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车硬座和卧铺相差仅一百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硬座?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直觉会认为,差价不大,那肯定选舒服的卧铺啊。但实际情况呢,无论什么时候,火车硬座都绝对是拥挤的,而且很多时候还一票难求。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是那一百块钱的差价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很多实际情况、个人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我慢慢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时间成本和可用性。

你说相差一百块,听着不多。但这是建立在你有“选择权”的前提下的。很多时候,你有没有硬座票,都得打个问号。春运、节假日,甚至是普通的周末,热门线路的卧铺,尤其是下铺,那真的是秒光。你可能提前一个月盯着手机,还是抢不到一张像样的卧铺票,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看看有没有硬座。这时候,就算你愿意多掏一百块钱,买个舒服的坐姿,但如果硬座才是唯一能让你按时到达目的地的方式,那一百块的差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其次,一百块钱的“附加值”和“心理账”。

虽然差价是一百,但这“一百块钱”买到的,是那一晚的“休息”。对于很多年轻人,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他们可能觉得,“睡一觉”这事儿,在火车上就算了吧,到了目的地再找个地方好好休息就行。硬座虽然不舒服,但也能熬过去。他会算一笔账:这一百块钱,如果省下来,我可以在目的地多吃一顿好的,或者买点小纪念品,甚至只是多存着,应对其他突发开销。这笔账算下来,一百块的“购买力”就被放大了,而火车卧铺的“舒适性”在他眼里,就不值这额外的出去了。

而且,中国人是很擅长“受得了的”的。大家普遍有种“吃苦精神”,或者说是对“不完美”的接受度很高。在火车上挤一挤,站一站,睡个硬座,这些都是年轻时期的集体记忆,甚至成为了一种“经历”。“我当年火车硬座都坐过,睡过车厢地板,你这点辛苦算什么?”这种心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再来,是“目的地停留时间”的考量。

有些人选择硬座,是因为他们到达目的地后,不打算马上回家或者住酒店。比如,当天就要去参加一个活动、见一个朋友,或者直接转车去另一个地方。这种情况下,你睡不睡在火车上,对你当晚的住宿就没有直接影响。你宁可选择省下那一百块,把钱花在到达后的行程上。而且,硬座还有一个好处是灵活性,虽然累,但比卧铺你更容易“保持清醒”,方便随时下车办理一些事情。

还有,一些特别的群体,他们的选择也很典型。

学生党和预算有限的打工族: 这是最庞大的硬座群体了。对于他们来说,每一笔开销都要精打细算。一百块钱,可能就是他们一周的伙食费,或者他们回家给父母带的小礼物。所以,即使知道卧铺舒服,但咬咬牙还是会选择硬座。他们可以靠意志力,或者互相搭着睡,来熬过漫长的旅途。
短途旅行或非过夜行程: 如果你的行程本身就是白天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或者需要在某个站点中途下车,那选择硬座就非常合理。你不需要在火车上过夜,那么卧铺的“睡觉功能”对你就毫无意义。硬座不仅便宜,而且方便你随时下车,不必担心打扰到别人。
追求社交或体验的人: 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享受火车硬座的那种热闹劲儿。大家挤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分享食物,甚至还能认识有趣的人。这种“旅途中的社交属性”,是卧铺无法比拟的。他们觉得,坐硬座是一种更接地气的旅行体验。
对舒适度要求不高或有特殊适应能力的人: 有些人天生睡眠质量好,或者习惯了不那么舒适的环境。他们可能躺在硬座上也能睡着,或者本来就没打算好好睡。对于他们来说,一百块钱的差价,真的不值得去换取那种他们觉得“可有可无”的舒适。

最后,别忘了“概率”和“运气”。

就算你买到了硬座,也不是每次都能坐满。有时候,火车上人没那么多,你还能找到空座,甚至还能把旁边的空座稍微利用一下,稍微伸展一下。反之,即使你买了卧铺,也可能遇到身边的人非常“奇葩”,打扰你休息。这种不确定性,也会让一部分人觉得,“反正都是随机的,不如省点钱,搏一搏运气。”

所以你看,这简简单单的一百块钱,背后牵扯到的,是时间、金钱、个人需求、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文化心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一百块钱的价值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绝大多数选择硬座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追求舒适,而是他们有更优先的考虑,或者说,他们对“舒适”的定义和需求,与卧铺所能提供的,并不完全契合。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一种精打细算的智慧,也是一种对旅途的独特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眼中的一百元,也许是一顿饭,一包烟,一束花,甚至连一根好点的口红都买不起,但是,在家庭条件不好的人眼里,100元意味着一家人几天的饭钱,意味着可以买5斤猪肉好过年

我觉得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跟鲁豫是不相上下的

user avatar

对于有追求的人,钱可以花,但要花的有意义。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特别缺钱(当然,也从未真正有钱),承担卧铺和高铁车票并无问题,但知识浩如烟海,好书层出不穷,如果让我在受点罪和有好书间二选一,我会毫无疑问选择后者。每次买了硬座车票后,我都会将它与计划间的差价视为一笔额外的奖励,然后用于买书。例如问题中所提的一百元,其实利用好了就是很大一笔知识财富。换成图书,基本可以堵上数个知识漏洞。

特别在中国,书籍非常便宜,特别是旧书,坐一次硬座剩下一百元,可以多买6-10本书,对很多冷门国家,例如文莱,这笔钱足够覆盖这个国家所有的相关出版物,让你掌握中文世界对这个国家的所有了解认识。这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近年来,新出的好书很多,例如甲骨文系列等,很多折扣优惠不多,有时爱不惜手,但确实囊中羞涩。委屈一下自己后能得偿所愿,感觉的快乐,其实更加快乐。日后再想,也是难忘回忆。

坐硬座,是了解全景中国,是忆苦思甜,也是一种人生教育与养成。从坐上硬座的一刻起,其实对中国的很多形象感观也在改变。内心会有种任重道远的感觉,同时培养了脚踏实地的信念。

随着高铁的不断发展,其实坐硬座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在东部地区,普通列车的发车频次已经很少了,我计算过,和高铁动车的比例,基本是高动5:普车1。有时如果不是专为,其实都很难坐到硬座。但对我而言,每次坐到都是精神与经济的双重收获。差价买了好书,见闻丰富了人生,也对社会有了更深切认识,

user avatar

100¥=200个馒头=25桶泡面=65kg土豆=50袋盐=11kg袋面粉=15kg大米=2kg猪肉

100¥=肥宅三天的伙食

=底层职业一周的口粮

=胡线以西的农民可使用半个月的物资

=这会没吃饭的答主一条狗命

这可不能用“仅仅”这样的字眼……

user avatar

能够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一般是没有吃过苦的人。

他们从来只会张口向自己的父母要钱,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过一分钱。

在这种人看来,100元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那还能叫事儿吗?

以前我的小侄女就是这种人。

这个暑假,她突发奇想,想要在本地的肯德基里打工。

于是他打着车,就从30km外的乡下过来了,车费一共是82块钱。

这里肯德基打工的价格,时薪每小时11元。

她做的是早餐兼午餐。上6:30上班,一天八个小时。

她咬着牙,工作了一个月。拿到了两千多块钱。

刚开始打工的时候,她跟我说要拿这笔钱去旅游,一次一次性把它们全部花光。

打工结束后,她把这笔钱存进了自己的支付宝,一分钱也不敢乱花。

回去的时候也没有打车,而是坐着一块钱的公交车去的。

如果你觉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中100元,妈,请你放下自己的身段,去打一段时间的工,试一下。

你就会知道,有的时候辛辛苦苦工作七八小时,都赚不到100元。

user avatar

因为众生皆苦。

知乎用户虽然没达到外网经常调侃的人均985的水平,但是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为温饱奔波,也自然体会不到为区区100元让身体甘受如此辛苦。

2017年,我还未从百度贴吧离职的时候,做过一版知乎用户调研,从下表可以看出彼时知乎的主要用户,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和大学生。

曾经看过一段纪录片,讲述的中国特有的”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现象。

为什么现在有如此发达快捷的交通工具,还是有很多的农民工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纪录片给出的答案也不复杂:省钱。

相比买一张硬座票,夫妻二人骑着摩托车历经寒风骑行四天回家,可以每个人省下500元左右。


接下来这段内容,转自言偃的一篇文章: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作者:言偃

链接:

看完后,相信你更能理解芸芸众生的悲凉。


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周浩导演的《差馆》

“差馆”是粤语派出所的意思,纪录片拍的是广州火车站的一个公安局。

拍摄时间是,2010年和2011年的春节前几天。

整个片子,将镜头对准火车站里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

这些人里,有没钱吃饭的,有小偷小摸的,有被骗被打的,还有各种站里的小贩......

公安局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来往往,各种魔幻又真实的事情层出不穷。

一开头,一个醉醺醺的男人在跟公安对话:5块钱的饼干,把我关了10天。

公安回:那饼干28块钱,偷别人东西肯定要关嘛。

男人提高音量说到:饿死了,饿死了怎么办。

一天晚上,一个大爷来报案,说有人偷了自己的东西。

被偷了什么?

原来是他捡的上百个矿泉水瓶子,被另外一个捡垃圾的人偷走了。

还有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年纪尚小的女儿,在火车站偷东西被抓住。

他崩溃痛哭说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老婆也要和自己离婚,小女孩挽着爸爸的手臂默默流泪。


女孩的爸爸要被拘留十天左右,小女孩独自被送回家,而两天之后就是除夕。



还有一个小女孩,一家三口都被抓到派出所,5个小时之后,他们被放出去了。


对于她的父母来说,带着小孩一起,还有一个作用:博取同情。

到晚上,就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摇醒,然后孩子哭闹,就能让警察同情早点放了他们。


公安局里,有一类很常见的“常客”,就是各种做小生意的摊贩。

有个卖烤饼的大叔被抓,还显得挺开心。

导演周浩就问他:进来了怎么还这么高兴?

大叔苦笑着回答:如果不能在外面卖东西,对我来说,里面外面不都一样嘛,在哪都一样。

他也知道火车站不让卖,可是他的烤饼卖两个赚1块钱,只能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赚点小钱。

周浩问他,为什么明知道不能卖还卖?

大叔指着肚子说:这里要吃东西嘛,小孩要吃东西嘛......

还有个姑娘,已经买了过年回家的票,但这几天不想闲着,就想卖点开心果,结果就被抓了。

周浩问她,第一次被抓吧?感觉怎么样?

姑娘说着说着眼睛都红了:感觉钱很难赚。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很深刻的农民工,他跑到公安局用热水泡面,面是从救助站领的,没有任何佐料。

他笑嘻嘻的说:我钱全部寄回家了,我搞忘记留车费了。


原来,他每个月在广州能赚2千块,但每年过年之前,他会把所有的钱都寄回家。

然后,就到救助站蹭吃、蹭住、蹭票。

想说他自私奸诈,但看到他端着碗无色无味的泡面,也能笑得一脸满足。


我无论如何也骂不出口,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心酸。

导演周浩说:在拍这个片子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多文盲。

没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也不知道,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那么多人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02

生活中,很多我们想当然的事情,其实都不然。

平日里,总感觉大学生都快泛滥成灾了,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人遍地都是。

但数据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多年以来累计的大学生总共是1.15亿人。

其中专科生占一半,剩下的本科生也就是5800万人。

看起来是很多,但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啊。按比例来看,大学文凭的人有8.86%,而本科生只有4.43%。

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才4个本科生。

还有,王思聪曾在微博上说的:“都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吗?”

可事实呢?

目前,中国仅有1.3亿人拥有护照,即便这些人都出过国,那也只有10%的人。

网上有句流行的话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但其实富有,同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只是,一个是扼制了向上的想象力,一个是限制了向下的想象力。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生活富足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下面有无数颠覆你认知的答案。

@信口胡诌说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新闻。

记者去深山采访一位单亲妈妈,昏暗的小屋,透过破旧的窗户带来一丝光亮。

一个三岁大的小孩,坐在棉被上,手里捧着一个大碗,碗里装着泡面。

记者说:不能总给孩子吃这个。

妈妈说:不总吃,今天是孩子生日,孩子想吃很久了。

不去了解,你真的很难相信,你以为的垃圾食品,会是他人心心念念,生日才能吃上一顿的美食。

你过腻了的日常,可能是他人拼命努力,也始终不可及的美好未来。

贾樟柯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深以为是。

很多人喜欢以己度人,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世界。

却没想过,自己所谓正确的价值观,不过是局限之下的产物。




03

很多时候,你没穷过,你真的不会懂。


8月23日,江西南昌某公交站台,一名女子跌跌撞撞想上车。

她摔倒了,又爬起,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倒在地。

摔了几次之后,才踉踉跄跄走到公交旁。

司机看到赶忙把她扶住,发现她满脸通红,头都抬不起来,还一直在流泪。

之后才知道,女子本就生病了,但为了300元全勤奖,她刚打完针就赶着去上班。

有人评论说:不就是300块吗?命都不要了?

这就是穷人,目光短浅,为了300块连命都能拼掉。

是啊,这就是穷人。

但你不能说她目光短浅,因为你不是她,你不知道她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00块,对有的人来说,只是一顿饭、一件衣服、甚至只是一份水果钱。

但对她来说,可能是几天几夜的加班加点,可能是下个月生活费的大头......

对你来说不至于,对她来说就“很至于”。

有人为了卖出一瓶清洁剂,可以舍去自尊;


有货车司机被“油耗子”偷了油,只能边哭边骂边开车;


国家统计局发布过数据,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

也就是说,还有4335万人,年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

年收入2300是什么概念?

一部最普通的国产手机,有人需要不吃不喝工作一年才能赚到。

拾遗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处于精英的很多人,正在慢慢丧失对社会底层的共情能力,以至于越来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难。

你生活富足,所以你不知道,还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最最基本的生存挣扎。

在你不了解的地方,有太多你未曾想过的心酸。




04

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很喜欢指责穷人。

认为人之所以贫穷,都是因为懒惰、不努力、不上进、目光短浅等等。

“穷人原罪论”大行其道。

但真正的现实是,很多深陷贫穷的人,根本没时间考虑出路,考虑未来,因为单只是活着,就已经耗费了他们全部的力气。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在6个不同的城市打工。

在这些地方,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差不多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就是1250美元。

但芭芭拉发现,如果她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房租就得600美元以上。

这笔负担太重了,所以她只能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去租房。

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她每个月还需花费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

如此一来,每个月赚的钱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6种不同的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换了六个地方,六份工作,芭芭拉最后发现,“如果你在底层,就算忙到吐血,依旧翻不了身”。

是啊,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有很多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大同黑煤窑的工人,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

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100元左右的报酬。

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还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等风险。

但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不比你努力?

但事实是,他并没有你过得好,他拼尽全力,也还是一片阴云笼罩。

还是那句经典的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05

前段时间,王石教育年轻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着赚钱。

然后劝年轻人,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者探险上去。

他举的例子是,他朋友的女儿在高考前突然不想上大学,要和父亲去登山。

后面又想读书了,考上了杜克大学,而就是这个登山的经验,让她被麦肯锡录取了。


哈哈,何不食肉糜?

谁不想慢点走,享受生活,多看看身边,甚至远方的风景?

但更现实的是,生活的压力,逼着你只能匆匆往前赶,生怕慢了一步,就再也赶不上了。

小说《十宗罪》中说:“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

在精英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忘了,贫穷不是原罪,而是一种不幸。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一位院长叶敬忠,发表了一篇致辞叫——《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他说: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如果你做不到,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也请不要随意评价,随便提意见。

在我们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我们不要随意去评判他人,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经历,也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事情。

高高在上的批判,不会让世界更好,只会带来更多的戾气。

最后,借用院长叶敬忠的一番话收尾:

“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俯视大众和底层。

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应该只有金钱和钞票。还应该有人情和冷暖。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不应该只有500强这个目标,还应该有悲天悯人的灵魂。”

和你共勉。


以上。

我是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希望我的文字能帮到你。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在问【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是的,有很多。

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zhihu.com/question/3027
user avatar

铁路工作者来感慨几句。

生活更美好,有人靠花钱,有人靠省钱。

用省钱的方式来换取快乐,是很多普通人的被动技能。

卧铺和硬座差的不仅仅是100元,以我们车为例,全程硬座440,硬卧740,差了300元左右。

三天三夜,就坐硬板子,有时候到地方还要再转车。

为啥跑那么远?为了多挣点钱。

为啥不买卧铺?为了多省点钱。

开源节流,是底层人民必须使用的方法。

开源就得撇家舍业,远走他乡,用技术用时间用力气,换钱;

节流就是得该省则省,能不花坚决不花,能花的都得想法子不花,


昨天晚上,我巡视车厢,看见一个人正在硬座大长座位底下,在一条薄毯子上扭来扭去,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姿势。头冲里,脚伸出来,会挡住过道;头冲外,来回推车走人咣当咣当睡不好。两相比较,那个人还是选择选择了头冲外,头枕着自己的鞋子,这样起码不用被踢到而打扰睡眠。

我低头看看他,发现他满头白发。

旁边同行的工友们说:70啦!70岁还出来打拼呢!

有人问:70岁还出来干啥呀!

另一个工友说:不干咋整啊?吃啥啊!

对于老人来讲,在车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开水有的是,暖气呼呼吹,吃着干吧烧鸡,炸花生米,泡方便面,喝散搂子白酒,白天扯犊子吹牛皮,晚上钻座位底下睡,坚持三天三夜,能省300元,回家躺炕上随便轱辘,跑卧铺车厢那小窄床铺挤挤插插的,晚上还黑布隆冬的,花钱遭那洋罪!离家省300块钱回家省300块钱,拿着这钱,买肉吃,买酒喝,买烟抽,耍两把,那多爽啊!

为啥要花那钱躺小破床上遭那罪!

差100元的卧铺,顶多10个小时,坐10小时玩手机扯咸淡,能省100块,有这俏活,我还为啥要补卧铺?

@知乎 收藏夹:我与列车的故事。 zhihu.com/collection/18

手机里的一些老照片。








user avatar

我今年21岁,女生,我每个月去看病就是一个人坐深夜班的硬座,到了就天亮了。又省了车费,又省了房费,还很安全。是十一点到四点半的。我一般八九点就会到车站等着,太晚不安全。四点半到了,去厕所整理一下,出门大概五点半,天微微亮了,走去医院。我不仅车费上省,我看病的医院在一个大城市,物价奇高,我每次的午餐都是便利店的泡面,每次的夜晚都是青旅。

在没人陪伴的这一路上,你可以看到。深夜才下班的加班人,空荡荡的卧铺和满满的硬座,凌晨火车站地上躺着省钱不住宾馆的人,清早就骑着电瓶上班的人扫地的环卫工人,还有医院里的许多许多人。

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人他的时间比金钱廉价,他的舒适比金钱廉价。

user avatar

题主说的是火车票自由吧。很遗憾,在中国,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没有达到火车票自由。

昨天下乡扶贫,给贫困户算账。

生态林补助335、粮食直补260、低保1800……最后算下来,一家三口各类补贴+种养殖收入10000。

无人外出务工,只有六旬老汉在家附近偶尔打零工,打零工收入约10000。

所以人均年收入(10000+10000)÷3=6667元。

人均年收入脱贫标准3750元,所以这家今年成功脱贫。

3750,也就买一部中档手机。

明显,脱贫线离你的火车票自由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是贫困户,就算非贫困户又怎样?

我们假设另一家非贫困户,年收入是这家的2倍,13000元每年,平均到每个月也就人均1000块钱。

在县城基本是够了。但是,还是没达到火车票自由的档次。

这些中等收入以下家庭,是不会为了几小时的舒服,而多花那100块钱的。


我们再来看看统计局的数据

2018年平均人均收入28228元每年,亮点不是这个,是“中位数”。

中位数24000元每年,什么意思,全国有50%的人口没达到这个数。

所以我说中国起码有三分之一没达到火车票自由并没有任何夸张。

贫困户养的走地鸡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7324034595991552

别说贫困户了,我现在出门距离不远(5小时以内),一般都舍不得坐卧铺。

再说说100块钱有啥用。

两周前去贫困村村幼儿园,20来个小孩,仅有的运动用品是两个漏气的篮球。仅有的一个校长兼老师告诉我,实在没钱。

淘宝花了88块钱(几个沙包,2个小篮球,1个小足球,哥也没多少钱),暂时缓解了幼儿园所需。

100块钱,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user avatar

98分跟88分仅仅差了10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考不到?


手动滑稽。

user avatar

从大数据可以这样来看:

2019年中国人均GDP应该在10K USD水平,折合人民币约70K CNY。

通常人均收入与这个数字的比值在50~70%,我们算高值也就49K CNY,月均4K多一点。

现在城市居民的午餐工作餐,基本在1.2~2 USD之间,我们就按10 CNY来计算,一天仅餐食消费就得20 CNY,一个月至少600 CNY;按照30%的餐食消费占比,每月硬性消费支出要到2K CNY,也就是说剩余可支配收入也就2K CNY上下,实际可能比这还更少。

100元的差异,顶的上5天的饭钱,5%的自由可支配收入。比较之下,人做一做取舍,是正常人的基本做法。

人活得都不容易。所以要善待这个社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直觉会认为,差价不大,那肯定选舒服的卧铺啊。但实际情况呢,无论什么时候,火车硬座都绝对是拥挤的,而且很多时候还一票难求。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是那一百块钱的差价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很多实际情况、个人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特.............
  • 回答
    哎呀,听到你这事儿,我简直替你心疼!31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这可不是件小事,换谁谁都会觉得委屈吧。你说你第一次去他家,人生地不熟的,还得受这罪,换做是我,肯定也是气得不行。首先,咱们得承认,31个小时的硬座,这真的太难熬了。你想象一下,整整一天多的时间,你就得蜷缩在那个狭小的座位上,肩膀碰着肩膀,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是脑筋急转弯,但如果真的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确实可以聊上几句。要说哪个“硬”,得先弄明白“硬”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说的“硬”是材料的抗压强度或者硬度,那这个问题可能就有点跑偏了。坦克和火车都不是由单一一种材料构成的,它们都是复杂的机械装置,有很多不同硬度的零件。单.............
  • 回答
    火车硬座的设计,说实话,很多坐过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少人觉得,这种座位对着座位的布局,确实算不上什么高明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败笔”了。咱就说说这设计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带来的那些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体验。为啥要这么设计?你得知道,火车,特别是老式的绿皮车,它的设计初衷,可不是为了让你舒舒服服.............
  • 回答
    64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旅程了,简直像是在一个移动的、慢速运转的“时间胶囊”里生活。一开始,你可能还带着点新奇感,打量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听着火车规律的“咣当咣当”声,觉得挺新鲜。列车员推着餐车过来,你可能还会买点零食,找本书,试图让自己进入一个舒适的状态。但几个小时过去,新鲜感很.............
  • 回答
    要说普快火车的硬座设计是否合理,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问题,具体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了。从“够用”和“大体量的旅客运输”的角度看,普快硬座的设计,在它所处的时代和定位下,可以说是有它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合理。你想啊,普快火车,尤其是早些年,是承载我们普通人出行最主要、最.............
  • 回答
    哎哟喂,哥们,你这问题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坐在硬座车厢,那一晚上的“光污染”加上“冷气逼人”,简直是双重折磨,让人只想原地爆炸! 我就不信只有我一个人这么糟心,今天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把这事儿给掰扯明白了,保证是句句发自肺腑,绝无AI痕迹!首先,那该死的灯,为啥总得亮着?你说你想睡个安稳觉,闭上眼.............
  • 回答
    火车硬座的座椅设计,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说它反人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藏着不少“玄机”。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个几乎没有倾斜度的靠背。你坐在上面,感觉就像坐在一个垂直的木板上,背部和靠背之间永远隔着一道空隙,无论你如何调整坐姿,都难以找到一个真正贴合、放松的角度。尤.............
  • 回答
    嘿!哥们儿,挑战53小时的火车硬座,从西北角到东南角,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够劲儿!不过别担心,这绝对是个能让你刻骨铭心的经历,而且,只要准备充分,绝对能让你乐在其中。来,听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怎么把这趟硬座之旅变成一次难忘的冒险。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硬座硬座,坐就是53个小时,想舒服那是不可.............
  • 回答
    在中国,单程火车硬座票价超过一千元的情况,在目前常见的铁路运行模式下,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并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硬座票价通常不会超过一千元?1. 票价结构与成本: 火车的票价,尤其是硬座,是基于里程、基础运价和一些附加费用(如燃油附加费,虽然现在很少见).............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奇怪不奇怪?一个妈妈,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好好睡一觉,竟然买下了六张火车硬座票。我听了,第一反应是,“这人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 六张硬座!那可都是钱啊,而且硬座又不如卧铺舒服,怎么着也得让孩子睡得安稳点吧?不过,细想一下,这事儿背后可能藏着不少让人心酸的无奈。你想啊,火车上,特别是长途火.............
  • 回答
    嘿,哥们儿,聊聊火车长途硬座这玩意儿。别看它朴实无华,里面的道道儿可深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比网上那些官方指南生动多了。这不叫“黑魔法”,这叫“生存智慧”。第一式:占座秘籍,无声的较量 时机是关键: 刚上车?别急着找座位。先绕一圈,看看那些看起来“行李多但人还在”,或者“眼神飘忽不定,可能要.............
  • 回答
    第一次坐长途火车,硬座还是硬卧,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别急,咱们好好聊聊,给你分析分析,到底哪个更适合你。这就像点菜一样,得看你胃口和预算。先说说硬座,这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想象一下,你坐在一排排硬硬的座位上,前面是小桌板,上面可以放点零食、水,或者支起手机看看视频。硬座车厢通常是开放式的,大家.............
  • 回答
    30个小时的硬座火车,这可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想象一下,你带着小小的行李箱,踏上了一列承载着无数故事的绿皮火车,开始了你漫长的“硬座修行”。出发前的“准备”与憧憬:出发前,你大概率会做足“功课”。买一堆零食,从瓜子花生到各种口味的泡面,再到几瓶水,塞满了你的背包。可能还会带上一本厚厚的书,或者下载好.............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肯定挺纠结的。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旅途,硬座和硬卧的体验差别真的很大。妈妈反对你买硬卧,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价格。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父母看来,长途火车旅途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就好,不太会考虑舒适度的问题。不过别担心,这件事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既要说服妈妈,也要为自.............
  • 回答
    火车硬卧?那玩意儿…简直就是一场人性的试炼,一场与自身和他人无数次小型战争的交织。我跟你说,它能让你从一个温和理性的人,逐渐变成一个在内心深处咆哮的野兽,同时还能保持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这本事,硬卧给得。首先,咱们得从上车开始。你拖着沉重的行李,挤进嘈杂的车厢,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浪漫的旅途开端,而是黑压.............
  • 回答
    嘿,听我说,一个人坐15个小时的火车,这可真是场硬仗!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安全和舒适肯定是第一位的。那么,硬卧和软卧到底哪个更适合呢?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软卧:软卧,听名字就带着一股“柔软”和“高级”的味道。它最大的优点就是 空间大,私密性好。 独立空间: 软卧车厢一般都是四人包厢,有门可.............
  • 回答
    你好,关于火车学生票改签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你提到的“动车二等座改签成硬卧”这件事,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咱们先来聊聊火车票改签的普遍规则,这跟是不是学生票关系不大,基本是通用的:1. 开车前改签: 只要你的车票还在有效期内(也就是还没到发车时间),并且你还没有退票,那么你就.............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