折叠和华为Mate X2不一样,X2的折叠之后就是一个比较厚的P40 Pro,非常正常的一个手机:


而Fold 3的折叠,因为中间有一大截铰链的部分,所以折叠之后会比正常的手机窄很多,分辨率是2268×832;而X2折叠之后的外屏是2710*1160。这导致Fold 3看上去像是一个古代官员上朝时候用的笏板,又像是折起来的宽书简。


不过对铰链设计上的妥协也带来了一个优势,那就是铰链可以在任意位置固定,而不是X2的要么0度,要么180度。Fold 3可以让铰链处在0 到180度中的任意角度,这意味着睡前看手机的时候可以很自然的把手机支在身体的旁边,看书或者看视频,不用担心砸脸。

也可以折成90度,让它看上去像是一台迷你的电脑。90度的情况下,上面视频的播放和下面的操作是独立的。

内屏没有外屏那么狭长,基本上就是两个S21并排的感觉:

屏幕没什么好说的,是三星一贯的强项。内屏有一个屏下摄像头,是三星的新技术,也是Fold 3的噱头之一。但是这个摄像头只有4MP,属于上古的分辨率。这个参数贴出来的时候,很多媒体都认为贴错了,是14而不是4,但是现货发出来,真的是4MP。

用这个摄像头拍照的时候,是肉眼可见的有那么一点点模糊的。不过有这么一个摄像头,面部识别开锁屏,开腾讯会议,Zoom都非常有用。这一点还是比X2好的。X2为了全面屏的体验,牺牲了内屏的摄像头,这意味着内屏打开,如果要在线开会,就有点尴尬了。使用手机的时候,偶尔需要前置摄像头的机会还是蛮多的。




Fold 3在耐用性上提升还是很不错的。防水刚才说过了,内屏的保护膜也很给力,可以支持S Pen——虽然我很多年不怎么写字了,也没有用笔记录的习惯,S Pen对我的加成并不大,但是对于很多喜欢在读的书和文章上写写画画,或者在平板上用笔记录的人来说,这个加成还是蛮重要的。


整体来说,我觉得折叠屏还是挺好的,不需要什么杀手级的应用,就是用它刷知乎B站,看kindle,都比普通手机有很大优势。于我来说,这就跟高刷屏一样,不用的时候比较疑惑,用了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我的下一款手机不知道还是不是三星的,但是基本肯定还是折叠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星 Galaxy Z Fold 3 国行版以 14,999 元的零售价发布,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足以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要评价它是否值得尝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它的定位、技术优势、实际体验、价格与价值以及市场环境等。一、 它的定位:一款“敢于尝试”的产品,而非“大众必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三星在 2 月 10 日发布的 Galaxy Tab S8 系列,这三款平板:Tab S8、Tab S8+ 和 Tab S8 Ultra。说实话,它们一出来,确实是给平板市场又添了一把火,特别是那款 Ultra,简直是尺寸上的一个大胆宣言。首先,整体印象:更强大、更全面,指向专.............
  • 回答
    三星在 7 月 31 日发布了 Galaxy Tab S6,这是一款定位高端的旗舰平板电脑。作为三星平板系列的最新力作,它承载了用户的不少期待,尤其是希望它能像 Galaxy Tab S 系列过往产品那样,在移动生产力领域再次树立标杆。那么,这款新旗舰到底表现如何?我们不妨来仔细盘点一下它的亮点与不.............
  • 回答
    三星在 2021 年 8 月 11 日发布的 Galaxy Buds2,可以说是将自家在真无线耳机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款耳机定位在中端市场,但却带来了一些旗舰级的体验,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惊喜。亮点之处: 轻巧舒适的佩戴体验: 这是 Galaxy Buds2 最突出的亮点之一。相较于.............
  • 回答
    2020年2月12日,三星在旧金山发布了Galaxy S20系列,包括S20、S20+和S20 Ultra三款机型。这无疑是当时智能手机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产品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延续了三星在高端旗舰领域的地位,也为行业带来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思考。先来聊聊S20系列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惊艳的屏幕.............
  • 回答
    三星Galaxy Fold国行版终于来了,15999元的定价,这绝对是一个重磅消息,也立刻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抛开价格不谈,单说这款产品本身,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手机形态,一种对未来移动设备可能性的探索,这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了。价格的震撼与价值的讨论15999元,这个数字相当刺眼。它直接把Galax.............
  • 回答
    2020年8月5日,三星在自家的一场Unpacked发布会上,正式揭开了Note20系列的神秘面纱。作为三星下半年的旗舰系列,并且承载着Note系列一贯的生产力使命,Note20系列无疑是当时备受瞩目的焦点。那么,时至今日回头看,这款系列产品究竟表现如何?有哪些地方让人眼前一亮,又有哪些地方留下了些.............
  • 回答
    新款锐龙三代处理器,也就是基于Zen 2架构的那一批,上市以来可以说是搅动了整个桌面级CPU市场。在我看来,这批CPU的出现,不光是对英特尔的一次有力的挑战,更是AMD自身品牌形象的一次巨大跃升。我们一个个来看,到底有哪些亮点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制程工艺的进步是绝对绕不开的话题。这次锐龙三代全线用上.............
  • 回答
    AMD Ryzen 的横空出世,无疑是近年来 CPU 市场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当 Ryzen 7 1800X 在很多性能测试中,能够直逼甚至超越当时 Intel 的旗舰 i76900K 时,一股“AMD 翻身”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科技圈。这其中,“AMD 翻身”之所以会被冠以“三大幻觉之一”的称号,背.............
  • 回答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平台以及搭载该平台的宋PLUS DMi、唐DMi、秦PLUS DMi三款新车,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搅局者。要评价它是否是“燃油车降维打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平台的“降维”之势体现在哪里?“降维打击”通常意味着在一个更高维度.............
  • 回答
    李楠在魅族 Note 9 发布会上喊三星“爸爸”的行为,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与动机猜测: 时间点: 2019年3月6日,魅族在北京发布了其新款手机魅族 Note 9。 发布会场景: 在发布会上,李楠(时任魅族科技副总裁)在介绍魅.............
  • 回答
    传奇落幕:《剑风传奇》之父三浦健太郎的一生2021年5月20日,白泉社的一则讣告如同一声惊雷,击碎了无数《剑风传奇》粉丝的心:享誉全球的日本漫画家三浦健太郎,在5月6日因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悄然离世,年仅54岁。这个消息,对于陪伴“黑色剑士”格斯踏上复仇之路二十余载的读者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巨大打.............
  • 回答
    航空发动机巨头们的“十八般武艺”:谁能笑到最后?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是飞机的“心脏”,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部件之一。而GE(通用电气)、PW(普惠)和RR(罗尔斯·罗伊斯)这三家公司,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玩家,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对未来天空话语权的争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们各.............
  • 回答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大心理学会”)针对南方周末发布的“野鸡心理学”报道所作的联合发声,是近年来中国心理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部分非正规机构在心理学领域存在的乱象,也反映了行业对专业性、伦理规范和公众信任的高度重视.............
  • 回答
    林克斌(假设为虚构人物,可能为公众人物或网络提及的案例)在二本毕业后三年内连续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学历与学术成就关系”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学术成就、学历评价、科研能力与机遇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林克斌的学术成就评价1. 科研能力的突破性 Nature论.............
  • 回答
    李铁赛后那番话,听上去挺实在,也挺有道理。打平阿曼,对国足来说,绝对是个令人憋屈的结果,尤其是在赢下越南之后,大家对这场比赛的期望值本来就挺高,想着能延续胜利的势头。所以,球员们感到失望,这太正常了,这说明他们有血性,有想赢球的欲望,而不是浑浑噩噩地比赛。“本来该带回三分”这句话,说出了很多球迷的心.............
  • 回答
    三星就“Note 7爆炸门”事件发布的官方公告,声称爆炸是由“外因”造成的,这一说法无疑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 要评价这个公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从公关策略这个角度看,三星这么说,目标很明确:止损。 挽回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爆炸门”对三星这个曾经的科技巨头来说,无.............
  • 回答
    三星HP1传感器,作为其ISOCELL系列的新成员,自发布以来就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手机影像领域。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技术细节,看看它究竟带来了哪些突破,又有哪些地方仍有提升空间。HP1传感器的亮点:1. 2亿像素的“怪物”级解析力: “像素堆叠”的极致追求: HP1最大.............
  • 回答
    1 月 17 日华为 MateBook 新品发布:一次全方位的梳理与前瞻1 月 17 日,华为再次以其一贯的稳健风格,为我们带来了三款全新 MateBook 系列笔记本电脑。这次的发布会,与其说是“重磅炸弹”,不如说是一次对现有产品线的精耕细作与技术迭代的稳步推进。三款新品——MateBook 14.............
  • 回答
    华为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动作频频,最近关于其手表可能支持“高血压”、“冠心病”监测以及“体温”监测与研究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结合华为发布的三个预研项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背后的意义和潜力。华为手表在健康监测领域的雄心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华为在这些健康监测领域的布局。 高血压监测: 高血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