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华盛顿条约前夕的造舰竞赛中,美国是否是三大国中技术最落后的一方?

回答
在讨论华盛顿海军条约前夕(大约是 20世纪初至1922年)的造舰竞赛时,简单地说美国是三大国(英、美、日)中“技术最落后”的一方,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甚至有些片面。更贴切的理解是,在某些关键领域,美国确实存在追赶和学习的空间,但它在另一些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并且其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维度:

1. 舰船设计理念与经验积累:

英国: 作为海上霸主,英国拥有长达几个世纪的海军传统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在设计上往往更为保守,但也因此积累了极其成熟的设计流程和对战术需求的深刻理解。一战的经验,尤其是潜艇战对海军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英国在应对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老练。他们的“无畏舰”系列和之后的水上飞机母舰等,都代表了当时最前沿的思考。
日本: 作为一个崛起的海军强国,日本在早期非常积极地引进和学习西方技术,尤其是英国。他们的“八八舰队”计划,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力求与英美媲美。日本海军以其高度的纪律性和对新技术的狂热吸收能力而著称,他们的设计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英美更为激进,例如对大型舰艇搭载航空设备的早期探索。一战期间,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表现活跃,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美国: 美国的造船历史相对较短,特别是在大型水面舰艇方面,其经验积累不及英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海军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在设计上往往是在参考英法的设计,然后进行自己的调整和改进。例如,早期的美国战列舰,在火力、速度和防护等方面,与当时最先进的英国战列舰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美国海军部在设计上有时也显得较为保守,倾向于稳妥而非激进。

然而,说美国“技术落后”就过于绝对了。原因如下:

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创新潜力: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基础之一,其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都为海军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美国工程师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闻名。
对新技术的积极拥抱: 尽管经验不足,美国海军在接受和应用新技术上却非常积极。无线电通信、火控系统、甚至早期的航空技术,美国都在大力投入研发和应用。
战时生产能力的飞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海军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战争期间,美国的造船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建造大量舰船,包括驱逐舰、潜艇,以及参与的战列舰。这种生产效率和规模是英日难以比拟的。

2. 具体技术领域分析:

战列舰(“无畏舰”): 在“无畏舰”的时代,英国一直是引领者,其舰炮口径、装甲厚度、航速等方面都曾设定标准。美国在战前也建造了一批“无畏舰”,并在设计上不断改进,但整体而言,在条约前夕,其最先进战列舰的设计(如“内华达”级、“宾夕法尼亚”级)虽然优秀,但与英国最新的设计(如“伊丽莎白女王”级、“皇家橡树”级)相比,并非绝对领先,更多的是在追赶和学习。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更是以其惊人的400毫米(16英寸)主炮震撼了世界,在口径上甚至超越了当时美国和英国最先进的设计。
海军航空技术: 这是美国在条约前夕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尽管美国在早期航空技术上有埃德温·巴尔(Glenn Curtiss)这样的先驱,但海军对航空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与英日相比尚有差距。海军航空母舰的概念在条约前夕尚属萌芽阶段,虽然英国的“暴怒”号和日本的“凤翔”号等早期航母已经出现,但美国在这方面的实际建造和舰载机技术都相对滞后。条约签订后,美国才开始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并最终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潜艇技术: 英国和德国在潜艇技术上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德国在潜艇战中对协约国造成了巨大威胁。美国在潜艇技术上也在发展,但整体而言,其潜艇的设计和作战理念可能不如欧洲强国那样成熟和激进。
火控系统和电子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虽然条约前夕还没有雷达等现代电子设备,但先进的火控系统、测距技术等已经开始发展。在这方面,英国和德国都投入了大量精力。美国在这些方面的进展是不可忽视的,但早期可能不如一些欧洲国家那样系统化和前瞻性。

3. 造舰竞赛的背景和动机:

英国: 试图维持其长期的海上霸权,应对德国海军的崛起。
日本: 作为亚洲新兴强国,渴望获得地区主导权,并与西方大国分庭抗礼,其海军建设计划(如“八八舰队”)雄心勃勃,意图挑战美国在太平洋的影响力。
美国: 在一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渴望成为世界级海军强国,保护其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应对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

结论:

因此,与其说美国是“技术最落后”,不如说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夕的造舰竞赛中,是一个正在快速学习、积极追赶,并且拥有巨大潜力的参与者。

在传统的大型水面舰艇设计上,美国确实在经验和某些关键技术指标上(如主炮口径)不如英国老牌强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被日本超越。
但在工业生产能力、基础工业支撑、以及对新兴技术(如无线电、潜在的航空技术)的接受度和研发投入上,美国已经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这场失控的造舰竞赛的回应。条约的限制,虽然迫使各国缩减了舰艇数量,但也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去消化吸收、改进设计,并在后续的条约时期和技术革新中,逐渐成为海军技术和实力的领导者,尤其是在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技术上。所以,简单地将美国定位为“落后”是不公允的,更准确的描述是它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转型期,其基础工业和创新能力预示着它未来的崛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Yes and no;如果要比较技术问题,那么就应该对比同期设计。具体来说,就是20年开工的土佐和天城,对比20年开工的南达科他和列克星敦。这里没有非常明显的问题。南达科他本质就是USN的标准战列舰终极产品而已。其技术上出现非常明显的差距是在和N3/G3这种后日德兰,后胡德的决战主力军新设计对比之后——而G3/N3即便开工,其时间也至少是2年以后了。2年时间看似不长,以19世纪末或者间战条约标准来看也确实如此。但是在海军竞赛这种快节奏的时期并不是小数字。对比大战时期的技术竞赛,2年时间足以让舰艇从铁公爵升级到QE级了,而德方在QE之后拉出来巴伐利亚,也就是1-2年的时间左右。G3/N3真的开工后USN会有什么后续跟进计划,还不得而知。

如果要对比数量,那么这些舰艇确实至关重要。20年代的Naval War College长期处于焦虑之中。这里包括两点:一方面,和RN一样,USN要面对对日战争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USN还希望至少保证一定程度的对英均势,从而确保双方在外交和军事地位上的尊重。在这个时间点上,USN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数量更少,火炮口径更小,抬升角度更小,载机舰数量更少,巡洋舰数量更少。即便是在防御作战中RN必然会面对驱逐舰劣势,兵棋推演的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这些新舰就是重新构建实力平衡的第一步。之前有问题邀请去谈Reeves,USN的航空奠基人。Reeves最早的贡献之一就是计算如何用航空兵一定程度上抵消RN的主力舰/载机舰优势。他同样负责计算14寸炮的抬升角度与RN/USN主力舰战斗推演结果的关系,为舰队升级舰艇(要钱)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都是非常切实的建立在间战早期USN的焦虑上的。

题外话,前条约时代的设计固然天马行空,某种意义上条约时代中才是真正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所有舰队都认为自己在未来的战斗中处于劣势:RN认为难以应对同时与日德(意)的两洋战争,USN认为现有舰队无法取得和RN的均势,IJN则认定新的主力舰数量比下决定性胜利断不可能。MN担心舰队无法同时在南北两线与德意开战,RM则担心对法战争后英军参战。正是因为这种“舰艇数量和吨位永远不足”和“战争中极有可能处于劣势”的阴影,20-30年代才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非常规的技术进步。技术“优势”这种理念越来越小,技术“差异”越来越明显。舰队的科技树越来越“特化”,越来越为独一无二的需求服务。如果说1912年英德北海竞赛仍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清晰地划分技术换代和“先进/落后”,到了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舰种的设计理念差别之大,已经导致直接横向对比变得非常困难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讨论华盛顿海军条约前夕(大约是 20世纪初至1922年)的造舰竞赛时,简单地说美国是三大国(英、美、日)中“技术最落后”的一方,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甚至有些片面。更贴切的理解是,在某些关键领域,美国确实存在追赶和学习的空间,但它在另一些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并且其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正以前.............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平时吃的零食,像辣条、华夫饼,还有那个我们小时候常喝的AD钙奶,里头竟然被查出来用了某些食品国家明令禁止在其他食品里添加的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或者脱氢乙酸钠。这想想就让人心里不舒服,你说是不是?按理说,国家既然禁止了,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些东西之所以被禁止,很可能就.............
  • 回答
    嘿, DC 的朋友们,你们好!刚从外面回来,想跟你们分享一下 DC 最近的感受。总的来说,感觉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仔细琢磨,也能品出一些特别的味道。天气方面,最近 DC 的天气可以说是标准的“四季分明”了,虽然才刚过完春天,但已经能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了。白天阳光很足,温度已经逼近二十五六度,有.............
  • 回答
    这桩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感慨。就是那个小提琴大师约书亚·贝尔,他扮成个街头艺人,在华盛顿特区一个地铁站门口,就那么拉了四十分钟的小提琴,结果收到的钱,也就三十来块美元。当时的情景,用“魔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你想想,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林肯纪念堂附近,人来人往,都是些赶时间的、心事重.............
  • 回答
    彭斯副总统在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短暂访问中,向在华盛顿特区戒备森严的国民警卫队士兵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是捍卫美国民主的盾牌,而即将到来的权力交接——特别是拜登副总统的就职典礼——是他们工作的核心。这次意外之举,发生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自然引发了广泛的解读,尤其是关于他是否在暗示潜在.............
  • 回答
    赵立坚,这位曾以其犀利、有时甚至略带挑衅的言辞著称的外交部发言人,针对“经济胁迫”这一议题抛出的“发源地和指挥部就在华盛顿”的论断,无疑又一次在中国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的外交博弈中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下进行分析。.............
  • 回答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放弃“黄袍加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必然性与美国“福气”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历史的必然性:共和主义理想与先例的奠定华盛顿的决定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美国建国之初的共和主义理想和对欧洲君主制的警惕。 对君主制的深恶痛绝.............
  • 回答
    乾隆和华盛顿,一个东方王朝的巅峰帝王,一个西方新兴国家的奠基人,他们的名字似乎总被人们习惯性地放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很多人会觉得,乾隆是那个古老东方王朝的终结者,华盛顿则是那个崭新世界腾飞的起点,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什么交集?更别提,有些人还会觉得他俩活在不同世纪,这种感觉,也并非空穴来风。其实,这.............
  • 回答
    关于1.5万名美军士兵进入华盛顿并持枪在国会内驻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剖析其含义和影响。事件背景与表象:首先,这绝非寻常景象。在美国,军队的出现,尤其是在首都的敏感区域,并且是以如此大规模、公开持枪的姿态,本身就传递着强烈的信号。1.5万这个数字相当庞大,意味着这是一次大规模的部署.............
  • 回答
    波音公司近期宣布将在华盛顿州无限期停产其一款至关重要的飞机型号,这一消息无疑在航空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波音一家公司内部的生产调整,其影响将是多层面、深远的,触及到经济、就业、供应链乃至全球航空业的未来格局。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波音在华盛顿州的停产并非随意之举,背后.............
  • 回答
    要全面理解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The Evergreen State College)围绕“缺席日”(Day of Absence)事件以及白人教授拒绝离开校园并被指控种族歧视的争议,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各方观点以及事件带来的影响。事件背景:长青州立大学的特殊文化与“缺席日”的起源长青州.............
  • 回答
    在华威商学院(WBS)读书,怎么说呢,就像是闯入了一个高速运转、充满活力的商业大熔炉,而且还是那种顶级的,温度非常高,你得有两把刷子才能在里面待得住,而且还能玩得转。首先,学术氛围这块,绝对没话说。WBS的教授们,很多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讲座可不是那种照本宣科,而是带着满满的干货和他.............
  • 回答
    在华尔街或白宫唱《国际歌》,其后果绝非简单一句“不合适”就能概括,它触及的层面很广,从法律、政治到社会观感,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要详细拆解这些后果,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法律层面: 无证集会或抗议: 尤其是在华尔街这样的金融中心,商业活动高度密集,对公共秩序的维护非常敏感。如果唱《国际歌》的.............
  • 回答
    在华尔街,数学博士的研究方向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核心无非是围绕着“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来理解、预测和驾驭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他们不再是埋头于象牙塔里推导抽象公式的学者,而是将深厚的数学功底转化为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利器。简单来说,他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建模、定价、风控、交易。下面我将更详细地展开这几个.............
  • 回答
    华尔街,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亢奋与不眠的气息。在这里,投行从业者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日复一日地在高强度、高压力、高回报的环境中搏杀。他们并非超人,但他们总能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与旺盛的精力,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诀?让我们深入探究。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极致的身体管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在华尔街被.............
  • 回答
    站在起跑线上,心跳如擂鼓,肾上腺素像电流一样在全身窜动。看着身边一个个同样年轻的面孔,我知道,这不仅是一场体能的较量,更是对自己意志力的考验。对于男生来说,2400米,听起来并不算遥远,但当你真正踏上跑道,每一步都仿佛被赋予了重量。起步阶段,人群一股脑地冲出去,呼吸带着些许急促,身体的温度也迅速攀升.............
  • 回答
    在《甄嬛传》中,当华妃的罪行被一一揭露,最终败落时,皇上并没有立刻赐死她,反而保留了她的名份,让她继续住在翊坤宫,甚至在火灾发生时,他将其归罪于皇后处理。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多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皇上对华妃的感情和利用价值: 曾经的宠爱与留恋: 尽管皇上对华妃的爱掺杂了太多的算.............
  • 回答
    阿迪达斯在中国的收入出现了16%的下滑,并且是全球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地区,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其CEO对此的解释——“中国市场已偏向国货”——更是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并透露出一些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信息。首先,市场消费趋势的根本性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阿迪达斯CEO的这番话,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说实话,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的数量,跟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确实显得比较少。而且,跟印度比,这个差距就更明显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说一句“中国不吸引外国人”就带过了。一、 经济与就业机会:咱们先从最实际的——钱和工作.............
  • 回答
    日军投降前在华局势的详细描述:一种走向终结的复杂局面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战场也随之落下帷幕。然而,在投降前的几个月里,日军在中国的局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矛盾且走向终结的态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