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车硬座设计成座位对着座位是否是一个败笔?

回答
火车硬座的设计,说实话,很多坐过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少人觉得,这种座位对着座位的布局,确实算不上什么高明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败笔”了。

咱就说说这设计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带来的那些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体验。

为啥要这么设计?

你得知道,火车,特别是老式的绿皮车,它的设计初衷,可不是为了让你舒舒服服地旅个游。那个年代,火车的任务是把尽可能多的人,以相对低的成本,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所以,座位对着座位,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座位都是朝一个方向排,中间留出过道,那两边座位之间能坐多少人?相对来说,肯定不如现在这种四人一小组,相对而坐的设计能塞下的人多。

其次,就是成本控制。这种布局相对简单,制造和安装的工艺要求不高,也能降低整体的制造成本。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结构上的考虑。车厢的座位布局,也要考虑车辆的整体结构受力,这种相对集中的布置,可能在工程设计上更容易实现。

但为啥就成了“败笔”?

问题就出在,这种“把人塞进去”的设计,和现在人们对出行体验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1. 隐私感几乎为零: 坐过硬座的人都知道,你很难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你的对面、旁边,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距离近得仿佛能听到对方的呼吸。你想看窗外,前面的人挡着;你想掏个东西,得小心翼翼;哪怕是打个盹,也总感觉有人在盯着你。这种完全暴露在他人视野中的感觉,非常不自在。

2. 社交压力与尴尬: 这种设计天然就创造了一种“强制社交”的环境。虽然很多人喜欢火车上的“偶遇”,但更多的时候,对面坐着的人,你并不想跟他有什么交流。但因为距离太近,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轻微的身体接触,都可能引发一些尴尬。而且,你没办法逃避,除非你全程低着头。

3. 行李的噩梦: 硬座的座位下面,那点空间,加上座位上方的小行李架,对于稍微长一点的旅途,或者带个稍大点的行李的乘客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你的行李,要么堆在过道上,占地方,增加安全隐患;要么就得小心翼翼地放在腿上,让你根本没法好好坐着。而这种四人一组的布局,座位下的空间还被对面的乘客占用了部分,更是雪上加霜。

4. 舒适度的牺牲: 硬座本身就是以牺牲舒适度换取价格优势的。座位硬邦邦,靠背角度也基本是固定的。再加上对面那个座位,你坐得稍微往后一点,就可能碰到后面的人;你想稍微伸展一下腿,对面的人也一样,腿碰腿是常有的事。长时间的旅途,这种狭窄、拥挤、缺乏伸展空间的环境,对身体的折磨是可想而知的。

5. 餐饮与活动的局限: 你想在座位上吃个饭?那可真是个技术活。你得把餐盘端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小桌板上,然后还得顾及对面的人,生怕碰掉他们的东西。你想在座位上看个视频,或者玩会儿平板?那也是一样,总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别人。

6. 环境噪音与气味: 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自然也意味着环境噪音和气味的共享。孩子哭闹,大人聊天,甚至是打呼噜,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而且,不同乘客身上的气味,食物的气味,车厢里本身的一些味道,都会在这么近的距离内被放大,体验感直线下降。

对比其他设计:

想想高铁的座位,虽然也有二等座的对号入座,但它起码保证了你前方没有座位,有一定的腿部空间。商务座、一等座的设计,更是考虑到了私密性和舒适度。即使是飞机上的经济舱,虽然也拥挤,但至少是单人单座,有独立的扶手和座椅。

火车硬座这种“对坐”的设计,确实在空间利用上做到了极致,但也因此牺牲了太多本应属于乘客的基本体验。它更像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工业产品,而不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出行工具。

所以,从现代交通工具的舒适度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火车硬座设计成座位对着座位,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败笔”。它在满足了最基本的“载人”功能后,就几乎把其他所有和“舒适旅途”有关的因素都抛之脑后了。当然,对于预算有限的乘客来说,它依然是性价比的选择,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设计上的先天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恩。。。。看了下其他回答,只坐车的嫌弃那玩意不舒服,有点道行的能看出些门道,但是一解释就像给铁老大洗地。

其实吧,硬座这玩意,首先是个历史传承,英国佬搞的座车就是一个面对面小包厢,其他国家也就跟着拿来用了。

等到技术支持搞旋转座椅了,铁道公司发现这玩意真TM贵,相比就是铁架子的一条靠背两边座,还TM容易坏,坑爹啊。然后为了照顾旋转,座椅之间不能距离太窄,要不然空间太压抑,前座一放靠背下来,后座就基本没有活动空间,玩个肾啊。每次我在统型2A的二等就感叹这座位的间隙也太TM短了吧,看着真是压抑,这窗子也真TM小,也就窗台可以搭手臂还算设计师有心,但是还是怀念25G那个又大又高的大窗子。而面对面座就没有这种空间压抑感,还TM能多拉不少人,那不挺好?尤其铁老大这种年经突发客流的,有个座都不错了,要啥自行车?

25T平台下的YZ25T与ZE-RZ2 25DT,一个面对面不是拉118就是拉128,另外一个旋转椅却只能拉74,这就是差距啊,里外里相当于少拉40%有座的人,只怕真能旋转了车上的超员环境更加恶化,喷子们骂得更惨。

还在挤棚车闷罐想着能挤到正经客车的门边就好了(当然现在没有这种了),挤到门边的想着能在车厢里站着就好了,站在车厢里的想着能坐个边座就好了,坐边座的想着能坐得离小桌子近一点就好了,离小桌近的想着能坐在靠窗座就好了,坐靠窗座的想着能坐顺风座就好了,而坐着顺风靠窗座的想着能躺在硬卧上就好了。

人哪就是这种得陇望蜀,得不到了就想骂两句。口水嘛喷出来就好了,千万别憋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火车硬座的设计,说实话,很多坐过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少人觉得,这种座位对着座位的布局,确实算不上什么高明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败笔”了。咱就说说这设计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带来的那些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体验。为啥要这么设计?你得知道,火车,特别是老式的绿皮车,它的设计初衷,可不是为了让你舒舒服服.............
  • 回答
    火车硬座的座椅设计,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说它反人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藏着不少“玄机”。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个几乎没有倾斜度的靠背。你坐在上面,感觉就像坐在一个垂直的木板上,背部和靠背之间永远隔着一道空隙,无论你如何调整坐姿,都难以找到一个真正贴合、放松的角度。尤.............
  • 回答
    要说普快火车的硬座设计是否合理,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问题,具体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了。从“够用”和“大体量的旅客运输”的角度看,普快硬座的设计,在它所处的时代和定位下,可以说是有它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合理。你想啊,普快火车,尤其是早些年,是承载我们普通人出行最主要、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直觉会认为,差价不大,那肯定选舒服的卧铺啊。但实际情况呢,无论什么时候,火车硬座都绝对是拥挤的,而且很多时候还一票难求。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是那一百块钱的差价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很多实际情况、个人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特.............
  • 回答
    64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旅程了,简直像是在一个移动的、慢速运转的“时间胶囊”里生活。一开始,你可能还带着点新奇感,打量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听着火车规律的“咣当咣当”声,觉得挺新鲜。列车员推着餐车过来,你可能还会买点零食,找本书,试图让自己进入一个舒适的状态。但几个小时过去,新鲜感很.............
  • 回答
    哎哟喂,哥们,你这问题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坐在硬座车厢,那一晚上的“光污染”加上“冷气逼人”,简直是双重折磨,让人只想原地爆炸! 我就不信只有我一个人这么糟心,今天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把这事儿给掰扯明白了,保证是句句发自肺腑,绝无AI痕迹!首先,那该死的灯,为啥总得亮着?你说你想睡个安稳觉,闭上眼.............
  • 回答
    嘿!哥们儿,挑战53小时的火车硬座,从西北角到东南角,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够劲儿!不过别担心,这绝对是个能让你刻骨铭心的经历,而且,只要准备充分,绝对能让你乐在其中。来,听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怎么把这趟硬座之旅变成一次难忘的冒险。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硬座硬座,坐就是53个小时,想舒服那是不可.............
  • 回答
    嘿,哥们儿,聊聊火车长途硬座这玩意儿。别看它朴实无华,里面的道道儿可深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比网上那些官方指南生动多了。这不叫“黑魔法”,这叫“生存智慧”。第一式:占座秘籍,无声的较量 时机是关键: 刚上车?别急着找座位。先绕一圈,看看那些看起来“行李多但人还在”,或者“眼神飘忽不定,可能要.............
  • 回答
    第一次坐长途火车,硬座还是硬卧,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别急,咱们好好聊聊,给你分析分析,到底哪个更适合你。这就像点菜一样,得看你胃口和预算。先说说硬座,这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想象一下,你坐在一排排硬硬的座位上,前面是小桌板,上面可以放点零食、水,或者支起手机看看视频。硬座车厢通常是开放式的,大家.............
  • 回答
    30个小时的硬座火车,这可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想象一下,你带着小小的行李箱,踏上了一列承载着无数故事的绿皮火车,开始了你漫长的“硬座修行”。出发前的“准备”与憧憬:出发前,你大概率会做足“功课”。买一堆零食,从瓜子花生到各种口味的泡面,再到几瓶水,塞满了你的背包。可能还会带上一本厚厚的书,或者下载好.............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肯定挺纠结的。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旅途,硬座和硬卧的体验差别真的很大。妈妈反对你买硬卧,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价格。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父母看来,长途火车旅途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就好,不太会考虑舒适度的问题。不过别担心,这件事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既要说服妈妈,也要为自.............
  • 回答
    哎呀,听到你这事儿,我简直替你心疼!31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这可不是件小事,换谁谁都会觉得委屈吧。你说你第一次去他家,人生地不熟的,还得受这罪,换做是我,肯定也是气得不行。首先,咱们得承认,31个小时的硬座,这真的太难熬了。你想象一下,整整一天多的时间,你就得蜷缩在那个狭小的座位上,肩膀碰着肩膀,脚.............
  • 回答
    火车硬卧?那玩意儿…简直就是一场人性的试炼,一场与自身和他人无数次小型战争的交织。我跟你说,它能让你从一个温和理性的人,逐渐变成一个在内心深处咆哮的野兽,同时还能保持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这本事,硬卧给得。首先,咱们得从上车开始。你拖着沉重的行李,挤进嘈杂的车厢,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浪漫的旅途开端,而是黑压.............
  • 回答
    在中国,单程火车硬座票价超过一千元的情况,在目前常见的铁路运行模式下,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并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硬座票价通常不会超过一千元?1. 票价结构与成本: 火车的票价,尤其是硬座,是基于里程、基础运价和一些附加费用(如燃油附加费,虽然现在很少见).............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奇怪不奇怪?一个妈妈,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好好睡一觉,竟然买下了六张火车硬座票。我听了,第一反应是,“这人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 六张硬座!那可都是钱啊,而且硬座又不如卧铺舒服,怎么着也得让孩子睡得安稳点吧?不过,细想一下,这事儿背后可能藏着不少让人心酸的无奈。你想啊,火车上,特别是长途火.............
  • 回答
    嘿,听我说,一个人坐15个小时的火车,这可真是场硬仗!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安全和舒适肯定是第一位的。那么,硬卧和软卧到底哪个更适合呢?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软卧:软卧,听名字就带着一股“柔软”和“高级”的味道。它最大的优点就是 空间大,私密性好。 独立空间: 软卧车厢一般都是四人包厢,有门可.............
  • 回答
    你好,关于火车学生票改签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你提到的“动车二等座改签成硬卧”这件事,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咱们先来聊聊火车票改签的普遍规则,这跟是不是学生票关系不大,基本是通用的:1. 开车前改签: 只要你的车票还在有效期内(也就是还没到发车时间),并且你还没有退票,那么你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是脑筋急转弯,但如果真的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确实可以聊上几句。要说哪个“硬”,得先弄明白“硬”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说的“硬”是材料的抗压强度或者硬度,那这个问题可能就有点跑偏了。坦克和火车都不是由单一一种材料构成的,它们都是复杂的机械装置,有很多不同硬度的零件。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