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萨达姆为什么不到俄罗斯避难?

回答
关于萨达姆当年为何没有选择前往俄罗斯避难,这背后牵涉着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以及他自身处境的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下:

1. 萨达姆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早已不再是铁板一块。

当年,苏联时期,伊拉克曾是苏联在中东地区重要的盟友。苏联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经济支持,两人在意识形态上也有一定的契合度。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锐减,它也面临着自身的经济困难和国内转型。

此时的俄罗斯,已经开始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尤其是在90年代初期,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并且在一些国际事务上试图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政府很难冒险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公开对抗,来庇护一个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国际麻烦制造者”的萨达姆。

2. 俄罗斯自身的战略考量和国家利益。

俄罗斯在21世纪初,其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巩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它正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并且试图在中东地区重新找回失去的影响力。

如果俄罗斯庇护了萨达姆,这无疑会立刻将自己置于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对立面。这种对抗不仅会影响俄罗斯与西方在经济、政治上的互动,也可能招致经济制裁,进一步拖累俄罗斯的复苏进程。对于当时急于融入国际社会的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虽然俄罗斯与萨达姆政权有着历史联系,但它也需要与其他地区国家维持关系,包括那些支持推翻萨达姆的国家。庇护萨达姆,可能会疏远了其他重要的地区伙伴。

3. 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和联合国决议。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尽管这场战争的合法性受到了广泛质疑,但国际社会的整体舆论(至少是在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层面,对萨达姆政权持负面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庇护萨达姆,都将面临巨大的国际政治压力。俄罗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国际社会成员(至少是它自己宣称的),很难無視这种压力,尤其是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

4. 萨达姆自身的性格和判断失误。

即使俄罗斯有所顾虑,但如果萨达姆采取更灵活、更愿意谈判的态度,或许还有可能争取到一些国家的同情或庇护。然而,萨达姆的性格一直以来都以强硬、不妥协著称。他可能低估了美国发动战争的决心和能力,也可能对曾经的盟友俄罗斯的顾虑估计不足。

而且,萨达姆逃亡期间,他的行踪和选择逃亡地的过程也充满了仓促和混乱。他可能更倾向于逃往那些传统上与他关系密切,并且更容易提供庇护的地区。但考虑到当时伊拉克周边的局势,以及各国对伊拉克问题的立场,选择并不多。

5. 萨达姆逃亡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

我们不能仅仅从理论上推测,还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萨达姆当时处于全国动荡、军队溃散的局面,他的行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要组织一次秘密、安全的跨境逃亡,并成功抵达俄罗斯,需要周密的计划、可靠的渠道和必要的资源。

而且,俄罗斯边境绵长,但要在一个高度戒备的国际环境下,秘密接纳一位被全世界通缉的前国家元首,并非易事。一旦被发现,俄罗斯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局面。

总结来说,萨达姆当年没有去俄罗斯避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俄罗斯当时的国家战略和利益考量: 俄罗斯不愿意为了萨达姆而牺牲与西方改善关系的大好局面,也不想因此承担巨大的国际风险。
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 俄罗斯很难無視联合国决议和国际舆论的指向,公开庇护萨达姆会使其自身陷入孤立。
萨达姆自身的处境和可能存在的判断失误: 他的强硬姿态和对局势的误判,可能也限制了他寻求庇护的可能性。

可以说,萨达姆的命运,是冷战后国际格局重塑、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利益相互交织的产物,而俄罗斯当时的决策,也正是这种复杂博弈下的一个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飞机逃命的话,萨达姆没制空权。

靠陆地逃命是需要可靠的路线和补给支援的,萨达姆没有。

萨达姆把周围国家全得罪了,科威特沙特这些是恨死了。伊朗?它是硬气,高层也很反美,但好死不死萨达姆竟然还侵略过伊朗,伊朗靠童子军顶着毒气肉体踩炸弹开路才勉强反攻回去的。

伊拉克国内也是人人不喜欢他——亲美派当然不用说,反美军阀也不希望有个太上皇,更希望用他的死换一点民众情绪。

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这种情况。他只能蜷缩在一个地洞里,靠几个亲信送粮食支撑,完全不敢接触、引导、发动任何一支武装。

user avatar

国与国之间是没有道义可言的。

征伐还是联盟,全都看一个东西:利益。

03年之前的美国还是以石油美元为基础,靠控制能源发行货币。

之后才逐步进化成债务美元,从控制石油转变为控制全球金融市场。

美国第一次玩脱了就是打包垃圾债务推销全球。而全球接下垃圾债务是因为相信美国的信用。

美国灭伊拉克的时候,正是美国信用值的一个高点。

这是克林顿主政时期攒下来的基业。

克林顿这八年,就是真正的八面威风,一声令下,各路诸侯齐聚,一时战机如云,旗帜招展,民主自由号令天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小布什借911打击伊拉克,就是要彻底搞定海湾地区。

因为当时的海湾地区有一股潮流,就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宣扬阿拉伯的统一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通过统一与社会主义建设,重新焕发出阿拉伯国家的荣光。反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
这个党派具有强烈的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建国的意愿 。这一意识形态基础体现在战略目标上,便是意图武力解决以色列建国,并将阿拉伯半岛从西方殖民帝国主义影响下解放出来。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伊拉克的执政党,党魁就是萨达姆。这个党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巨大,是泛阿拉伯联盟,在多个国家拥有支部,打出的口号是要搞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萨达姆的逊尼派身份,对于沙特、阿联酋等国家是同一个宗教派别,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如果一直放任萨达姆在阿拉伯地区搞复兴主义,一旦有变,美国控制不住中东局势,变天了,中东地区不接受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那么美元霸业就岌岌可危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劳永逸,彻底打掉这个野心家,威震中东,永葆美元不变色。

因此,美国灭伊拉克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谁要来插一脚,美国就要咬谁。

当时的俄罗斯有没有能力对抗美国?

没有。救萨达姆就是升级局势,不说是公开和美国对抗,起码要派出大量的“志愿军”到这一地区作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俄罗斯没这个财力对抗美国。

收容萨达姆,俄罗斯的外交就会陷入困境。俄罗斯就会被制裁,国内经济马上萧条。俄罗斯的内政就会乱。俄罗斯当时已经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是联邦议会制国家。国内是有反对党的,一着不慎,反对党就会夺权,必然会祸殃政治根基。

作为一个高喊阿拉伯统一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复兴党魁,其本身就是既不亲近西方,也要和俄罗斯保持距离。萨达姆的理想是统领阿拉伯成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支点,通过建设泛阿拉伯主义联盟崛起成一股可以左右世界局势的力量。一旦萨达姆成事了,回过头就要损害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

俄罗斯救萨达姆就直接成了北约的敌人。虽然北约实际上也容不下俄罗斯,但是苦于没有借口,也暂时没有充分的理由去惹这个有核国家。

俄罗斯要保住自己,当然不能去趟这个浑水。而且除掉了萨达姆,彻底打垮泛阿拉伯主义联盟,也算是为自己除了一害,长远来看,有利于自己将来对阿拉伯地区的渗透。

中国当时才刚进入世贸不久,正是看西方脸色的时候,所谓韬光养晦。

因此,萨达姆这个美国的眼中钉,必须死。

萨达姆被擒以后,对于欧佩克石油输出组织是一个重大打击。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提倡欧佩克提高油价,以协助伊拉克及其他成员国支付债务的利息,引致1990-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
2004年8月,欧佩克开始传出其成员国只有少量的增产能力,显示出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逐渐消失。

美国两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实际上都和石油有关。所谓敲山震虎,就是要搞欧佩克。萨达姆倒台,欧佩克式微,也就是怂了。其对抗帝国主义的成分就没有了,再没有了平衡世界的力量。

现在的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一大堆,就是个买卖石油的俱乐部,大家喝喝茶,聊聊天,做点生意。

美国整伊拉克和背后的欧佩克,打垮泛阿拉伯主义联盟,彻底搞乱中东,这何尝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呢?

萨达姆自知回天乏术,只能仰天长叹,此为天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萨达姆当年为何没有选择前往俄罗斯避难,这背后牵涉着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以及他自身处境的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下:1. 萨达姆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早已不再是铁板一块。当年,苏联时期,伊拉克曾是苏联在中东地区重要的盟友。苏联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经济支持,两人在意识形.............
  • 回答
    阳明山顶的捕路爪雷达是否“危害远超在韩萨德”的说法,首先需要澄清几个概念。这里的“捕路爪雷达”很可能指的是台湾方面在阳明山部署的用于侦测解放军导弹来袭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而非一个广为人知的具体装备名称。而“在韩萨德”则明确指向部署于韩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关于阳明山顶雷达的“危害”.............
  • 回答
    问这个问题,那可就得好好捋捋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宇宙之战,说到赛亚人集体变身超赛赢弗利萨,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而且答案其实很简单:当时,除了孙悟空,没有第二个赛亚人能够变身超级赛亚人。你可能要问了,这怎么可能?赛亚人不是以战斗力为荣吗?不是有无数的战士吗?怎么就悟空一个人?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
  • 回答
    要论证青雉“直接秒杀”萨龙的说法是否成立,并且要详细解释其中缘由,还得从漫画中的具体情节和角色的实力定位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漫画原著的阿拉巴斯坦篇中,青雉并没有“直接秒杀”萨龙。 青雉在阿拉巴斯坦的出现,是为了捕捉并制裁正在逃窜的尼古·罗宾。他在沙漠中遇到了正在与索隆交战的萨龙,并与萨.............
  • 回答
    2021年8月3日,是苏联人民海军少校瓦列里·萨布林(Valery Sablin)被处决45周年。萨布林策划并领导的“暴风雪”号护卫舰起义,发生在1975年11月。从现在回溯历史,分析当年萨布林起义的成功可能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我们需要回顾萨布林起义的背景和目标:瓦列里·萨布林是一位有.............
  • 回答
    如果当年高尔察克将军能够成功带领百万兵民转进到萨哈林岛,那无疑将是一场改变俄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后续影响之深远,绝非几句话能概括。我们不妨细致地推演一下这个“如果”,看看可能出现的种种景象。首先,百万兵民的撤离本身就是一项艰巨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仅仅是军队的转移,还包括了随军家属、官员、.............
  • 回答
    要比较川航“中国东方航空5735号航班”的刘传健机长和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的切斯利·萨利·苏伦伯格(通常称萨利机长),哪位当时面临的情况更严峻,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两位机长都做出了教科书般的应对,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都堪称传奇。但如果非要深入剖析,从不同维度来看,我们可.............
  • 回答
    《天国王朝》这个场景,确实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男主角戈弗雷(Balian)最终选择将耶路撒冷城拱手让给萨拉丁,而城内的居民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一丝难以置信的喜悦。那一刻,我脑子里掠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之前的那些血与火,那些失去的生命,那些数不清的煎熬,究竟是为了什么?”这背后.............
  • 回答
    关于“沙特花费35亿美元购买东风3导弹”的说法,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记录或权威资料佐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确实向阿拉伯国家(包括沙特)出口过武器装备,但涉及的具体型号和金额需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东风3导弹的基本信息东风3.............
  • 回答
    当年明月创作的《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没有写南明,并止步于1644年,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的选择:1.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主题聚焦: “明朝那些事儿”的重心在于“明朝”的兴衰演变: 当年明月在书的开头和结尾都明确表示,他的写作目的是讲述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完整.............
  • 回答
    关于“当年的红卫兵现状是否就是现在的某些老人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并尽量详细地说明。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红卫兵”和“某些老人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红卫兵”: 历史背景: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在中国出现的青少年学生组织.............
  • 回答
    林则徐当年在虎门销烟,如果选择集中火烧的方式,其后果会极其严重,远非历史上的水浸方法可比。这其中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 销毁过程的安全性与技术性问题: 巨大的爆炸风险: 鸦片虽然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植物,但其制备过程中会经过多次蒸煮、提纯,并可能混入一些化学物质。如果直接用.............
  • 回答
    《诛仙》第一部(通常指《诛仙》小说第一卷,也包括其奠定的整体框架和世界观)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但更关键的是其内容本身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在当时的网络文学环境中脱颖而出,引起了现象级的轰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故事内核的吸引力: 少年成长史的普遍性.............
  • 回答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在当年引起轰动的网络短片,其最早的首播平台是:搜狐视频(当时可能还称为搜狐播客或搜狐影院)。详细讲述:“血案”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年的网络视频平台远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和集中。几个主要的视频网站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其中搜狐视频(以及其前身搜狐播客)是当时用户上传、分享和观看.............
  • 回答
    《金庸群侠传 Online》(以下简称《金庸OL》)作为一款承载了无数玩家武侠梦想的游戏,在当年无疑是现象级的存在。然而,正如许多辉煌一时的游戏一样,《金庸OL》也未能逃脱走向没落的命运。这段历程充满了玩家的热情、开发者的努力、市场的变化以及一些难以避免的失误。要详细讲述《金庸OL》的没落,我们需要.............
  • 回答
    当年日本宣布投降,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大地上爆发出的场景和反应是极其复杂、多样且深刻的。这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经历了八年血与火的抗战,无数的牺牲与痛苦,这一天,所有的情绪都如火山爆发般倾泻而出。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描绘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和反应,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呈现:一、 消.............
  • 回答
    我没有经历过高中或初中,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因此,我无法回答关于我“当年”同学的情况。但是,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或初中最后几名同学现在怎么样”的普遍观察和可能的情况。这虽然不是基于我的个人经历,但却是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和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理解“最后几名”:首先.............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当年出品东方快车的交大铭泰是如何破产的?”,这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为了给您提供一个相对详细的解释,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一、 交大铭泰的背景与“东方快车”的辉煌首先,了解交大铭泰的背景有助于理解其后来的走向。交大铭泰(Shanghai Jiaoda Mingtai.............
  • 回答
    当年明月(本名朱成),以其《明朝那些事儿》系列著作在中国读者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要评价他的史学功底,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优点和长处: 引人入胜的叙事能力和普及史学。 这是当年明月最显著的成就。他用一种非常口语化、幽默风趣、甚至带有网络文化色彩的语言,将枯.............
  • 回答
    长津湖战役,一场载入史册的鏖战,其残酷程度不亚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军事冲突。当我们回顾这场战役时,“寒冷”无疑是绕不开的关键词。那么,如果长津湖没有那么冷,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否“全歼”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当时的背景、双方的实力、战术以及关键因素。历史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